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

然而各有所得者又何止這一點之數?

其中尤其是墨家中人,受益匪淺,這又以與程知遠交談過的蕖衍爲其中之最。

那北偏西第三館是徹夜通明,燈火未熄,其中公式計算不絕於手掌之間。

而墨家蕖衍亦與程知遠一般徹夜未眠,他不僅在對白日的公式進行溫習與計算,同時還對於程知遠給予他的那份卷宗進行解析,其中大紡紗機與龍骨水車,如果能夠構造出來,必然能夠大大減少庶家百姓的力氣,這是利天下的事情,是大義之舉。

雖然墨家制造了很多東西,但是其中不少都是仿造仙器所成,譬如那木銅鈴。

但這些不足道哉,因爲這些器物都需要精氣神明去進行催動,如果失去了精氣神明,再精巧的東西也不過是一堆爛木頭廢銅罷了。

蕖衍做的事利黔首的事,利庶人的事情,尋常的機械纔是強民正道,但是這片天地中的墨家似乎點歪了路子,墨子早年也曾經陷入這種誤區,最後才轉而進行平民器械的研發。

但是墨家終究不是完全鑽研此道,這稷下學宮當年就是墨家所制,包括趙國的鎮國之器渾天儀也是一樣,這些東西都耗費了歷代鉅子太多的心力,而製造出來所需的時日也不是十天半月.....

他們似乎陷入了一個誤區,陷入泥沼,而當墨翟不聞世間大事,一心入黔首間後,墨家分爲三派,也似乎和儒家一樣,陷入了內亂的情況。

蕖衍放下了筆,此時天邊已經泛起了白色,顯然天旦將至,第三日終於在雞鳴聲中到來。

他感到極其疲憊,蕖衍出現在齊國稷下學宮,他當然是相夫氏一派的人。

一直以來他都認爲相夫氏的辯論爲主,兼愛不殺,是墨家真正的大義所在,但是聽了程知遠兩日講學之後,他深深以爲,山東六國,諸士腐朽,早已如空心大樹,而且不喜變通,相助於這樣的國度,已然對於大義無意義了。

《墨經》把辯也稱爲“爭彼也”,即把辯看作是關於“或謂之牛,或謂之非牛”、“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的一對矛盾命題的是非之爭,而且認爲辯必有勝者和負者,並要求分清勝負。辯的目的和作用在於“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

但辯論只是打嘴皮子仗,如果若真的能和太學主一樣,辯出個三五六七來也就罷了,關鍵是蕖衍在相夫氏一派中如此長久的時間,卻沒有看到相夫齊墨對天下大義做出什麼改變。

太學主之辯,之解,之講,讓蕖衍看到了和自己認知完全不同的東西,同時對於“爭彼之辯”的信心,也幾乎消弭殆盡。

墨家把“辯”定義爲爭論一對矛盾命題中的是非。如針對同一動物,甲說“這是牛”,乙說“這不是牛”,就叫做“爭彼之辯”。但這樣的爭彼是“不俱當,必或不當”的,也就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這相當於矛盾律的內容。墨家曾用矛盾律分析了當時流行的一些論點的邏輯謬誤。例如,《經說下》在批駁“言盡悖”之謬誤時指出,如果“以言爲盡悖“”這個命題爲真,則表明存在着並不荒謬的言論;如果這個命題爲假,也表明有些言論不是荒謬的。因此不管怎麼說,這個命題都是不正確的。

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後期墨家還揭示了排中律的內容,指出“謂辯無勝,必不當”,即認爲矛盾命題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這看起來已經不太像是墨家的務實主義,反而向名家靠攏了。

但太學主讓相夫氏引以爲傲的辯術遭到了重大打擊。

惠子千年不破的玉連環,飛箭殺人,鳥影不動,俱都被太學主在講解之時,反手便破掉了,甚至讓人難以相信,難以明白,同時也讓蕖衍,以及那稷下所有人都在反思。

他們這上千年究竟在做什麼?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不點難明,一點便通。

相夫氏的辯論不能再發展下去了,否則必然偏離原本的墨家之道,正名固然是爲世間大利,爲世間大義的事情,但是過分沉溺於其中,是不是捨本逐末了!

沉醉於辯論的藝術之中猶不自知,理論寫了不少,但卻不再做利於百姓的器械,反而是專門攻克那些虛幻的,如空中樓閣一般的無根之器。

若沒有精氣神明催動,那些器械與爛木何異?

後山日夜宮內,這些鏡花水月的無根器械越來越多。

這是不符合墨家大義的。

蕖衍未曾整理衣冠,顯得有些不修邊幅,這和往日不同,前些時日,他便也學着那些儒門走狗正衣冠,然而今日見天旦未起之夜,繁星寥落,猶如相夫氏之衰,亦如天下之衰。

“那正要升起的太陽是誰?”

蕖衍眯起眼睛,山的那邊,有一個龐大的國家在冉冉升起。

東方之日,照耀西方之土。

“秦。”

蕖衍都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想到這點,東方的日出,照耀的卻不是東方的大地,那光芒直接衝擊,最後抵達的地方,就像是山東六國的終點,新時代的起點之地,那自然就是最西方的秦國。

東方之墨相夫氏,南方之墨,西方之墨。

蕖衍正了正神,死死盯着那東出的太陽,在第一縷黎明照耀到這片土地山海的時候,他拿起新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些話。

“昔年子墨子入世,藏黔首之間,禽滑釐爲鉅子,門下衆徒,或見師兄弟屬,言義興利,各不能相服,故墨門三分。”

“相夫子入齊,攜孟勝及諸弟子,稱東方之墨,以辯世正名爲首,後有田襄子,謝子賢;鄧陵子入楚,攜苦獲、已齒及諸弟子,稱南方之墨,後有田鳩;相里勤入秦,攜及諸弟子,稱西方之墨,後有腹?,唐姑果。”

“自此,墨家三分,皆遙尊禽滑釐,禽滑釐依舊爲天下墨者之首,而三方墨者,皆推選東方,南方,西方之鉅子。”

“哀兮,墨本爲天下之墨,子墨子入世,藏於黔首之間,始一去也,墨家便各自不能相服,從而致墨字三分,墨字,從土黑聲,本爲爲世痛斥吶喊之人,爲百姓之義,爲庶人之聲,爲黔首之音,亦爲繩墨之意,繩墨者,校正世間曲直,如是而已!”

“所謂墨者,利天下之利,拒天下之不利!義天下之義,拒天下之不義!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至也!”

“墨丈尋常之間!然今日,墨者行非常之道!東方之墨,醉心正名;南方之墨,遊俠風囂;唯西方之墨,恪守本心,務實求事,以工,器,手,足,心,列世而不倒,西方秦國,日益強盛,東方之日,難照故土。”

“今日蕖衍寫下此簡,盼望東方之墨,自強重立,莫要再沉淪於正名非名之間!需知,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其用也!”

“天地之大,世新日變,數字之道,亙古恆定,天地正名,正在數字之中,何以捨近求遠,捨本逐末?”

“今蕖衍決意入秦,不再與相夫氏有半點瓜葛,僅留此書簡,萬望夫子珍重。”

.............

講學館前,程知遠把光學模型搬到臺上,今日有了個“講臺”,倒是比起以往來說,更爲方便了點。

齊王笑道:“太學主徹夜未眠啊。”

他看到程知遠氣色雖好,但是精氣神明之中總有一股頹氣,附着於身,就像是塵土未曾抖落,這說明人晚上並沒有休息好,故而在精氣神明之中體現出來。

齊王何等高手,加上程知遠並不需要刻意掩飾,故而被看出來也是正常,但這又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齊王多嘴一句,是怕程知遠今日講學累下,畢竟精氣神明是人之根本,不好好休息可不行。

他今日帶了筆墨刀簡,還想多聽一聽程知遠的高論呢,可不想在這裡聽他的酣聲。

程知遠拜禮:“今日還有一講,不敢怠惰,加之異人喜數,故我與他細細分說講來,不知不覺,已是雞鳴破曉。”

“光陰迅烈,不爲世人所駐留半點。”

齊王法章點頭:“是如此,光陰迅烈,光陰迅烈。”

他又看那模型,是兩個鏡子相對,距離並不遠,知道這必然會涉及到今日講學關鍵,故而也就沒有多問,畢竟一會即使自己不問,程知遠也會去講的,多嘴兩下,反而讓自己心神分開,難以專心聽其他的道理。

程知遠看了下講臺下面的人們,熙熙攘攘,似乎比昨日還要多了點?

原來太學主講道之事,那些士子公卿們回去之後,很多人對數學之道簡直是愛不釋手,當然,有褒揚就有貶低,雖然東周風氣開放,但也有食古不化的人存在,譬如曾經儒家的公子造,他就凡事開頭必稱聖人如何如何,君子如何如何,不知變通。

最有名的事情就是他和自己的好友,因爲一件事情不合,好友只是開玩笑說了一句,公子造立刻便割掉自己的衣服,和自己的朋友絕交了。

不過這種迂腐的人是少數,在這個時代,顯得有些異類,不過異類終究是存在的,只是相當於開放的風氣而言異常保守。

這種人大致是喜歡周禮勝過一切的,和至聖早年的理想不謀而合,認爲古老的就是最好的,人啊最好回到上古的聖王時代,一切都有禮樂,都有道德,人人都是完美無缺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的文明自然是越向後越繁華,越知禮儀道德,而不是茹毛飲血。

那些不喜歡數學之道,認爲這是玷污了禮與樂,同時還抓住程知遠第二日所說的諸士無功,諸王皆罪來進行大肆抨擊,進行攻奸。

但是所幸這個時代的言論自由的有些過分,尤其是稷下學宮附近,大街上天天都有人因爲意見不合而撕逼,有人貶斥太學主,說他是糞坑中的石頭,沾了腌臢物滾落出來,弄的旁人一身,壞了天禮綱常!

有這般罵,那便自然有人站出來反駁,並且說太學主是深山中的璞玉,猶如和氏璧般,又似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兩方撕逼大戰自然引動很多人,而這個時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故而就有很多前些日子有些躊躇,甚至不太願意來的人,被激發了好奇心。

心中尋思,反正也是最後一日了,便是聽聽也不耽擱什麼,若是太學主沒有那些人所說的那般厲害,回去也可向四方談論,說這個少年人是言過其實。

程知遠不知道其中發生的問題,這三日以來他確實是日日備課,並且從中又想起了,發現了很多自己以前遺忘過的東西。

他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好是壞,但他感覺自己的記憶越來越強,過去的一切知識也好像是被翻箱倒櫃的挪騰了出來,思維敏捷的同時,他甚至感覺這個世界有些通透。

在當前看來似乎是好事情。

不管是仙人體質作祟,還是因爲往世神明,天子信物的關係.....這都不重要。

程知遠向齊王討要了一塊特別平整的木板,同時問道:“有木炭嗎?燒焦的,堅硬的那種,不要脆的。”

齊王想了想:“不知道你要多大的呢?”

程知遠比劃了一下:“一根狼毫筆的大小便可以了。”

齊王很快叫人弄來,於是木板被異人架起,而程知遠拿起木炭筆,在上面寫下了那個公式。

天地之間,數字陰陽之變比,太陽,太陰,少陽,少陰。

陽數相加爲天數25,陰數相加得地數30,陰陽相加共爲55數。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道依數而行,神以數顯道,數字主宰着萬物的生成與演化,上古時稱爲連山,是大自然最真實的本相法則,是世間內一切恆定與非恆定常態物事的規則。”

“在這裡,先講一下數字的黃金比率.......”

第一百四十一章 伏日窮兇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二百五十六章 今年輪到我羞辱天下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四百六十章 躲到茅廁的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昊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神佑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遼遠雷音第五百五十六章 華山將倒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數天下皆白首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窮經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事了(上)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一百八十七章 擇碑記(七)第六百零二章 儒家衆聖(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聲淫,佞人殆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戲開始(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你怎麼罵人啊你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邱山毫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請程夫子出來一見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仙與鬼(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雲神之殤(上一章標題錯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一百零八章 相馬記(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問之秘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天下無雙(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平出世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一百二十六章 最早的刺客無雙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繭自縛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自稷下學宮的鄙視第三百七十四章 鬼穀道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四百九十章 夢· 諸侯之劍第一百六十一章 仙與鬼(一)第七十三章 子張之儒第七百二十章 大道廢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五百九十三章 少說話多看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六百九十章 時代的道標第六百七十五章 伸出來的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周武王伯邑考第三百七十四章 鬼穀道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怒第五百九十二章 衝突之始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三百八十四章 廬山震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生意人好說話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七十九章 夢·紂王伐蘇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六百五十八章 夫子的手,昊天的劍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四百五十五章 碎嘴先生第三百八十章 大周朝第一實驗田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五十三章 狐祁山,虎神偶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七百一十一章 禮無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來自仲良氏的阻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雍容華貴第四十一章 山花爛漫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劍風雨,倒卷人間
第一百四十一章 伏日窮兇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二百五十六章 今年輪到我羞辱天下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四百六十章 躲到茅廁的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昊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神佑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遼遠雷音第五百五十六章 華山將倒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數天下皆白首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窮經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事了(上)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一百八十七章 擇碑記(七)第六百零二章 儒家衆聖(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聲淫,佞人殆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戲開始(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你怎麼罵人啊你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邱山毫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請程夫子出來一見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四十九章 我不姓張!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仙與鬼(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雲神之殤(上一章標題錯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一百零八章 相馬記(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問之秘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天下無雙(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平出世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一百二十六章 最早的刺客無雙第七百三十一章 問仁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繭自縛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自稷下學宮的鄙視第三百七十四章 鬼穀道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四百九十章 夢· 諸侯之劍第一百六十一章 仙與鬼(一)第七十三章 子張之儒第七百二十章 大道廢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五百九十三章 少說話多看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六百九十章 時代的道標第六百七十五章 伸出來的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周武王伯邑考第三百七十四章 鬼穀道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怒第五百九十二章 衝突之始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三百八十四章 廬山震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生意人好說話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七十九章 夢·紂王伐蘇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六百五十八章 夫子的手,昊天的劍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四百五十五章 碎嘴先生第三百八十章 大周朝第一實驗田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五十三章 狐祁山,虎神偶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七百一十一章 禮無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來自仲良氏的阻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雍容華貴第四十一章 山花爛漫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劍風雨,倒卷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