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

在華北方面軍看來那樣的舉措,是隻有瘋子纔會做出來的選擇。儘管日本人大部分時間的舉動,都更像是一羣瘋子。論起來動不動就拿國運來賭的瘋狂勁頭來說,這世界上還真沒有那個國家的人,能與日本人有的一拼。

用後世的話來說,日本人解決麻煩的唯一辦法,就是製造更大麻煩。這是一個動不動就高燒四十度的民族,論起瘋狂的勁頭來,至少在這個地球上,還找不出與他們相似的民族。極度的自卑後面,就是極度的瘋狂。這個時候居然拿瘋狂二字,來形容他們的對手,也算是滑稽之極。

儘管有些滑稽,但華北方面軍,至少是他們的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卻依舊固執的認爲。如果現在已經進抵熱河的抗聯想要南下進關,絕對是一個更瘋狂的人才能做出來的事情。因爲沒有一個腦筋正常的人,會在身邊還有一個強大敵人的情況之下去冒這個風險,除非他們不要他們所謂的根據地了。

而從眼下這支軍隊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從一無所有到讓關東軍屢戰屢敗,除了背後的美蘇支持之外,說明他們的指揮官恰恰不是瘋子。如果他是那樣一個不正常的人,那麼他們也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壯大的如此的地步。

華北方面軍堅持認爲,抗聯在其沒有徹底的擊敗關東軍之前,是絕對不會輕易的出關南下。因爲這不僅僅是涉及到南下作戰,需要面對的是整個華北方面軍,十幾個師團外加爲數衆多的獨立混成旅團幾十萬大軍。如果南下勢必要傾巢出動,纔有勝算的事情。

更爲重要的是,他們根本就無法支撐那麼長的補給線。之前在滿洲,他們可以背靠他們所謂的根據地作戰,也算是內線作戰。補給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他們南下,這麼長的補給線,他們拿什麼支撐。

按照關東軍轉過來的情報來看,他們目前不僅有數量衆多的火炮,清一色的自動武器,還有了數量不少的坦克。他們背後有美蘇的支持,搞到這些重裝備不難,但是讓這些現代化的裝備運轉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非是說有了坦克,就是能形成戰鬥力,這後面還需要大量的油料和技術支援。

坦克是要有油料才能行動起來的,槍炮是需要彈藥的。大批部隊南下,所需的各項物資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又是這麼長的距離。而從他們所謂的北滿根據地,到西滿的廣大地域,鐵路只通到通遼。

按照日軍作戰,補給線不能遠離鐵路線與水運航線三百公里。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就很難滿足補給需要。而野戰兵站建立,也無法解決運輸上的問題。有着雄厚國力支撐的帝國陸軍都如此,工業基礎等於零的抗聯這麼長的補給線他們能支撐過來。

更何況他們如果南下平津地區,沿途除了灤河一線之外,都處在山地環境之下。有限的鐵路線,只通道通遼。在往南的葉赤鐵路都在關東軍的手中控制。在這種地形,他們的補給線恐怕會更加的難以爲繼。支那不是歐洲,沒有那麼多的公路可供他們穿行。

他們背後的蘇聯人,現在已經是自顧不暇。就算他們有大量的卡車可供他們使用,但是他們有那麼多的汽油讓那些卡車跑起來嗎?還有大量的坦克、作戰飛機,都是需要大量的油料才能運轉起來的。

所以基本上以安達二十三中將爲首的整個華北方面軍的高層,全部認爲目前已經打到熱河,與華北方面軍轄區在西部已經相鄰,在南線已經是近在咫尺的抗聯。下一個主要目標,肯定還是南滿的關東軍控制區。至於華北方面,也許會採取一些詳動戰術,但是絕對不會成爲主要的目標。

對於華北方面軍的判斷,關東軍方面出席的吉本貞一很是不贊同。他的觀點很明確,抗聯前一階段搶佔了西滿的舉措,就是爲了下一步進關做準備。否則在民族情況複雜,人力資源並不豐富,同時也沒有什麼礦產資源的西滿,還不值得他們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去爭奪。

他們奪取西滿的主要目標,就是爲了下一步入關,打通與關內支那內地之間的聯繫。以利用支那關內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撐他們目前的戰線。在吉本貞一看來,前幾次戰役抗聯之所以在已經處在極其有利的情況之下,終止了作戰,並非是他們高層的指揮出現了問題,而關鍵因素就在於其兵力上的限制。

過長的戰線以及關東軍兇悍的作戰能力,使其在戰場上對於有生力量的使用,已經處在難以爲繼的地步。北滿的人口總數,究竟能夠組建多大規模的部隊,作爲關東軍的參謀長,吉本貞一中將心中還是有數的。

就算他們飲鴆止渴,不惜一切代價動員兵員參戰,但是他們的人口底子在那裡擺着那。除非他們甘願冒着連維持最基本生存基礎的糧食產量都不顧,傾盡全力進行總動員。否則他們能動員的兵力,依舊是相當有限的。

多次出現的因爲兵力不足,而只能在戰局有利的情況之下放棄後續攻勢,這對於任何一支軍隊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在自己控制區實際人口又有限的情況之下,想要繼續擴大兵力總數,那麼打通與支那內地之間的聯繫,已經成爲其唯一,也是必然的選擇。

而且丟掉了西滿之後,關東軍所有的兵力都已經收縮到了南滿與東滿。整個新京以南地域的關東軍兵力密度,已經是相當的高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抗聯再想運用之前慣用的大範圍迂迴穿插。調動關東軍兵力之後,再逐一解決的戰術,基本上已經沒有發揮的餘地。

他們在想進攻南滿,就算能搶佔除了奉天、錦州與安東三省之外的整個東北,那麼付出的代價恐怕將會得不償失。況且就算他們能夠打通出海口,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非但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是會分散他們的兵力。

現在四面都是日軍控制區的渤海,就是日本的內海。有着強大海軍的日本,是不會給予他們任何機會打通與外界聯繫的。反倒是他們還要提防有着強大海軍的日軍,隨時從他們背後登陸。

甚至可以說在爭奪南滿的時候要付出的代價,對於控制區面積雖大,但是人口的基數卻依舊不足以支撐一支龐大軍隊的抗聯來說,將會是一個難以承受的代價。關東軍不是稻草人,更不是那些懦弱的支那軍隊,就算是打了敗仗也會狠狠的咬下對口一塊肉。

而且華北的共產軍雖說在華北方面軍輪番大掃蕩之下,已經是苟延殘喘。但華北方面軍並未能徹底的根除,這些生存能力極強,不要補給也能存活下來的軍隊,隨時可以死灰復燃。即便已經無力在正面配合他們作戰,但在華北方面軍身後搞破壞,牽制華北方面軍的兵力和精力還是應該可以的。

吉本貞一中將從政治、軍事、經濟、人口等多方面分析,關東軍還是認爲抗聯下一步會着手部署向關內進攻。至於在滿洲,他們應該還是以防禦爲主。因爲防禦相對於進攻來說,會節省大量的兵力與資源。

他的這個感覺並非是無的放矢,因爲關東軍從收集到的情報,以及與抗聯對峙的前沿傳回來的情報來看,經過綜合的分析,還是認爲短期之內抗聯在滿洲不會有大的動作。如果是,他們不會着手在對峙地帶大量的修建防禦工事。

爲了補充人力上的不足,他們甚至動員當地百姓,也參與到工事的修建上來。爲了加快速度,並罕見的大量使用炸藥在滿洲的凍土上進行爆破,以解決凍土的問題。從這個態勢來看,如果不是他們要休養生息的話,那麼就是他們在欲蓋彌彰。

轉移關東軍的視線,爲下一步的進攻做好準備。他們已經不是一次採取這種手段,關東軍吃虧也吃出經驗來了。不過吉本貞一認爲,前一階段的會戰他們固然是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但也需要時間來修養聲息。至少三到五個月之內,不會發動進攻。這段時間之內,正好也可以讓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做好準備。

只是對於吉本貞一中將的警告,華北方面軍方面除了一言不發的岡村寧次大將之外,其餘的人卻是相當的不以爲然。而且他們認爲即便是抗聯下一步的進攻目標,是指向華北方面軍的控制區,那麼現在華北方面軍已經做好了準備。

二十六師團已經全部開抵蘇尼特右旗、鑲黃旗一線展開,而獨立第二混成旅團,也北上進駐多倫、正藍旗,堵住抗聯西進綏東的通道。而平津一線的方面軍直屬部隊,也調集兵力進駐張家口。

山西的第一軍則抽出相當兵力北上,進駐大同一線,接替二十六師團的防務。並從已經穩定的晉南,抽調兵力北上部署在同蒲鐵路沿線。而在河北與平津地區,也已經集結了大批兵力進至平津地區和平張線兩側,隨時可以北上支援。

同時原來活動在平張線以南,所謂共產軍的平西、平北根據地,在華北方面軍多次掃蕩之下,實力已經大減。所謂的冀東根據地,幾乎已經全部被擊潰。抗聯如果南下,已經失去所有的策應。

而且華北方面軍有着山地可以有利防禦,在加上重兵集結,抗聯如果真想來捅這個馬蜂窩,那麼除了損兵折將之外,什麼都得不到。他關東軍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華北方面軍也做不到。在加上有利的地形可以利用,以及今年對華北大掃蕩打下的底子,華北方面軍有信心讓抗聯對華北的進攻碰的頭破血流、損兵折將。

最關鍵的是,一旦抗聯真的選擇南下,不僅他們將面臨與在滿洲屬於內線作戰完全不同外線作戰形式,以及必須要保障的漫長補給線。在缺乏鐵路線以及水路可以隨時提供補給的情況之下,抗聯是絕對不會冒着那麼大的風險南下作戰。

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計第五十一章 空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三百八十六章另外一種因禍得福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之滑頭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擊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第242章 國家真正的脊樑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局突變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七十一章 撤退與混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遼西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彌堅第十四章 誓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二百零四章 楊震的決定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
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計第五十一章 空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三百八十六章另外一種因禍得福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之滑頭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擊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第242章 國家真正的脊樑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局突變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七十一章 撤退與混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遼西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彌堅第十四章 誓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二百零四章 楊震的決定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