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場對峙的結果是共和國退回自己的港口,沒等東明高興起來,海宋的外交部對臺灣海南兩個島嶼的歸屬權問題,開始模糊策略。租借期結束後,這兩個島到底還給誰,開始態度不確定了。
當然在大明時代海宋根本就沒打算還,準備繼續交錢向大明續約。反正大明實力在哪裡,在別的地方讓一點利益就行了。但是現在共和國是不可能續約的。但是法理上海宋基本上已經承認了共和國的合法性。然而海宋續約的對象是誰?當然如果共和國力量衰弱,東明力量更衰弱,海宋就可以不續約,將兩個島吞掉。可是現在債主還是有討債實力的。
如果兩個島歸於東明,那麼法理上就必須承認東明現在屬於中華政權,當然明朝皇室一直強調現在還是中國之主。但是海宋不願意看到,海宋可是清楚東亞大陸那一塊的實力增長,一旦日本列島的東明自己承認自己華夏政權,未來共和國一旦有強大的渡海作戰實力,那就可以用內戰的名義打這場戰爭。海宋道義上插手就佔據下風。最好東明獨立宣佈自己脫離中國。當然這兩個島的問題海宋希望共和國不提,就這樣和平的跟着東明走。
當世界只有一個超級大國的時候,海宋可以一言堂,但是如果有兩個力量對等的國家,那麼就要講道理了。對待小國家,如果道理講不通,將對面打一頓對面也沒能力報復。從後世化學武器莫須有藉口打伊拉克就是這樣。打了就是打了,你能奈何我嗎?但是對待同等大國,道義沒有佔上風,仗打贏了,也只是下一次戰爭的導火#索。這個大國也許會在十年後繼續頑強的發動戰爭。一戰不公平的懲罰直接造成了二戰德意志的全民族逆反心理,結果二戰的審判就比較公正了。
海宋元老只能暫時忍受。然而海宋此時的插手對共和國內部來說已經是產生了極大的憤慨。所謂敵人是什麼?試圖強佔領領土,就是敵人。
共和國新規劃的包頭工業區中,任迪看着從今年畢業大學生中挑選的四萬名選召者。大型科技項目需要三個必須的條件,第一工業體系的支持,第二政府資源調派傾斜。第三一羣有着責任心的科研工作者。如果論專業知識,這些懵懵懂懂剛從學校畢業大學生或許並無法和後世有完整體系專業知識研究生博士生相比,但是論責任心。在所謂揹負國運的使命召喚下。這羣年輕人在一百年內絕對是一隻罕見的團隊。
人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掌握的知識僅僅是一個基礎。帶着使命去做和混飯去做完全是兩種概念。而是否有使命,很大一部分是看有沒有團體願意託付給你。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些名留青史的榮譽是值
得全身心投入去做的。
而科技方面,只要一點一點積累,腳踏實地的爲了解決項目,去設想解決問題,完全是可以在研發過程中將知識量積累成專家級別的。比如說計算機系統。在過去穿孔計算機的都是機械裝置的,計算這種東西是演繹數字變化的,既然要變化就是需要能量驅動記錄變化的裝置記錄。機械計算機龐大笨重,是因爲傳導機械能的裝置根本做不到簡潔化。而電動機的出現纔是讓電子計算機小型化。
然而電子計算機,現在共和國積累的是這樣的技術小型電解質池中兩個電極,在通電過程中一段銀離子沉積成白銀,會導致一段電極電阻變小,而電流反轉,銀重新變成銀離子,電阻就會增大。這種裝置可作爲定時器或記憶元件。
相對二極管這種正統方向發展的計算機,這玩意可謂是極端偏門。然而恰恰是這玩意可以小型化調節陀螺儀。慣性陀螺電解積分儀。可以作爲初級導彈制導。
爲什麼現在說這個,海宋現在刺激到共和國了,趙衛國一方的演變軍官決定乘熱打鐵。短程導彈技術決定上馬。東風一型導彈,爲彈道導彈採用慣性制導,誤差方面準備定在五公里範圍內。射程要達到五百公里。現在可是還有兩個五年計劃的時間,越早上馬研發,準備在這個任務完成後把這個技術拿到手。當然爲這個世界規劃的可以發射衛星的項目,那是肯定拿不下的。
任何先進科技都是由最初看起來的妄想有堅持者一步步按照試驗數據細化,將一個個土方法變成標準極高的高科技。而當科技成功後,這些最初的看起來很土的方法和妄想,則世人冠以研究方向。共和國現在不差試驗的錢,具體的說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調動龐大工業體系配合生產的問題。
第二個五年計劃,直接上馬短程導彈技術。註定是要受到各種挫折,硬性條件不足的挫折,而這種挫折,將會標註工業體系各個部門需要努力精細化的方向。大項目,以一個項目找出國家工業體系各項不足,帶動整個工業體系進步作用。所以這根本不是花錢值不值的問題,而是共和國這種國家是否在有作爲的標準。作爲這個世界的工業的後發者,註定是不能靠着市場需求來帶動工業發展的。因爲按照市場經濟,只有最先進的工業體系纔會被市場需求。那麼就直接用國家戰略需求帶動本國發展。
短程彈道導彈這個技術任迪是勢在必得,至於這個導彈未來到底會給東亞大陸沿岸的哪些國家帶來多大的心理陰影面積,那就不是任迪作爲演變軍官該操心的事情了。
對於演變晉級任務,上來就搞這個玩意,熟知演變戰場晉級任務常態的趙衛國,只能以“我勒個去”來表示自己現在的激動情緒。剩下的十年後真的把這東西搞成了。基本上在中校任務拿出這東西出來,配合沙#林高致病細菌什麼的,完全可以當戰略武器來使用。大軍突進到敵國首都三百公里範圍內,直接來
上幾發。
也就是因爲要搞這個項目,共和國現在追求的是穩定。穩定壓倒一切,演變軍官在的時候種田,大殺四方制霸世界的任務,那就交給後來的人了。所謂一戰打出數十年的和平發展紅利就是這個,只要當初和海宋作戰有一絲猶豫,一絲緩和,讓海宋有在大陸插手的機會,那麼絕對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場面。
在一片筆和紙的摩擦中,大量的工作者在運算着,任迪也加入了這場用汗水替代血液,用筆,各種測量器具爲槍,以試驗場爲戰場的戰鬥。這一刻任迪不是科技發展的支持者,而是科技發展的參與者。任迪作爲科技研究者的展現了一個非常好的表率作用。
當然任迪如此,下面的工作者也幾乎是日日夜夜的運算。探討,搞得任迪都有點心軟,普通人是絕對不能和演變軍官比拼精力的尤其任迪現在力量接近四點。每天睡眠時間壓縮到三個小時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只要三個小時,自己的高功率身體細胞就會將所有加速運轉帶來的損失彌補過來。
而且作爲演變軍官,任迪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不一樣的,自己只要在這個世界表現十年的,然而卻要成爲這些科研者奉行一生的高標準。說來有點慚愧。
人都是以自己看到的爲標準的。現在的科研工作者看到任迪的表現,以這個對國家使命負責的標準要求自己,任迪看到這這些科研工作者盡職盡責,以低薪酬,高工作量來完成國家交代的研發任務。總感覺自己有那麼一點過意不去。
然而送補給的李子明看到任迪現在的在包頭實驗室裡,全力以赴的表現,則是以旁觀的角度看着任迪的與衆不同。趙衛國聽到李子明的敘述也悄悄跑過來看了一下。
承認了李子明的看法,“少有演變軍官像任迪這樣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趙衛國的見得演變軍官多了。演變軍官各個都在自己的基地基礎上研發科技。但是大部分科技研發過程全部交給所處時代的科研人員,結束後直接記數據就行了。演變軍官熟知每一個數據的研發過程以及瞭解研發過程中錯誤,就算是對科技研發比較上心的了。親自下場的已經可以成爲技術狂人了。親自下場,並且擼袖子沒日沒夜的跟着任務世界的科技工作者一起幹。貌似趙衛國現在只見到任迪這麼搞。
李子明說道:“老趙,下個任務的你和他談好了嗎?”趙衛國說道:“還沒有,會演變空間的時候,我會慢慢和他講價的。”李子明說道:“帶着他,估計你就相當於有了中校基地了。”趙衛國說道:“比不上電力時代的基地,但是也差不多了。”
在種種主推下,共和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繼續以高漲的熱情發展着,或許各項工業指標和具體技術會比任迪位面共和國的工業指標與關鍵技術發展的慢一點。但是在這個世界絕對是驚世駭俗的速度。
然而現在的演變任務考驗的已經不再是趙惟固一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