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雲曉得,豆腐店沒了原料得關門大吉,到了八九月那時候天氣漸冷,買豆腐的人也少了許多
而林巧雲的黃豆,於豆腐店來說,便是一場及時雨。
豆子過秤,總共一百斤,明碼實價上的收購,林巧雲能得到一千文,也就是一兩銀子。
一兩銀子,足夠一個普通農戶生活半年,買下半畝田地,絕對的大收入。
豆腐店孫豆子夫婦兩人一合計,“秦家嫂子,你看這手頭還有多少豆子,我們全買了成不?”孫豆子人長得矮小,心眼卻精明,一眼就看出林巧雲手頭不止這點貨
林巧雲故作思考。
孫豆子暗暗搓了搓手,咬牙繼續道:“要不,這每一斤黃豆我們再加一文錢的價格?”一斤黃豆十一文錢,絕對的有市無價,也是他最後的底線。
林巧雲卻是笑了,搖着頭,“我只是有一事不明,一百斤黃豆足夠作出幾百斤豆腐,也能撐到七八月份,爲何還要再買?”既然孫豆子敢跟她開口,她也不介意探尋,若是對方肯透個底細,興許她會考慮。
孫豆子猶豫不肯說,林巧雲轉身便要走,後頭孫豆子媳婦楊氏攔住她,一拍大腿,“哎,也不瞞嫂子,我們這豆腐店夏天光顧人多,黃豆缺貨,冬天有豆子,客人卻少了這會兒有了豆子能經營,冬天都得撐不下去。這店是我男人祖傳的,捨不得放下,我們也尋思着多做點賣給附近的酒樓,冬天也好找個固定貨源。”
說完,孫豆子抓着頭喪氣,“都怪我沒本事,家中基業,祖傳的手法都了我這一代,全都白費了啊。”
楊氏卻不贊同,“這怪不得你,附近吃食多了,不比從前,別人有了選擇,自然買豆腐的人便少了。”
夫妻之間的對話落在林巧雲的耳中,她對楊氏的見解表示認同,也明白子孫守護基業那份堅持。
孫豆子難以啓齒的原因,一方面是愧對自家招牌,一方面也是不甘心隱居背後埋沒了手藝。
“楊嫂子說得對,可也不對。”林巧雲開口,似是而非。
孫豆子夫婦都摸不着頭腦,只靜待她開口。
林巧雲指着口袋黃豆,“別人有了選擇,圖的是新鮮,而黃豆只是根源,問題出在,你們的豆腐太過單一。黃豆不止可以做成豆腐,還可以做豆漿,甜豆腐,炸豆腐,豆皮,飲食注重多樣化,口味多了,客人自然選擇就多了。”
林巧雲侃侃而談,夫婦兩人相對傻眼,可總覺得有道理。
半天,“秦家嫂子,豆腐我鑽研十幾年,這豆漿,甜豆腐,炸豆腐,還有豆皮又是何物?”孫豆子雙眼大亮,神色激動,對豆子的新鮮做法極爲感興趣。
“呵呵……這個嘛,說來話長。”林巧雲賣了關子,豆子做法千百種,可惜這裡吃食單調,她腦子裡的知識成了巨大財富。既是財富便無拱手讓人的道理。
楊氏心思機敏,拉着林巧雲親切入座,“秦家嫂子,只要你替孫家保住這招牌,其他好說。”
林巧雲兩眼笑眯眯。
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