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看丁玉盈把那塊肉吞下去,笑得揚了揚眉,又繼續道,“姜大帥率領的五萬鐵騎已經於昨日到達雍城,與先期到達的五萬鐵騎匯合,會練一陣子兵,等待欽天監官員選好吉日就出發。”
古代人迷信,許多日子都要算過再行動,包括出征。欽天監也有官員去了,他們不光是算吉日,也會看天氣。
丁玉盈又吃了一口飯,說道,“還好你沒有去打仗,我不會有姐姐的那種牽腸掛肚。姜三爺走後那幾天,姐姐的滿面愁容我看到都心痛。”
爽朗的小媳婦難得皺起了眉頭,宋明呵呵笑道,“除了開國的太宗,咱們大楚的皇家就沒出過能帶兵打仗的武將,我這輩子是沒有那個機會了。”說完,又給她的碗裡夾了兩片鬆菇。
丁玉盈把鬆菇吃進嘴裡,眼裡充滿了嚮往,說道,“若你真的能帶兵打仗就好了,我纔不會在家裡傻等,我會跟你一起去策馬揚鞭,上陣殺敵,當一對戰地夫妻……”
她還想背誦幾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忍住了。
宋明朗聲大笑,說道,“真是傻話。我即使真的帶兵打仗,也捨不得讓媳婦去前線殺敵,又苦又危險。”
兩人說說笑笑,丁玉盈居然吃了大半碗飯和一些菜,比晌午吃的多多了。
莫憂等下人見了,都喜不自禁。
飯後,丁玉盈由丫頭扶着在院子裡散步消食,宋明去了老王妃那裡。
燭光下,丁玉盈做着一件男子的白綾跨欄背心。宋明的貼身衣物,她從來不假手於人。
突然,寂靜的院子裡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這是宋默的。
宋默笑得眉眼彎彎,一看就有什麼喜事。小少年已經長到一米五幾,俊秀的臉龐也越像宋明瞭。
他給丁玉盈行了禮,看看屋裡的幾個下人,欲言又止。
屋裡的人很知趣地退下。
丁玉盈掏出帕子給他擦了前額的汗水,笑道,“聽你父王說了那件事?”
宋默笑道,“嗯,父王說了,祖母高興得直唸佛呢。”張了張嘴,似乎有什麼話不好意思說出來,臉漲得更紅了。
丁玉盈問道,“默兒還有什麼心事要跟母妃說?”
宋默想了想,還是鼓起勇氣說道,“祖母想把我跟悅兒的親事定下,可父王不同意,說我要以學業爲重,等到我滿了十五歲再去提親。可是,”他抿了抿嘴,又說道,“謝開沛仗着他們兩家離得近,幾乎天天都去大長公主府玩。他說是看望乾孃和俊哥兒他們,可我知道他是去找悅兒的……事情沒定下來,我怕生變。母妃,你幫我跟父王求求情唄。”說完,還拉了拉她的袖子。
丁玉盈一直知道宋默有這個心思。他的確非常喜歡姜悅,但這種喜歡不是愛戀,他還沒有成熟到那個地步,而是孩子之間的兩小無猜。他如此着急定下親事,應該是他一直以來對陸漫的依戀,想跟陸漫的關係更近一步,或者說讓陸漫真正成爲他的母親。
而老王妃一直着急把這門親事定,主要是對丁玉盈這個繼母有所防範,希望宋默有個強硬的靠山。或許宋明知道老王妃的這個想法,纔不願意過早去提親,這也是他對自己的一份信任。
丁玉盈暗歎,自己沒有陸漫的那個本事,能把長輩哄得開開心心。跟老王妃相處這麼多年,婆媳關係雖然不算壞,但也沒有那麼親密。非常奇怪,在前世,除了爸爸和陸漫,她不願意跟任何人打交道。活了兩世,性格變得爽利了,也願意與人相處了,可依然不善於跟中老年婦女打交道,也不討中老年婦女的喜歡……
她看到宋默眼裡的期盼,這孩子對自己這個繼母是信任的,總算她這些年沒有白付出。這件事她和陸漫曾經悄悄談起過,做爲現代人,她們都不贊成過早把兩個孩子套勞,這對他和小姜悅都不公平。陸漫也喜歡宋默,說若他們長大後真的兩情相悅,肯定願意宋默當她的女婿。
她還不好說的是,謝開沛小盆友絕對不會跟姜悅有結果,謝國公和姜展唯是大楚朝目前最具韜略的將領,還都手握重兵。爲了讓皇上放心,兩家也不可能聯姻。
丁玉盈不能跟他說真話,只得把宋明擡了出來,爲難道,“你父王的話,母妃也不能忤逆。”見宋默失望不已,又笑問道,“我和你大姨的關係好不好?”
“當然好了,任誰都知道,你們比親姐妹還好。”宋默有些納悶,母妃怎麼問這種問題。
丁玉盈又笑道,“我們這樣好,我的話她肯定聽了。放心,在你滿十五歲以前,我不讓她給悅兒定親。還會時時提醒她,選女婿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家默兒排在最前頭。”
這雖然是下下策,但目前也只能這樣了。宋默又作了個揖,說道,“謝謝母妃。”
母子兩個閒話幾句,宋默才心滿意足地走了。
宋明回來,丁玉盈跟他說了這事。
宋明哈哈大笑,“那小子倒聰明,還求到了你這裡。”又道,“你不能食言,一定要把我兒子的未來岳母看住了,不能讓她招別的小子當女婿。”
說着,他的手伸了過來。嘴裡還說道,“你這裡大了不少。是胸罩加厚了,還是那裡又長肉了?”
丁玉盈拍了一下他的手,嗔道,“討厭!若你忍不住,我賢惠些給你找個通房丫頭?”
宋明收回手摸了摸鼻子,說道,“咱們滿府上下,別說年青丫頭,就是母蚊子,都不敢往我身上撲。”見丁玉盈斜眼瞄着他,又笑道,“當然,就是她們往我身上撲我也不會要。”
第二日晚上,皇上冊封宋明爲和親王,冊封丁氏爲和王妃,冊封宋默爲和王世子的聖旨就來了。
宋明一直得太上皇和當今皇上的喜愛,又因爲他在打擊趙氏一黨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皇上早就想封他爲親王。只不過皇上對宗室的這個封賞比較慎重,又等了一年多,才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