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

不知道是誰泄露了消息,或者是有人故意泄露,兩天之內,齊王殿下即將迎娶廣陵公主,同時登基爲帝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中都,同時以驚人的速度向天下各郡擴散。

這個消息遠比收復洛陽更加震撼人心,一時間,熱烈的輿論壓到一切,街頭巷尾,客棧酒肆、樂坊青樓,到處都在談論這件事,這確實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好事。

北隋這個國號已經失去了最初的作用,隋朝已經消亡幾年,大家對這個短暫的王朝失去了興趣,很多人對北隋這個國號開始憎惡起來,儘管大家都知道北隋只是短暫國號,但它的存在就像一個王朝的尾巴一樣令人不爽,令人沮喪。

現在齊王殿下終於要登基開國,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這讓每個人對新王朝都充滿了期望。

三元酒肆內吵成了一團,關於新王朝的國號大家各抒己見,每個人都言辭鑿鑿,相信自己一定會猜中。

“新國號肯定是齊,像李淵祖孫幾代都被封爲唐國公,他登基前又叫唐王,所以才定國號爲唐,齊王殿下應該也是一樣,建立齊朝應該是慣例。”

“胡說!怎麼會是齊朝,齊朝就應該定都在齊郡纔對,這裡是魏郡,又是戰國時魏國的中心之地,國號應該是魏,叫做魏朝纔是。”

“你才懂個屁!北齊的都城在哪裡?不就是在鄴城嗎?和齊郡有什麼關係?”

“你自己也說了,幾十年前纔有個北齊,現在又叫齊朝,不一樣是北齊的尾巴嗎?”

“那魏朝也一樣,齊王殿下是姓張,可不是姓曹!”

“我看不如叫晉,韓趙魏不都是從晉國分出來的嗎?”

“又不是定都在太原,叫什麼晉朝!再說已經有一個短命晉朝了,太不吉利,還是應該定國號爲魏纔對。”

食客們的爭論聲音越來越大,調門越來越高,齊朝幫和魏朝幫兩撥人怒目而視,就恨不得要打起來。

掌櫃對這一幕早已習以爲常,暗暗搖頭,真是一羣市井村夫,若是紫微閣議事肯定要比這個文雅的多,也不會討論齊朝魏朝這種沒水平的話題。

但掌櫃若有機會進紫微閣旁聽一次,他一定會爲自己的結論感到羞愧,紫微閣議事文雅倒不假,但相國們的發言內容比這羣市井村夫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關於新國號的商議,紫微閣已經進行過多次了,他們各抒己見,基本上分爲三派,一派是主張國號爲齊,以韋雲起、楊恭仁和陳棱爲代表,他們主張沿用齊王的稱號,將齊王升格爲齊帝,比較符合慣例,也是一脈相承。

另一派是主張國號爲魏,以蘇威、李綱和蕭瑀爲代表,中都自古便爲魏地,春秋時是衛國之地,戰國時屬於魏國,既然建都於魏地,那麼建國號爲魏更有說服力。

還有一派只有盧楚一人,屬於少數派,他主張定國號爲燕或者趙,他的理由稍顯單薄,他認爲無論齊魏,在數十年前都已有國號,在史書上不好記載。

而燕趙兩國都曾是河北大國,尚未有王朝用過這兩個國號,所以他傾向於燕朝或者趙朝,而且這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意見,也是河北世家們共同的心願。

他們三派在紫微閣時常討論此事,只是那時齊王登基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所以大家雖然意見不合,但也沒有過多爭論,反而有說有笑,引經據典,當做一次次有趣的學術辯論。

但今天就有點不一樣了,齊王已經同意考慮登基,新國號確定也就迫在眉睫了,他們都希望最後選擇自己的方案,所以爭論開始激烈起來,氣氛也略有點變得緊張。

不過爭論得再激烈也沒有用,按照慣例,紫微閣用投票來決定最終方案,但這一次有點尷尬,齊魏都是三票,盧楚便是關鍵一票,可盧楚又有自己的方案,他主張建立燕或者趙,他不支持齊也不支持魏,盧楚明言,如果齊魏雙方聯手先否決自己的方案,那麼最後他寧可棄權,也不投票表態。

這時,一直旁聽的尚書左僕射張玄素笑道:“幾位相國就別爭了,我覺得殿下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聽一聽殿下的方案,讓殿下來決定吧!”

衆人皆啞然失笑,這大半年主公都不在中都,他們已經習慣紫微閣獨立決議,爭了幾個月,卻忘記了齊王殿下的態度,簡直荒唐可笑。

這時,門外侍衛一聲高喝,“攝政王殿下駕到!”

說曹操曹操就到了,衆人紛紛起身,只見大門開啓,張鉉快步從外面走了進來,衆人一起躬身施禮,“參見攝政王殿下!”

“各位相國免禮,請坐!”

大家又坐下,張鉉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見中間圓桌上的議事牌寫着‘國號’二字,便知道今天紫微閣在商議新朝國號。

張鉉便笑問道:“不知各位相國是否有了定論,國號已有共識了嗎?”

張鉉也從杜如晦的報告中得知,議事堂已經商議了幾次國號,但意見分歧很大,一直沒有共識,不知今天他們是否達成了共識?

蘇威躬身道:“啓稟殿下,大家意見還是難以達成共識,但基本上集中在齊和魏上,當然,盧相國主張燕趙,也是一種方案,請殿下定奪。”

張鉉微微一笑,“爲什麼要選齊魏,數十年前已經有了元魏和高齊,如果再定它們,豈不是會讓人產生困惑?”

韋雲起道:“啓稟殿下,這個其實問題不大,無論高齊還是元魏,他們都是異族建立的王朝,並不是正宗漢人王朝,對傳承毫無影響,假如國號爲晉,倒是真不妥了,所以請殿下不用忌諱這一點。”

“可在我的思考中,齊和魏都是第一批放棄,可以坦率告訴大家,我不會選這兩個國號。”

衆人都愣住了,他們爭論了幾個月,卻被攝政王殿下一句話便否定,一點回旋餘地都沒有,這讓衆人心中頓時充滿了遺憾。

張鉉看出了衆人眼中的失落,又淡淡道:“很抱歉各位,我一直忙於戰爭,很少有時間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議此事,這是我的責任,我向各位相國道歉。”

衆人嚇了一大跳,紛紛道:“殿下不必如此,爲殿下分憂是爲臣之道,但這種重大決策應該由殿下決定。”

蘇威好奇地問道:“請殿下給我們說一說,殿下有什麼考慮?我們大家一起商議。”

張鉉微微笑道:“我先後考慮過四個國號方案,一個是雍,關中之地,那是我的故鄉,不過雍和庸同音,所以這個方案最先放棄,其次是漢,繼續傳承我們的大漢王朝,後來考慮到漢朝太強勢,我們的新帝國很難再超越漢王朝,反而淪爲牙慧,所以漢方案也放棄了,最後還有兩個方案,一個是衛,一個是周,大家可以商議。”

大堂上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蘇威問道:“殿下爲何選擇春秋衛國,而不選擇戰國魏國?”

“首先我們定都之地便是從前的衛國土地,這算是一個傳承,其次衛國沒有同名王朝,不用擔心什麼忌諱,其三則因爲衛國是春秋戰國延續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存在了九百年,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吉利。”

衆人都沒有吭聲,雖然攝政王解釋了三個理由,但大家都覺得有點牽強,而且衛是防禦之意,偏向於守成,缺乏一種進取精神,這個國號對立國不利。

衆相國商議一番,蘇威又道:“殿下,我們都一致認爲‘衛’字不吉,還不如直接選用戰國之魏,如果殿下也不願接受魏國,那麼我們大家再來商討一下週朝。”

張鉉沉思片刻道:“不如這樣,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來參加投票以決定國號,紫微閣可以草擬四個國號,就以齊、魏、趙,再加上我提議的周,四個國號以多數票決定,如果選中齊魏之一,我也會尊重投票結果。”

衆相國面面相覷,雖然大朝時也常常允許其他官員共商重大政事,但讓大臣們投票決定,這還是第一次聽說,讓人感覺有點在分散紫微閣的權力了。

不過衆人卻不願意向分權方向考慮,而寧可認爲攝政王是在考慮增強國號的認同感,如果是這樣,朝官共決也並無不可。

七相國又商議片刻,很快達成了共識,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朝官共決,國號很可能就是齊或者魏。

蘇威代表衆人對張鉉道:“我們完全同意殿下的方案!”(。

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689章 血戰柳城(一)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18章 擒賊擒王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552章 緊急求援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111章 誰來擔責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5章 弘農楊氏第84章 一路向東第27章 半年籌謀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84章 一路向東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188章 玉龜之術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218章 亡羊補牢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52章 可汗憂慮第86章 都督郭絢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33章 誰是真兇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84章 一路向東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373章 山寨內訌
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689章 血戰柳城(一)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18章 擒賊擒王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552章 緊急求援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111章 誰來擔責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5章 弘農楊氏第84章 一路向東第27章 半年籌謀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84章 一路向東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188章 玉龜之術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218章 亡羊補牢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52章 可汗憂慮第86章 都督郭絢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33章 誰是真兇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84章 一路向東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373章 山寨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