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倫三島那瀰漫着緊張與爭執氣息的軍事指揮室內,巴頓中將與蒙哥馬利之間的脣槍舌戰正激烈上演着。
巴頓中將一臉堅定,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決然,大聲說道:“我們必須要開闢第二戰場,登陸歐洲大陸。”在他的設想裡,此刻正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絕佳時機,若能成功登陸歐洲大陸,那盟軍就能在戰略上佔據主動,進而改寫整個戰局走向,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動這一計劃落地實施。
而蒙哥馬利卻眉頭緊鎖,神色嚴肅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先解決英倫三島的德軍纔是當務之急啊。”在他看來,那些登陸英倫三島的德軍猶如芒刺在背,時刻威脅着本土的安全,並且已經給英軍的日常防禦、後勤補給等諸多方面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只有先將他們徹底清除,後續的作戰行動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展開。
對於蒙哥馬利這個提議,巴頓中將起初並未反駁,只是臉上呈現出思索的神情,畢竟誰都無法否認,登陸英倫三島的德軍確實是個棘手的存在,已然給當前局勢添了不少亂子,造成的麻煩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的。
然而,緊接着巴頓中將的迴應,卻讓蒙哥馬利的眉頭皺得更緊了,臉上滿是不悅之色。
原來,巴頓中將同意讓英軍獨自去應對解決那些德軍,言下之意很明顯,就是美軍不打算參與其中,這可讓蒙哥馬利心裡十分不痛快,覺得美軍這是在刻意迴避責任,把難題一古腦兒地都丟給了英軍,自然引發了他強烈的不滿情緒。只是考慮到當下英軍在軍備物資、軍事支援等諸多方面都極度依賴美軍的援助,即便心裡有再多的怨言,也只能暫且嚥下,無奈地保持默不作聲,可那股子憋屈勁兒卻在心底不斷地積攢着。
可當巴頓中將進一步提出要開闢第二戰場時,蒙哥馬利卻毫不猶豫地表示反對了。他深知,當下若要開闢第二戰場,勢必要從其他正在激烈交戰的戰場抽調大量的兵力、武器裝備以及各種作戰資源,如此一來,其他戰場很可能就會因爲力量被削弱而難以爲繼,最終不得不選擇放棄。而大英帝國在之前的諸多戰事中已然損失了不少利益,如今正指望着能在後續的戰鬥中逐步收復,要是現在就輕易放棄其他戰場,那受損的利益又該如何去挽回?這可是關係到英國的切身利益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的大事,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巴頓中將的這個提議,雙方的矛盾也就此生根發芽,並且愈發激烈起來了。
蒙哥馬利心裡想着,第二戰場並非不能開闢,只是需要等待一個更爲合適的時機,還得再等上一段時間才行。等到其他戰場的局勢逐漸清晰,分出勝負之後,那時再集中力量登陸歐洲大陸,便可找準德軍的薄弱環節,給予其致命一擊,這樣既能確保作戰的成功率更高,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英國的利益,爭取把之前失去的都給彌補回來。
但巴頓中將又怎會認可他的這個計劃?要知道,美軍此番介入歐洲戰事,內心懷揣的目的可就是要在這混亂複雜的戰局中牢牢抓住機會,儘可能地去收割整個歐洲大陸,企圖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地位。要是真的等到其他戰場分出勝負了,那無疑就是給了大英帝國一個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絕佳機會,到時候英國憑藉着自身深厚的底蘊以及恢復過來的實力,必然會在後續的利益分配、戰略決策等諸多方面爭取到更多的主動權,這顯然不符合美軍的利益訴求。回想起上一次大戰,美軍在諸多關鍵環節上可是吃了大虧,這次他們可絕對不會再傻乎乎地重蹈覆轍了,所以巴頓中將一心就想着要儘快開闢第二戰場,抓住眼前這看似稍縱即逝的戰機,絕不想輕易放過。
“現在德軍的精銳都被牽扯到東線了,西線防線已經出現漏洞,完全可以登陸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只要我們能夠登陸法蘭西本土,瞬間法國就會投降,到時候我們便可以直奔德國本土了。”巴頓中將越說越激動,臉上滿是興奮與期待的神情,彷彿已經看到了盟軍順利登陸,法國迅速投降,而後大軍長驅直入直搗德國本土的那番宏偉景象,這種能夠趁德軍西線空虛、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他自然是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棄的。
回想起在北非作戰時的那段驚心動魄的經歷,巴頓中將至今仍心有餘悸。當時,他可是真真切切地見識到了德軍那令人膽寒的強悍戰鬥力,那場仗打得那叫一個慘烈無比,自己好幾次都被逼到了絕境,差一點就被德軍打得跳海逃生了,要不是在那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空軍及時出動,將他從危險邊緣解救出來,運送到安全地帶,恐怕他早就葬身海底,徹底完蛋了。所以這一次被安排到英倫三島,他心裡就一直憋着一股勁兒,暗暗發誓一定要找機會一雪前恥,絕不能再讓德軍把自己打得如此狼狽不堪了。
他心裡很清楚,要是正面去和德軍的精銳部隊硬碰硬,就憑自己現在所率領部隊的實力,確實是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取勝。不過好在當下的情況不一樣了,西線這邊駐守的大多都是德軍的二線部隊,相較於精銳部隊而言,他們的戰鬥力要弱上許多,憑藉美軍現有的戰鬥力,完全有把握打贏。所以面對眼前這般難得的戰機,巴頓中將覺得要是錯過了,那自己可真就是個十足的大傻瓜了,無論如何都要極力爭取開闢第二戰場,實施登陸作戰。
奈何英軍這邊就是死活不同意,任憑巴頓中將說得如何頭頭是道、天花亂墜,蒙哥馬利始終不爲所動,堅持自己的立場,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互不相讓,氣氛一時間變得格外緊張起來。
“但是我們其他戰場的優勢並不大。”蒙哥馬利心裡還一直惦記着要回到北非去報仇,當初在北非戰場上被德軍打得那般狼狽,差點就跳海的那一幕,就像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一直壓在他的心頭,讓他深感恥辱,這種恥辱感促使着他一定要找機會去復仇,所以他纔會如此堅決地反對當下就開闢第二戰場,不想輕易改變既定的作戰計劃。
“北非戰場那邊,勳爵閣下不用擔憂了,那邊的遠征軍目前正在圍攻亞歷山大港,預計很快就能拿下。”巴頓中將自然是明白對方心裡的想法的,可他的語氣卻顯得頗爲冰冷,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彷彿在告訴蒙哥馬利,北非的戰事用不着他操心,美軍自己有能力處理好,這話一出口,讓蒙哥馬利心裡更加不是滋味了,臉色也變得越發不好看了起來。
聽到這話,蒙哥馬利心裡雖然很是不爽,但也實在是無可奈何。他當然清楚北非那邊的具體情況,可那畢竟是美軍組成的遠征軍在主導作戰行動,自己就算心裡再有不滿,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能硬着頭皮違心地稱讚幾句,這種感覺別提多憋屈了,就好像有一團火在心裡燒,卻又發泄不出來似的。
“不知道中將閣下,準備在哪登陸?”蒙哥馬利強壓下心中的不快,轉換話題問道,畢竟登陸作戰可是關乎整個戰局走向的關鍵環節,登陸地點的選擇那是重中之重,必須得慎重考慮才行。
根據以往歷次登陸作戰所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來看,一個理想的登陸地點通常需要具備以下三個關鍵條件:其一,必須要處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所能覆蓋的作戰半徑範圍之內,只有這樣,在登陸作戰的過程中,纔能有充足的空中力量爲登陸部隊提供有效的掩護,抵禦敵方來自空中的打擊,從而保障登陸行動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其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地縮短,這樣一來可以減少登陸部隊在海上航行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如遭遇敵方艦艇攔截攻擊、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等各種各樣的風險,同時也能夠降低物資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以及難度;其三,登陸地點的附近必須要有大型的港口,方便後續大規模的部隊以及各類作戰物資能夠順利地登陸上岸,並且有利於後續向內陸的縱深地區穩步推進發展,進而建立起穩固的灘頭陣地以及作戰防線。
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 480千米的海岸線上,按照上述這些條件去仔細地衡量篩選的話,有三處地區相對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分別就是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對這三處地區進行深入細緻的比較分析之後,康坦丁半島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這是因爲其地形相對比較狹窄,不利於大規模的部隊在這裡展開作戰行動,一旦部隊在此登陸,很容易出現人員和裝備過於擁擠、混亂的局面,根本沒辦法迅速且有效地組織起強有力的攻勢,向內陸地區順利推進,其侷限性實在是太大了。
而加萊和諾曼底這兩個地方,則是各有各的優缺點。加萊的優點在於它距離英國最近,兩者之間僅僅只有 33千米的距離,單從航渡距離這個角度來說,那是非常理想的,而且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德國本土,從戰略層面去考量的話,似乎有着很大的優勢,便於後續快速地向德軍的腹地發起攻擊;然而,它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德軍在加萊地區部署的防禦力量是最爲強大的,駐守的都是精銳部隊,並且經過長時間的精心修築,這裡的工事完備而且堅固異常,極難突破,另外,加萊附近並沒有大型的港口,也缺乏內陸的交通線,這對於登陸部隊上岸之後想要向縱深地區進一步發展作戰行動來說,無疑是極爲不利的阻礙。
諾曼底雖然相較於加萊來說,距離英國要遠一些,但是它同樣有着不少顯著的優點。一是德軍在諾曼底地區的防禦相對比較薄弱,相較於加萊那邊固若金湯的防禦,這裡的防禦壓力會小很多,這對於登陸作戰的開展來說,無疑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諾曼底的地形較爲開闊,能夠同時容納 30個師的兵力展開作戰行動,有着充足的空間可以讓部隊進行靈活多樣的戰術佈置以及穩步推進;三是它距離法國北部最大的港口瑟堡僅僅只有 80千米,這對於後續大部隊以及大量作戰物資的運輸上岸來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便於迅速地鞏固灘頭陣地,然後再向內陸進一步拓展作戰範圍。
“自然是諾曼底。”巴頓中將微微搖搖頭,稍作思索之後,語氣堅定地說道,在他心裡,經過全方位的綜合考量,諾曼底無疑是當下最爲理想的登陸地點了,只要能夠在這裡成功登陸,後續的作戰行動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向着勝利邁進也就更有希望了。
在籌備開闢第二戰場的諸多事宜中,後勤問題無疑是重中之重,堪稱是整個作戰計劃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命脈所在。然而,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後勤的問題,這一點卻並沒有讓巴頓中將感到絲毫的慌張與焦慮,相反,他倒是顯得格外淡定從容。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開闢第二戰場,那必然是要做足充分準備的,絕不可能打無準備之仗。而對於解決後勤保障這一難題,巴頓中將心裡早就有了妙招,那就是人工港口。
在常規的作戰思維裡,港口是天然的物資集散與轉運樞紐,對於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要是作戰區域附近沒有現成的港口,那該怎麼辦?巴頓中將給出的答案便是創造港口,憑藉人力去打造出能夠滿足後勤運輸需求的人工港口。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這可不是異想天開,以當下美軍所具備的強大工業實力而言,要實現這樣的設想實在是太容易了。美國那雄厚的工業基礎,先進的工程技術,以及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都爲打造人工港口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在後續的實踐操作中,打造人工港口確實是一件相對容易達成的事。正是因爲有着如此強大的實力作爲後盾,巴頓中將才會在面對後勤這一關鍵問題時,表現得如此自信滿滿,彷彿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堅信憑藉着人工港口這一有力舉措,能夠完美解決後勤運輸難題,爲登陸作戰的順利推進築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