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德國的實力

而德國一方呢,

一戰後由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德國的軍隊被強制壓縮到十萬,禁止造潛艇,解散空軍,但是德國走上了精兵道路,他們的十萬陸軍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用飛行員俱樂部代替空軍以掩人耳目,他們在西班牙製造高級潛艇,並把技術帶回德國,當時歐洲的形式是:法國人擁有陸地,英國人擁有海洋,德國人只能在夢中擁有天空,所以表面上來看,法國陸軍第一,英國海軍第一,德國軍事實力貌似遠在英法之下,

但事實上,希特勒上臺後,瘋狂擴軍備戰,原來的十萬陸軍一擴軍,個個都成了軍官;飛行員俱樂部的人換上空軍軍服,個個都成了優秀的飛行員;他們強大的技術迅速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每一個德意志男子從小時候就接受嚴格的軍事訓,並且藉機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了一次實地軍事演練,此時二戰尚未爆發,但是事實上德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是陸軍,絕對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二戰期間,90%以上的改造型新武器來自德國;德國的26爲帝國元帥個個都能獨當一面,紅極一時;在戰爭期間擊落100架敵機以上的飛行員90%以上是德國人,二戰時期26項劃時代的武器發明中23項是德國發明的,海軍戰績相對較差,但也不落後於其他國家,蘇德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已經佔領了歐洲14個國家,隆美爾元帥也在北非叱吒風雲,第三帝國達到頂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德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如果不是王漢章力挽狂瀾,德國必定會以失敗告終,因爲希特勒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沒有解決英國之前就對蘇聯宣戰,這使得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甚至是三線作戰的局面,結果蘇聯在斯大林的高壓政策下,頂住了德國的進攻,並於冬天發動反擊,蘇聯雖然打破路德國的陸軍不敗神話,但是不是因爲蘇軍比德軍厲害,而是因爲蘇聯根本不把士兵的生命當回事,死一個填兩個,死兩個填四個,一直拖到冬天,把德國活活拖死,那時,其他戰場也跟着發生了逆轉,德國開始節節敗退,美國在美洲,遠離歐洲大陸,所以相對安全,要不然也可能早就被希特勒滅了,

雖然德國後來被英法美蘇聯合打敗,但是德國的損失遠在那四國之下,所以二戰期間的軍事力毋庸置疑是最強大的,他們的士兵素質是最高的,他們的軍官是最聰明的,他們的武器裝備也是最好的,德國輸掉戰爭,最大的原因就是希特勒在關鍵時候犯了致命錯誤,希特勒並非沒有戰略天賦,可能他太自大了,用中國話說就是小農意識太強了,如果二戰爆發之時,德國的領導人換成拿破崙,那麼也許我們今天都要說德語了,

關於德國在沒有擊敗英國之前,希特勒就啓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很多認爲希特勒腦殘,當然這也是王漢章在後世的想法,

不過到了這世之後,瞭解了、經歷了、打了二戰之後,王漢章也就不這麼想了,王漢章現在對德國已經頗具瞭解,知道當時的情況,美國一直在暗中積極的支持英國,可以說除了沒有直接宣戰,派大軍進攻,美國人爲英國人做了一切,不但支援了大量的飛機,連很多飛行員都是美國人,雖然誰都知道,但是那卻是公開的秘密,而希特勒爲首的德國政府很清楚美國的實力,一戰就吃虧在美國人身上,二戰他們會盡力避免,因此對於美國人的行徑德國人雖然極其的憤怒,但是隻能打掉牙往肚裡吞,

而德國之所以要進攻蘇聯,就是看到因爲錯誤的決策,比如戈林的意氣用事等等,致使打敗英國成爲了短期內不肯能辦到的事情,而蘇德表面上十分的友好,實際上斯大林跟希特勒同樣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斯大林一直想一統歐洲,而斯大林一直把德國當成他統一歐洲最大的絆腳石,

要問希特勒是怎麼知道的,這個其實很簡單,有鑑於一戰的教訓,就是找了意大利、奧匈帝國、土耳其帝國這樣的垃圾隊友,希特勒一直想給自己找幾個像樣的盟友,英法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世界上絕大多數殖民地都是他們的,德國是要重新瓜分世界,拓展生存空間,因此這兩國自然不會跟德國結盟,

美國的市場本身就極爲的龐大,跟英國又有血緣上的關係,加上整個美洲都是他的勢力範圍,因此也算是世界老牌的帝國主義了,英美法絕對是一丘之貉,他們一定會相互幫助打壓新興國家的,

世界上除了英美法之外,有點力量的就剩中日蘇了,中德關係一直比較好,德國在積極的拉攏,日本也是個備胎,不過德國對於日本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甚至有傳言是日本人向加入軸心國,德國人不要,後來日本人賄賂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才把日本人拉了進來,至於意大利人爲什麼那麼有面子,

這個話說墨索里尼可是法西斯的創始人,1922年進軍羅馬奪取了意大利的統治權,希特勒一度十分的崇拜墨索里尼,後來在1925年的啤酒吧暴動就是效仿墨索里尼的,可惜失敗了,

Wшw ▪тt kān ▪c○

在希特勒上臺很久之前,希特勒看墨索里尼都是仰視的高看一眼,當然二戰開打之後,他就鄙視墨索里尼了,但那個時候日本已經加入了軸心國,

扯遠了,說除了中日之外,希特勒最看重的就是蘇聯了,當年愚昧的沙俄將拿破崙一百多萬遠征軍打的只有幾萬人逃回了法國,一戰中他們雖然總體上跟德國交戰不佔上風,但是德軍也沒有奈他們何,

一戰結束後,兩國關係友好,德國因爲經濟不振,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因此需要大量的工業原料,英法肯定不會給德國,中美太遠了,因此近在咫尺的蘇聯是最好的選擇,

蘇聯領土龐大,資源豐富,且這個紅色國家受到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排擠,恨不得除之而後快,這成爲了合作的基礎,

自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就一直爲西方各國所敵視,在經濟上嚴密封鎖,防止任何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流向蘇聯,對蘇聯而言,雖然新經濟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它的現代工業仍很落後,不但鋼鐵、電力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汽車、飛機制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等大工業更是一片空白,有關數據顯示,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1/8,全國只有不到3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人畜來完成,此外,由於歷史的原因,蘇聯還極度缺乏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勞動者的素質也不高,

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蘇聯自然不會甘願坐着等死,經濟不發展就算這個時候打敗了敵人,等敵人休養生息之後一定還會來的,所以快速工業化成爲了必然,

縱觀世界資本主義國家,有實力的也就德國能被蘇聯看得上,這自然是因爲德國的遭遇了,所以那個時候德國非常需要別人的同情,就這樣,蘇聯和德國走到了一起,

後來蘇德在各個方面都有合作,雙方一起研究坦克,飛機等,

希特勒上臺之後,兩國的關係也不錯,一起瓜分了波蘭,此時希特勒就已經跟斯大林商討結盟之事,但是隨着瞭解的越來越深,希特勒發現斯大林的野心實在太大了,

蘇德沒有結盟完全是因爲斯大林的野心太巨大了,大的嚴重會顛覆德國,所以他們沒有結盟,

之後二戰爆發,德國輕易的完爆了西歐國家,英國則因爲有英吉利海峽保護,在戈林錯誤的瞎參合之下,最終錯過了良機使得消滅英國的計劃落空,

蘇聯隨時都會進攻德國,加之蘇聯的人口、經濟規模,等方面都要比德國強很多,爲世界第二,在世界經濟實力第一和戰有世界最龐大殖民地的美國和英國還在時,要是還被蘇聯進攻,德國敗亡將是段時間上的問題,

在閃電戰被證明了無數次之後,希特勒打算趁着蘇聯還沒準備好,發動突然進攻,給蘇聯致命的一擊,打垮蘇聯,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意大利人在北非打一下被盟國打的屁股尿流,墨索里尼求援希特勒,希特勒不得不出兵,後來又跟希臘較上勁了,又被輪了一遍,希特勒不得不再一次派兵支援意大利人,

再後來沒有在嚴冬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打敗蘇聯,之後德國就走下坡路了,最後戰爭的主動權就被蘇聯人奪了過去,要不是王漢章到來,希特勒已經在地堡裡面自殺了,德國也投降,並且德國被分成了兩個德國了,

當然蘇聯人死不要命幾次三番的消滅大量的德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英美對德國包括其控制區的戰略性轟炸,摧毀了德國發動戰爭的軍事機器,

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6章 大戰前夕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62章 大幕拉開第52章 日軍慘敗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48章 生活從來不同情弱者第49章 日本換人第60章 三哥的奇幻漂流第27章 憤怒、抉擇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43章 後果第22章 美國人的心思第9章 打垮56師團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4章 德國人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5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20章 夜間作戰第1章 高盧雞的恐懼症第51章 洗腦第20章 英雄歸來第25章 御前計劃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7章 絕不忍辱偷生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42章 日本密謀第33章 美援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8章 確立合作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15章 日蘇勾結第46章 進攻西西伯利亞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53章 高爾察克投降(中)第41章 下廣西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20章 搶灘登陸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61章 炫耀武力第27章 那怎麼辦第27章 卑鄙無恥的英國人又來了第43章 大戰前第60章 再次逃出第31章 頂級會面第14章 日蘇談判第29章 工業計劃第11章 升官了第49章 開戰第33章 有何詭計第5章 小鎮槍聲第35章 猶太建國第16章 工業體系第9章 摩托魚雷艇的悲情第23章 王漢章的終極計劃第13章 外交第41章 民主抉擇第71章 溫哥華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58章 普世價值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54章 追擊麥克阿瑟第23章 質問第45章 終極策略第35章 猶太建國第49章 日本換人第21章 怒江空戰(中)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48章 生活從來不同情弱者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65章 中日結盟第22章 隱患第11章 英、日的對策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59章 空中支援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16章 美蘇關係第8章 確立合作第35章 猶太建國第55章 噴氣式飛機V5第9章 秘密會議第54章 時間最短的百萬人戰爭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
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6章 大戰前夕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62章 大幕拉開第52章 日軍慘敗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48章 生活從來不同情弱者第49章 日本換人第60章 三哥的奇幻漂流第27章 憤怒、抉擇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43章 後果第22章 美國人的心思第9章 打垮56師團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4章 德國人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5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20章 夜間作戰第1章 高盧雞的恐懼症第51章 洗腦第20章 英雄歸來第25章 御前計劃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7章 絕不忍辱偷生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42章 日本密謀第33章 美援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8章 確立合作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15章 日蘇勾結第46章 進攻西西伯利亞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53章 高爾察克投降(中)第41章 下廣西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20章 搶灘登陸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61章 炫耀武力第27章 那怎麼辦第27章 卑鄙無恥的英國人又來了第43章 大戰前第60章 再次逃出第31章 頂級會面第14章 日蘇談判第29章 工業計劃第11章 升官了第49章 開戰第33章 有何詭計第5章 小鎮槍聲第35章 猶太建國第16章 工業體系第9章 摩托魚雷艇的悲情第23章 王漢章的終極計劃第13章 外交第41章 民主抉擇第71章 溫哥華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58章 普世價值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54章 追擊麥克阿瑟第23章 質問第45章 終極策略第35章 猶太建國第49章 日本換人第21章 怒江空戰(中)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48章 生活從來不同情弱者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65章 中日結盟第22章 隱患第11章 英、日的對策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59章 空中支援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16章 美蘇關係第8章 確立合作第35章 猶太建國第55章 噴氣式飛機V5第9章 秘密會議第54章 時間最短的百萬人戰爭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