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權力暗爭

裴矩是和張鉉一同返回益都縣,他也沒有去臨時署衙,而是直接回了自己位於益都縣的府中,剛進門,管家便迎上來道:“老爺,陳使君在客堂裡等候,說有急事找老爺!”

這些天裴矩的心情着實不好,沒有心思見任何客人,便一擺手,不耐煩道:“我不見,讓他走!”

管家猶豫了一下,又小聲道:“他已經是第三次來找老爺了,好像真有什麼急事。??. `”

裴矩停住腳步,想了想道:“讓他到我外書房來!”

裴矩轉身向外書房走去,不多時,一名中年男子在管家的引領下來到了外書房,這名男子叫做陳濤,也是幷州聞喜縣人,是裴家培養出來的門生,曾出任聞喜縣縣令、婁煩郡郡丞等職,但在雁門郡事件後被楊廣革職,原因是他長期縱容突厥人在婁煩郡活動。

新隋成立後不久,陳濤從聞喜縣趕來投靠裴矩,裴矩承諾任命他爲涿郡郡丞,這讓陳濤十分期待,但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又變得無比沮喪。

“晚輩拜見裴公!”陳濤跪下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裴矩看了他一眼,“到底有什麼要緊事,你居然來找我三次。”

“裴公,就是讓晚輩出任涿郡郡丞.......”

不等他說完,裴矩便不高興地打斷了他的話,“你急什麼,涿郡纔剛剛拿下不久,怎麼可能那麼快就任命郡丞,至少要等一兩個月,我自然會幫你運作。”

陳濤急得連忙擺手道:“晚輩本來並不着急,但三天前涿郡郡丞已經任命了,是原來的壽光縣令蔣忠,他前年被提升爲益都縣令。?`現在又提升爲涿郡郡丞,任命書都下來了。”

裴矩半晌說不話來,自己明明給韋雲起說過此事,韋雲起也答應了,怎麼又變卦了?

這時,裴矩忽然警覺起來。韋雲起絕不會出爾反爾,改變官員任命之人只能是張鉉,最近這段時間,張鉉一而再、再而三的否決自己的推薦,這難道是張鉉對自己的某種警告嗎?

裴矩沉思片刻,向陳濤擺擺手,“這件事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陳濤不敢多言,行一禮便退了下去。房間裡只剩下裴矩一人。

裴矩負手來到窗前,推開窗,凜冽的寒風頓時撲面而來,他望着窗外的幾株梅樹,眼睛充滿了困惑。

雖然他剛纔心生警惕,覺得這是張鉉在警告自己,但冷靜下來又覺得細節上有點不對,比如涿郡郡丞的任命。首先由吏部提名,其後繼續上報。由內史和納言會籤後提交攝政王批准,自己作爲納言,根本就沒有看到這份任命提名書,還有杜淹出任國子監祭酒的任命,張鉉也明確告訴自己要先通過吏部提名才能任命。

想到這,裴矩也覺得自己有點草木皆兵了。這個陳濤不知哪裡聽到一點小道消息就信以爲真,跑來煩擾自己。

不過沒有眼見爲實之前裴矩也不敢下結論,他覺得還是要去署衙看一看情況,裴矩隨即走到門口令道:“給我準備馬車,我要去官署!”

新隋朝廷官署位於西城外。?`由於益都縣城內沒有空餘的土地,而且遷都在即,也沒有必要建造官衙,所以新隋的朝廷官署實際上是由數百頂巨大的羊毛帳組成,佔地近千餘畝,四周有士兵嚴密護衛。

用帳篷來做官衙其實並不是新鮮事,這是北朝的遺風,北朝絕大部分王朝都是北方胡人建立,用帳篷做官衙比比皆是,直到北魏後期才漸漸融入漢文化,有了氣勢宏大的宮室建築,就算隋帝楊廣去各地巡察之時,官員們也同樣是在帳篷裡處理公務,所以衆人也見怪不怪,很適應這種帳篷式朝廷。

裴矩所在的門下省由十餘頂大帳組成,裴矩本人在一頂佔地足有一畝半的套帳內辦公,地上鋪有地毯,外面雖然寒冷,但帳內卻十分溫暖。

裴矩快步走進大帳,一名從事上前替他脫去外套,裴矩問道:“可有吏部的牒文?”

“有幾份!”裴矩在自己位子前坐下,從竹籃裡取過幾卷標有吏部字樣牒文,在桌上慢慢鋪開,看到了表頭裴矩便知道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幾份都是縣令的任命,沒有郡丞任命。

裴矩又在籃子找了找,再沒有別的吏部牒文,他想了想便對從事道:“去看一看,韋尚書在不在官署內?”

從事飛奔而去,不多時回來稟報,“啓稟相國,韋尚書在官帳內。”

裴矩起身***,向吏部大帳緩緩走去。

韋雲起在新隋成立後被任命爲吏部尚書,掌管人事大權,五品以下官員由吏部直接考覈,然後提交相國覈准後任命,五品以上官員則最終需要攝政王批准方可完成任命。

雖然吏部沒有直接任命權,但吏部擁有提名權和考覈權,不管是張鉉想任命某人,或者相國想提拔某人,都必須由吏部來提名。

這也是張鉉對韋雲起的信任,此時韋雲起正在桌案前審閱幾份官員考覈報告,有從事在門門口稟報,“裴相國來了,說有事和尚書商量。”

韋雲起放下報告笑道:“快請相國進來!”

不多時,裴矩踱步走進了大帳,韋雲起連忙迎上前躬身施禮,“卑職參見相國。”

“呵呵!已經過了下朝時間,韋尚書怎麼還沒有回去?”

“回去也沒什麼事,正好有幾分考覈比較急,所以先處理一下。”

“可惜公務不能帶回去處理,有點不太方便。”

“公務帶回家處理會有很多弊端,當初先帝也不允許。”

裴矩點點頭,“說得也是!確實有弊端。”

韋雲起請裴矩進帳坐下,又讓從事上了茶,裴矩看了一眼桌上的考覈報告笑問道:“上次蘇相國提出,官員的考覈報告最好交給御史臺複審,不知韋尚書覺得這個方案如何?”

裴矩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把韋雲起和蘇威對立起來,蘇威提出的方案是制衡吏部的官員考覈權,實際上是對吏部權力的一種削弱。

當然,蘇威並不是針對韋雲起,而是響應張鉉制衡原則而提出的一個方案,也是從前朝廷的一個弊端,吏部選曹權力太大,楊廣便用七名大臣來負責選曹,雖然抑制了吏部的權力,卻又形成了另一種弊端,比如虞世基的獨權。

韋雲起欠身笑道:“這個方案其實也不錯,但御史臺本身就有對官員的考察,是實地考察,而吏部的考覈報告是根據人口、賦稅、路橋、獄罪等等地方政績來綜合考覈,實際是一種書面考覈,所以我覺得最好將兩者結合,既有實地民望考察,又有書面政績考覈,以前北海郡的做法是建立官員檔案薄,不管是監察御史的評判還是巡風使的民望調查,還是各部的政績考覈,都統統放在一起,然後吏部官員寫考覈報告時都能用到,這樣的考覈報告就比較公允。”

韋雲起的意思是可以參考御史臺的監察報告,但官員考覈權不能拆分,不能削弱吏部的權力。

裴矩點點頭又笑道:“那怎麼保證吏部官員不徇私枉法呢?當然,我只是打個比方,絕沒有半點對吏部的不敬,請尚書千萬不要多心。”

韋雲起淡淡一笑道:“這就是官員檔案簿的作用了,如果這名官員不稱職或者犯案,那麼就要追查官員檔案簿,當時是誰寫的考覈報告,是誰簽字提名推薦,都要承擔失察之責,這個追查就是由御史臺負責,也是對吏部的一種制衡監督,同時也不干擾吏部平時的政務。”

“北海郡以前就是這樣做的嗎?”

韋雲起點點頭,“準確說是青州的制度,不僅僅是北海郡。”

兩人閒聊兩句,裴矩便將話題轉到了他的來意之上,他喝了口茶笑道:“我這段時間去了安陽考察,很多朝中的事務都不太清楚,不知涿郡郡丞有沒有任命?”

“相國看到提名書了嗎?”

裴矩搖搖頭,“尚未!”

韋雲起笑道:“那就是了,相國都沒有看見提名書,怎麼可能有任命呢?”(。)

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594章 進退兩難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704章 襲擊糧隊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3章 兩雄相遇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67章 情有所思第79章 冶鐵名匠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233章 唐宮政變(五)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665章 偷襲井陘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721章 最後內訌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69章 人蹤乍現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815章 洛陽變天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320章 局勢驟變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291章 英雄大會(七)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389章 李淵之策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509章 十萬火急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578章 張裴聯姻(中)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81章 匪首明月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288章 英雄大會(四)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54章 強行北上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639章 武陟城下
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594章 進退兩難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704章 襲擊糧隊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3章 兩雄相遇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67章 情有所思第79章 冶鐵名匠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233章 唐宮政變(五)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665章 偷襲井陘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721章 最後內訌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69章 人蹤乍現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815章 洛陽變天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320章 局勢驟變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291章 英雄大會(七)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389章 李淵之策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509章 十萬火急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578章 張裴聯姻(中)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81章 匪首明月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288章 英雄大會(四)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54章 強行北上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639章 武陟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