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秘境合爲了一體,儘管看起來好像就是單純的拼合了起來,可實際上秘境大道之間卻是有着更深入的融合。也正是因爲秘境大道的融合,使得原本隱晦近乎虛無的大道,此時能夠變得更加清晰“可見”。
葉贊只掃視了一下週圍的環境,便又再次閉上了雙眼,仔細感悟周圍那濃郁磅礴的大道之意,開始了向着元神境界的衝擊。
簡單的說,從元嬰到元神,就是把法力的源泉,那個“元嬰小人兒”,從丹田中移動到識海內。當然,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裡面還涉及到很多複雜的東西,比如最基礎的就是形態的變化。
如果說,元嬰這種存在,仍然還是物質的,只是與肉身處於不同次元空間。那麼,元神就可以說是一種精神存在了,並且擁有着以精神干涉物質的神奇能力。因此,儘管從元嬰到元神,看起來也都是那麼個能量“小人兒”,可它們實際的構成卻是截然不同的。
而從修道的角度來講,元嬰是以對大道的感悟爲核心,將靈氣凝聚爲與大道共鳴的法力,並且將神魂寄託其中成爲真我存在。那麼元神,就是將神魂與對大道的感悟融合,使得神魂本身就是一種與大道共鳴的存在,成爲自身的“道”。
因此,可以說元嬰境向元神境的轉變,就是將對大道的感悟銘刻於神魂,凝聚三魂七魄成就自身大道。
成就自身大道,不能閉門造車,感悟天地大道,其實就是一個學習模仿的過程。想要成就什麼樣的道,那就去學習感悟什麼樣的天地大道,三千大道總有一款適合你。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與自身所求大道相應的環境,因爲更利於對某條天地大道的感悟,對於成就元神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就比如說,一個人走的五行大道中的火行之道,那麼想要更順利的晉升元神境界,最好是身處一個火行之道大盛的地方。如果是要走水行之道,那麼水行之道越純粹的地方,自然也就對晉升元神境界越有幫助。
如果反過來,你明明走的是火行之道,卻跑去一處充斥水行之道的地方閉關參悟,那難度肯定翻着番兒的提升了。但是,如果在這種環境下,你仍然能堅守自己的大道,並且真正成功凝聚出了自身的火行之道,成就也絕對會高於常人。
葉贊在元嬰境界,凝聚的是三條大道的核心,一爲洞察之道,一爲科技之道,一爲兩界之道。不過,這個命名,都是他自己想當然命名的,實際上三條大道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互相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交融狀態。
首先,洞察之道,是洞悉萬物之根本,由表象到內裡,由宏觀到微觀,由有形到無形,是一種瞭解萬物的手段。而這一點上,其實在某些方面,是與科技之道有所交融的,科技的根本就是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也就是科學。
然後再說科技之道,其實本身與科技世界所說的科技,已經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種東西了。或者說,科技之道可以稱爲,道化科技的一種能力,就是將科技研究的一些知識理論,以“道”的方式將之實現在這個世界。就比如,葉贊施展的重力控制,還有黑洞吞噬,以及斗轉星移這些手段,已經不能用科學去解釋了。
而葉贊能夠做到這些,一方面是由於有科技世界的知識理論,但另一方面也是少不了“兩界之道”的作用。正是這“兩界之道”,就像是打開了兩個世界文明的壁障,才讓葉贊能夠將科技世界的東西,拿到這個世界來使用。
同時,兩界之道能夠發揮作用,又少不了洞察之道對此界萬物的洞悉。
說到底,三條大道其實可以併爲一條,那就是真知之道。
如今兩座秘境融合,雖然顯化出來的大道,只是兩座秘境的大道,但是對於葉贊領悟真知之道,還是有着極大的幫助的。更重要的是,在之前融合兩座秘境時,葉贊已經作爲兩座秘境之主,對兩座秘境的大道有了深刻的領悟,並且還進行了大量的融合計算。
這個時候,感受着空間中瀰漫的道意,葉贊其實已經算是就差臨門一腳了。
盤坐在兩座秘境的地域交匯之處,葉贊沉心感覺外界的大道,以感悟驗證自身大道。在他的丹田之中,元嬰顯化出三頭六臂之形,在對大道的感悟中漸顯拈花微笑之態,漸漸散發出一層層的大道光暈。
而就在這時,突然間在葉贊丹田中,莫名涌出團團火焰,從四面八方將元嬰包圍。那一團團火焰,就好像是憑空出現,匯聚成一道道的火浪,向着當中的元嬰拍打而去。
“轟”的一聲!
一道火浪拍在葉讚的元嬰身上,濺射的火星彷彿一朵朵微小的紅蓮,而那元嬰也在這火浪拍打下,周身瞬間蔓延出無窮裂紋。
不等前浪退去,後一道火浪已是接踵而至,讓那元嬰滿身的裂紋愈發明顯,彷彿下一刻就要崩散成一堆碎片似的。
然而,面對這樣的傷害,葉讚的元嬰臉上卻是微笑不減,手上的法訣更是沒有絲毫變化。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去阻擋那火浪的不斷沖刷,只是靜靜的盤坐在丹田虛空,繼續着自己對於大道的參悟。
葉贊既然選擇衝擊元神境界,對於這個過程中的種種,自然是早就已經有了解。他此時面對的情況,算是晉升元神境的一劫,名爲心火煉神。實際上,那虛空中涌出的火焰,不過只是一種表象而已,真正的心火源頭其實在他的神魂之中。
隨着一道道火浪的沖刷,葉讚的元嬰彷彿燒裂的瓷器,在遍佈裂縫之後終於開始一片片的剝落。那片片剝落的碎屑,在火浪中化爲飛灰,而裸露出來的,則是更加晶瑩玉潤的元嬰之身。但是,隨着火浪的再次襲來,這裸露出來的完好“皮膚”,又再次的被密密麻麻的裂紋所佔據。
一次又一次,葉讚的元嬰彷彿蛻皮似的,在心火的淬鍊中蛻去一層層如同外殼般的雜質。而每一次淬鍊後,葉讚的元嬰都會比之前,更加的純淨幾分,讓那大道光暈也更加明亮幾分。
這個過程,說起來好似很輕鬆,可實際上葉贊承受的痛苦卻無論用言語形容。尤其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還不能中斷對大道的參悟,不能中斷在參悟中將大道銘刻於神魂之上。很多晉升元神境界失敗的人,其實就是失敗在了這一道難關上,不但要能夠忍常人不能忍,還要在忍耐中不失自身本意。
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承受了多少次的心火淬鍊,葉讚的元嬰已經是變得宛如虛幻。沒有了什麼“晶瑩”“玉***類的質感,也並非什麼霧氣光芒之類的形態,此時的元嬰就像是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一種存在。
終於,盤坐于丹田之中許多的元嬰,突然間起身一躍而出,不但離了葉讚的肉身,更是躍出了這秘境空間。但是,這元嬰也並沒有出現在外面的世界,沒有出現在那玉泉峰上,而是彷彿一剎那便置身於九天之上。
葉讚的意識,已經是隨着神魂,與元嬰融爲了一體,或者已經不能稱之爲元嬰了,但又並非真正的元神。總之,當他睜開雙眼,看到的是自己已身處九天之上,但又不是飛在天上的感覺,向下根本看不到無邊大地,向上也沒有那無盡的星空。
這個時候,葉贊能夠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的周圍瀰漫着無窮大道,彷彿天地大道已經是伸手可及。以他的理解,這或許可以稱爲另一重空間,是天地大道所處的空間。這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在哪裡的空間,而是對大道的領悟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到達的地方。
有的人在這裡,會尋找到自己的大道,並且選擇與之形成某種關聯,以此來增強自己對此道的掌握。不過也有一些人,只是去參悟大道本源,以期能夠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大道。
“道”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一種概念,此間有無窮大道,這個無窮是真的無窮,而不是說數量能不能數過來。
就好像,人們說天上的星辰有無數顆,可你總還是能夠從中數出十顆百顆,甚至千顆萬顆。而這無窮大道,則是根本沒有辦法去數的,你可以說什麼三千大道,但也可以說它就是渾然一體。
所以說,葉贊所修的真知之道,在這片空間中同樣可以找到,而並非是要把漫天大道都參悟一遍。
不過,葉贊並沒有選擇第一種做法,去尋找真知大道建立關聯,而是選擇了驗證和強化自身大道。
葉贊要做的,不是像在天道山那樣,參悟這漫天的無窮大道,那樣永遠也不可能有一個結果。他的真知之道,其實更像是建立一個公式,一個可以套用在任何大道,或者說是天地萬物上,用來解析一切的公式。
當然,想要建立這樣的公式,葉贊還需要有足夠多的樣本,用來驗證自己的“公式”是否正確。而這個大道空間中,那無窮的大道,則是給他提供了足夠的樣本,可以讓他一定程度上完善這個“公式”,也就是自己的真知大道。
葉贊就這麼懸於大道空間之中,也不需要四處移動去尋找什麼,只要心中一個念頭,需要的大道就會浮現在眼前。不過,這可不是他的什麼特殊能力,而是任何人在這裡,都能夠做到這一點。至於所謂的尋找,其實不是四處去探索,而是明見本心,明確自己心中所想。
就比方說,要用文字去描述一件東西,首先說我要的是一件瓷器,於是所有的瓷器之外的選項被排除。接下來,進一步確定,我要的瓷器是一隻瓷碗,於是所有瓷碗之外的瓷器再次被排除。這樣一步步的精確描述自己的需要,最後可能就會找到,自己要的是什麼朝代什麼窯口,什麼圖案造型的一隻瓷碗。
當然,參悟大道要明見本心,比起這麼找一隻瓷碗,還要複雜困難的多。
葉贊能夠做到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大道,一方面是擁有着真知之道的基礎,一方面其實也算是一種驗證。
不管怎麼說,葉贊在這大道空間中,又是不知用去了多少時間。
而經過不斷的驗證參悟,葉贊心中的真知之道,也是愈發的清晰了起來。不過,想要真正的完成真知之道,可就不是元神境界能做到的了。或者說任何一條大道,都不是元神境界就能完全掌握的,否則還有什麼法相、通天這些境界。
而在參悟大道的過程中,葉贊也將對真知之道的一切領悟,融入到了自己的神魂之中。當這個融合到達一定程度,他周圍的景象突然再起變化,無窮大道瞬間隱入無形,無邊無際的雷霆從虛空中狂涌而出。
“轟!”一聲轟鳴響起,一道雷霆彷彿通天巨柱,向着葉讚的當頭轟下。
天劫來臨。
要說這天劫,也真是夠勤快的,前不久剛被玄元道祖整的灰溜溜消散,這就又跑出來給葉贊找麻煩了。
當然,葉讚的這個天劫,比起玄元道祖的可差遠了,畢竟只是一個元神境的天劫而已。
而在雷霆轟然落下之時,葉贊這邊身下的虛空中,突然間浮現出一座碧葉蓮臺。那雷霆從四面八方轟來,碧葉蓮臺卻只是微抖蓮葉,一層層的波紋向着四周擴散,便將那襲來的雷霆泯滅於無形。
不過,在替葉贊擋下雷霆的同時,碧葉蓮臺的正中卻是圍繞着葉贊,浮現出了一朵朵雷霆蓮花。那些雷霆蓮花,已經沒有了天劫的狂暴,只留下了淬鍊元神的功效,並一朵朵的向着葉贊身上落去。
葉贊就這麼坐在碧葉蓮臺中央,無災無難的享受着天劫的淬鍊,本來顯然十分虛幻的身體,也再次變得充盈清晰了起來。這是元嬰之體,向着元神之體轉變的最後一步,看起來好像只是由實到虛,又由虛到實,可實際上本質已經是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