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

第324章 強叩國門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李世民一直覺得,知己兩個字,他一直做的挺好的。

比如開唐之前平定天下的戰爭,麾下猛將不少人都勸過,讓他不要以身犯險,對此他當然是不聽的。

結果就是等平定天下的戰役打完,他的坐騎相繼有六匹死於戰場,本人一次重傷都沒有過。

喜好弄險但不遇險,這是杜如晦此前閒聊時他的軍陣評價。

李世民對此頗爲自傲。

畢竟一次弄險獲勝可能還是運氣。

次次弄險還能笑到最後,那隻能說明天策上將確實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治國上也是同樣,進能暫忍渭水之辱,退能休養生息生吞蝗蟲爲民表率。

但通過後輩的講述,他才逐漸看清楚在教育兒子這件事上做的有多失敗。

魏徵忍了忍,但最終還是出言道:

“陛下,父子相夷其出有因,或因,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房玄齡和杜如晦頓時側目,對魏徵的脖子硬度又有了新認知,這真是能當面說的嗎?

這話的典故本身倒是挺正常,出自孟子和公孫丑的對話,談的內容是關於易子而教。

其中的“正”應作嚴格規範之解,就是說如果是親爹嚴格的教育兒子,兒子肯定會抱怨:

老爹您對我要求這要求那,但老爹你自己就沒做好一個榜樣啊。

但這句話在此時說出來,那可太刺耳了。

畢竟衆所周知,玄武門的根源就倆字,太子。

那太子是啥?也是“出於正”。

因此這句話簡直是一語雙關,既指責了李世民沒給太子做個好榜樣,也暗指了玄武門給李唐的後來者起了個壞頭。

再聯繫到魏徵的出身,杜如晦即使很相信陛下的氣度,但本能的還是爲魏徵的腦袋捏了一把汗。

意料之中,李世民的臉色白了三分。

意料之外,發白的臉色上並沒有怒意涌動。

最終李世民幽幽嘆了口氣,不去看梗着脖子的魏徵,而是面向旁邊的大唐疆域圖道:

“能爲萬民謀福祉,方爲天子之正。”

魏徵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讓杜如晦鬆了一口氣的是,魏徵並沒有太過於糾結這個,點了點頭繼續道

“孟子亦言,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

“陛下此前對太子,有求全責善之嫌。”

李世民心中一嘆,孟子的這一章他也讀過,但從未想過會如此完美應驗在自己身上。

孟子認爲父子之間是不宜夾雜夫子和學子這層關係的,因爲如果作爲夫子難免會對學生求全責備。

但這麼一來就難免父怒子怨,從而離心,最終父不成父,夫子不成夫子,此之謂捨本逐末。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緩緩道:

“玄成今日便在宮中與朕一起用膳吧。”

魏徵拱拱手,心中明白陛下多半是要和他談談太子的教育問題了。

至於這劉仁願,魏徵就不多言了,畢竟如今這人還未入仕,而且相信陛下如今既知,必會妥善重用。

以及這高宗一朝對朝鮮半島經營的失敗,也會成爲朝廷之後攻略朝鮮半島的參考。

以上種種都屬於擺在明面上的事,魏徵很知趣,覺得這類問題無需贅言。

【不過在朝鮮半島做的出色但不見於史冊的,並非劉仁願一人。

唐滅高句麗之後,戰爭並未就此徹底結束,因爲高句麗舊土上還有殘餘勢力跟唐軍打游擊。

而這裡有意思的就來了,你說高宗精明吧,他偏偏一手促成了熊津都督府的徹底羈縻化,爲新羅提供了可趁之機。

但你說高宗昏庸吧,他只是一牽涉打仗就會猶豫不決,如果只論外交手段,那是足以和二鳳掰掰腕子的。

大非川之敗後,在爲吐蕃頭疼的同時,高宗也敏銳的察覺到朝鮮半島氣氛的不同尋常:

高句麗殘餘勢力作亂,新羅也蠢蠢欲動,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聯絡倭國再次夾擊唐軍了?

此時的唐朝沒什麼錢,很難支撐起一場勞師遠征,於是高宗另闢蹊徑,召來郭務悰,命其出使倭國。

郭務悰並不是第一次出使倭國,在白江口之戰後李治就在努力營造唐朝的帶頭大哥地位,派郭務悰出使倭國。

只不過白江村之戰後倭國徹底嚇破膽,認爲唐朝一定會來滅國,因此拒而不見。

如今面對海東可能再起波瀾的情況,李治也發了狠,在財賦並不樂觀的情況下,給郭務悰撥了兩千人和四十七艘戰船,命其出使倭國必須要成功。

這種行爲就是標準的寫作和平出使,讀作武力威懾。

郭務悰也很懂,並且吸取了上一次被倭國拒之門外的教訓,在領艦隊到達對馬島之後,就先派出一艘小船到倭國作通知。

通知內容我們不得而知,倭國史冊記載的是“要求來朝”,可見郭務悰的態度着實不怎麼樣,把倭國嚇得夠嗆。

在通知了並非交戰之後,郭務悰也不管倭國的反應,強行將艦隊開到了比智島附近,叩開了倭國的國門。

隨後的事情就很耐人尋味,郭務悰到了倭國一個月之後,天智天皇駕崩,隨後郭務悰一行就駐下不走了。

賞賞花喝喝酒,直到來年五月底,郭務悰收了倭國𫄟(音同施)一千六百七十三匹、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斤,之後這一行人才拍拍屁股戀戀不捨的駕船而回。

倭國自己的歷史,對於給郭務悰的財貨稱爲“傾賜”,𫄟是倭國自己的絲綢,而且當時類似於漢代的錢帛兼行,這個𫄟是可以直接在倭國消費的。

作爲對比,後來倭國有嘗試再次小心翼翼的進入朝鮮半島,對渤海國百般籠絡,最豐厚的一筆賜贈是𫄟七十匹,相較於郭務悰帶走的有零有整的一千六百多匹,很難不懷疑這是倭國國庫所有存貨。

以上都是屬於新、舊唐書的記載,要是聯繫到倭國自己的歷史,這件事就變得格外有意思了起來。】

李世民的眉頭舒展了開來,面上重新掛起來了一點笑意。

魏徵倒是反而有點捉摸不定了:

“這行徑……似是太過霸道。”

“禽獸之輩,何言霸道?”

李世民笑意吟吟的反駁,大搖其頭:

“學唐數百載,不知忠義,讀我華夏經典千餘載,不知禮信。” “禽獸沐猴而冠,何談德行也?”

李世民一開口就是將魏徵的注意力全給拉了過來,當即就要和皇帝辯上一辯。

“更何況。”李世民不緊不慢道:

“這倭國後世入華夏之地行侵略之舉,此輩便是如此報答隋唐與其開蒙之恩?”

說到後世,魏徵頓時啞口無言,畢竟若真是藩邦臣屬,那還有得說道,但既說起這倭國後世罪行,那魏徵都不好爲他們說什麼。

更何況控訴曾控訴這倭國罪行的乃是這光幕中的後輩。

一個是不吝私藏,對他們這些先人情感充沛的華夏後輩。

一個是狼子野心,受隋唐之恩卻又行不義之舉無信之輩。

魏徵自然知道怎麼選,因此也不再說話,但隨即看着後面這倭國的局勢變化,便也皺起眉頭:

“這郭務悰若真有如此行徑……實在不妥。”

魏徵從不掩飾自己王道的政治主張。

何謂王道?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孟子對此闡述的最爲清楚,總結一下就是上有朝廷能吏治清明,下有百姓知榮辱禮節。

這個主張的核心基礎便是仁義治天下。

而這郭務悰若是剛巧遇上這事,魏徵不會說什麼,但若是真有主動插手,那魏徵覺得此舉似有違背仁義。

李世民還沒說什麼,李靖便搖頭反對:

“我則以爲,此行徑妥之。”

“取其財足以利我唐百姓,蕩其土能安我唐邊疆,此二者於我唐百姓亦可謂仁也。”

“更何況……”李靖說着眼神微微眯起,銳利如鷹隼一般:

“那高句麗餘孽與新羅,二者有聯倭國之意,後世亦知之可見確有其事。”

“知而不報可謂無義,既如此,我唐使者強叩其國門,懾其宵小之心,以消弭倭國刀兵之禍,可謂仁矣。”

一時間李靖與魏徵針鋒相對,誰也不服誰。

不過一旁的李世民倒是想起來了那遼宋二國的兄弟之盟。

如此看來,這郭務悰收的應該也能算倭國戰敗的賠款了不是?

一念既開,李世民悠悠道:

“若非倭國攛掇,這百濟如何有諸多事端?”

“若無百濟諸多事端,說不得高句麗提前數年便可征服。”

“數年間民夫勞死,錢財損耗,士卒撫卹,足有上億之資,如此賠付不過一毫也,如何不仁?”

李靖愣了一下便反應過來,不由得撫掌大笑,大聲讚歎陛下仁善!

而魏徵則是皺着眉頭,總覺得似乎有哪裡不太對。

“而且……”李世民攤攤手不緊不慢道:

“這倭王之死,乃是其賊膽心虛,恐唐軍天威,驚懼而死,與我唐使者有何干系?”

【根據倭國自己的歷史記載,在郭務悰到達倭國之後不久,便剛好趕上了倭國的壬申之亂。

這件事說穿了也並不複雜,白江口之戰的戰敗導致天智天皇威信下降。

這種情況下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獲得了更多的政治話語權,最終在668年被立爲東宮,也就是太子。

而在郭務悰到達倭國後不久,病重的天智天皇宣佈了一項新的任命:

任命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爲太政大臣,這個位置基本就等同於宰相或者相國。

如此一來,身爲太子的大海人在政治權力上就被架空了,但天智天皇還不放心,將太子召到榻前交代:

我快死啦,準備把皇位讓給伱。

天智天皇本就是靠權力鬥爭上位的高手,歷經古人大兄皇子之亂、蘇我石川麻呂事件、有間皇子之變,可謂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這種情況下大海人很懂事,主動推辭,並推舉相國,也就是天智天皇的親兒子大友皇子爲太子,爲了避嫌還出家爲僧。

等到天智天皇死掉之後,繼位的大友皇子並不打算放過自己的親叔叔。

這場衝突最終演變爲一場真刀真槍的火併,而最終的結果反而是在野的大海人獲勝,徹底擊敗了手握政府軍的大友不說,還逼得自己親侄子自縊而死。

而在大海人皇子獲勝之後,郭務悰拍拍屁股回國了,揮一揮衣袖,用船裝走了很多財富。

倭國曆史上叛亂並不少,但叛亂者能夠車翻中央軍的寥寥無幾,因此這場內亂很是耐人尋味,而郭務悰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也無從得知。

大海人登基之後號天武天皇,並再次推動了唐風改革,正式開始從內到外的全方位學習唐朝。

天武天皇也是倭國曆史上首個學習唐朝使用年號的天皇,並正式廢掉了倭國自己的歷法,改用唐朝的元嘉歷。

而天武天皇的結局也非常有唐風韻味:在他駕崩後,他的親侄女兼皇后經過權利鬥爭後臨朝稱制,成爲倭國曆史上第三位女性天皇,即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在位七年後讓位於自己的孫子,成爲倭國首個太上皇,並與自己孫子一起執掌權力處理政務。

這出兄弟相爭,皇后稱帝,二聖臨朝,最終還政於朝,以及太上皇制度等等。

很難不讓人想起趙匡胤趙匡義、武則天李治等人物,只能說實在是太像了。

不過可惜的是中原王朝對於海洋向來不感興趣,因此可能改變了倭國曆史的郭務悰名字並不見於新舊唐書,只見於倭國的國史。

同樣也有人認爲郭務悰乃是熊津都督府的唐軍將領,這一起入倭國打秋風乃是其臨時起意。

但根據倭國曆史記載,郭務悰入倭時是有帶國書的,而且這國書開頭就讓倭國人很不舒服,因爲開頭是李治大喇喇寫的:

“大唐皇帝敬問倭王云云”

倭國後來引以爲恥,畢竟他們在跟廣神遞交國書時就已經自稱天皇了,結果又被李治降格爲了倭王,對此頗多怨言。

既然有攜帶國書,可見郭務悰是李治正兒八經委派的使者,而其作風也相當具有強唐風采。】

汴梁御苑中,低着腦袋專注看光幕的趙光義感覺脖子上的汗毛都立了起來。

不用擡頭都知道,兄長此時必然正在用鋒銳的目光審視着自己。

而想到兄長腰間別着的玉斧,趙光義不由得心亂如麻。

LOL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就等週六的決賽了,連着四天操勞結果懈怠了一下,明天一定照常。

(本章完)

第68章 蒼梧之謀第480章 小年350.一日請假條173.第173章 妃子笑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6章 三國混學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第455章 平衡環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5章 孫權曹豹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71章 祠堂何處尋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574章 天賜寶地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502章 新長安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634章 唯死戰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152.第152章 升級咯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544章 管不管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98章 全軍覆沒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99章 隔岸觀火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23章 馬老五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544章 管不管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517章 但無能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21章 涼州大馬第573章 南洋國公316.第316章 兄弟捱打你不來?第35章 正旦(續)281.第281章 千里奔襲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678章 亂臣賊子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387.第386章 太平道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415章 風雲起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46章 時代盡頭318.第318章 滅倭第563章 歌未竟229.第229章 顏真卿
第68章 蒼梧之謀第480章 小年350.一日請假條173.第173章 妃子笑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6章 三國混學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第455章 平衡環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5章 孫權曹豹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71章 祠堂何處尋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574章 天賜寶地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502章 新長安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634章 唯死戰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152.第152章 升級咯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544章 管不管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98章 全軍覆沒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99章 隔岸觀火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23章 馬老五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544章 管不管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517章 但無能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21章 涼州大馬第573章 南洋國公316.第316章 兄弟捱打你不來?第35章 正旦(續)281.第281章 千里奔襲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678章 亂臣賊子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387.第386章 太平道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415章 風雲起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46章 時代盡頭318.第318章 滅倭第563章 歌未竟229.第229章 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