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闊,田胥叛逃燕國,因林楓派侯銘封控制,神都之內,朝廷中,影響不曾擴大.
不過,林楓突然提拔蒙闊爲驃騎將軍,令田胥擔任兵部侍郎,卻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神都之內,也滿是流言蜚語.
驃騎將軍,在燕軍中僅此侯銘封,趙鴻儒,馮石虎,張羽,
如此地位,讓軍中衆多軍功赫赫將領非常不滿,紛紛向林楓上書.
而柳灼崖晉升吏部侍郎,田胥晉升兵部侍郎,季玄述晉升工部尚書,更讓朝廷百官震撼.
這四人,皆爲宋國降臣,昔日爲燕國製造多少麻煩,現今,被燕軍俘虜,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在燕國得到重用.
六部內,把持吏部,兵部,工部,堪稱獨攬大權.
然燕國朝廷中,也有遠光深遠臣子,看出林楓深意.
燕國皇后主政,皇上開疆闢土,這似乎成爲林楓繼位後慣例.
皇上征戰在外,文季師,司徒協助皇后處理朝政,長期掌控兵部與吏部,雖不曾獨攬大權,但在朝廷中,也有極大權力.
經過長期演化,燕國內部,不管朝廷,還是州縣,照樣形成以司徒爲首異國官員,與文季師爲首本土官員,雙方明爭暗鬥.
尚未爆發出事端,卻已經爲燕國埋下隱患.
現今,皇上力排衆議,獨斷綱常提拔柳灼崖,田胥,擔任吏部侍郎,兵部侍郎.
其重要目的,怕是削弱司徒,文季師手裡權力,打擊兩股勢力,從而消弱威脅,把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另外,燕國東征西討多年,領土擴張速度,遠遠超過培養官員速度,導致衆多州縣出現官員空缺。
然諸侯列國中,衆多官員在破國後,要麼歸隱,要麼拒絕入世爲官。
此舉恰好告訴南方列國臣子,與隱匿得各故國臣子,燕宋爭霸多年,蒙闊,柳灼崖等人,與燕國有不死不休矛盾,誠心歸降,燕帝依然海納百川,使在燕國受到重用.
不得不說,林楓獨斷綱常舉措,確實起到不小作用.
起初,朝廷中有官員上書,彈劾蒙闊,柳灼崖,田胥,季玄述,建議皇上消弱四人手裡權力,歸還有功之臣。
然隨隱匿燕國各地得故國臣子,陸續復出,向燕國效力,朝廷官員彈劾漸漸停止.
季玄述組建宋國能工巧匠,與燕國匠人合力,打造出衆多戰車,攻城車,裝備軍隊,燕軍實力激增,朝廷彈劾聲音,徹底消除.
與此,司徒,文季師獲悉皇上舉措,不曾多言喜,越發收斂.
自古伴君如伴虎,似刀鋒行走,稍有不慎,招來殺身之禍。
當今皇上,心懷天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堪稱百年不遇雄主。
輕鬆駕馭羣臣,誰敢造次,必像柳乘風,柳玄遠父子,及趙士德之流,遭雷霆斬殺.
他們幸得皇上信任,執掌兵權,官員調度,位高權重。
皇上長期在外征戰,即使不想在朝廷形成勢力,朝中百官,爲尋求庇護,照樣會主動形成派系.
這些年來,兩人手中權力,越來越多,在朝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前年蘇秦投靠,朝廷建立情報司,削去兩人情報,刺殺權力,這會又被消弱手中權力,他們權力逐漸迴歸正常,這讓司徒,文季師如釋重負。
加之,司徒,文季師看着諸位皇子逐漸成長,擔心朝廷內,有心懷不軌臣子,參與奪嫡之事.
若不能控制,必然在朝廷掀起血雨腥風.
現今,兩人手中權力被消弱,將來皇子奪嫡,也可置身之外。
冬日中,蒙闊,柳灼崖事件逐漸平息,林楓視線開始放在南方。
經過半年來休養生息,燕國有實力掀起戰爭,兼併南方領土。
不過,率先兼併蜀國,還是吳越楚與兵家,朝廷文臣武將各執一詞。
以林梟爲首,馮異,刑伊柯,阿史那,李奎官員,提議率先渡江南下,收復燕國在南方失地,
深耕南方,對吳越楚兵家動兵,趁機一統吳越楚兵家。
然侯銘封,鞠文泰堅持派兵驅逐蜀軍,一鼓作氣,殺進蜀國內,迅速兼併。
自蜀國出兵,越過劍閣,同時,燕軍渡江南下,兩線作戰,逐漸瓦解南方力量,各個擊破,一統江山,
侯銘封,鞠文泰提議,得到多數武將支持,甚至得到衆多文官支持。
燕國尚未驅逐國內敵軍,遠征他國,遲早發生意外。
經過侯銘封,林梟,鞠文泰,雷傑英,刑伊柯,蒙闊,及文季師,司徒,柳灼崖,田胥商議,推演各方利弊.
最終林楓拍板,率先出兵蜀國。
蜀國位於劍閣以西,長江之南,與東方吳越楚兵家有大山阻擋,全力滅蜀,不容易引起其他諸侯國協助。
另外,近年來,蜀國勢力日漸增強,在歷次北伐中,蜀國傷亡最小。
重創蜀國,有敲山震虎作用。
更重要,溫知明帶領在燕國領地中胡作非爲,若不驅逐蜀軍,有這顆毒瘤在燕國,很難專心攻擊吳越楚兵家四國。
所以,驅逐蜀軍,兼併蜀國,乃當務之急。
不過,爲安撫吳越楚兵家,林楓冬日派遣司徒出使南方,聲稱燕國此戰;只爲教訓蜀國,不與南方諸侯爲敵。
若南方諸侯趁機爲難燕國,雙方不死不休。
其實,南方諸侯國君王,不管楚帝熊武,還是吳君趙彥逾,越君韓晏熙,及在蔡國建國,號稱大周帝王的姬天命無不清楚,燕帝伐蜀成功,必回兵東進,與南方諸侯開戰。
只是,四國連續控制劍閣以東,雙方同氣連枝,燕帝敢率兵翻越劍閣東征,或者渡江南征,吳越楚兵家,定然不會放過燕國。
更重要,北伐之戰,瓜分蔡國之戰,讓四國損失不小,繼續休養生息。
當前,蜀國強大,若堅持一年半載,待四國恢復元氣,而燕軍南征中損耗,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可再次揮師北伐。
儘管南方列國,有臣子抗拒妥協,指出燕國狼子野心,四國君王,照樣與燕國選擇妥協。
冬去春來,燕國準備充分,打磨鋒利的寶刀,再次出鞘。
林楓毫不猶豫調兵遣將,命林梟坐鎮開封,麾下刑伊柯,阿史那,李奎率領十萬兵卒,接替白易生,李霖。
宋國事多,儘管燕國採取輕徭薄賦政策,但是女帝派兵卒蠱惑,宋地中照樣時常發生民爆。
林梟手段剛柔並濟,非常適合治理宋國。
與此,白易生,李霖領兵前行東南,與趙鴻儒,趙俊換防,防備女帝趁機擴大勢力。
黃浦玄,令狐藏,拓跋羽在江北屯兵三十萬,防止江南列國出爾反爾,趁燕軍征討蜀國時,趁機落井下石。
馮異,雷傑英爲徵蜀左翼將軍,率領十萬亡命囚徒,揮師西進直奔燕國西南,自左翼襲擊溫知明麾下蜀軍。
馮石虎,蒙闊爲徵蜀中軍將領,率十萬鐵甲騎兵,負責自正面猛攻蜀軍。
鞠文泰,曹坤南下接替張羽,恆邦昌,爲徵蜀右翼將軍,率十萬鐵甲騎兵,自西方打擊蜀王。
張羽,恆邦昌領兵回神都,軍隊休整,拱衛京師。
黃浦玄,
與此,林楓,侯銘封,趙鴻儒,趙俊,率領二十萬混合軍,殿後而行,將直撲蜀軍核心,生擒溫知明。
安排妥當,大軍雷動,五十萬兵卒,精兵良將出戰,只爲在最短時間內,消滅蜀國。
林楓深知,南方諸侯輕鬆答應妥協,但是這些諸侯列國君王,絕非苟且偷生,相反,全精明的緊,紛紛想要休養生息,圖謀燕國北方重地。
所以,越快兼併蜀國,吳越楚兵家實力增加越少。
另外,蜀帝柳武牧乃雄主,蜀國中,蜀軍,羌軍,藤甲兵合計數十萬,征討蜀國完全沒有表面那般簡單。
故而,燕國上下斷然不能輕敵大意,在蜀國吃敗仗,打亂他的軍事部署,延遲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