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藥店學徒

張先生點點頭道:“來了,先去後堂幫忙,剛進了一批藥材。”

“是!”小寶轉身出堂,望着他的背影,張先生若有所思。

這個小學徒乃可造之材也,東西一到他手裡,沒有學不會的,學識是一日千里,貫通融匯,且能舉一反三,若肯定下心來,必成杏林高手。

且爲人誠實勤勞,禮貌待客,嘴巴很甜,推銷藥品幾乎沒有落空的。

可惜的是他心不在此,頂多是學一技之長而不會以此爲職業,不然授其衣鉢,乃是美事。

……

回春堂乃前堂後廠的形式,所謂的廠實際上指的是加工場地,就設在後堂,當小寶步進後堂裡,小小的院落裡擠了十數人,開四口鍋,幹得熱火朝天,數名夥計正在炮製中藥。

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中藥理論,按照醫療、調配和製劑的不同要求,對中藥所採取的各種加工處理技術。炮製就是要保留有治療作用的成分,去除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便於服用,提高療效,許多中藥都要經過炮製才能夠起作用。

見到小寶到來,大夥兒齊聲歡呼,都說救星來了。

他打聲招呼,繫上圍裙,趕緊上去幫忙。

鐵鍋炒藥!

中藥炮製中的炒法是將藥物置於炒鍋內,用中火加熱,標準是翻炒至藥面焦黃。

這裡要懂得控制火候和手法,火大了,動作慢了,容易焦。火小了,長時間焗着藥材會影響藥性

火炭熱力迫人,小寶手握鐵鏟,用力地翻動。

藥氣不好聞,熱氣更不好受!

隨着鐵鏟翻動,熱浪滾滾,藥氣愈發濃郁,每一鏟動,撲面而來,燻人欲嘔欲昏!

做藥店學徒不是那麼好做的,首先是做苦力,得將大把大把的中藥扛進庫房、扛進扛出,作辨別、清洗、曬乾和預加工等等準備工序,這些活兒當然得由學徒去完成,接着就是重要的中藥炮製,師傅教過後,除了名貴中藥,大部分的工作由學徒們來做。

中藥炮製是中醫長期臨牀用藥經驗的總結。炮製工藝的確定應以臨牀需求爲依據。炮製工藝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臨牀療效。中藥的淨制、切制、加熱炮製與加輔料制均可影響臨牀療效。

加熱是中藥炮製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應用廣泛。許多中藥經炒制後,可殺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於處理礦物藥,動物甲殼及化石類藥物,能使質脆易碎,而且作用也會發生變化。如白礬煅後燥溼、收斂作用增強。血餘煅炭後能止血。川烏、草烏加熱煮制後,其毒性顯著降低,保證了臨牀用藥安全有效。

中藥經輔料制後,在性味、功效、作用趨向歸經和毒副作用方面都會發生某些變化,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療效。

可以說,每一個步驟都有學問,要加熱火力是多少、加熱多長時間、翻炒的手法等等,製藥師傅可沒有這麼多時間仔細教的,頂多是說一說而已,更有“留一手”的壞毛病,學得多少,這就看中藥學徒眼明手快和悟性了。

他們得從基礎的中藥炮製:蒸、炒、炙、煅,以及製作丸、散、膏、丹開始學起。過去民間有“靴帽茶藥,四大苦行”的說法,提的就是這四種行當是辛苦活兒。要知道在過去炮製藥材、製作成藥不像現在有各種機械,不管酷暑三伏還是寒冬臘月,都在院子裡手工操作,炒藥手上燙出水泡、被薰得雙目發赤都是常事。

不說別的,就拿中藥飲品的“切片”來說,要切得厚度均勻,刀功必不可少!

而想練出手活穩重,出刀精細,練得腰痠背疼手麻是很正常的。

除了粗重活兒,中醫學徒得學大量的醫書,分三步走,首先,背誦淺顯的入門醫術,大夫把一些簡單處理的段落告訴給學徒,也就是一些初級的教材,內容不一,先行背誦。其次,得背誦大本醫書,例如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名篇,並聽師傅講解。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爲古代醫家託軒轅黃帝名之作,爲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爲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它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足足有九九八十一篇。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經”乃指《內經》,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爲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後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0卷,東漢張仲景撰於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爲《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爲《金匱要略方論》。

……

將書籍背熟,那時候可沒有人手一本的印刷品的便利,一本醫書售價高,學徒們往往要自行抄錄。

學徒的第三步,跟師臨診,學習開方。並看醫案。這是正規的學習中醫步驟,老中醫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醫案是大夫的最大秘密,有病情分析、診斷的依據和開藥的藥方,所謂“法不輕傳”,可以去看醫案的學徒,基本上接近於大夫的徒弟,屬於師生關係,而不是學徒了。

換言之,當中藥學徒,必須文武兼備,武的是指要有力氣,扛包要大包上,炒藥要能出大力,要有體力,能持久工作;文的是識字,古時候的繁體字和文意生澀難懂,文盲多,智力不高者(往往是四肢發達之輩)看得兩眼暈花都看不出一個所以然。

即便能看得懂醫書,理解其意,大段大段的篇幅背下來,也令人生畏。

諸多學徒中,馮小寶的能耐最大,他力氣大且不算,還相當的靈巧,能夠舉重若輕,動作快,炮製藥材成品率高。

他的刀功非常厲害,切片每一片都厚薄均勻,炒製藥材恰到好處,用師傅的話來說他的快準狠已得三味,手很穩,天生合適吃這碗飯。

爲人勤奮,遇活第一個上,從不偷懶。

以他的知識面,雖然簡體字和繁體字有很大的不同,可是漢字的體系屬於“紅花白藕青荷葉,簡繁本來是一家”的範疇,在經過他靈活的大腦轉化後,小寶把繁體文章整段整篇地背下來,不在話下,也由此學會了分辯繁體字。

若不是他懂得韜光養晦,不把他倒背如流的事情說出來,大夥兒會將他當怪物來看待:“一個走江湖的子弟,都沒有開蒙(進學),就可以斷文識字,豈不怪哉!”

在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後,馮小寶就可以幫上很大的忙了,這樣的學徒誰不喜歡!

大夫、製藥師傅都給他開小竈,待他是有問必答,別人可沒這麼好的待遇,頂多是一句“仔細看着”而不會有什麼講解。

他後來據上,隱爲學徒中帶頭大哥身份,可是沒什麼人妒忌他。

因爲他識做人,嘴巴甜且不算,能說會道,還施以小恩小惠,樂於助人,或者指點別人幾句,大家幹活累了,買些燒餅分給大家(他在家裡拿錢,馮大寶又嘮叨了,說他敗家),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也就不好意思了。

關鍵是他放出些少聲氣,大家都知道他心志不在此,也不會在此地開堂執業,不來競爭。

這麼一來,誰也不想與他作對,都想着給自己留條路,多個朋友。

……

當中藥學徒辛辛苦苦,還對人陪盡笑臉,小寶所爲何來?

學一技之長,爲將來防身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小寶的遠大志向,他要利用中醫,建立起城市的醫療保健體系,爲將來從軍作準備……呵呵,扯得有點遠啦,現在嘛,他得努力學習。

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炮製中藥,中藥藥用部分需要淨選、特別注意分揀,除去藥物中的泥沙、夾雜物以及黴敗品,尤其對於變質中藥如蟲蛀、發黴、變色、走油的中藥等不可用,有用的藥材則分離其不同的藥用部位,做到一絲不苟,以期最大發揮其藥效。製成藥劑時用到的各種輔料儘量統一標準,放入藥劑的輔料如酒、醋、鹽、蜂蜜等,在當時沒有什麼標準可言,往往專門採賣某家店鋪的進貨。要知道同一味中藥,經過添加不同的輔料炮製後起的作用各異。此外,炮製中藥和製成中藥製劑時的火侯都很重要,過熱不可,加工的時間短了也不行,這裡面不是看看就可以學到的。

實習看病時經歷的症狀,對應的醫案(他還沒出師,先作出初步判斷,由大夫作最後決定)等等,一一記錄下來。

沒有誰知道,被衆人公認爲聰慧的小寶,回家作了多少的筆記,往往從藥鋪一回到家,就開始作筆記,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

接下來就是背書,在家裡除了習武、吃飯與睡覺三件事之外,不停地背書,就算是以他的超人智力和記憶,他從不懈怠。

這是他後世的爲人處世,不高估自己,不小看事物,解決小事,也要以蒼鷹撲兔、牛刀殺雞之勢去做去辦,確保成功。

事實上,他做得不錯,他背下的醫書,在幾十年之後還能記得清清楚楚,派上用場。

……

且說小寶足足忙了兩個時辰方纔停工,已是暮色四起,院子裡難看清楚了。

饒是小寶體力過人,也覺得相當疲勞,心忖道:“虐待童工啊!”

他並不知曉他的出生年月日,那是他父親忘記了,不過他肯定是在少年時期!

換作後世,數名象他這般的半大孩子都在吃力地勞作,早被勞動部門找上門,報紙曝光了啦。

停工後,與衆不同地是他作了一套柔軟體操來鬆懈筋骨,不用說,那是他後世帶來的,他則推說走江湖時看到的,反正沒人出來認版權。

本來太極也不錯,可是作爲敲門磚,未來用在豪門貴族身上,法不可輕傳,別人現在跟他學柔軟體操他是非常樂意去教。

有人送來了晚餐,學徒和夥計圍攏在一起吃吃喝喝。

馮小寶吃得很斯文,甚至他還將屬於自己定量的饃送給一些大胃口的夥計吃。

如此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大家的進一步稱讚,不過沒有誰知道他根本不擔心他吃不飽------回家後他有夜宵吃,還是很豐盛的夜宵,當然他不會對任何外人說,以免引發大家對土豪的嫉恨。

夜宵!

小寶的爹第一次聽到這個新鮮的字眼時幾乎要暴走了!

走江湖時風餐渴飲,經常是一日兩頓,有時一天吃一頓飯,最慘的時候連飯也吃不上!

聽聽,這個敗家子,居然一天四餐,地主老財也沒他這麼奢侈!

不行,我得教訓教訓他,讓他清醒過來!

馮大寶蒲扇般的大手掃向馮小寶的臉蛋時,他不閃不避,目視父親,冷靜地道:“神仙的日子就是這麼過的!”

馮大寶的手停住,劇烈地顫抖起來,他越發看不懂這個兒子了。

好在再怎麼變,他都是他的兒子!

從此小寶就有了夜宵。

第三百一九節 劉公三事第三三十節 舉猛士(二)第七四五節 大食軍攻城(二)第七零二節 急襲伊斯法罕(一)第二二八節 焉耆人送禮第二九五節 小寶又挨彈臉蛋第千四三節 (十三)第五五二節 我看他們不爽第四六五節 他不是人第七二八節 逼退“叔父”第四二二節 明崇儼之死第二三十節 吐蕃悍將第一五八節 飯店開業(第8更求收藏)第九四八節 入侵歐羅巴第二二四節 財富如雲煙第七五二節 大決戰(四)第九六七節 阿瓦爾汗國第五六九節 聰明人(二)第六十九節 河東裴家第三一四節 收麥第二四二節 軍工與抵達第五三六節 豐州之事奏對第四九三節 倭廷餘則成第千五十節 (二十)第五三一節 大法會第七二六節 敢言駙馬公主反者斬第五佰一節 提高修養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三八三節 關多他一個月好不好第千十節 攻進都城(三)第五六八節 聰明人第一七五節 對質(二)第四四九節 有什麼吃什麼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六八一節 王子復仇記(二)第三八四節 夜話第七七六節 抗拒從嚴第千二二節 攻入敵寨第二十二節 準備開業第五九十節 馬瘟第七八六節 辦班(二)第三一七節 朝廷反應第四五三節 將亡(四)第九三七節 唐甜收小亞細亞第一五四節 懷明和尚(第4更求收藏)第六二八節 大作助我泡美女第六五三節 攻不下第八七十節 營內營外炮聲轟第九十五節 衆籌第三五二節 唐吐大戰(二)第四十四節 洪小水遇敵第七五九節 大決戰(十一)第七六五節 哈桑之殤第八十二節 雄鬥第四九七節 血洗倭京第九八九節 幸福與不幸第三十三節 造肥皂第四四二節 老天還是有眼的第六八五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三)第二三五節 王家中人第三一六節 過六郎和他的土兵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九十六節 來多一個團第二九七節 助人爲樂(一)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七九四節 錢是好東西第六四一節 西域星空夜話第三百五節 論贊德的憂慮第千三二節 (二)第三五十節 名將之路第一七五節 對質(二)第四二十節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六六八節 有來有往第八九二節 優素福降唐第七九八節 軍紀測驗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第七六六節 哈里發被俘!第三九二節 公主大婚(三)第一四二節 當官的收入第四七三節 婚禮湊熱鬧(二)第七十節 廷見結果第五七七節 契丹之戰(二)第六四五節 水桶妙用第七五一節 大決戰(三)第四六九節 拜訪文成公主第八十四節 後世與前塵第七九二節 宗教事務第九一五節 大變樣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三九十節 公主大婚(一)第四三四節 清水河鎮遭遇第五七十節 唐軍出發第五百六節 平定倭地第三八一節 調查第四二三節 獻給唐甜的歌第十一節 長安,我來了!第九六四節 裝備使人服第四三四節 清水河鎮遭遇第五五八節 臨朝稱制第三六十節 唐吐大戰(十)
第三百一九節 劉公三事第三三十節 舉猛士(二)第七四五節 大食軍攻城(二)第七零二節 急襲伊斯法罕(一)第二二八節 焉耆人送禮第二九五節 小寶又挨彈臉蛋第千四三節 (十三)第五五二節 我看他們不爽第四六五節 他不是人第七二八節 逼退“叔父”第四二二節 明崇儼之死第二三十節 吐蕃悍將第一五八節 飯店開業(第8更求收藏)第九四八節 入侵歐羅巴第二二四節 財富如雲煙第七五二節 大決戰(四)第九六七節 阿瓦爾汗國第五六九節 聰明人(二)第六十九節 河東裴家第三一四節 收麥第二四二節 軍工與抵達第五三六節 豐州之事奏對第四九三節 倭廷餘則成第千五十節 (二十)第五三一節 大法會第七二六節 敢言駙馬公主反者斬第五佰一節 提高修養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三八三節 關多他一個月好不好第千十節 攻進都城(三)第五六八節 聰明人第一七五節 對質(二)第四四九節 有什麼吃什麼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六八一節 王子復仇記(二)第三八四節 夜話第七七六節 抗拒從嚴第千二二節 攻入敵寨第二十二節 準備開業第五九十節 馬瘟第七八六節 辦班(二)第三一七節 朝廷反應第四五三節 將亡(四)第九三七節 唐甜收小亞細亞第一五四節 懷明和尚(第4更求收藏)第六二八節 大作助我泡美女第六五三節 攻不下第八七十節 營內營外炮聲轟第九十五節 衆籌第三五二節 唐吐大戰(二)第四十四節 洪小水遇敵第七五九節 大決戰(十一)第七六五節 哈桑之殤第八十二節 雄鬥第四九七節 血洗倭京第九八九節 幸福與不幸第三十三節 造肥皂第四四二節 老天還是有眼的第六八五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三)第二三五節 王家中人第三一六節 過六郎和他的土兵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九十六節 來多一個團第二九七節 助人爲樂(一)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七九四節 錢是好東西第六四一節 西域星空夜話第三百五節 論贊德的憂慮第千三二節 (二)第三五十節 名將之路第一七五節 對質(二)第四二十節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六六八節 有來有往第八九二節 優素福降唐第七九八節 軍紀測驗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第七六六節 哈里發被俘!第三九二節 公主大婚(三)第一四二節 當官的收入第四七三節 婚禮湊熱鬧(二)第七十節 廷見結果第五七七節 契丹之戰(二)第六四五節 水桶妙用第七五一節 大決戰(三)第四六九節 拜訪文成公主第八十四節 後世與前塵第七九二節 宗教事務第九一五節 大變樣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三九十節 公主大婚(一)第四三四節 清水河鎮遭遇第五七十節 唐軍出發第五百六節 平定倭地第三八一節 調查第四二三節 獻給唐甜的歌第十一節 長安,我來了!第九六四節 裝備使人服第四三四節 清水河鎮遭遇第五五八節 臨朝稱制第三六十節 唐吐大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