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崔木論戰(1)

“文秀,你打算怎麼做?”木力格看見崔文秀臉色漸漸變得堅毅起來,他知道自己這位同僚心中肯定有了決定,語氣越是平和就證明自己這位同僚所做的決心越大。

“你看,現在利伯亞人顯然是擺出了三個攻擊羣,東線應該是普爾人和多頓人聯軍一組,兵力最爲雄厚,估計會超過五十五萬人,我推測他們可能有三處攻擊點,第一處就是從鄂霍次克與燕山交界地段殺入,這一帶地勢較爲複雜,但是卻是平地和淺丘混雜,騎兵步兵都能輕鬆通過,且無險要可守,可以直撲燕山府城下,也可繞過燕山府,直下萊州;第二攻擊點則有可能是從燕山和雲中之間殺入,這裡地勢平坦,河流稀少,適合大規模會戰,尤其適合利伯亞人重騎兵的發揮,如果我們不願正面接戰,他們甚至可以直接挺進到北平府城下;第三攻擊點就是從雲中西面邊境南下,這一路地勢與第二點差不多,但是條件更優越,從雲中與榆林邊境南下,幾乎是一馬平川,兩面城市相距較遠,這幾乎是一條空走廊,從這裡可以直撲燕京外圍,若然利伯亞人想要製造轟動效應,動搖帝國民心,這一條路便是最好選擇。”

崔文秀也知道需要向自己這位副手闡述清楚自己的想法,這是關乎帝國生存的一戰,各人榮辱已經放在了其次,如何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打贏這一仗纔是關鍵,而眼下自己手中兵力顯然無法應對敵人擺出的態勢,勢必要放棄一線甚至兩線,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用帝國雄厚的實力來拖垮對方,取得最後勝利。

“文秀的看法是認爲東線敵軍會走第三攻擊點?但是第三攻擊點深入腹地,而帝國中央情報部門已經通報來稱倭人陸軍已經在庫克羣島和琉球羣島大規模集結,有登陸作戰之意圖,第三攻擊線路偏於內陸,要想和倭人陸軍相互策應不易,所以說這有些疑問,不知道文秀你如何看?”木力格皺了皺眉頭。

“嗯,這也有些矛盾,若然情報部門通報情況絕對準確,倭人真有登陸作戰意圖,那我還是傾向於普爾人和多頓人會選擇第一攻擊線路,只要拔掉燕山,便可深入南下至濟州和中州外圍,逼迫燕京,尤其是倭人若是登陸作戰也必定有出其不意的願望,雖然是一廂情願,但是也能起到一些震撼作用。當然若是倭人只是虛張聲勢,那第三攻擊線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線路。”

崔文秀也非剛愎自用之人,對於木力格提出的見解也表示認同,只是他有些懷疑以倭人專門利己從不利人的作風,會不會冒如此大風險,花如此大的血本,來進行一次一旦失利就有去無回的登陸作戰?會不會是爲了鼓勵利伯亞盟友全力進攻,或者爲利伯亞盟友搖旗吶喊所做的表面功夫呢?

“文秀,只怕這一次倭人也下足了血本的,不會是虛張聲勢,那立原山川也非蠢人,眼下帝國雖然沒有搭理他,但是他應該清楚,利伯亞人一旦完蛋,他們的結局也就註定,事實上他們甚至包括馬其汗人都清楚,都是捆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也跑不掉,一榮俱榮,一完蛋都完蛋,所以馬其汗人爲什麼會在南方如此賣命的拖住樑崇信的南方軍,甚至以舉國之力動員也在所不惜,南洋聯盟中也是帝國前期工作做的較爲深入,加上多了一些短視的傢伙,否則如果南洋聯盟也是齊心協力捏成一個拳頭加入到這個大聯盟中來,帝國在南方的局勢只怕會還要糟糕一些。”木力格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並不是一個盲從的人。

“嗯,若然真是這樣,這東面攻擊羣的危險姓就最大,哪怕倭人只有十萬陸軍登陸,我們都會面臨相當大的困境,加上普爾人與多頓人的聯軍,至少會有超過六十萬兵力,我們這一地區佈置的兵力不足對方三分之一,雖說多頓人和倭人陸軍的戰鬥力值得懷疑,但是普爾陸軍素來強悍,加上如你所說這是決定雙方命運的一戰,只怕孤注一擲之下,金正揚的第九軍團就算加上第十三軍團也難以抵擋得住。”崔文秀額際似乎又多了幾分皺紋。

“嗯,也許我們真的必須要有所捨棄,但是我們就不得不揹負更大的壓力,帝國民衆的責難也許就只有我們倆來承擔了,尤其是文秀你了。”木力格已經意識到崔文秀的想法,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雖然明知道要想面面俱到,那就有可能一處都顧及不到,但是要直接放棄,那肯定會揹負民衆的唾罵。

“哼哼,擔當罵名的責任就讓我來承擔吧,我崔文秀在民衆心目中本來也不是什麼善類,從北呂宋到西域,從騰格里再到印德安,原來是外敵,現在都成了帝國領地,這罵名也就帶到了帝國內,只不過原來罵名都是其他民族,現在變成唐族罷了。”崔文秀無所謂的撇撇嘴,“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仗勝利也同樣是萬骨枯,還得落下千古罵名吶。”

“中線集羣和西線集羣你打算怎麼處置?”木力格已經察覺到了崔文秀可能會有意放棄西線和中線,那裡是兵力數量雖然不如東線,但是戰鬥力更強更堅韌的卡曼軍和西斯羅軍,而且號令統一,一旦進入大戰,可能這方面的優勢會更明顯,避強打弱也是兵家上策。

“看看吧,中線集羣肯定是卡曼人擔綱,但是西北郡太玄有扎格羅斯山脈和嘉峪關阻擋,我想卡曼人肯定會把重心放在捷洛克,甲馬、凡林也是卡曼人黯然神傷的折戟之處,這個地區他們十分熟悉,而且統治過一段時間,也有些隱藏力量,現在第五軍團的重心也放在凡林和甲馬上,只是要想頂住卡曼幾十萬大軍的攻擊也不太現實,如果能夠再有一個軍團兵力那就好辦得多,好在還有幾個遊騎兵團可以在一旁策應,樞密院也將他們的轟天雷部隊和火銃兵分派給了我們,我打算讓轟天雷部隊在這兩地加強防禦,避免過早丟失這兩地,儘量拖一拖時間。”

崔文秀語氣平淡,但是卻掩飾不住黯然。要想守住凡林甲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打定了主意放棄中線,頂多也就是在防禦上多下些功夫,多拖時間罷了,只是要想拖時間也沒有那麼容易,凡林和甲馬雖然防禦體系都已經經過重建較爲完善,但是既然抱定要犧牲這兩座城市就不可能在這兩座城市投入太多正規軍兵力,一座城市一個師團已經是極限,要擋住數十萬兇悍的卡曼軍,拖住時間,也就只有犧牲這兩個師團和兩城民衆了。

木力格也是心中微痛,第五軍團也算得上帝[***]中的中堅力量,素以防禦起家,號稱磐石,但是在面對數倍甚至十倍的敵軍,也不可能倖免,明知有去無回,但是卻不能不去,這等選擇何等艱難?

“西北那邊情況也相仿,甘蘭要塞和銀川府城只怕都會變成最慘烈的戰場,這兩年中西斯羅人養精蓄銳,實力已經隱隱超過了卡曼人,而這一次利伯亞人的聯合也是以西斯羅人爲首,也就是說他們對這一戰也是勢在必得,雖然有北方和西面的柏因人和羅卑遊騎兵搔擾,估計也只能起到牽制作用,截斷帝國與西面中大陸的聯繫,進而大軍東進與卡曼人合兵一處直逼燕京應該是他們的目標,而一旦西斯羅人和卡曼人真的實現匯合的話,只怕這一戰就有些難以逆轉了,就算是我們在東線取得勝利,也會元氣大傷,要想徹底解決卡曼和西斯羅就非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事情了。最起碼帝國將再無力控制中大陸,無論是羅卑人還是漢森同盟,乃至呂宋人和西奧蘭人都會對帝國在中大陸的統治發起挑戰,我們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就有可能一下子化爲烏有。”

崔文秀聲音低沉,顯然是並不看好目前的形勢,要想確保戰爭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就必須把西斯羅人死死封鎖在西北郡境內,不能讓西斯羅人東進,哪怕丟失整個西域或者北呂宋也在所不惜,只要能夠打贏這一仗一切都可以拿回來,但是如果西斯羅人和卡曼人合兵東進,關西、北原、河朔一片空虛,根本無力抵擋,這些地方淪陷,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崔文秀也無法預料。

“那文秀你打算怎麼辦?”木力格皺起眉頭問道,崔文秀所言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極有可能發展到這一步,眼下十二軍團負責防守西北,雖然實力不俗,但是所說能夠抵擋得住西斯羅人多達五十萬兵力的衝擊,那明顯是虛言。

()

第23節 屈從第113節 陪閱第123節 內鬼第5節 剿匪第66節 平衡(2)第15節 技術革命第51節 年關第31節 入局第83節 一日之災第37節 密謀第12節 北防第68節 船上(3)第9節 插曲第10節 以柔克剛第36節 伏援第23節 備徵第116節 收穫第56節 忙裡偷閒(1)第32節 樹倒猢猻散(3)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20節 折戟第104節 亂!亂!亂!(2)第66節 船上(1)第64節 背水第46節 外患(2)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08節 新月半島第94節 無奈第12節 戰前第75節 雄辯如銀第30節 渾水第74節 風起(4)第3節 時代潮流第61節 政治(2)第13節 得助第28節 拔刀第60節 爭執第102節 採訪第19節 兵戈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109節 絕命殺(3)第82節 兩線(1)第80節 誰之責?(2)第30節 殷勤第70節 大會戰(1)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9節 勾引第89節 後宮第57節 離前第74節 絞殺第58節 陰謀(1)第112節 驚天變第45節 民情第86節 勁吹第41節 胃口第87節 霸王第40節 出路第106節 羞辱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19節 自食苦果第49節 下野第97節 王者戰爭(1)第26節 陰雲第84節 同盟軍第28節 瀘江烽火第49節 試比高(5)第120節 盤算第47節 獨角獸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84節 骯髒第33節 帝國反擊第26節 逆刺第24節 鐵拳(1)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51節 亂因(2)第28節 拔刀第47節 虎翼第83節 風滿樓(2)第50節 隱忍待發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73節 大會戰(4)第52節 菸草門事件第19節 擴張主義第107節 微妙第79節 大會戰(10)第74節 黃金第21節 龍種第91節 鏖戰(1)第44節 一線希望第118節 苛刻第22節 攜手第82節 突入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85節 交鋒(2)第103節 戰猶酣(7)第90節 崔木論戰(1)第36節 江南疑雲第81節 懸殊第6節 大暴亂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
第23節 屈從第113節 陪閱第123節 內鬼第5節 剿匪第66節 平衡(2)第15節 技術革命第51節 年關第31節 入局第83節 一日之災第37節 密謀第12節 北防第68節 船上(3)第9節 插曲第10節 以柔克剛第36節 伏援第23節 備徵第116節 收穫第56節 忙裡偷閒(1)第32節 樹倒猢猻散(3)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20節 折戟第104節 亂!亂!亂!(2)第66節 船上(1)第64節 背水第46節 外患(2)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08節 新月半島第94節 無奈第12節 戰前第75節 雄辯如銀第30節 渾水第74節 風起(4)第3節 時代潮流第61節 政治(2)第13節 得助第28節 拔刀第60節 爭執第102節 採訪第19節 兵戈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109節 絕命殺(3)第82節 兩線(1)第80節 誰之責?(2)第30節 殷勤第70節 大會戰(1)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9節 勾引第89節 後宮第57節 離前第74節 絞殺第58節 陰謀(1)第112節 驚天變第45節 民情第86節 勁吹第41節 胃口第87節 霸王第40節 出路第106節 羞辱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19節 自食苦果第49節 下野第97節 王者戰爭(1)第26節 陰雲第84節 同盟軍第28節 瀘江烽火第49節 試比高(5)第120節 盤算第47節 獨角獸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84節 骯髒第33節 帝國反擊第26節 逆刺第24節 鐵拳(1)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51節 亂因(2)第28節 拔刀第47節 虎翼第83節 風滿樓(2)第50節 隱忍待發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73節 大會戰(4)第52節 菸草門事件第19節 擴張主義第107節 微妙第79節 大會戰(10)第74節 黃金第21節 龍種第91節 鏖戰(1)第44節 一線希望第118節 苛刻第22節 攜手第82節 突入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85節 交鋒(2)第103節 戰猶酣(7)第90節 崔木論戰(1)第36節 江南疑雲第81節 懸殊第6節 大暴亂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