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我擔心的,還是來了
老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話說的一點兒錯都沒有,岳氏良善人家樂善好施之名遠揚,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大家自然都清楚,名聲好,誰不願意?至於壞事,就會在這種時候體現出來——家大業大,錢也多,糧也多。
岳氏在岳家莊收留難民,給他們一口飯吃的消息傳了很多地區,很多人都知道了相州湯陰縣城和岳家莊有兩個粥場,會派發米粥給難民充飢,大家一起渡過難關,所以幾乎所有的難民都朝着湯陰縣城和岳家莊而來,難民人數其實不多,比之史書上記載動輒數十萬人上百萬人受災的大饑荒,這個時候,只有五萬左右的流民,受災範圍雖然廣,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吃不上飯的地步,能吃上飯,但是土地少的農民就吃不上了,就要想方設法地吃飯。
大規模的饑荒纔會被史書記錄,而這種不到十萬人級別的饑荒,不到兩千人級別的賊亂,一般是不會付諸於史書的,尤其是末世王朝,誰會願意承認自己的失職?中華數千年,估計每一年都會有小範圍的饑荒和流民,只是範圍不大,受災人不多,死的人也不多,所以不會被記錄下來而已,相比之下,那些數百萬人的大饑荒才叫大事,瞞不住的,只好記錄。
只是小範圍的饑荒雖然影響不大,那也是相對於距離受災地區比較遠的地區而言,對於受災地區本身,那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就好象張英要緊急率領軍隊出征平叛,收拾那些流寇,不讓他們進一步摧毀人們生存的基礎,但是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
宋朝的軍制在這一刻就會被無情的嘲笑了,張英一個從沒有帶兵打過仗的文人,要被迫率軍出征,軍中一個將領沒有,就連精壯士卒也沒有,千餘老弱殘兵,矮子裡面挑將軍,選出五百人,估計也是可笑得很,竟然需要岳飛這樣初出茅廬才十六歲的孩子做將軍出征,大宋朝偃武修文百餘年,成功消滅了除了西北區地區幾乎全部的軍事人才,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嶽翻時時刻刻惦記着前線的戰況,他很擔心岳飛的初次作戰,岳飛會不會受傷?會不會打了敗仗?乃至於被俘,甚至……嶽翻不敢想下去了,但是卻不得不想下去,區區五百人,去面對兩千多人的盜賊,萬一被打敗了,賊軍失去了顧慮,搞不好真的會擴大侵略規模的,那些賊軍之所以不攻打城池,估計一方面是不想把事情鬧大,另一方面,估計就是忌憚城池的兵馬和城牆。
張英不想困守,不想眼睜睜看着轄下百姓受罪,所以要主動出擊,從賊軍流竄以來,張英居然是第一個率軍出征主動打擊賊寇的人,而那支五百人的弱旅,也是第一支主動向盜賊挑戰的軍隊,廂軍,從來就是一支弱旅,全天下精兵猛將,除了西北地區,都要在東京城保護皇帝的安全,地方上不準有精兵猛將,趙宋家法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趙匡胤也不是一個膽小鬼,跟着柴榮打天下的時候,多麼生猛強悍,悍不畏死!怎麼當了皇帝以後,卻能做出這樣的事情?自廢武功?防內甚於防外!
嶽翻擔心岳飛,擔心張英,擔心前線的戰況,當然,更擔心眼下的情況,時間一天天過去,糧食一天天減少,在岳家莊待着的難民人數卻還在緩緩上升,天氣越來越冷,他們生存需要的熱量和房屋越來越多,岳氏需要更多的糧食和布匹,乃至於棉布,沒有這些,如何保證這些人不被餓死凍死?
黃河以北的冬天,寒冷而刺骨,嶽翻帶着略有規模的二十人小分隊巡視所有有難民居住的地方,所見所聞,讓他難以平靜,嶽爸爸爲了保證他們的生活已經操碎了心,白頭髮越來越多,整日裡吃不香睡不好,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只是多了一點別的農民沒有或者沒有太多的東西,比如錢,比如土地,比如良知。
很多時候,嶽翻都會覺得在父親的奉獻之下,自己顯得十分渺小,每當這位不識幾個字的父親嚴厲訓斥自己的時候,嶽翻連反抗的想法都沒有一絲,他覺得自己很可恥,很自私,甚至有那麼一點點卑鄙,父親在爲所有人考慮,而他只是在爲自己和一家人考慮,最多算上一個張英,父親的心包容了所有人,而自己的心,卻只敞開了那麼一點點。
父親,父親,或許父親也是在教育自己,讓自己知道做一個男人應該怎樣生活,父親明明沒有官職,沒有那個責任,但是卻一直一直的那麼拼命,那麼堅持,明明是個老實人,說不出幾句話,卻費盡口舌的勸說那些大地主大財主和他一樣捐獻出糧食救人,明明不是那些大商家的對手,卻還是不顧一切登門勸說,爲此廢寢忘食。
父親,到底是爲什麼?到底是爲什麼?您到底是爲什麼纔能有這樣的心?
習慣了爲自己考慮的嶽翻,似乎並不能認同父親的做法,雖然可以理解,雖然也不願意看到這些活生生的人死去,可是,可是……
越是如此,每當看到父親憔悴的面容,花白的頭髮,焦慮的眼神,嶽翻就覺得自己非常可恥,自己非常不孝,自己簡直就不配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父親的身影卻顯得那麼高大,而嶽翻在他的面前,真的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而已,心中的良知不斷的譴責自己,心中僅存的那一絲微弱的不能再微弱的希望之火把整顆心灼燒的痛苦不堪。
沒讀過什麼書,大字不識幾個,不懂大道理,除了種莊稼什麼也不會的父親,在這個時候,卻比聖人更加偉大,而自己熟讀詩書,能把儒家經典倒背如流,辯論經義能完敗向崇,武藝上也絲毫不弱於岳飛,甚至懂得很多軍國大事,還能預測未來,但是嶽翻只覺得自己在父親面前擡不起頭來,甚至不敢直視父親的眼睛。
那個操勞的身影,那個佝僂的背影,在嶽翻的心裡留下了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記,那雙眼睛,在嶽翻未來的生命中,每時每刻都在督促着,鞭笞着嶽翻前進,這讓嶽翻發生了連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變化。
岳氏二子都從父親這裡得到了一生都受益不盡的寶貴財富,如果說岳飛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仁愛之心,將“民貴君輕”作爲終生信條,爲此不惜抗衡聖旨,爲自己埋下死亡的禍患;那麼嶽翻就從父親這裡得到了最初的改變,並且一直延續下去,就好象綿遠而悠長的薰香和雅樂,淡雅,不引人注目,但卻持久。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嶽翻站在高樓臺閣之上回首當初,很明確的意識到,如果自己的父親不是嶽和,自己定然不會走上今天的道路,漢人也將陷入無盡的沉淪之中。
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也就此顯示出來,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了,那麼,賊也該知道了,賊們都知道這裡有糧食,有吃的,會沒有想法,沒有渴望?那也太不正常了,所以說,人知道了,賊也知道了,好的知道了,不好的也知道了,這就被惦記上了。
嶽翻忘了,他是真的忘了這個關鍵點,他沒想到,所以,他疏忽了,他跟着周侗,帶着二十個小兄弟,到處巡視,維持秩序,儼然是執法者的模樣,周侗沒去縣城,當初的經歷讓周侗心有餘悸,他無論如何不能放着嶽翻一個人呆在這裡,他不放心,雖然在受了傷之後,他覺得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哪怕是這樣,他也要支撐自己,看着嶽翻成長。
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原諒自己會在嶽翻成長之前閉眼,他最牽掛的,最擔心的,還是嶽翻,這個文武雙全,應該有大出息的孩子,不能被心魔纏繞住,不能被心魔控制住,他要克服自己的弱點,克服自己的恐懼,戰勝自己,然後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天空,這是他的宿命!
翻兒,翻兒,翻兒!你一定要成長啊!讓爲師看到你可以翱翔於九天,哪怕僅僅是一點點,一點點希望也好!
周侗看着帶領二十個小兄弟四處巡視的嶽翻,嘴角露出了些許笑容,這最初的成長,已經開始了,相信不久之後,周侗就會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
沒錯,他看到了……
眼光一轉,周侗彷彿看到了什麼很值得他注意的事情一樣,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一種奇怪的感覺讓他不由得開始關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