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身份的作用!盧植的恐怖屬性!

bookmark

【身份:軍侯】

【效果:所率領部曲轉職要求-5、民兵轉職爲甲兵效率+20%】

軍侯這個身份的效果很簡單,不算特別強,但卻無比的實用。

之前部曲想要轉職青州弩兵,需要經歷五十場戰役,即便那些小型戰役也算,但五十場這也是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但是,有了軍侯這個身份,便可以將轉職要求,從50減爲45,雖然不算多,但要知道軍侯畢竟只是一個小軍職!

再往上,還有中候、別部司馬、校尉、將軍等等無數軍職!

民兵轉職爲甲士的效率+20%,也很實用,不過讓顧如秉感到可惜的是,自己的部曲已經全部轉職了。

否則,要是自己早一點獲得這個軍職,便能更快將民兵轉職也正規甲兵!

身份這個屬性,居然能提供這麼重要的增益,讓顧如秉有些驚訝。

這意味着,如果沒有比較高的身份,是很難很難訓練出真正的精兵的!

這就是選劉備不好的地方了。

身份低!

開局僅僅只是布衣!

也難怪袁術瞧不起劉備,意識到身份的重要性後,連顧如秉自己都有些嫌棄起劉備了!

還好劉備有關羽張飛,否則這開局還真不知道怎麼翻盤!

突然,一個念頭在顧如秉心中陡然浮現!

既然身份提供的效果這麼重要。

那麼,相國這個身份呢?

要知道,董卓燒殺進京之後,便是廢少帝立獻帝,自拜相國了的!

當然,除了相國這個身份之後,董卓同時還身兼不少其他身份,比如太師、封郿侯。

理解了理解了!

要是相國的身份增益夠牛逼,董卓自拜相國可太合理了。

同時,除了身份從布衣變爲了軍侯外,在盧植說完話的一瞬間,顧如秉便發現,自己也可以查看盧植的屬性面板了。

............

【姓名:盧植】

【身份:北中郎將】

【北中郎將效果:所率領部曲轉職要求-30,部曲掩護+100%,部曲攻擊+50%、民兵轉職爲甲兵效率+50%】

【特性:儒宗(盧植曾著書立說,爲一帶大儒)、賁育荊諸(盧植文武雙全,有孟賁夏育之風)、三傑(盧植和朱儁、皇甫嵩爲世人譽爲三傑)、博古通今(盧植洞悉古今,望穿世事)】

【儒宗效果效果:軍師經驗值+150%、國策效果+50%、民心+20、更容易吸引經學等級高的人才投靠。】

【三傑效果:民心+20、策謀效果+100%、攻擊力+150%,沒有晉級名將和名臣的限制,同時擁有武將和軍師模版】

【博古通今效果:國策效果+30%、更容易洞察敵方策謀、敵方策謀效果-10%】

【謀士等級:名臣(0/100)】

【武將等級:三流武將(0/100)】

【技能:

經學lv5(100/100):博覽羣書,諸子經典信手拈來,效果:治世、謀略、統御、兵法類技能經驗值+30%,解鎖文臣面板,可著書立說。

尊儒lv5(100/100):治世技能,盧植認爲應該推崇儒家思想,以此治國。效果:領地內所有謀士更大概率獲得更好的國策。

攻其不備lv4(30/100):兵法類技能,偷襲時部曲全屬性+70%,

武將全屬性+20%】

【統帥技:乘勝追擊(敵軍大勢已去,宜速剿之)

【乘勝追擊效果:部曲追擊+500%】

【戰陣:

四方陣(分兵四路,首位兼顧):部曲韌性+20%、掩護+100%】

【國策:

日食八策(盧植定下八策,分別爲用良、原禁、御癘、備寇、修體、尊堯、御下、散利):此國策制定五年後,民心+50,領地所有資源產量+20%、領地內更容易出現軍師和武將。】

【軍師效果:

步步爲營(謀定而動,步步爲營):備戰時間越長,部曲全屬性加成越多,備戰時間越短,部曲全屬性減益越多。最高全屬性+1000%,最短全屬性-100%,戰役結束後效果重置。

與子同袍(其曰無衣,與子同袍):部曲攻擊力+100%,破甲+25%,部曲士氣高昂,且戰死士兵士氣衰減-50%。

重軍守備(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安營紮寨時部曲韌性+500%,攻擊力-200%,掩護+200%,追擊-300%】

............

“???”

看到盧植的屬性面板,顧如秉的腦袋上緩緩浮起三個問號。

雖然顧如秉對於盧植的屬性面板心裡有預期,畢竟盧植是漢末三傑之一,一代儒將,後世還是進了孔廟的,現在更是他最巔峰狀態。

但是,當親眼看到盧植的屬性面板之後,顧如秉還是忍不住傻眼了!

這特麼的是什麼怪物啊?

啊?

你特麼加屬性都是百分之幾百的往上加是吧?

特性就不說了,雖然離譜,但是在顧如秉的接受範圍之內。

但是這個國策,未免有點過於離譜了。

領地民心+50,領地所有資源+20%,領地內更容易出現軍師和武將!

這還不算完,關鍵這個國策,是和大儒以及博古通今這兩個特性有配合的,這兩個特性能給國策效果加足足百分之80%!

也就是,民心+90,領地資源+36%,極其容易出現軍師和武將!

如果再搭配上稷下學宮,顧如秉簡直想都不敢想。

直接悶頭種田就完事了唄!

國策還不算最離譜的, 更離譜的還是軍師效果。

步步爲營這個效果,雖然是有負面效果在,但是負面效果最多也就全屬性-100%,但增益最高確是全屬性+1000%!

更別提,這個效果還可以和重軍守備進行搭配,在安營紮寨是部曲韌性+500%,掩護+200%!

就主打一個抗揍!

只要你打不死我,等我備戰一段時間,我就打死你!

顧如秉最開始感覺簡雍的屬性已經夠強了,但是現在和盧植一比,簡直是提鞋都不配!

名臣!

一流謀士之上的名臣!

這就是名臣!

剛纔顧如秉還嫌棄劉備,但現在顧如秉又覺得劉備無比的香!

劉備不僅有關張,更有臥龍鳳雛!

在謀士陣容上,可能唯一能與劉備媲美的,也只有曹老闆了!

孫權?

那是誰?

周瑜魯肅死後,東吳還有一個能和諸葛丞相媲美的謀臣嗎?

陸遜呂蒙固然不差,但是相比於諸葛亮還是差了一截!

顧如秉深吸一口氣,收回思緒,壓下心頭的震撼,拱手道:“備,謝過盧師了!”

其實顧如秉也沒想到,一過來盧植這裡,剛說了兩句話,就立刻被任命爲了軍侯,擺脫了布衣這個身份。

不過顧如秉倒也沒有太過驚訝。

如果是其他人過來帶着三千兵馬,過來投奔盧植,盧植敢不敢要都不好說,說不定就是黃巾的奸計。

但是劉備作爲盧植的學生,彼此知根知底,盧植自然是放心的。

第369章 入許都,攔路虎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特麼還有計?開天眼了是吧?第223章 大耳賊的奸計已被我識破!第544章 張飛的抱怨!第389章 趙雲晉升名將,支援黃忠第一百零九章 紹有一計,可誅殺宦黨,振興漢室!第一百四十六章 青州虎賁!驚爆全網的消息!第479章 屯兵荊州,給我三萬人馬!第398章 火燒重甲兵,自信的士燮第439章 袍澤之情!關羽到來!第223章 大耳賊的奸計已被我識破!第227章 袁紹南下攻青州!劉草鞋危!第558章 苦肉計第一百三十章 虎牢關呂布,鎮壓世間一切敵!第428章 包圍南賢王庭,南賢王和金日善第235章 反攻呂布之機,奇襲東海!第393章 長信城破,風緊扯呼第一百六十一章 就是一百萬頭豬,他劉備也得殺一年!第622章 不殺你,誓不爲人!第400章 一刀重傷典韋,支援張飛!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和公孫瓚,界橋之戰!第394章 第三百里九十三章 魏延認主,變態的特性第277章 二弟,你可敢再戰袁紹?第一十八章 兵種新特性,鐵血!第376章 西域勢力,夏侯惇裝上了第600章 孫堅的底牌第230章 關羽:我有一法,使袁紹全軍覆沒!第202章 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第397章 許褚和夏侯惇晉級名將,顧如秉避戰第336章 張頜出兵九江郡,低情商的許攸第501章 武聖!北面戰場第170章 被一戰幹回兗州的曹操!第403章 遇徐榮,我有一個朋友!第七十四章 黃巾呢?剛剛還這麼大一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是說將齊上,也不是你對手嗎?第一百一十三章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第364章 馬騰之死,直播功能升級第三十七章 青州萬姓,盡託付於玄德公之手了!第一百五十章 徐榮歸順,歷城保衛戰!第174章 五禽戲和青囊書!華佗歸順!第267章 兵者詭道也,奇襲之謀!第570章 傳奇武將,孟獲!第512章 行屍走肉,江夏郡淪陷第一百二十一章 袁公路舌戰羣雄,華雄請戰汜水關!(等待更新)第459章 進攻交州,傳奇武將的特殊技能第311章 許攸投曹,釜底抽薪之計!第483章 人間最難是個今日無事第426章 顧如秉跪坐治傷,回青州第475章 恨鐵不成鋼的劉璋,一戟破城門第549章 移交虎符!第316章 四面楚歌,火!第459章 進攻交州,傳奇武將的特殊技能第383章 瓜分荊州,風雲將起第331章 再啓戰端,兵分三路!第四十八章 老夫受到了驚嚇,容老夫緩緩!第一十四章 小老弟,你這樣弄的我很沒面子啊!第234章 水淹七軍懾天下,袁紹退兵!第535章 沒有統帥技的名將,戰陣第618章 毒辣的眼光第446章 七名將!我要打五個!第428章 包圍南賢王庭,南賢王和金日善第177章 治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第224章 呂布:元龍真是對我忠心耿耿!第559章 詭異的曹操第五十六章 奮黎庶之威,倒山河之懸!第564章 計劃開始第440章 昏頭的烏桓大單于,典韋的殺戮盛宴第552章 交易!第575章 一箭的威力第278章 區區看家護院之流,有何懼之?第384章 黃忠的屬性,料事如神第478章 爲了信仰,一龍二虎雙狼第607章 巴郡之爭第245章 張飛獨戰呂布,以傷換傷之能!第255章 孫權:敵將悍勇,人不可敵!第269章 關張再次聯手,驚呆的衆人!第201章 有一名無雙猛將,前來投奔主公!第229章 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第453章 典韋vs張繡,鳳凰涅槃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那就把常山降兵借給劉備吧!第177章 治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姓家奴,且與張爺爺我大戰三百回合!第233章 斬麴義擒張郃,威震華夏!第386章 兵敗,消失又出現的白毦兵第187章 風緊扯呼!進擊的管亥!第325章 曹操拜相,破敵之策!第171章 這劉備能處,有事他真上!第八十三章 董卓:我在西涼找馬的那些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回樂安,龔景之邀!第521章 激怒馬超,重傷夏侯淵第251章 孫堅來使,廣陵之爭!第175章 龔景薦賢!青州一龍!第一百五十二章 周倉:願爲將軍提刀攜馬,萬死不辭!第250章 收復張遼,死戰之將!(求月票)第174章 五禽戲和青囊書!華佗歸順!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有一計,可破虎牢,擒董卓!第549章 移交虎符!第290章 霹靂車顯神威,大軍迎戰?(求票)第220章 我本以爲呂布已經天下無敵了!第七十七章 備願率本部兵馬,克定汝南!
第369章 入許都,攔路虎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特麼還有計?開天眼了是吧?第223章 大耳賊的奸計已被我識破!第544章 張飛的抱怨!第389章 趙雲晉升名將,支援黃忠第一百零九章 紹有一計,可誅殺宦黨,振興漢室!第一百四十六章 青州虎賁!驚爆全網的消息!第479章 屯兵荊州,給我三萬人馬!第398章 火燒重甲兵,自信的士燮第439章 袍澤之情!關羽到來!第223章 大耳賊的奸計已被我識破!第227章 袁紹南下攻青州!劉草鞋危!第558章 苦肉計第一百三十章 虎牢關呂布,鎮壓世間一切敵!第428章 包圍南賢王庭,南賢王和金日善第235章 反攻呂布之機,奇襲東海!第393章 長信城破,風緊扯呼第一百六十一章 就是一百萬頭豬,他劉備也得殺一年!第622章 不殺你,誓不爲人!第400章 一刀重傷典韋,支援張飛!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和公孫瓚,界橋之戰!第394章 第三百里九十三章 魏延認主,變態的特性第277章 二弟,你可敢再戰袁紹?第一十八章 兵種新特性,鐵血!第376章 西域勢力,夏侯惇裝上了第600章 孫堅的底牌第230章 關羽:我有一法,使袁紹全軍覆沒!第202章 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第397章 許褚和夏侯惇晉級名將,顧如秉避戰第336章 張頜出兵九江郡,低情商的許攸第501章 武聖!北面戰場第170章 被一戰幹回兗州的曹操!第403章 遇徐榮,我有一個朋友!第七十四章 黃巾呢?剛剛還這麼大一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是說將齊上,也不是你對手嗎?第一百一十三章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第364章 馬騰之死,直播功能升級第三十七章 青州萬姓,盡託付於玄德公之手了!第一百五十章 徐榮歸順,歷城保衛戰!第174章 五禽戲和青囊書!華佗歸順!第267章 兵者詭道也,奇襲之謀!第570章 傳奇武將,孟獲!第512章 行屍走肉,江夏郡淪陷第一百二十一章 袁公路舌戰羣雄,華雄請戰汜水關!(等待更新)第459章 進攻交州,傳奇武將的特殊技能第311章 許攸投曹,釜底抽薪之計!第483章 人間最難是個今日無事第426章 顧如秉跪坐治傷,回青州第475章 恨鐵不成鋼的劉璋,一戟破城門第549章 移交虎符!第316章 四面楚歌,火!第459章 進攻交州,傳奇武將的特殊技能第383章 瓜分荊州,風雲將起第331章 再啓戰端,兵分三路!第四十八章 老夫受到了驚嚇,容老夫緩緩!第一十四章 小老弟,你這樣弄的我很沒面子啊!第234章 水淹七軍懾天下,袁紹退兵!第535章 沒有統帥技的名將,戰陣第618章 毒辣的眼光第446章 七名將!我要打五個!第428章 包圍南賢王庭,南賢王和金日善第177章 治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第224章 呂布:元龍真是對我忠心耿耿!第559章 詭異的曹操第五十六章 奮黎庶之威,倒山河之懸!第564章 計劃開始第440章 昏頭的烏桓大單于,典韋的殺戮盛宴第552章 交易!第575章 一箭的威力第278章 區區看家護院之流,有何懼之?第384章 黃忠的屬性,料事如神第478章 爲了信仰,一龍二虎雙狼第607章 巴郡之爭第245章 張飛獨戰呂布,以傷換傷之能!第255章 孫權:敵將悍勇,人不可敵!第269章 關張再次聯手,驚呆的衆人!第201章 有一名無雙猛將,前來投奔主公!第229章 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第453章 典韋vs張繡,鳳凰涅槃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那就把常山降兵借給劉備吧!第177章 治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姓家奴,且與張爺爺我大戰三百回合!第233章 斬麴義擒張郃,威震華夏!第386章 兵敗,消失又出現的白毦兵第187章 風緊扯呼!進擊的管亥!第325章 曹操拜相,破敵之策!第171章 這劉備能處,有事他真上!第八十三章 董卓:我在西涼找馬的那些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回樂安,龔景之邀!第521章 激怒馬超,重傷夏侯淵第251章 孫堅來使,廣陵之爭!第175章 龔景薦賢!青州一龍!第一百五十二章 周倉:願爲將軍提刀攜馬,萬死不辭!第250章 收復張遼,死戰之將!(求月票)第174章 五禽戲和青囊書!華佗歸順!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有一計,可破虎牢,擒董卓!第549章 移交虎符!第290章 霹靂車顯神威,大軍迎戰?(求票)第220章 我本以爲呂布已經天下無敵了!第七十七章 備願率本部兵馬,克定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