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皇廷更迭(下)

韓健說話語速很緩慢,但中氣十足。在場的文臣武將沒有一人不恭敬聆聽,生怕錯漏了那句話甚至是哪個字沒有聽清。但韓健說的話,無非是感念皇恩,令在場的文官武將稍有失望。

若是韓健繼承大統,那他們就將是開國的元勳。而若韓健繼續這麼效忠魏朝皇室的話,那他們將永遠是助紂爲虐的亂臣賊子,他們自然明白韓健登基與否的區別,說是要死諫讓韓健登基,其實也是爲自身的利益所考量。

便在韓健還在東王府門口接待東王府將官之時,突然有快馬傳旨而來。在洛陽城中快馬傳旨,是非要到城中出現大事不可。而快馬所來的方向,正是皇宮。登時所有人都將心提了起來,若是皇宮出事的話,那事情也必然小不了。韓健心頭也是一緊,之前他與楊瑞相處之時感覺楊瑞心灰意冷,莫非楊瑞做了什麼傻事?若真是如此的話他自己都會感覺後悔,當他發覺不妙之時不該讓卉兒盯着而自己出宮,以卉兒那平日裡唯唯諾諾的模樣,若楊瑞真的要想不開她有什麼本事阻攔?

快馬瞬間而至,手上捧的卻是皇帝的詔書。見到詔書韓健才鬆口氣,卻聽傳令侍衛大聲傳令道:“皇帝陛下以罪己詔宣天下蒼生……”

一句話又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說話間,那侍衛已將楊瑞的罪己詔呈遞到韓健面前。當韓健接過詔書時,心裡清楚這是楊瑞之前看他不願登基爲帝,或者是換個方式來“勸進”。到此時,連楊瑞都支持他登基爲帝,還將這態度公告天下。

罪己詔被當即宣讀,楊瑞在罪己詔中將近年來魏朝的戰禍責任全然攬到她一人身上,還讚揚“東王顯德”,雖然沒有明言要禪位,但在字裡行間之中,已經表露她要爲人婦而恪守婦道。意思就是隻要是韓健所要做的她都會全力支持。等詔書讀完,在場大多數人都感覺到楊瑞有禪位之心,之前雖然韓健執意不肯登上皇位,但此時勸進之聲更多。

“諸位休要多言。進宮請奏陛下!”韓健知道此時也是該去皇宮表明一個態度了。到此時,韓健仍舊沒有登基爲帝的打算,他心裡能感覺到楊瑞的無奈,其實在楊瑞心中並非是想禪位而令楊氏基業就此終結。楊瑞明大局知道如今的情勢下,她的遜位能換來朝廷的穩定。在即將對外的戰爭中,也能令江北處於上下一心的環境。若是她再堅持着皇位不肯鬆開,那與鮮卑人的一戰即在眼下,魏朝內部仍舊爭鬥不休,內不安又談何剷除蠻夷?

韓健剛回到東王府不久,這次他卻是帶着東王府的將官進宮。

原本被押在皇宮之外的朝廷派系將官,有的已經被送到牢房裡等候發落,還有一些身份顯赫諸如叛逆賊首林恪等人仍舊在宮門口戴枷示衆。之前沒有犯事的朝廷官員,諸如寧原和一些尚書檯、六部大臣也抵達皇宮門口,他們都是在得知女皇罪己詔後前來宮門前。但一朝首輔顧唯潘仍舊未曾露面。

“東王殿下!”見到韓健帶着東王府將官前來,寧原和幾名朝廷的重臣迎過來。寧原遠遠便向韓健拱手行禮。

等至近前,寧原也突然跪地,恭敬磕頭,雖然口中沒有稱天子,但已有敬天子之意。

“寧尚書何須如此大禮?”韓健親自去扶,寧原卻沒有起身,倒是寧原身後的朝廷大臣沒有跟他一樣如此着急“拜天子”,在朝廷派系的人心中,終究還是沒有當做是東王府的門人。而寧原卻是從開始便投身到東王府之下,在作爲首輔的時候就被看成是東王府在朝廷的話事人。

韓健擡頭,望着在場的將官,還有駐守在皇宮之外的士兵。朗聲道:“陛下發罪己詔,實爲安國利民。我等爲人臣子,當進宮向陛下請奏,爲陛下正名!”

最開始連寧原都以爲,韓健在接到罪己詔後帶着東王府的文臣武將進宮,是實際意義上的“逼宮”。如此楊瑞也可順理成章地遜位。甚至寧原猜想,韓健之前進宮一趟已經跟楊瑞達成某種協議,才令楊瑞發出罪己詔,所有事都應是前後有度,韓健趁機登位也就順理成章。但到現在看來,韓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作出逼宮的舉動,那讓韓健登基的事也並未坐實。

韓健說要與大臣進宮,沒人敢反對,反對的人要麼身死要麼洛維階下囚。連同寧原和一衆朝廷官員,韓健一行浩浩蕩蕩往皇宮去,到燁安閣外,韓健帶頭跪地請見天子。但此時楊瑞根本就不在燁安閣內,而是在寢宮未出。

此時時間尚未到中午,所有人便跪在燁安閣外的空地上,此時他們心中都有所不安。誰都不知韓健和楊瑞玩的什麼把戲,既然今日是韓健平息了朝廷的叛亂,將犯事衆人皆都拿下,照理說韓健此時登基是最合適的時候。連楊瑞也很“識趣”發了罪己詔,夫妻二人都像是商量好的一樣。但到此時,韓健卻跑來這裡下跪,要知道之前楊瑞的罪己詔中,說明一切將會聽東王的吩咐,她已將自己爲東王婦自居。

一衆將官跪地等候,楊瑞卻遲遲不出。韓健也不着急,而韓健身後的那些人心裡可就沒那麼沉得住氣。等了有近一個時辰,到日頭當空之時,楊瑞才一身便裝,抱着女兒緩緩從皇宮內苑走出來,這也是楊瑞第一次讓小公主見人。之前甚至小公主的生日和百歲都未曾張揚過,朝廷上下很多人甚至懷疑楊瑞的孩兒到底是否夭折,要知道天子有喜事的話,都會第一時間公告天下,但楊瑞卻一直“藏着掖着”。

“參見陛下。”韓健朗聲道。

聽到韓健的話,身後的大臣纔跟着附聲。楊瑞一臉沉色走到韓健面前,一手抱着女兒,另隻手將韓健扶起,用很複雜的目光看着韓健道:“東王既爲我夫,何須行禮?是妾身該爲夫行禮纔是。”

說着斂身一禮,倒真如平常堂前的婦人一般。但這一幕卻很少有人能看到,因爲其餘的大臣都跪在地上,沒有敢擡頭正視韓健和楊瑞這對夫妻的。

等楊瑞行禮之後,才擺手道:“諸卿家平身說話!”

“謝陛下!”所有大臣這才起身。不過都還是不敢擡頭與楊瑞平視。

楊瑞仍舊抱着孩兒,也沒有進燁安閣的意思,卻是看着在場的大臣道:“妾自登基,已二十載。凡過往朝野之事。有功有過,朝野生平十幾載,卻傾覆一夕。如今奸佞已除,百廢待舉,然妾不過女流之輩終當不得大事。曾有東王輔佐朝政。天下安平,如今要與外夷一戰,更當朝野上下齊心之時。妾思慮良久,終當不得大任,當審時度勢退位讓賢,今後與衆卿共輔助朝野安定,令外夷臣服四海來朝,方爲妾之本任。諸卿家也當盡心輔佐新主,不可有悖!”

楊瑞一語令在場之人無不譁然。

以往就算有“禪位”,那絕對也是在權臣逼迫之下。皇帝不得已而爲之。但現在楊瑞卻是主動出來說要讓位給東王韓健,之前朝野上下雖然都已經有所準備,但在聽到楊瑞一番話後仍是一片震駭。皇室說變就變,如今連楊瑞都如此當衆表明態度,似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以後皇室不再是楊氏而是“韓氏”。

在場之人無人敢在此時發言,只有韓健行禮道:“陛下請三思。”

韓健仍舊稱楊瑞爲“陛下”,其實韓健自己也沒料到楊瑞會這麼直接在百官面前表示要退位讓賢,若說之前楊瑞是委曲求全的話,現在楊瑞的委曲求全在他看來是有些過了。讓一個帝王當着大臣的面去說要退位。就算楊瑞原本心裡是接受的,可她還是要邁出這艱難的一步。若是她真的要退位,應該躲在深宮之中也好過於讓她出來見人。所有的事只要一道御旨下來,韓健登基就是很穩的事。何須她親自出來把話說出,讓她心裡再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一次?

楊瑞對韓健一笑,卻是在韓健面前盈盈拜倒,韓健想去扶,但楊瑞卻使了千斤墜,這也是楊瑞少有在韓健面前用武功的一次。這在外臣看來。就是楊瑞刻意拜倒,而韓健扶不起來,那也就是說韓健在心裡也默認了楊瑞的下拜。

“妾問君安。”楊瑞口中說着,在場的文官武將見狀,彷彿也明白了什麼,皆都下拜。

但此時他們對韓健的稱呼,已經不再是東王,而是“陛下”。

韓健突然感覺自己被推上高位,這一刻他之前都未曾準備過。他想的是盡心幫助楊瑞打理好朝政,等兒女成長之後他便可得清閒。但如今卻是要讓他登上帝位,那將來他就是天下之主,天下大事皆會出自他一人之口而不須與任何人商議。原本的帝王楊瑞,也將成爲他的妃子,而顧欣兒和楊蓯兒等女,也不用再住在東王府,也會直接遷居到皇宮裡來。

“請陛下以天下蒼生爲重,繼承大統!”寧原最先開口擁立,而寧原的派系如今已經是朝廷中最大的派系,他想以自己的擁戴之功而取代顧唯潘成爲一朝首輔。畢竟以之前顧唯潘一直未曾露面,說明他在心中是不支持今日東王府對朝廷大臣清剿的,寧原感覺自己可以再次成爲朝廷首輔,自然要表現出他的積極擁戴一面。

韓健此時騎虎難下,雖然眼前太多人是爲勢所屈,並非真心實意擁戴他繼承帝位。可眼下情勢已經如此,他已經推辭不得,令一個皇帝都在他面前下跪稱妾,就算讓楊瑞將來再爲皇帝,她還有什麼威儀能令大臣信從?可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當皇帝是怎樣的狀況,而且將來他將楊瑞的帝位給奪了,就算今天楊瑞是臣服的,可將來他們還能如以往那般夫妻和睦?

“迎陛下鑾駕!”

韓健遲遲沒有表態,倒是楊瑞提前已經作出一些安排,小太監從裡面將皇帝的鑾駕擡了出來。這意思很明顯,韓健要登基的話也不會在燁安閣這種皇帝平日辦公的地方,而是要到皇宮大殿去,既然韓健爲皇帝,那他此時也該以皇帝的威儀來行步,將會用皇帝的標準鑾駕擡着韓健到正殿去,舉行登基大典。

等鑾駕到燁安閣前,楊瑞仍舊跪在地上不起,她的神色倒也平常,令韓健看不出她心中在想什麼。

“君請登鑾!”楊瑞道。

韓健嘆口氣,他到此時有種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之前他考慮的事情不少,但也沒想過會有一天以這種方式總攬朝政。他更感覺沒面目再見楊瑞,可再一想,這一切都是楊瑞所默許的,但楊瑞又何嘗不是爲勢所迫?

韓健要扶楊瑞,楊瑞仍舊不起,韓健稍微低下頭,低聲道:“你若不一同,我便不上。”

楊瑞原本臉色很平寂,但聽到韓健的話,卻擡頭眉頭輕顰,好像在原則韓健在這種時候還耍“小孩子秉性”。她緩緩站起身來,在韓健相扶下,二人一同登上鑾駕。

到鑾駕起,大臣平身後,見到韓健和楊瑞甚至是楊瑞懷中的小公主都在鑾駕上,他們甚至都不太明白到底誰纔是天下之主。要說韓健要登基爲帝,可是楊瑞也是帝王,而到此時韓健還未曾露過一個明確的態度他是否要登上皇位。

“起鑾!”

隨着太監長長的一聲喊,鑾駕被擡起,百官隨同鑾駕一起往皇宮正殿而去。整個洛陽皇宮的氣勢滂沱,韓健在鑾駕上感覺自己看的更清楚,這大約就是帝王對於皇宮的一種睥睨,以往進宮也無心去欣賞皇宮的精緻,更不會居高臨下去看別的。

楊瑞坐在韓健身邊,仍舊抱着孩子,她好像刻意不去理會韓健,而是不斷逗弄孩兒,臉上也帶着母親的笑容。(。)

第611章 一山二雌虎第538章 飲食不調第639章 心懶第857章 西宮國舅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918章 權力無父子第319章 紅色的婚禮(上)第454章 相安無事第181章 一夜(四)第735章 最深莫過女人心(上)第427章 杯弓蛇影(下)第885章 勸降戰第11章 對牛彈琴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89章 受聘第461章 翁婿第557章 黑狀第527章 君王不問朝事(上)第241章 繼續北上第294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中)第348章 獨當一面第164章 打入敵人內部的臥底第190章 黃雀在後第314章 一家人兩家話第229章 千素櫟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144章 御前召對第574章 佳人情懷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210章 火場逃生第796章 琉璃心第821章 進選秀女(下)第735章 最深莫過女人心(上)第348章 獨當一面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323章 照足禮數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343章 女人相輕第613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第426章 杯弓蛇影(上)第167章 盡在掌握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660章 同命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509章 閨蜜第518章 不一樣的夫妻(上)第603章 師姐的氣量(下)第580章 談判議和第209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下)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60章 過問案情第833章 戰前恐慌第211章 大隱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828章 最是癡纏第448章 敵襲第886章 不懂禮數的小妮子(上)第656章 你是我的女人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808章 小院暖景第98章 長亭送別(上)第514章 立威(上)第36章 難兄難弟第375章 無期第3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第46章 油炸果子第897章 西進金陵第315章 人才第428章 金陵宴會第727章 避實就虛(下)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401章 熱烈的追求(下)第745章 年老色衰第859章 江陵亂第263章 困難重重第695章 總有替代者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367章 酒逢知己第178章 一夜(一)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200章 強行救人第306章 共謀對策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668章 宮變(五)第476章 等待君王幸(四)第175章 越不過的天險第223章 兵行險招第486章 和睦爲先第101章 只許失敗第522章 軍變(三)第252章 月夜來訪(上)第703章 有智無腦(下)第595章 仙心第377章 限期(上)第491章 新年(上)第194章 郎情妾意第584章 眼線
第611章 一山二雌虎第538章 飲食不調第639章 心懶第857章 西宮國舅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918章 權力無父子第319章 紅色的婚禮(上)第454章 相安無事第181章 一夜(四)第735章 最深莫過女人心(上)第427章 杯弓蛇影(下)第885章 勸降戰第11章 對牛彈琴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89章 受聘第461章 翁婿第557章 黑狀第527章 君王不問朝事(上)第241章 繼續北上第294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中)第348章 獨當一面第164章 打入敵人內部的臥底第190章 黃雀在後第314章 一家人兩家話第229章 千素櫟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144章 御前召對第574章 佳人情懷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210章 火場逃生第796章 琉璃心第821章 進選秀女(下)第735章 最深莫過女人心(上)第348章 獨當一面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323章 照足禮數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343章 女人相輕第613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第426章 杯弓蛇影(上)第167章 盡在掌握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660章 同命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509章 閨蜜第518章 不一樣的夫妻(上)第603章 師姐的氣量(下)第580章 談判議和第209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下)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60章 過問案情第833章 戰前恐慌第211章 大隱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828章 最是癡纏第448章 敵襲第886章 不懂禮數的小妮子(上)第656章 你是我的女人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808章 小院暖景第98章 長亭送別(上)第514章 立威(上)第36章 難兄難弟第375章 無期第3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第46章 油炸果子第897章 西進金陵第315章 人才第428章 金陵宴會第727章 避實就虛(下)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401章 熱烈的追求(下)第745章 年老色衰第859章 江陵亂第263章 困難重重第695章 總有替代者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367章 酒逢知己第178章 一夜(一)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200章 強行救人第306章 共謀對策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668章 宮變(五)第476章 等待君王幸(四)第175章 越不過的天險第223章 兵行險招第486章 和睦爲先第101章 只許失敗第522章 軍變(三)第252章 月夜來訪(上)第703章 有智無腦(下)第595章 仙心第377章 限期(上)第491章 新年(上)第194章 郎情妾意第584章 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