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

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

【晉書和三國志算是兩個極端。

陳壽寫三國志,惜字如金,甚至爲了自保,容易引起當權者不快的乾脆就不寫。

晉書則是突出一個量大管飽,能塞就塞,充滿了魔法氣息。

比如司馬衍傳記裡的“令諸郡舉力人能舉千五百斤以上者”。

一千五百斤約等於咱們現在的334公斤。

嗯,奧運會如今最高的舉重紀錄是264公斤。

比如劉曜“雄武過人,鐵厚一寸,射而洞之”。

一箭能射穿三釐米鐵板,簡直是人形高達,呂布自愧弗如的那種。

然後攻打敵人時飲酒過度不慎墜馬,成了俘虜。

比如苟晞“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發暮還。”

千里馬能理解,千里牛隻能說想象力過於發達。

比如慕容垂,在關中起兵時“衆至二十餘萬”。

當時關中都已經被打爛了,把百姓全算上也夠嗆有二十萬。

比如神司馬懿:“四年……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至於朐忍……”

從漢中開道,直接打到了重慶東邊,只能解釋摩西會分海,司馬懿會分山。

比如馬隆傳“夾道累磁石,賊負鐵鎧,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

過道旁邊佈滿磁石,敵兵穿着鐵鎧沒法動,馬隆率兵穿着犀甲把對手殺了個片甲不留。

嗯,基本上可以說充滿了一種物理不及格的美。】

神司馬懿是個什麼玩意兒?

孔明感覺臉都有些僵硬了,這就是他將來要面對的敵人嗎?

張飛還在傻傻的在地圖上看朐忍在哪裡,關羽已經在搖頭感嘆了:

“若這司馬懿能如此行軍,何不直入成都去擒阿斗?”

關羽對那個地圖瞭然於胸,朐忍是月前剛打下來的城池,中間全是茫茫大山。

關羽忍不住繼續道:

“若朐忍到漢中能如此行軍,明日羽願率一精軍直插漢中。”

衆人只當這是玩笑話。

劉備也感覺自己有點忍不住想笑:

“那千古一帝的唐朝,修的史書竟如此……”

劉備吭哧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只能搖頭笑笑。

……

千古一帝本人的心情就不太美妙了。

之前看馬謖還擱那兒嘲笑其不知兵,沒想到短短一會兒,就被光幕嘲笑不知史了。

李世民也沒去看房玄齡,只是道:

“既然這史冊後世都要看,那不妨修的認真一點,也好彰顯我大唐文治之功。”

看房杜點頭確認,李世民點點頭纔有點滿意。

嗯,方方面面都要以千古一帝的標準去要求。

【而除了物理還有個通用魔法:孝子眼淚。

盛彥母親因疾病失明,盛彥嚎啕大哭,母親的雙目復明。

王裒母親去世後扶着柏樹大哭,柏樹被他哭死了。

顏含有個嫂嫂把他拉扯長大,然後嫂嫂也是因病失明,顏含天天哭,結果有一天一隻青鳥飛來變人送來了藥物,給嫂嫂吃下就好了。

劉殷母親在冬天想吃堇菜,劉殷找不到而嚎啕大哭,淚水撒到地上長出了堇菜,帶回去後堇菜吃多少長多少。

王延母親在冬天想吃魚,王延找不到而嚎啕大哭,結果一條魚從水裡跳到了岸上,帶回去後的魚怎麼吃都吃不完。

至於別的就不贅述了,指路晉書的妖異篇,幾乎通篇都是。

什麼死牛頭說人話啦,什麼石頭狗會咬人啦,還有一個天降三個籃球場大的肉塊啦。

還有什麼天上下石頭,兩個石頭打架打出血,農家石舂臼和石碾互相追着打架等等。

說實話,要看神怪小說建議看這個,比什麼《搜神記》好看多了。

不過晉書也記載,搜神記的作者幹寶是因爲父親婢妾和兄長死而復生,纔有了寫搜神記的想法。

嗯……所以誰還記得晉書是個史書來着?】

杜如晦一時間感覺這些都沒記的必要了。

李世民再次和藹的看着房玄齡:

“這些志怪之事幹脆便摘出來單獨成書。”

房玄齡委委屈屈的看了眼光幕,他可是記得這光幕便是載於搜神記上的?

但也只能點頭遵旨。

李靖也是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

“如此神怪若是有效,何苦要將士們效死廝殺?”

“怪力亂神,皆當破之!切不可錄入青史,讓後世徒增笑耳。”

李世民點頭很是贊同。

至於光幕?那不一樣,如今看來這或是後世的手段,至少至今也不求祭祀。

……

公安縣小偏廳裡倒看的很是歡樂。

畢竟事不關己,而且大漢雖以孝治國,但衆人又不是傻子。

倒是張飛惋惜的咂咂嘴: “真要有如此神效,何須軍糧乎?”

想象中一筐永遠吃不完的菜,一條永遠吃不完的魚。

多來一些,可供十萬大軍!

【作爲二十四史當中的笑料之一,晉書雖不嚴謹,也有自己的優點。

唐朝不承晉,所以對晉朝便是不吹不黑的態度。

你說司馬懿俘斬萬人,勝諸葛而撤退?好,我記下來。

另一個人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好我也記下來。

啥?你說晉宣帝需要避諱?唐朝官員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鳳如何?

唐朝修晉史,總體就是一個不吹不黑的態度,修史書的官員們也和咱們打工人差不多。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挑挑揀揀拼拼湊湊,達標就算完事兒。

至於房玄齡這個監督的態度爲什麼這麼敷衍?

有人說是因爲好友杜如晦死了導致房玄齡開擺了,但這明顯是扯淡。

杜如晦死於貞觀四年的急病,晉書正式開修已經是貞觀二十年的事兒了,此時杜如晦兒子都因爲參與謀反被殺三年了。

更靠譜的說法應該是和二鳳有關。】

因爲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駭,所以李世民暫時不去計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當場:

如今貞觀二年……不對,已經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經是貞觀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該做什麼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謀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着杜如晦拍拍他後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當以你身體爲重。”

“杜荷無罪!”李世民異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爲誡,則必不復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遠的不說,武廟這東西不也是貞觀年間沒有的東西?

只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必須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着的時候居然有人敢謀逆?

光幕用詞他還是看的明白,克明之子是參與,而非主謀。

李世民居然有了點興奮之感,外有賊,內有逆,自己依然做到了後世稱讚的千古一帝?

不愧是我!

而如今之大事,當是杜如晦的身體。

涉及此事李世民反倒是有些心亂如麻了。

怎麼偏生是杜如晦這個他最爲倚仗的肱股之臣?

瞧了眼旁邊低眉順眼不發一言的長孫無忌,李世民輕吸一口氣交待道:

“克明過了今日務必好好休息,不可如諸葛武侯一般操累。”

……

孔明看着光幕打了個噴嚏,對着擔憂的黃月英笑了笑,孔明道:

“這唐朝的修史倒頗爲有趣。”

心裡則是對如此天子也會有人謀反覺得頗爲奇怪。

執政十七年後謀反……孔明心裡忽然想起來了武帝。

【至於說晉書的潦草和二鳳有關,猜測邏輯鏈是這樣的。

二鳳曾說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

因此晉書也是要給太子做治國參考的。

貞觀二十年晉書開修,然後二十二年,二鳳身體不濟,同年寫《帝範》教太子。

所以晉書潦草就潦草吧,着急用,能湊活看就行。

然後二十三年二鳳久病不愈,逝於翠微宮。

至於二鳳的死因就太多了,舊唐書說是因爲久病不愈,吃丹藥嘗試,結果吃沒了。

現代一些醫學上的分析認爲可能是心衰加腦出血。

因爲史書多次記錄二鳳登高吃力,心肺功能不強。

但51歲就死毫無疑問算早逝,更大概率來說,死法跟丞相有點像:

年輕時候過度操勞,導致底子被掏空,然後上了年紀就小病變大病。

哦對,還有個最離譜的說法是貞觀十九年徵高句麗時候中了毒箭。

棒子們對此深信不疑,並且還演化成把二鳳射成了獨眼龍的離譜說法。】

此時的甘露殿如死了一般寂靜。

長孫無忌率先撲倒在李世民腳邊,哭喊道:

“萬望大家爲了大唐,保重貴體!”

李世民反倒是出乎意料的平靜,看着光幕緩緩陳述到:

“朕本就有溼氣病,且年輕時征戰四方,身體多有虧損。”

“既如此,今歲便造亭榭養身體便是……”

但這份涵養在看到光幕上播放的圖像後,再也保持不住。

光幕中只見一個身着異服的番邦人,瞄準拉弓,然後一箭射入了一個穿着黃袍的人的眼窩。

圖像上全是一堆圈圈組成的令人眼暈的異邦文字。

光幕似是怕人看不懂,還專門標註了一下,那個眼窩中箭的人旁邊特意標註了一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

“番邦後裔,無恥狗賊,欺朕太甚!”

“無膽鼠才,行此掩耳盜鈴之舉!”

“奴寇匪邦,朕必殄其國滅其史!”

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一腳將長孫無忌踹開破口大罵。

長孫無忌:???

第二更

(本章完)

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785章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227.第227章 香積寺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470章 北狩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728章 富饒西方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47章 南下北上第48章 白羆陶俑第4章 大舅哥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403章 百萬曹公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559章 天日昭昭214.第214章 你又是誰的義父第790章 劉半仙第31章 科技進步點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498章 千秋畫卷第103章 白羆通好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793章 萬世法第755章 大漢萬年137.第137章 涿州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592章 大炮開兮第52章 江陵之謀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18章 雲妹第764章 雜事諸事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502章 新長安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576章 大志若病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573章 南洋國公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682章 臨河叫罵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105章 玄德第727章 馬可波羅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718章 可憐哉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810章 餘波漣漪193.第193章 科舉126.第126章 街亭馬謖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225.第225章 太上皇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554章 郾城大捷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318.第318章 滅倭227.第227章 香積寺第21章 涼州大馬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第399章 先察使第443章 又見玄武門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45章 八百敢從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469章 鐵騎第584章 環環相扣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
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785章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227.第227章 香積寺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470章 北狩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728章 富饒西方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47章 南下北上第48章 白羆陶俑第4章 大舅哥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403章 百萬曹公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559章 天日昭昭214.第214章 你又是誰的義父第790章 劉半仙第31章 科技進步點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498章 千秋畫卷第103章 白羆通好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793章 萬世法第755章 大漢萬年137.第137章 涿州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592章 大炮開兮第52章 江陵之謀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18章 雲妹第764章 雜事諸事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502章 新長安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576章 大志若病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573章 南洋國公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682章 臨河叫罵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105章 玄德第727章 馬可波羅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718章 可憐哉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810章 餘波漣漪193.第193章 科舉126.第126章 街亭馬謖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225.第225章 太上皇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554章 郾城大捷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318.第318章 滅倭227.第227章 香積寺第21章 涼州大馬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第399章 先察使第443章 又見玄武門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45章 八百敢從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469章 鐵騎第584章 環環相扣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