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三盞燈(二)

魔君白離失蹤第三個月,四處搜尋,依然杳無音訊。

?宋阿看着鄒燕來愁眉不展,連下三道命令,命人繼續搜尋時,忍不住插嘴說道:“戰場上的事是刀槍說了算,誰的拳頭硬,誰便能打贏,有我老宋在此處一日,便叫那姓顧的孬貨過不得徐南,你這人好沒道理,沒事不準備防務,弄一些只會裝腔作勢的教宗在那裡耍些什麼幺蛾子,還要苦心費力地去找那妖怪!”

??宋阿是個很會打仗的將軍,只可惜他是個粗人,雖然也識文斷字,說不定遇上什麼風雅場面,還能應付上幾句駢句,但是會背詩的不代表就真的是風雅人,他雖然會背,但依然很不會說話,每次說出來的話都要得罪幾個人,比如鄒燕來——便是已經被他得罪得麻木了。

??這位宋將軍向來瞧不上教宗,按說這事情由來已久了。朝中勢力基本兩分,一邊是教宗出身的文臣武將,一邊是文科武舉登上天子堂之人,一般而言,能將子弟送入教宗中培養的,不是大富大貴,便是來頭顯赫,單是如此還不夠,還要大有機緣,有悟性才行。

??貧民子弟卻是少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教宗出身的官員們兀自清高自詡,掌控朝中大部分權力,寒門子弟卻要篳路藍縷兢兢業業得數十年,才能同這些先天便高人一等的同僚低聲下氣地問個安。

??這樣的不公,但凡是人,便沒有能泰然處之的。

??曾幾何時開始,龍門已經不是鯉魚可以跳的了,那又會開始有多少人……會打算設立一個新的龍門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

??偏巧宋將軍便是這樣一個登上天子堂的田舍郎,他乃是三甲一科的武狀元出身,然而在朝中沉浮幾十年,出生入死地賣命,末了卻比不上張之賢一個年紀輕輕的後輩,對教宗自然是看不慣已久。

??可教宗勢力畢竟極大,便是有人再看不慣,除了這位不拘一格的宋大將軍,也沒有多少人會直接言語出來。

??更何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位聽者還是鄒大人這樣一個根正苗紅的密宗高徒。

??鄒燕來眉頭一皺,顯然是老大的不悅,然而非常時刻,一將難求,倒也不好太難爲他,只能捏着鼻子忍住了,心裡頗爲不爽地想,若不是朝中無人,定要想個法子把這莽漢發配得遠遠的,省得在跟前礙眼。

??宋阿也不知是故意討人嫌,還是天性如此,見鄒燕來不理會他,還不肯罷休,彷彿非要和同僚討論一番教宗之過纔好,也不看看這位同僚的屁股是和誰坐在了一條板凳上。便繼續說道:“我聽說,先皇殯天之時,指着那妖怪大笑三聲,慘淡而去,誰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要我看,頂數這些個國之祿蠹最是禍國殃民,若沒有他們,恐怕也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故,指不定我普慶現在還是個清平江山,各處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呢。”

??這話說得實在是太過,簡直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鄒燕來自東嶽之地與顧懷陽的紅巾軍一路打一路退守徐南,日夜殫精竭慮、枕戈待旦。他雖身居高位,畢竟出身顯赫,向來遊刃有餘,什麼時候吃過這樣的苦?

??疆場無情,每一日都有人死去,每一寸的土地上都沾滿了對手和自己人的血。

??三大教宗損失過半,別個不知道,就說密宗,但凡十二歲以上,能扛得起長槍,拉得開長弓的人都上了戰場,馬革裹着的屍身尚且不全,草草撒上的一捧黃土尚且未乾,便是鄒燕來涵養再好,聽了這話,也不得不替師門衝冠一怒。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怒視宋阿大將軍,胸膛劇烈起伏數次,方纔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內憂外患,國難當頭,還請……宋將軍慎言。”

??宋阿與他對視片刻,冷笑道:“我不過稍加言語試探,鄒大人便如此這般揣測,這個中是非,末將也總算是明白了。”

??鄒燕來一皺眉,問道:“宋將軍這話什麼意思?”

??宋阿陰鷙地盯了他片刻,卻不回答,兀自點了點頭,轉身掀開營帳的簾子走了出去,彷彿已經心領神會了什麼。

??“蟲蟻橫行,國無寧日,不知今日社稷,姓甚名誰。”

??黯淡的燈光下顯示出的力透紙背的字跡,被宋阿看罷後吞了下去,一字一句,便都像是裝在了肚子裡。

??這張字條來自他的老師,如今已經隱居鄉野的前朝兵部尚書孫明衝,十幾年來,一羣雜牌野路的修道者異軍突起,更有不世出的陣法奇材施無端,先解了密約,又分頭數次專門圍剿暗殺教宗中人,再加上曠日持久的戰爭,眼下的教宗和鼎盛時期已經完全不能比了。

??可謂是人才凋敝,正是個好時機。

??就在三天前,宋阿收到了這封紙條,他知道朝中老師那一派的人已經開始行動了,新皇不像先帝那樣懦弱,登基以來幾次三番動作,都有廢教宗的傾向,只是苦於教宗勢力太大,加之並不能名正言順。

??眼下鄒燕來抗敵不利,退守徐南,正好是個好機會。

??不知今日社稷,姓甚名誰——

??宋阿將這句話默默咀嚼良久,擡頭望向璀璨得有些詭異的星空,一直望到被山峰阻隔得看不見的地方。

??這是最亂的時代,讓人流血流淚的時代,也是個讓人能夠一展心中抱負,不負平生所學的時代。

??文治武功數十載,不過爲了這家國天下鞠躬盡瘁,哪怕百年之後無情汗青不過一筆帶過,也算……不白活這一場。

??鬚髮半白的將軍目光堅定,大步轉身走回自己的營帳中,又是一宿徹夜不眠。

??同時,領兵直逼徐南大營的顧懷陽收到一張來自施無端的字條,上面只有一個字——敗。

??又二十日,徐南大營大將軍宋阿與叛軍頭領顧懷陽在鉅州大戰,整整一天一宿,顧懷陽轍亂旗靡,退守湘陽,宋將軍親自率兵追擊三十里,三日之內接連收復“蘆洲”“甘州”“穎盧”“陽城”等地。

??一戰成名,將顧懷陽逼回東嶽西境。

??一封聯名上書當天便在大捷傳來之時呈遞到了皇上那裡,公開彈劾教宗子弟尸位素餐,以鄒燕來東嶽失利爲噱頭。

??自古以來,教宗與皇族就像是兩株彼此依存的植物,雖然總是貌合神離,卻誰也離不開誰。然而陣法學在教宗中早已沒落,變成了旁門左道一樣的分支,卻因此栽在了施無端手上,一直被他壓着打,數年以來節節敗退。

??徐南大捷,卻叫皇帝終於看到了希望。

??在皇帝的默許下,這一年四月份,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教行動由一場戰役的勝利和羣情激奮的上書開始。

??千百年來暗潮洶涌的矛盾終於計劃,一發不可收拾。

??而膽大包天的施無端——這個叛軍中名聲僅次於顧懷陽的大反賊,此刻便非常光棍地喬裝一番,混跡在平陽帝都中,隱姓埋名地穿梭在他一手建立起來、至今終於開始發揮作用的神秘組織“人字號商鋪”,在京城天子腳下,將越來越多的反教“義士”聯絡到一起,成爲一支特別的力量。

??小到早點鋪子,大到錢莊妓館,只要有錢流通的地方,都有人字號商鋪的影子。

??施無端坐在酒館裡,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了“第三盞燈”,隨後塞入細長的竹筒中,叫道:“小二,結賬。”

??店小二麻利地過來,將身形一掩,將碎銀子和竹筒一同收了起來,口中叫道:“客官慢走,好吃再來!”

??然後擦肩而過,像是從未相識。

??施無端若無其事地在街市上逛了一圈,這纔回到了他的臨時住處——一家賭坊的後院,將袖中方纔被塞進去的紙團拿了出來,上面是一行墨跡有些暈染的字跡:

??東海衆魔影突然消失,不見魔君蹤影。

??施無端低垂着眼睛將這張紙條看了良久,掌心中這才升起一小團火苗,將它燒去了,喜怒不形於色地在原地站了片刻,轉身進屋去了。

??唯有進門的時候抓在門框上的手背上青筋暴露——

??他到底去哪了?

??他……還活着麼?

??千里之外,舉國上下已經春暖花開的時候仍然蒼山被雪的大菩提山上,此時卻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來人一襲白衣,看起來像是走了很遠的路,白衣已經不那麼白了,顯得有些風塵僕僕,就呆立在施無端所設的大火之陣外面,表情迷茫,似乎有些失魂落魄。

??那大火圈子沒有人能看到,除非有人想闖入大菩提山,又或者是大乘教宗違約,偏偏這個男人就可以。

??反教之風愈演愈烈,大乘教宗在菩提山中龜縮不出,閉門謝客,畢竟是千年古教,流傳下來的古老大陣啓動,幾乎將整個山封閉了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雪山中卻下來了一個年輕的弟子,對這白衣男人遠遠地施了一禮,朗聲道:“宗主有命,貴客前來,令晚輩出門迎接。”

??白衣男人愣了一下,問道:“我?”

??年輕弟子點頭稱是:“請隨晚輩來,宗主在迎客亭等着客人。”

??白衣人頓了頓,默不作聲地跟了上去。

??大乘教宗的迎客亭在半山腰,正是雪頂與植物的分界線,那裡開着一種奇異的花,沒有葉子也沒有花莖,直接從土裡鑽出來,一半紫黑色,一半白色,叫做陰陽花,傳說是隔開陰陽兩界的神花。

??引路的年輕弟子行禮之後便自行退下,白衣人伸手在陰陽花上摸了一把,白色的一面自動地扭了過去,紫黑的一面卻主動地貼在了他的掌心中,像是有生命一樣。

??老人頭也不回地說道:“來了?坐。”

??白衣人皺皺眉,問道:“你知道我是誰麼?”

??老人放下水壺,回頭看了他一眼,笑道:“魔君大名,如雷貫耳。”

??白衣人正是失蹤了不知多久的白離,他遲疑了一下,在陰陽花掩映下地石凳上坐了下來。老人也不和他說話,只是慢慢地澆着花,整整一個亭子的花,挨個澆過來,將枝葉一一擺弄好,從正午一直弄到了日頭偏西。

??白離卻罕見得沒有急,只是在一邊靜靜地坐着,看着他擺弄,一句話也沒有說——若是叫知情人看見,定要大大地驚詫一番,喜怒無常的魔君竟然也有這樣平和的時候。

??直到夕陽西下,老人才挽起被泥土弄髒了邊的袖子,坐在了白離對面,用沾了泥土的手倒了一杯涼茶,放在白離面前,說道:“魔君請。”

??白離還真的端起來喝了。

??老人看着他慢慢地喝了下去,這才說道:“這茶水乃是陰陽花花露收集的,須得混在雪水裡,一杯下去,雖然冰冷徹骨,卻是能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佳品。”

??白離竟然說道:“多謝。”

??老人看着他點了點頭,問道:“魔君何以至此?”

??這話問得白離一愣,他皺起眉,擡頭望向那些不停地往他身邊扎堆的暗色花瓣,良久,纔有些猶豫地說道:“我……不知道。”

??老人並不催促,只是沉默地坐在他對面,細細地品着陰陽花露凝成的涼茶。

??又不知多久,白離才彷彿自言自語地低聲道:“我不知道,也不明白,更不清楚該怎麼做。他們說你是大宗主,是個不要臉的老狐狸,還有人說,你是這世上最有智慧的人,你知道麼?”

??大宗主執葉大師笑了起來,撿起一片從遠山上飄落下來的巨大的葉子,捲成了一個卷,貼在白離耳邊,說道:“這是菩提仙樹的葉子,仔細聽。”

??白離側耳聽了片刻,隨後皺眉道:“我什麼也聽不見。”

??執葉大師說道:“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仙音什麼的,都是騙人的。”

??白離不解地看着他。

??執葉大師說道:“有人說他聽見了,其實不過是他自己心裡那樣想,想着想着便走火入魔了,還以爲自己聽見了——人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

??他伸出手指點了點白離的胸口,說道:“心就是魔障,困住你走不出去,也困住他走不出去。”

??白離捂住胸口。

??執葉大師繼續道:“然而魔君既然已經將失落的血脈和魂魄找回,歷經百劫,九死一生。難道不是放下了麼?難道不是走出去了麼?”

??白離道:“可我並沒有……我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做。”

??執葉大師哈哈一笑,站起來轉身往山上走去,口中卻道:“這有何難,將那大山推開,將那深水分開,將那破牆踹倒,然後編一個草人哄哄他,逗得他破涕一笑,可不就得了?”

??白離怔住。

??直到執葉大師離開許久,他仍然在暮色包圍的山頭呆呆地站着,不知過了多久,才慢慢地露出一個久違的笑容,頭也不回地往山下走去。

第59章 心跡第57章 不歸第5章 江華第77章 第七盞燈(三)第3章 終身第3章 終身第34章 困陣第10章 山燈第51章 水鏡第63章 第一盞燈第55章 相依第44章 混沌第50章 心思第59章 心跡第39章 禍事第45章 烽火第13章 陣眼第23章 古吉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74章 第六盞燈(二)第38章 大婚第4章 天機第48章 相殺第56章 端倪第33章 端方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9章 地裂第39章 禍事楔子第12章 借運第29章 共枕第20章 脫逃第76章 第七盞燈(二)第63章 第一盞燈第35章 事發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49章 蘭若第66章 第三盞燈(一)第54章 惡火第48章 相殺楔子第55章 相依第28章 影子第4章 天機第57章 不歸第49章 蘭若第65章 第二盞燈(二)第53章 祿蠹第16章 陰謀第41章 決裂(上)第56章 端倪第51章 水鏡第1章 無端第35章 事發第37章 選擇第4章 天機第57章 不歸第7章 活陣第50章 心思第31章 危機第32章 殺機第2章 白離第1章 無端第1章 無端第15章 驚變第34章 困陣第63章 第一盞燈第47章 相見第64章 第二盞燈(一)第24章 故人第41章 決裂(上)第22章 仙逝第16章 陰謀第49章 蘭若第7章 活陣第20章 脫逃第47章 相見第15章 驚變第53章 祿蠹第64章 第二盞燈(一)第71章 回去第51章 水鏡第48章 相殺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66章 第三盞燈(一)第45章 烽火第10章 山燈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20章 脫逃第26章 相思第31章 危機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42章 決裂(下)第28章 影子第35章 事發第58章 瘋子第77章 第七盞燈(三)第70章 第五盞燈第56章 端倪
第59章 心跡第57章 不歸第5章 江華第77章 第七盞燈(三)第3章 終身第3章 終身第34章 困陣第10章 山燈第51章 水鏡第63章 第一盞燈第55章 相依第44章 混沌第50章 心思第59章 心跡第39章 禍事第45章 烽火第13章 陣眼第23章 古吉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74章 第六盞燈(二)第38章 大婚第4章 天機第48章 相殺第56章 端倪第33章 端方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9章 地裂第39章 禍事楔子第12章 借運第29章 共枕第20章 脫逃第76章 第七盞燈(二)第63章 第一盞燈第35章 事發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49章 蘭若第66章 第三盞燈(一)第54章 惡火第48章 相殺楔子第55章 相依第28章 影子第4章 天機第57章 不歸第49章 蘭若第65章 第二盞燈(二)第53章 祿蠹第16章 陰謀第41章 決裂(上)第56章 端倪第51章 水鏡第1章 無端第35章 事發第37章 選擇第4章 天機第57章 不歸第7章 活陣第50章 心思第31章 危機第32章 殺機第2章 白離第1章 無端第1章 無端第15章 驚變第34章 困陣第63章 第一盞燈第47章 相見第64章 第二盞燈(一)第24章 故人第41章 決裂(上)第22章 仙逝第16章 陰謀第49章 蘭若第7章 活陣第20章 脫逃第47章 相見第15章 驚變第53章 祿蠹第64章 第二盞燈(一)第71章 回去第51章 水鏡第48章 相殺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66章 第三盞燈(一)第45章 烽火第10章 山燈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20章 脫逃第26章 相思第31章 危機第75章 第七盞燈(一)第42章 決裂(下)第28章 影子第35章 事發第58章 瘋子第77章 第七盞燈(三)第70章 第五盞燈第56章 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