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三才之奇門(四)

佛法記載正因爲有情倒執有我,所以起惑造業,流轉不息,我執即是流轉動亂的根源。 如悟解無我,沒有了這動亂的因,即惑、業不起,當下能正覺諸法實相,一切即是寂靜涅槃。佛陀依有情而說此三法印,如論到對有情存在的世間,這或是所依的五蘊,或是所住的器界,這一切也是無常的。

世間確是無常的,但如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即有點不適合。如這枝粉筆,說它是無常,當然是對的;但說它是苦,是無我,那就欠當了。粉筆是無情的,根本不會有領受,即無所謂苦不苦。沒有苦不苦或自由不自由,也不會執着爲我。不是我,也不需要說無我。所以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是依有情而說。如擴充三法印而應用到一切,那就如大乘所說的‘無常故(無我)空了。

空是無自性的意思,一切法的本性如此,從衆緣生而沒有自性,即沒有常住性、獨存性、實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的空寂性,這空性,經中也稱爲法無我。此法無我的我,與有情執我的我略略不同。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這個我的定義是同的;但有情所執自我,即在此意義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這即不同。從實在、常在、獨存的意義說,有情是無我空的,諸法也是無我空的。本性空寂,也即是涅槃。這樣,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遍通一切,爲有情與世間的真理。

佛說三法印,是非常善巧的,同一命題而作兩方面解說,既是事物的真相──普遍理性,也就是實踐的過程。這三者的深義,本是同樣的,每一法印能開顯正覺的內容,即每一法印能離執證真。依無常門而悟入的,即無願解脫門;依無我而悟入的,即空解脫門;依涅槃寂滅而悟入的,即無相解脫門。

由於有情的根性不同,所以或說此,或說彼,或說二印,或說三印。如完備三法印,依聲聞常道說,即先觀無常,由無常而觀無我,由無我而到涅槃,爲修行的次第過程。如經中常說∶厭、離欲、解脫,這即是依三法印修行的次第。觀諸行無常,即能厭患世間而求出離;能厭苦,即能通達無我,無我我所執,即離一切愛慾;離欲即離一切煩惱,所以能得涅槃解脫。

這可見三法印的教說,是將諸法的真相與修行的歷程,主觀與客觀,事實與價值,一切都綜合而統一了。這是佛陀唯一的希有教法!無常爲空門,空爲無生門,這也是合於三法印次第的,他所說的空,即是無我;無生即是涅槃的異名。

色、聲、香、味、觸、法六者, 稱爲六境, 它們是六根作用時不可少的境界,即眼能視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有所觸,意有所思所念。總之,六境包含了一切可認知的對象。六境有引誘衆生心思向外的可能, 即說它們易於矇蔽衆生本有的真心,由於有污染性,所以又稱爲六塵,因而六境又叫六塵。六根與六塵的相互作用使衆生生出了種種虛妄分別心,造作種種業因,感受種種果報。

佛告舍利弗說,六根六塵都是由真空實相上幻化出來的虛妄法,本來並非實有,如果能夠了解引理,雖有六根對待諸塵,但仍可以不受諸塵所染。最終能夠做到眼見色塵而平等一如,由不起分別而視天界地獄相等;耳聞聲塵而不作分別,無論他人是毀是譽,終歸不起欣喜心、沮喪心;鼻聞香塵而不作分別,能使廁室化作香殿;舌嘗味塵而不揀擇甘苦;身感觸塵而無意於澀滑軟硬,以至能夠令刀箭化爲天華;意觸法塵,而不隨逐諸法,由不隨虛假打轉,心中自定,陶冶涵養,終歸顯出真心本性。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不能證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與無住處大涅槃。小乘修行者由斷我見後,修行斷除我執,能夠證得的最高境界名爲阿羅漢境界。此境界是指滅盡七轉識,唯餘第八識。

成爲阿羅漢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爲還有五蘊色身存在於人間,尚要承受風吹雨打、嚴寒日曬等等人間的微苦,因此所證境界稱爲“有餘依涅槃”;成爲阿羅漢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死亡,因爲拋棄五蘊色身的緣故,所入境界則稱爲無餘依涅槃。

然而不論是有餘依涅槃或是無餘依涅槃,阿羅漢都因爲消滅自我的緣故,實際上再沒有此阿羅漢存在。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只有修證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夠證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稱爲菩薩。

在整個成佛之道的修證過程中,凡夫從發起願意成佛的菩提心時,一直到將來能夠成佛,總共須要經歷五十二個階位不同層次的修證階段,歷時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在這整個過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夠於證得第一十七階位時,親證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能夠得知清涼寂靜,煩惱不現,衆苦永寂之中道真實境界。

一般來說,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於第四十一階位時,親證有餘依涅槃;於第四十八階位時,親證無餘依涅槃。菩薩於證得第五十二階位時,親證無住處涅槃。菩薩以有大智慧故,斷離煩惱障、所知障,不住於生死迷惑的世間。

由於懷有大慈悲,積極救護衆生,因此也不住於涅槃,獨自享受安樂。迷惑染污的世間固然不住着,常樂我淨的涅槃也不住着,因此名爲無住處涅槃。得四智圓明,完全了知第八識真如的所有體性與功德力,具有無邊法力,能夠隨意利益救度十方一切有緣衆生。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門;換句話說,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滅,得少爲足,出於三界,無有度衆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成佛,無邊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廣度衆生,以是不論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與功德,各種方面來看,阿羅漢的修證遠不及菩薩的修證結果。

除了上述四種涅槃之外,尚有一種大涅槃,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爲如來的法身。法身即如來大般涅槃之體。大涅槃是諸佛的法界,是諸佛甚深的禪定,也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證。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大乘涅槃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第一,如來常住;第二,涅槃常樂我淨;第三,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大乘涅槃主張真空妙有。大乘般若”明無我,講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講妙有。由於此有不是對立的現象之有,故稱妙有。從大乘思想的發展看,大乘出現在般若、法華、華嚴等大品類經之後,以對治認爲涅槃是永遠沉寂的消極涅槃觀。

涅槃是梵語,正音爲波利匿縛男,舊雲涅槃,今順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雲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滅度,或雲寂滅、無爲、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

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雲:涅名爲出,槃名爲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亦可譯爲出趣也。

圓寂,此義比較來得完善,因爲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圓寂則統明智斷二德。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擾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

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這就是涅槃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據此研究起來,圓寂似乎大乘無爲的涅槃,寂靜、滅度等爲小乘涅槃。

要之,圓寂也就是指得圓明寂照之真心。因爲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故。成佛即證此真心,故涅槃並非諸佛的專有品,不過凡夫一向爲夢想所矇昧,因此不能證得。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槃。

當知夢想,根本是由本覺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鏡子去一分塵埃,即現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至此則一切功德無不復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是證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佛原本是國王,爲了超脫苦,是餓死的,屍體火化了。

神創造了世界,卻又將它拋棄了。但是,一個人類的世界,如果失去了神這樣的管理者,將會是變得多麼的無序,惡魔叢生,邪惡的靈魂將那些意識薄弱的人吞噬了,使其成爲惡魔的傀儡,導致生靈塗炭。

經過了長時間的混亂與黑暗,神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屍魂界來管理人類的世界.這樣一個神鬼的判官,導致死去的靈魂前往他們所屬的世界,散去惡靈,是善良的靈魂得以往生,人類的世界也由無序變爲平衡。

第127章 祖巫胤靈陣第7章 復仇之夜第461章 無魂花(三)第20章 凌雲第193章 解封之鬼醫篇(三)第38章 夢魂法陣第695章 絕域(三)第402章 風靈之亂(五)第301章 虛無火焰(二)第614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一)第69章 風殤第336章 情緣、孽緣(三)第217章 解封之魔魂與魔魄 一第184章 慾望的可怕 二第115章 輪迴四象的變化第685章 幻滅(二)第385章 萬里困陣(四)第95章 混元金斗第228章 解封之永恆之塔 一第579章 決斷(三)第492章 生死相依(二)第600章 使命(三)第225章 六道輪迴之阿修羅界 一第421章 六界之劫(一)第290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一)第402章 風靈之亂(五)第377章 十二天書之酒仙(三)第602章 幻魔血脈(一)第651章 隱霧山(二)第165章 四魂之力 一第552章 古城之變(三)第172章 萬離陣第365章 風靈血脈(二)第304章 凡人幻陣(一)第456章 魂印三懸(四)第388章 精之靈脈——風靈脈(一)第214章 解封之靈族聖靈 二第272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二第326章 精靈族秘術第672章 萬靈訣(五)第81章 紫靈石第320章 妖靈丹(一)第496章 虛無洞府(二)第36章 幻境還是陣法?第544章 聖獸血脈(三)第580章 六魂法陣(一)第247章 六道之門 二第698章 天域(三)第113章 五色靈光第565章 冥界(一)第527章 赤磷蛇王(二)第312章 極限訓練(二)第541章 血脈之力(三)第304章 凡人幻陣(一)第550章 古城之變(一)第611章 魂魔(二)第503章 心境之魂(二)第663章 魔劍道之天策(一)第234章 解封之妖靈古界 一第614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一)第328章 重力空間之謎(二)第451章 魔魂(一)第319章 命運第677章 九轉迷蹤陣(一)第236章 解封之妖靈古界 三第303章 九宮八卦陣之八門遁甲(二)第292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三)第397章 靈脈之爭(五)第586章 巫族血脈(三)第567章 靈器之威(一)第84章 武紀第622章 魔靈封印(一)第419章 帝江之心(二)第124章 須彌空間之八卦萬法陣 二第253章 陰陽之鱈靈妖靈 一第582章 六魂法陣(三)第194章 解封之嗜靈陣 一第434章 九幽冥地(六)第394章 靈脈之爭(二)第121章 須彌八卦陣 二第204章 解封之羽落之謎 二第256章 陰陽之感悟空間 四第383章 萬里困陣(二)第326章 精靈族秘術第92章 鬼才魔崖第409章 千里追魂咒第212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五第630章 幻心決(五)第198章 解封之秘術第87章 合作與消息第375章 十二天書之酒仙(一)第68章 赤色靈光第123章 須彌空間之八卦萬法陣 一第345章 通天之門六界劃分(四)第148章 靈印 二第179章 奇陣初成第498章 秘境資格(二)第553章 古城之變(四)第624章 魔靈封印(三)第243章 妖靈古界的秘密 二
第127章 祖巫胤靈陣第7章 復仇之夜第461章 無魂花(三)第20章 凌雲第193章 解封之鬼醫篇(三)第38章 夢魂法陣第695章 絕域(三)第402章 風靈之亂(五)第301章 虛無火焰(二)第614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一)第69章 風殤第336章 情緣、孽緣(三)第217章 解封之魔魂與魔魄 一第184章 慾望的可怕 二第115章 輪迴四象的變化第685章 幻滅(二)第385章 萬里困陣(四)第95章 混元金斗第228章 解封之永恆之塔 一第579章 決斷(三)第492章 生死相依(二)第600章 使命(三)第225章 六道輪迴之阿修羅界 一第421章 六界之劫(一)第290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一)第402章 風靈之亂(五)第377章 十二天書之酒仙(三)第602章 幻魔血脈(一)第651章 隱霧山(二)第165章 四魂之力 一第552章 古城之變(三)第172章 萬離陣第365章 風靈血脈(二)第304章 凡人幻陣(一)第456章 魂印三懸(四)第388章 精之靈脈——風靈脈(一)第214章 解封之靈族聖靈 二第272章 血靈池之萬物輪迴 二第326章 精靈族秘術第672章 萬靈訣(五)第81章 紫靈石第320章 妖靈丹(一)第496章 虛無洞府(二)第36章 幻境還是陣法?第544章 聖獸血脈(三)第580章 六魂法陣(一)第247章 六道之門 二第698章 天域(三)第113章 五色靈光第565章 冥界(一)第527章 赤磷蛇王(二)第312章 極限訓練(二)第541章 血脈之力(三)第304章 凡人幻陣(一)第550章 古城之變(一)第611章 魂魔(二)第503章 心境之魂(二)第663章 魔劍道之天策(一)第234章 解封之妖靈古界 一第614章 傳承印記之天地初開(一)第328章 重力空間之謎(二)第451章 魔魂(一)第319章 命運第677章 九轉迷蹤陣(一)第236章 解封之妖靈古界 三第303章 九宮八卦陣之八門遁甲(二)第292章 萬年烏骨木之鄔骨族(三)第397章 靈脈之爭(五)第586章 巫族血脈(三)第567章 靈器之威(一)第84章 武紀第622章 魔靈封印(一)第419章 帝江之心(二)第124章 須彌空間之八卦萬法陣 二第253章 陰陽之鱈靈妖靈 一第582章 六魂法陣(三)第194章 解封之嗜靈陣 一第434章 九幽冥地(六)第394章 靈脈之爭(二)第121章 須彌八卦陣 二第204章 解封之羽落之謎 二第256章 陰陽之感悟空間 四第383章 萬里困陣(二)第326章 精靈族秘術第92章 鬼才魔崖第409章 千里追魂咒第212章 解封之陰陽五行 五第630章 幻心決(五)第198章 解封之秘術第87章 合作與消息第375章 十二天書之酒仙(一)第68章 赤色靈光第123章 須彌空間之八卦萬法陣 一第345章 通天之門六界劃分(四)第148章 靈印 二第179章 奇陣初成第498章 秘境資格(二)第553章 古城之變(四)第624章 魔靈封印(三)第243章 妖靈古界的秘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