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3章 建寧殘臣

熹平二年八月,太尉使長史默爲使,遣扶余。

九月,扶余降。

沒有人知曉,在這一個月之內,扶余人究竟經歷了甚麼,只知道,扶余王親自趕到了張溫的營帳內,向太尉求降,言語甚是悲切,請讓使者回去罷,我們扶余降了,朝中可排除相前來治理,張溫親切的將他扶起來,扶余王必須親自趕到雒陽,向天子臣服。

扶余王答應了,董卓率一支軍旅,進入扶余。

之後,整個大漢的東部徹底連接了起來,從新州,賀州,到高句麗,扶余,南扶余,東濊,三韓,大漢之外,再也沒有甚麼勢力能夠威脅到大漢東部疆域的安危,天子的威望日益增加,這番巨大的勝利,讓大漢的疆域再次得到巨大的擴張。

能夠爲國開闢疆土的君主,羣臣是絕不敢小看的。

張溫本想能夠瞞住這些大臣,將扶余也徹底平定,沒有想到,扶余非常乾脆的投效,張溫也就沒有必要繼續隱瞞,他上報廟堂,高句麗已敗,南北扶余皆願投效的大吉,廟堂之中,百官大喜,百姓也是歡呼雀躍,在經過了二十年公羊官學之後,大漢的百姓對這樣的軍事行動並不反感。

何子可是說了,我大漢生來便有將禮儀文化宣化四方的使命,這些都是對聖人大道的弘揚,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想要改變官學《建寧啓蒙篇》的大臣都無奈的沉默,一時之間,似乎他們還抹滅不掉公羊學所帶來的影響。

何子身死,可是他的思想還瀰漫在大漢百姓之間,他主編的官學啓蒙書籍,在經過了二十年的宣化之後,在民間有了很深的基礎,何況當今天子還是何子當年親自教導的,只要天子尚在,他們就沒有辦法去動官學,而近年來,天子還有意對官學進行擴充,這就更要命了...

蔡美人走進厚德殿的時候,天子正在看着案牘上的物什,發呆發愣,擡起頭,看到她走了進來,天子笑了笑,說道:“來,坐...”,蔡美人也便坐在了他的身邊,小胖子指着案牘上的物什,說道:“你看,如何?這是鴻都門學方纔送來的....”

在案牘上,是一艘小小的船隻,僅有巴掌大小,看起來栩栩如生。

蔡美人瞪大眼睛,看了片刻,說道:“此物栩栩如生,匠人手藝了得....”

“哎,這是我大漢的新船,你可不知,按馬均所言,此船能載人八百,能配以牀弩利器....”小胖子眯着眼睛,笑嘻嘻的說道,蔡美人這才重新打量着這艘船,看了許久,輕笑起來,說道:“陛下,這般小船,鼠尚且不能載,何以載人?”

小胖子有些無奈的想要解釋,轉過頭,方纔看到蔡美人正在偷笑,心裡這才明白,這廝是在戲耍自己呢!他有些惱怒的說道:“好呀,你敢犯欺君之罪?”

“阿母曾言,家中無君臣。”

“哈哈哈,好啊,那朕不動用國法,便以家法懲戒!”

........

十月,以蔡美人爲皇后。

在正式接到了張溫的戰報之後,天子便決定要召開朝議了,對於高句麗地區的治理,以及扶余地區的規劃,都需要百官一同商議,天子先前曾親自去過北方,進行賑災,他也稍知高句麗那邊的情況,高句麗與三韓,東濊都不同,這裡多山林,少有耕作之地。

無論是馳道,還是屯田,在這裡,似乎都不大可行?

必須要排除以爲能臣,前往高句麗,穩住那裡的局勢,天子心裡思索着。

當他走到了上位的時候,羣臣早已在下等候着,以崔寔爲首,崔寔向來都是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樣,總是合着雙眼,閉目養神,也從不與羣臣私議,說話的時候都是顫巍巍的,羣臣一致認爲,這位司徒大概是從建寧元年到如今最爲無用的司徒。

黃琬趕緊低聲提醒道:“司徒公,陛下來啦!”

“嗯?”崔寔這才睜開雙眼,有些驚愣的看了看周圍,回過神來,率領百官拜見天子,對於他的這番模樣,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還問候了一番他的身體,崔寔看起來還是有些不清醒,回了天子幾句,便又閉上了雙眼,天子看向了羣臣。

“聞太尉之表,朕心甚悅,此番平高句麗,使得扶余二國聞風而降,顯大漢不世之威也!”

“只是,高句麗新平,又得扶余之地,不知派何人前往,又當屬何州?”

天子詢問道。

邢子昂最先起身,走到了中央,拜道:“陛下,臣以爲,高句麗當如三韓,東濊,獨設郡,以太守領之,分之縣,分派縣令,修以馳道,連接東部....”,他將自己的規劃一一說出,天子點着頭,邢子昂說完之後,便附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袁逢,崔寔,蔡邕,盧植等老臣便上言道:“臣等附議...”

“臣有言上奏!”

頓時,一人打斷了他們的言語,老臣們有些驚異的轉過頭去,開口的乃是袁逢屬下曹操,他擡起頭,看向了小胖子,看着那像極了孝康皇帝的臉龐,他認真的說道:“臣以爲,邢君所言不可,高句麗與三韓,東濊不同,三韓乃是大小諸國並立,君王有名無實,民皆不和,東濊則是不善戰....”

“高句麗不同,此乃一國一民一君,而其王死於我手,若以單獨設置,委派太守縣令,只怕難以服衆,更難以行政,到那時,若是想要高句麗安穩,便只能董,皇甫一部駐與高句麗,何況,高句麗論地勢,論土地,都不是能修建馳道,設立民屯的....”

“高句麗所產者,乃林木也...”

“臣以爲,當使高句麗爲幽州之部,以刺史統領,委派一太守,縣令之事,便以當地部首協同...”

曹操剛剛說完,便又有人說到:“臣有言!”

起身的乃是郎中漕許攸,他任與司空袁逢麾下,他拱手說道:“臣以爲,曹公所言不可,以高句麗爲幽州刺史下,幽州刺史如何能統轄諾大之地?不若,便以高句麗,東濊,三韓爲新州,委派一重臣,以管轄之,如今三韓東濊將穩,以三韓東濊之勢壓制高句麗....”

他說着,曹操卻是低着頭笑了起來,他並沒有因爲許攸反對自己而憤怒,他之所以要反對邢子昂的言語,無非就是改變這死氣沉沉的廟堂,顯然,他做到了,那幾位老臣顯得很是驚愕,他們有些沒有反應過來,他們坐在這廟堂裡太久了。

多少年了,他們的提議從來沒有被否決過,朝中也沒有因爲一件政事而出現過這樣的爭論,這些建寧時期所留下的老臣,在這新的朝議之中,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猶如無助的幼童,迷茫的看着陌生的周圍,當袁逢擡起頭,看向天子的時候。

小胖子也正在看着他。

袁逢心裡一顫,頓時明白了。

他沒有再言語,看着朝中羣臣,就在許攸發表完了自己的觀點之後,荀彧立刻起身。

“臣以爲,許公所言不可!”

“臣以爲,荀君所言不可!”

“臣以爲,黃公所言不可!”

“臣以爲,陳君所言不可!”

朝中頓時出現了無數爭論,衆人都在思索着,當如何處置高句麗之事,看着年輕人揮舞着拳頭,熱情洋溢的爭論着,袁逢有些悲哀的發現,自己已經融合不到這廟堂之中了,蔡邕,張儉等人亦然如此。

爭論了數個時辰,他們終於做出了決定,以高句麗,三韓,東濊爲寧州,以西涼刺史賈詡爲刺史,前往監督,並且,要將高句麗之民遷與幽州,以幽州罪戶,商戶,豪強遷與高句麗,在高句麗多建伐木所,爲北方木材之供,並要將高句麗之部首處死,以免再有叛亂之事。

而且高句麗人好戰,必須要通過馳道修建之事,來消耗青壯。

而扶余,則是單獨爲國,以尚書王允爲相,這是變相的驅逐,王允與曹操的關係不善,曹操率領這些新生力量,沒有給王允任何反對的藉口,便將他趕出了廟堂的核心。

對於他們的提議,小胖子極爲滿意,臉上洋溢着笑容。

“如此,不可!”

在羣臣之中,蔡邕有些憤怒的站起身來,他目視天子,緩緩說道:“陛下...高句麗,扶余之政事,臣以爲皆可,只是,對高句麗百姓之事,臣以羣臣爲恥也!”

他看着天子,高聲說道:“我大漢仁宗孝康皇帝曾言,入我大漢者,當爲漢民,高句麗諸民,已入我大漢,以殺掠殘暴治其民,無端殺其部首,強損青壯...此等苛政,定會逼反這些平民,憑白出現戰事....”

“以仁政治,一視同仁,則民安國平....”

“羣臣以苛政殘暴爲榮...陛下視而不見,可知孝康皇帝之遺訓也?”

蔡邕大聲說道,曹操等人有些不屑,這些老臣,滿口仁義道德,卻幹不出任何實際性的事情,還要騎在百官頭上....天子也是皺了皺眉頭,眯着眼睛,說道:“蔡公,如今...乃是熹平年間...並非建寧。”

蔡邕惱怒,面色漲紅,顫抖了片刻,方纔言語道:“既然如此,臣願告老還鄉,以度晚年,還望陛下應允!”

小胖子眯了眯眼,說道:“岳丈何以如此?”

“羣臣如此商議,朕並未曾應允....”

蔡邕有些顫抖着,說道:“臣乃建寧之殘臣,熹平之廟堂,實屬無臣之位也....”

天子並沒有應允,嚴厲的斥責了羣臣如此殘害百姓的提議,便匆匆的下令結束朝議,他雖斥責了,可卻依舊沒有改動他們的提議。

“陛下今日之意,如此明瞭...”袁逢搖着頭,嘆息道。

在他的身邊,乃是崔寔,蔡邕二人,蔡邕說道:“公何以嘆息,莫不是捨不得這三公之位?”

“哈哈~~”袁逢忽然笑了起來,說道:“三公之位,有何貪圖的?”

“自從我爲司空,便爲曾有一日可得清閒,整日忙碌....”袁逢說着,又笑着說道:“昔日孝康皇帝,爲清朝中異己,以吾等高居廟堂之位,我從未想到啊,有朝一日,自己竟也成爲了朝中異己.....”

“無礙...無礙,如今廟堂,人才濟濟,曹操,郭嘉,荀彧,荀攸之類,皆名臣之資,吾等年老,不如也...國事交於爾等之手,我無憂也....”袁逢自我安慰道。

“只是,他們太過年輕,行事急於求成....我知,他們此刻,定然是謾罵吾等,仁義道德,庸碌無爲...”蔡邕悲哀的說着,頓了頓,又說道:“只是,他們不知啊...孝康皇帝之前,對各地蠻,乃至匈奴烏桓,官吏多逼迫,廟堂多蔑視,多以藉口逼殺....”

“整整數百載,內憂便從未中斷,年年叛亂,年年戰事....孝康皇帝登基之後,以聖道教化,以仁心愛之,這二十年來,可曾有亂?今日便是以強勢壓住高句麗,日後,若是大漢國力不比現在,那些受盡欺壓之輩,豈不是又要成爲大漢之憂?”

“只有以教化,以仁心愛之,使其心向大漢,爲大漢子民,纔是永久安寧之道啊....”

“他們說吾等迂腐,說吾等膽怯...卻不知,吾等爲何如此啊....”

蔡邕飲了一口苦酒,閉上了雙眼,哀嘆了一聲。

“崔公,你以爲呢?”

袁逢轉過頭,看向了崔寔,崔寔依舊閉着雙眼,沒有言語,袁逢搖着頭,崔公過於年邁,他歷經四位帝王,他當年可是拒絕過跋扈將軍樑冀的人物,論資歷,滿朝公卿,也無人能與他媲美,袁逢也是繼續飲酒,說道:“如今,若是我們急着退仕...只怕天子不允...”

“陛下還是要顧忌吾等的身份,不能落下個逼走老臣的名聲....”

“看來,只能等到明年,再以病情離開廟堂了...”

袁逢說着,他看向了蔡邕,說道:“崔公年老,只怕不久也會離開廟堂,君可有所想?”

蔡邕擡起頭,看着他。

“羣臣所議,不對,我還要向陛下提議....我不會如此離去....”

“我仁宗孝康皇帝,鞠躬盡瘁,創此等盛世,此等盛世,我以老命護之,決不讓他人毀之....”

“蔡君...你....”袁逢大吃一驚,他看到,這位倔強,從未表現出一絲膽怯的老臣,眼角竟劃過了淚痕。

蔡邕抿了抿嘴,也沒有擦掉眼淚,開口說道:

“我想孝康帝...若是他還在....”

第0440章 荀攸蛻變第0458章 袁術北巡第0108章 遷民關西第0729章 老漢日常第0527章 董卓驚懼第0333章 哀哉聞人第0639章 深不可測第0840章 祖傳木棍第0174章 調查戶籍第0494章 驍勇騎士第0269章 對敵大勝第0877章 東濊有魚第0526章 爲君復仇第0661章 司馬之謀第0706章 朝議後續第0081章 無恥之尤第0842章 千古一帝第0290章 外語鬼才第0833章 你個廢物第0806章 戰略武器第0665章 仲達之計第0100章 就寢掖庭第0477章 各地太守第0097章 逼殺義士第0537章 巡視官學第0310章 初臨貴霜第0349章 計中之計第0413章 建寧殘臣第0463章 周瑜除賊第0729章 老漢日常第0799章 天子之哀第0651章 曹操之行第0263章 司徒王符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031章 國王劉利第0710章 熹平六子第0103章 學子治農第0305章 財神聞人第0412章 巔峰盛世第0950章 笑話大師第0418章 原來如此第0062章 南軍重設第0022章 邢顒得歸有感第0551章 將才張遼第0020章 何休之怒第0030章 酷吏作風第0601章 熹平之治第0801章 孫劉婚事第0700章 二虎相爭第0489章 罷免曹操第0193章 遷徙浪潮(一更)第407章 太皇太后第0557章 袁公走好第0886章 高山勿崩第0375章 賜予天書第0699章 打醒諸葛第0036章 迎接劉宏第0448章 崔公逝世第0117章 陳太丘死第0646章 神童相遇第0309章 大漢內憂(二合一)第0744章 王朗諸葛第0065章 遊俠大喜第0945章 如此治政第0601章 熹平之治第0596章 家門不幸第0278章 再考科律第0337章 寬宏天子第0061章 建寧年末第0029章 賊人何來第0259章 設鴻門宴第0841章 今之盤古第0191章 大漢使命第0986章 六世三公第0213章 冀州太平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874章 冊立太子第0506章 河邊血戰第0961章 東海黃龍第0868章 因君之忠第0687章 黃龍勿至第0384章 曹操煮酒第0413章 建寧殘臣第0588章 無敵之師第0291章 貴霜諸事第0787章 最強司徒第0381章 三韓海貿第0699章 打醒諸葛第0443章 雖遠必誅第0911章 一盤大棋第0550章 王符遺志第0260章 天馬雄壯第0843章 王符待遇第0128章 猛將驍勇第0401章 大賢故去第0919章 因何而滅第0226章 衙內復仇第0510章 劉備劉獒第0640章 熹平老臣
第0440章 荀攸蛻變第0458章 袁術北巡第0108章 遷民關西第0729章 老漢日常第0527章 董卓驚懼第0333章 哀哉聞人第0639章 深不可測第0840章 祖傳木棍第0174章 調查戶籍第0494章 驍勇騎士第0269章 對敵大勝第0877章 東濊有魚第0526章 爲君復仇第0661章 司馬之謀第0706章 朝議後續第0081章 無恥之尤第0842章 千古一帝第0290章 外語鬼才第0833章 你個廢物第0806章 戰略武器第0665章 仲達之計第0100章 就寢掖庭第0477章 各地太守第0097章 逼殺義士第0537章 巡視官學第0310章 初臨貴霜第0349章 計中之計第0413章 建寧殘臣第0463章 周瑜除賊第0729章 老漢日常第0799章 天子之哀第0651章 曹操之行第0263章 司徒王符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031章 國王劉利第0710章 熹平六子第0103章 學子治農第0305章 財神聞人第0412章 巔峰盛世第0950章 笑話大師第0418章 原來如此第0062章 南軍重設第0022章 邢顒得歸有感第0551章 將才張遼第0020章 何休之怒第0030章 酷吏作風第0601章 熹平之治第0801章 孫劉婚事第0700章 二虎相爭第0489章 罷免曹操第0193章 遷徙浪潮(一更)第407章 太皇太后第0557章 袁公走好第0886章 高山勿崩第0375章 賜予天書第0699章 打醒諸葛第0036章 迎接劉宏第0448章 崔公逝世第0117章 陳太丘死第0646章 神童相遇第0309章 大漢內憂(二合一)第0744章 王朗諸葛第0065章 遊俠大喜第0945章 如此治政第0601章 熹平之治第0596章 家門不幸第0278章 再考科律第0337章 寬宏天子第0061章 建寧年末第0029章 賊人何來第0259章 設鴻門宴第0841章 今之盤古第0191章 大漢使命第0986章 六世三公第0213章 冀州太平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874章 冊立太子第0506章 河邊血戰第0961章 東海黃龍第0868章 因君之忠第0687章 黃龍勿至第0384章 曹操煮酒第0413章 建寧殘臣第0588章 無敵之師第0291章 貴霜諸事第0787章 最強司徒第0381章 三韓海貿第0699章 打醒諸葛第0443章 雖遠必誅第0911章 一盤大棋第0550章 王符遺志第0260章 天馬雄壯第0843章 王符待遇第0128章 猛將驍勇第0401章 大賢故去第0919章 因何而滅第0226章 衙內復仇第0510章 劉備劉獒第0640章 熹平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