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總裁笑道:“去傳命令,三日內撤軍。我們要是把日本人徹底剿滅了,臺灣人不會領咱們的好處,清廷更不會領咱們的好處,日本人更是要同我們死戰到底!我們是爲了什麼呢?爲了他們手裡那兩千多條英國產的恩菲爾德破槍嗎?咱們現在不靠這麼點兒,呵呵。”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吟吟的看着萌總裁,在萌總裁的嘴脣上親了一口,“總裁,爲什麼你總是這麼聰明,能做出這麼多正確的決定呢?”
萌總裁一手摸着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柔嫩的下巴,笑道:“又主動親我?下回只能我主動,你是把我當成親嘴機器啦?想要始終正確,就記住一條,一切從利益出發,就行了。當然,有時候,也需要從民族和國家出發的!永恆的心在時空穿梭,生死抉擇已經無路可躲!但是愛不能躲,與幻夢交錯,生死抉擇,早已由不得我。”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輕輕的將下巴枕在萌總裁的肩頭,“總裁,快快長大,我要做你真正的妻子。”
萌總裁也將臉貼在了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粉臉上,輕輕的點點頭,“時間是最無情的,我很快會長大!”
福建布政使臺灣道潘霨,一面飛檄船政大臣沈葆楨,緊急派兵船支援臺灣。
與此同時,日本則派大久保爲特使專程來華,直趨京師,配合剛剛到任的日本駐華公使柳原前光,對大清國總理衙門實行外交訛詐。
大久保到京的當日,便帶着柳原前光來到總理衙門,聲稱要向大清國皇帝遞交國書,其實是試探大清國對日本侵臺一事的態度,爲下一步如何行動做準備。
當總理衙門就日本侵臺一事向大久保提出交涉的時候,大久保道:“臺灣島自古就是無主野蠻之地。高山族人敢殺害我屬國琉球船民,我國自然要發兵懲治這些人。這是我國的內政,貴國無權干涉。本大臣此來,是爲商議向貴國大皇帝遞交國書的事。”
總理衙門向大久保指出,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日本必須撤出,大久保卻冷笑道:“我國發兵臺灣,是奉天皇詔命懲辦兇手。我國定不退兵,中國究欲如何辦法?”大久保的口吻,已充滿了挑釁。
但總理衙門卻這樣答道:“此等不和好之話,不應說,亦不能答。”
總理衙門這種軟弱無力的答覆,使大久保和柳原前光,看透了大清國並沒有在臺灣作戰的決心,二人的口氣於是愈加強硬、蠻橫起來。
不久,沈葆楨從福建發來專折,彙報臺灣的戰事。
在京的一班王公大臣一讀到沈葆楨的這個摺子,更是大驚失色,六神無主起來。
沈葆楨言稱,華軍突然撤退,現在臺南仍然是清軍同日軍對峙的局面。
西鄉從道搞不清楚爲什麼軒悅萌會忽然撤軍,但是爲了活下去,他必須要繼續侵略戰爭,因爲他不可能在沒有日本方面消息的情況下,與清廷妥協,對抗還得接着繼續。
清軍也是同樣,軒悅萌走了,華軍走了,臺南又成了日本軍隊和清軍兩支軍隊對抗的局面,日本人沒有補給,要搶糧食啊,清軍自然不肯。
就這樣,戰爭又重新開始,清軍佔了上風,繼續將日本人圍困在車城內。
沈葆楨最後懇請朝廷火速調兵援臺,以防戰事擴大。
沈葆楨,李鶴年這些人,也是將日本人作爲頭號敵人的,只是不清楚朝廷的態度,清廷上面和下面的態度,始終都很難統一,慈禧倒是有辦法,所以不管什麼事情,都讓各省督府先拿方案,她最後來個折衷,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平衡之術。
此時的同治帝早已不問國事,因從外面染了不乾淨的病,已在牀上臥養了大半年,慈禧太后這時就算想歸政,這政也無處可歸了。
日本侵臺一事,讓慈禧太后與一班王公大臣又整整議了三天,最後才決定調崇厚在天津時創辦的洋槍隊過去。
洋槍隊此時早已經歸屬李鴻章調度,李鴻章這次挺大氣的,派了出去,李鴻章不想扔掉臺灣,臺灣是大清的屏障,這一點,李鴻章比誰都清楚。
另外再從兩江總督李宗義的督標抽調四營兩千人,合成五千人,增援臺灣。
聖旨很快下到保定和金陵兩地。
李鴻章接旨之後,一面檄催駐在天津的洋槍隊三千人,飛乘輪船馳赴臺灣,又加調記名提督唐定奎所部六千步勇,分批航海到臺歸沈葆楨調遣,一面給朝廷上折強調:“竊念日本藉番拓地,悍不旋師,恐是中外稱亂之邑。無論蘇浙江海各口防兵單薄,即北洋兩千餘里口岸林立,亦多空虛,若另募新軍,實在無此餉力,唯有添調久練勁旅,屯紮後路適中之地,以壯聲援。查甘省現早肅清,陝境防務已鬆,擬請旨敕下陝西撫臣,速飭記名臬司劉盛藻,統率陝防武毅銘軍馬步二十營,星夜兼程拔赴山東濟寧及江南徐州一帶,擇要駐扼,以備南北海口策應,由臣會商兩江督臣李宗義,相機調派。”
摺子拜發的當日,李鴻章爲防釁端由此而起,連夜又給唐定奎與總理衙門各快函一封。
在函中,李鴻章飭令唐定奎:“設防備禦,非必欲與之用武。”到臺後,“紮營操練,勿遽開仗啓釁”,“進隊不可孟浪,日人稍知即止足,斷無以兵驅逐之理”。
唐定奎見到飭令很有些莫名其妙,他不知李鴻章緊急調他率軍趕往臺灣去幹什麼。
李鴻章既要求唐部到臺後“勿遽開仗”,那麼,他調唐定奎所部的六千步勇尾隨洋槍隊進臺,究竟爲的是什麼呢?
李鴻章在同日送給總理衙門的快函中這樣寫道:“向來辦理洋務,皆爲和戰兩議舉棋不定所誤。鄙見則謂明是和局,而必陰爲戰備,庶和局可速成而經久。洋人論勢不論理,彼以兵勢相壓,而我欲以筆舌勝之,此必不得之數也。”
說穿了,李鴻章就是不想打這場戰爭,他向臺灣派兵,只是爲了能“和局可速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