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軍中,殲六衛兵式飛機是有一定密級的,只有少數人知道中國空軍的這一新的殺手鐗。而殲七鬼怪式戰鬥機的密級就更高了,就在昆明航校的topgun訓練營在進行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的對抗的時候,何俊才正在北郊的昆明飛機制造公司(原第一飛機制造廠)主持式的殲七鬼怪式戰鬥機的驗收工作。
穿過昆明的主城區再向北的那一片工業區,就是昆明飛機制造公司。昆明飛機制造公司在公司化改革前是第一飛機制造廠。這個“第一”二字代表他們擁有非常輝煌的歷史,其他幾個飛機制造公司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基本上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這裡可以說是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就像玉門油田之於中國的石油工業一樣。公司化改革後,幾個飛機制造廠開始了明裡暗裡的競爭,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是自己人放不開手腳,不過很快大家就習慣了這種競爭和合作的關係。昆明飛機制造公司原來的拳頭產品是殲五熊貓式戰鬥機,這種結實、動力和火力都表現出色的戰鬥機很快成爲中國空軍唯一的艦載機型,兩艘浮空母艦和浮空基地上用於護航的全部是這種戰鬥機。
而今天,在昆明飛機制造公司的試飛場上錦旗飛揚,一款孕育了快一年跨時代產品今天將在這裡亮相,其總經理鄒文耀堅信這款戰鬥機將持續爲昆明飛機制造廠帶來多年的利潤。鄒文耀原來是第一飛機制造廠的副廠長,負責殲七鬼怪式戰鬥機設計,當貴陽分廠變成貴陽飛機制造公司,原廠長朱家仁成爲那裡的總經理後,鄒文耀接任了原廠長的職位,後續又在公司化改革中變成了總經理。
鄒文耀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後來去英國進修專研航空機械工程,學成歸國先後出任北京航空工廠主任、山東航空工廠廠長及北京工業大學航機工程教授,抗戰後成爲第一飛機制造廠的副廠長。除了專業水平高之外,鄒文耀還有一樣非常令同仁敬仰,那就是他是“黃老學派”的代表人物,精通於天文與易理。五行八卦的思想被他融入了殲七鬼怪式戰鬥機的設計中,倒是在氣動外形的設計方面頗有效果。
何俊才一行人從雄鹿式直升機上下來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停在試飛場上的三架特立獨行的殲七鬼怪式戰鬥機。噴氣式飛機的外形跟螺旋槳飛機有很大差別,螺旋槳飛機一般是平直的機翼,而且翼載面積較大,所以其寬度一般會大於其長度,無論是轟炸機還是戰鬥機都是這樣,越大的飛機寬度跟長度的比例越大。而渦輪噴氣式引擎在高速下才會表現得更加出色,所以噴氣式戰鬥機設計出來就是爲了在高速的情況下飛行和機動的,這樣他們機翼一般都是後掠翼並且機翼面積較小以降低風阻,所以其長度會大於寬度。
基於上述原因,展現在空軍各個高層面前的殲七鬼怪式戰鬥機的長度甚至比b25中型轟炸機還要長,達到了19.2米,而其寬度則跟其他螺旋槳戰鬥機差不多,僅爲11.7米,這樣的體型讓熟悉螺旋槳飛機的空軍人士擔憂這種“瘦子”飛機是否能飛得起來。他們的擔憂部分是正確的,噴氣式飛機需要更長和質量更高的跑道,雙發重型的噴氣式飛機更是如此,經過前期的試飛,殲七鬼怪式戰鬥機需要長達2000米的跑道來起飛和降落,如果要在浮空母艦或者航空母艦上起飛,需要額外的助力和阻力裝置。
由於是第二代噴氣式飛機,鬼怪式有非常顯著的外形特徵。它的外翼上反、帶犬齒前緣、大根梢比、小展弦比的後掠式低單翼,而機頭爲大型雷達罩,垂尾與下反的平尾之間形成120度的夾角。這些氣動外形的設計除了最初何俊才提供的構想圖外,是鄒文耀綜合了五行八卦的經典理論並根據發動機和機載系統的特徵而設計出來的。昆明飛機制造公司機要室中那臺模擬風洞試驗的計算機在這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生產出機體進行正式的風洞試驗之間,鄒文耀已經圍繞氣動外形的各種方案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當世界上其他國家還在使用機械式計算器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使用上了跨越80年曆史的科技,正在慢慢將世界上其他國家甩在身後。
考慮到噴氣式飛機的高空高速,鄒文耀還設計出了噴氣襟翼等措施來降低飛機着陸速度,並保證低速飛行時不易翼尖失速。殲七鬼怪式戰鬥機採用了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噴氣式飛機需要比螺旋槳飛機更加大的進氣要求。帶附面層控制板的側面進氣口徹底解放了機頭,這也是何俊才認爲這種戰鬥機屬於第二代噴氣式飛機的原因。相比第一代的殲六衛兵式的機頭進氣的方式,兩側進氣不僅大大減少了助力,而且使得各種機載設備,特別是雷達可以安裝在機頭騰出來的空間中。何俊才擁有的後世知識告訴他,後來的噴氣式戰鬥機都是這樣的兩側進氣的方式。
兩側進氣的方式使得鬼怪式戰鬥機相比衛兵式戰鬥機而言好看了許多,機頭沒有那個醜陋的大洞了,取而代之的全部的流線型機體,讓人一眼就愛上了它!
何俊纔等人在鄒文耀的帶領近距離地觀察起鬼怪式戰鬥機來,之所以稱之爲“鬼怪”式,是因爲中國空軍中其他人從來沒有想過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如此高科技的一款戰鬥機,這隻能解釋爲“鬼神之力”的原因。除了良好的氣動外形外,鬼怪式戰鬥機安裝了兩具秦嶺渦噴發動機,它們由成都航空發動機公司生產,單臺最大推力爲5385千克力,加力推力爲8120千克力。在這兩具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帶動下,鬼怪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被設計在超過音速兩倍,也就是兩馬赫,這是人類從來沒有想象過的速度,也就是如果燃油足夠,在一萬六千米的高空從西安飛到日本本土上空只要一個小時而已。爲了匹配渦噴發動機的高溫和高速,在鬼怪式戰鬥機上也大量使用了鈦合金,加上其機身採用了新型的鋁合金鉚接技術,整個鬼怪式戰鬥機的造價相當的高。
除了先進的動力裝備外,鬼怪式設計的機載設備也具有很高的科技成分。它的機體內安裝了先進的轟炸系統、火控雷達、火控系統、武器投放系統、前置角計算光學瞄準具和雷達尋敵與警戒系統。這些高科技設備能充分發揮鬼怪式的特徵,同時也使得其操縱變得複雜,所以鬼怪式戰鬥機配備了兩個飛行員。飛行員座艙佈局爲串列式,有兩套操縱系統,當然也配備了彈射座椅。在操作上,鬼怪式戰鬥機有三套液壓操縱系統,包括座艙蓋的打開都是自動控制的。
鬼怪式戰鬥機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固定在機頭下方的六管加特林機炮以及機身和機翼上的數個標準掛架。這些掛架既可以吊裝副油箱,也可以掛額外的機炮用於對空和對地作戰,還可以掛上炸彈和火箭彈充當對地攻擊的攻擊機。其實稱呼殲七鬼怪式爲戰鬥機有一些不貼切,因爲在設計的時候,它是被視爲一種多用途作戰飛機的。鬼怪式的最大載彈量甚至達到了7噸,超過了b25轟炸機。所以鬼怪式可以承擔制空、對地攻擊和遠程轟炸多種任務。根據掛在的武器不同,鬼怪式可以良好地完成上述任務。鬼怪式機頭相對下垂,既保證了以一定迎角飛行時的視野,同時也是爲了有利於對地攻擊。
大家非常有興趣地圍繞着鬼怪式戰鬥機問着問那,鄒文耀則一一解答,殲七鬼怪式戰鬥機就是他的孩子,他很清楚其方方面面。何俊纔看見一些人上去撫摸其機身,觀察巨大的尾噴口,甚至還有一些人鑽到駕駛艙中去體驗駕駛的感覺,空軍元老周至柔就是其一,他高興地都合不攏嘴了。殲七鬼怪式戰鬥機的原型其實是後世美國在六十年代設計製造的f-4鬼怪式戰鬥機,這種戰鬥機作爲第二代戰鬥機的主力服役了幾十年,足見其經典。眼前的這種鬼怪式已經不是原裝的f4鬼怪式了,由於當前的技術水平限制,一些更高科技的設計被現實的方案所取代,爲了適應秦嶺渦噴機體也進行了一些改裝,但是總體上仍然達到了設計要求。
衆人紛紛在樣機前拍照留戀,因爲這是中國空軍一個跨時代的進步,必將在歷史上大書特書。然後大家撤離了跑道,地勤人員開始做好起飛的準備。
再次檢查各種設備是否狀態正常,檢查燃油是否足夠,帶着耳機的地勤出示了準備ok的手勢。耳機中傳來機場指揮員允許起飛的命令,由空軍試飛員和昆明飛機制造廠試飛員組成的聯合機組發動了引擎。隨着引擎的功率逐漸加大,震耳欲聾的聲音傳到了大家的耳朵中。鬆開剎車後,殲七鬼怪式戰鬥機往前一竄,開始了加速。等到其騰空而起的時候,空軍的高層才發現鬼怪式戰鬥機的動力強勁,當它以大角度爬升的時候,測試出來的爬升率居然達到了驚人的251米/秒,幾乎是螺旋槳飛機的10倍。
“砰”地一聲巨響,鬼怪式戰鬥機突破了音障,飛行變得更加平穩了起來。最後的通場飛行中,鬼怪式幾乎是眨眼的速度就從衆人頭上掠過,測試出來的飛行速度是2500公里/秒,從來沒有過人造飛行器飛出過這樣的速度。鬼怪式是跨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