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門打狗(八)

李忠確實沒打算進攻蘭州,在他眼中,蘭州打不打已經無所謂了。

戰局發展到現在,其走向基本照着李忠設想與規劃。

李忠此次坐鎮隴右,計劃明確,謀爲上,攻爲下,把隴右戰場前後分爲三步棋。

第一步,駐軍會州,給葛瓦悳惪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激發他的野心,促使他最終下定決心,把軍隊一分爲二,以葛瓦吉吉爲主將,守衛蘭州,葛瓦悳惪本人則是率領主力二十萬大軍,殺進隴右西部。

爲了促成第一步的成功,李忠不惜放棄隴右西部七州之地的安危,道理很簡單,葛瓦悳惪雖是奸臣,但也算得上梟雄之輩,有一定的聲望,他若是在蘭州,整個吐蕃便能形成一個拳頭,形成一個強大的集體,以葛瓦悳惪爲精神領袖,團結在一起,那樣一來,就算最終能夠打敗他,其付出的代價也定然不小,李忠領軍作戰有兩個特點,要不然就是以奇致勝,孤獨一擲,以小博大,要不然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大欺小,速戰速決。

打對攻,打消耗,不是李忠的作風。

第一步成功之後,李忠隨後展開了第二步行動,那就是內部瓦解。

葛瓦悳惪雖然掌握了吐蕃的軍政大權,但這種獲取,靠的是暴力與投機,無德,無義,不服他的人絕不再少數,他在的時候,以絕對權利震懾,誰都不敢妄動,一旦他離開,頭上的陰影散去,頓時人心浮動。

所以說,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李忠以隴右西部七州之地的安危爲代價,給了葛瓦悳惪時間與空間,葛瓦悳惪領軍離開之後,同樣的,也是給了李忠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李忠以此爲節點,成功說服吐蕃贊普尼鬆渾石與葛瓦幸持兩人形成聯盟,與自己達成合作,共同對付葛瓦悳惪。

李忠曾經跟黃詬、王懷烈說過,單純的殺戮,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但是以後呢?殺戮過重,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讓吐蕃更加的仇恨晉朝,短則三五年,長則十來年,當吐蕃又一批少年長大成人,仇恨的種子將會再次被激發出來,到了那個時候,吐蕃一定會尋求復仇與抱負。

李忠以前長期坐鎮安北,遇到戰爭,只會單純去考慮軍事方面的問題,這也是爲什麼,第一次隴右之戰,李忠所思所想,就是怎麼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去解決吐蕃,結束戰爭,最終取得全勝,殺敵十萬人以上。

第一隴右之戰結束之後,李忠入朝爲左相,其面對的事物不在是單單一個安北,而是整個天下,作爲左相的三年時間,李忠的視野有了極大的開闊,對晉朝也有了更深的認知。

從晉朝皇帝趙智中期開始,歷經白巾軍之亂,江南之戰,隴右之戰,十餘年的時間,晉朝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似乎在趙智、劉桀、楊道嗣等人的帶領下,晉朝已經走向了輝煌與中興,四海誠服,莫不敢從。

李忠最開始也是這麼認爲,所以在沒有離開安北之前,他幾次上書皇帝趙智,要求朝廷增兵安北十萬軍隊與五萬匹戰馬,讓安北的軍隊數量達到三十萬,只要有了三十萬軍隊,李忠有把握,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就算滅不了胡族,也能打殘他們,但是,對於李忠的上書,趙智自始至終就一句話,時機不到。

幾次上書,幾次拒絕,隨後,趙智更是開始削減安北的軍事物資與供給力度。

李忠非常不解,也非常不滿,他以爲是自己功高蓋主,引起了趙智的猜忌,出於忠心,李忠逆來順受,但心中的鬱悶與憤慨可想而知,直至第一次隴右戰爭結束之後,趙智調李忠回京出任左相,幾年的主政,李忠終於看清楚了晉朝的全面。

晉朝表面輝煌,實則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且這個勢頭非常的猛烈。

隨着劉桀與楊道嗣這兩個政治強人,徹底的成爲歷史,朝局已經越來越不受控制與混亂,趙智獨臂難支,沒有了強有力臣子的支撐與幫扶,很多東西已經超出了趙智的能力範圍。

最爲惡劣的是,晉朝的財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根本支撐不起再一次的大型戰爭,趁着第一次隴右之戰大勝的餘威,趙智調集重兵進入河東道,看似是準備對河北諸鎮動手,但是實際情況,恐怕也只是恐嚇居多,隨後,河北五大藩鎮服軟,上供大量財物,並保證以後地方稅賦的五成,全部按時上交朝廷,果然,趙智的態度開始軟化,駐守河東道的軍隊雖然沒有調走,但對河北五大藩鎮的姿態,卻是越來越溫和。

直到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是明白了趙智的真實意圖,河北五大藩鎮也是明白了過來,但他們依舊不敢表露出任何的不滿,道理很簡單,以趙智目前的實力,若是孤獨一擲,滅你河北五大藩鎮,還真不是什麼太大的難事,說白了,趙智手中沒錢,想要從河北藩鎮手中獲取財物,但他是皇帝,明着來太損面子,那就婉轉一點吧,我的拳頭比你大,不想捱揍,表示表示吧。

財政的困難,制約了一切軍事行動,朝政的洶涌,更是把最高層所有人的精力,都是束縛到一個狹小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什麼大的戰略計劃,只能是被擺在一旁,有心而無力。

李忠也想盡最大努力,穩定朝局,幫助晉朝走出困境,但是做了三年的左相,他卻是發現,事情的發展卻是越來越壞,而他看在眼裡,盡了最大的努力,卻是一事無成,什麼都做不了。

隨着南北胡族的統一,李忠曾經試圖說服趙智,把注意力放在關外,集中晉朝僅有的物力與財力,全力鞏固安北與隴右北道,防止胡族南下,但是趙智顯然有他自己的打算,否決了李忠的建議,並明確表示,今後會加大對隴右西部的開發與支持。

當然,這些事情可以在議論,但是這個時候,吐蕃來了,可謂舉全國之力來犯,晉朝在隴右道的軍事力量,岌岌可危,瀕臨瓦解,李忠再次出山,被委以重任,都督總管關外一切軍政大事。

通過以上描述,李忠做了三年的左相,其思想已經有了改變,這也是爲什麼第二次隴右之戰,李忠一改曾經的作戰風格,變簡爲繁,寧願放棄割捨隴右西部七州,也要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

軍事勝利只是次要,重要的是徹底擺脫吐蕃這個巨大的威脅,要想完成這一點,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讓吐蕃自己陷入到內亂之中。

第兩百六十一章 鐵腕鎮壓(八)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節度(十五)第七十九章 派系之間的較量第八百十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屁股決定思想第四百一十六章 歸途(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四章 驚濤駭浪(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隴右,新的舞臺(九)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一百三十九章 升官與貶職(十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七十四章 小有威名(五)第五百零一章 死守與內變(五)第兩百七十三章 我的錯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度副使(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消息(下)第六百零七章 出其不意(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消息第二百零四章 匪襲(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喪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窮途末路(七)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一西域(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紛爭第六十三章 當了回小人(下)第二百四十章 兵權統一(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門打狗(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一年(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慘的過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文化的割裂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途(二十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部分化(九)第三百三十章 衝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六百五十八章 落定第三百零七章 根基(二)第兩百九十四章 西域烽火(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七百八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七)第五百四十章 屍橫遍野(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權統一(八)第四百二十七章 歸途(十九)第四百九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二百零九章 匪襲(八)第六章 相認(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二十一章 截留稅賦第五百八十九章 統一西域(七)第十六章 狗兒與佳人第七十二章 小有威名(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繼位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二百零八章 匪襲(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幹(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威震西域(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節度副使(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漠蒙格局(上)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與內變(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節度(十三)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兩百九十六章 西域烽火(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家(十五)第六十一章 當了回小人(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成家(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劍定情(中)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王之命(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歸途(二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窮途末路(九)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十三)第兩百九十五章 西域烽火(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三百九十六章 動盪(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
第兩百六十一章 鐵腕鎮壓(八)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節度(十五)第七十九章 派系之間的較量第八百十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屁股決定思想第四百一十六章 歸途(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四章 驚濤駭浪(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隴右,新的舞臺(九)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一百三十九章 升官與貶職(十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七十四章 小有威名(五)第五百零一章 死守與內變(五)第兩百七十三章 我的錯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度副使(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消息(下)第六百零七章 出其不意(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消息第二百零四章 匪襲(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喪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窮途末路(七)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一西域(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紛爭第六十三章 當了回小人(下)第二百四十章 兵權統一(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門打狗(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一年(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慘的過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文化的割裂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途(二十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部分化(九)第三百三十章 衝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六百五十八章 落定第三百零七章 根基(二)第兩百九十四章 西域烽火(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七百八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七)第五百四十章 屍橫遍野(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權統一(八)第四百二十七章 歸途(十九)第四百九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二百零九章 匪襲(八)第六章 相認(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二十一章 截留稅賦第五百八十九章 統一西域(七)第十六章 狗兒與佳人第七十二章 小有威名(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繼位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二百零八章 匪襲(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幹(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威震西域(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節度副使(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漠蒙格局(上)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與內變(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節度(十三)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兩百九十六章 西域烽火(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家(十五)第六十一章 當了回小人(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成家(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劍定情(中)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王之命(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歸途(二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窮途末路(九)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十三)第兩百九十五章 西域烽火(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三百九十六章 動盪(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