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誰是兇手3
怎麼說呢,這些跟自己打交道的人,自己不影響對方利益的,自然對琳琅沒什麼不滿意,但那些影響了利益的人,肯定是有點抱怨的,這也很正常,人之常情。
琳琅將這些抱怨的,做了標記,準備隔一段時間就觀察他們一次——沒辦法,小蜜蜂太少了,一直盯着他們就沒法盯別人了。
然後對李二郎和李二奶奶的調查,也證實了琳琅的猜測。
他們對李大夫人越過他們,給琳琅安排差事,是相當有意見的。
一開始琳琅沒進門的時候,李大夫人沒給李二奶奶安排差事,只給李大奶奶安排了差事,他們還沒意見,只想着,這是因爲李大郎是長子,將來肯定繼承李家,李大郎的妻子李大奶奶,將來是宗婦,肯定要提前讓她接觸府裡的差事,將來好接手,沒給他們差事,不是李大夫人對他們有意見。
但等琳琅進府,還沒幾天呢,就被李大夫人派了差事,這下他們想自欺欺人地覺得,李大夫人對他們沒意見也不行了,畢竟怎麼就越過了他們,給了李三奶奶差事?
這讓他們自然生氣。
但他們是晚輩,不好跑到李大夫人跟前吵這個,於是便將這事跟他們的姨娘汪姨娘說了。
不錯,李二郎的生母就是大房唯一還沒嫁的那個庶女生母,汪姨娘。
汪姨娘其實早就聽說,李大夫人給琳琅安排了差事,沒給她兒媳安排差事的事了,所以早就生氣了,只是暫時還沒找到機會發作罷了。
這會兒兒子跑過來訴說委屈,她心疼兒子,一下子就點炸了脾氣,也不管找沒找到機會發作,就直接跟李大老爺說了這個事。
汪姨娘哭訴:“太太也太偏心了,三奶奶進門才幾天,就給安排了差事,二奶奶進門好幾年了,也沒個差事,還不是看二郎不是從太太肚皮裡出來的就對他不好,但二郎也是老爺的兒子啊,他媳婦也是老爺的兒媳啊,不都一樣嗎?太太怎麼能對老爺的兒子,厚此薄彼呢?”
不得不說,汪姨娘是會說話的,一下子就說到李大老爺心裡去了,再加上汪姨娘雖然有三四十歲了,但因保養的好,再加上之前是個大美人——不漂亮也不會爬牀成功——這會兒依然不醜,哭的梨花帶雨的,李大老爺看着也心疼,當下就不由生氣了,想着,是啊,不管哪個兒子,都是我的兒子,你身爲我的正妻,怎麼能區別對待呢?是,對你來說,不一樣,畢竟有些不是你生的嘛,但對我來說,所有兒子都是一樣的,你敢區別對待,我就不高興。
正妻?正妻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承認你就是正妻,不承認,把你休了,你還是正妻嗎?你是不是沒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也是看女誡等女四書長大的人,怎麼不知道以夫爲天呢?敢對丈夫的兒子區別對待?
於是當下李大老爺就跟李大夫人說這個事了。
——李大老爺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更喜歡美妾,而對正妻的感情差些,反正他能找到合理的理由,讓李大夫人說不出話來。
不過也是了,在這種以夫爲天的古代,的確是丈夫說什麼就是什麼,做妻子的,哪敢頂什麼嘴?畢竟,那豈不是違背了董“聖人”說的三綱五常中的妻綱?到時丈夫找個理由,就能將妻子休了。
所以有時候,琳琅看有些現代人羨慕古代正妻對姬妾的權威就覺得有意思,在古代,正妻和姬妾,都是男的所有物,男的給正妻臉,那正妻就有地位,不給正妻臉,把她休了,她能怎麼着?
還說對姬妾的權威,姬妾也是男的財產,你敢損害男的財產?他不計較也就罷了,計較的話,就算不休,把你打出狗腦子來,你孃家都不一定敢管,免得落一個孃家插手夫家管家的名聲,將來孃家其他姑娘沒人敢娶了。
考慮到家裡其他姑娘的婚嫁,一般人家是真不太敢管外嫁女在婆家被欺負的事。
所以古代說是一夫一妻,其實就是一夫多妻,表面上的一夫一妻,只是男的給自己找個標榜藉口罷了,畢竟雖有正妻小妾之分,但其實正妻真不敢怎麼着小妾,能收拾的小妾,必然是男的不在乎的小妾;而得寵的小妾,也同樣能讓男的休妻——不說別的,爲了扶小老婆上位,廢掉的皇后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從這個就能看出來,所謂正妻的地位了,男人那是想休就休的,沒休那是因爲人家不想休,不是休不了。
什麼是以夫爲天,這就是以夫爲天,男主人對自己的妻妾,享有絕對的控制權,想怎麼着就怎麼着,說是一夫一妻多妾,其實實質就是享有多個配偶(或者說財產),只是奴隸主將這些財產,分了下品級,正妻的價格稍貴一點罷了。
也是了,一堆女人,總要有個管事的吧?正妻就是那個管事的,她的權力來自於奴隸主,奴隸主能賞給她權力,自然也能收回權力。
所以不用說了,當李大老爺出馬,問李大夫人爲什麼對他的二兒子區別對待,沒給他也安排些差事,李大夫人就算心裡一肚子火,也只能妥協,給李二奶奶一家安排了差事。
她能做的,只是在其中做些小手腳,將一些又苦又撈不到油水的差事,分給李二奶奶。
李二奶奶看是這樣不好的差事,自然不喜歡,便跟丈夫說了,想讓丈夫繼續跟汪姨娘提這個事,讓汪姨娘繼續跟李大老爺哭訴,要一個好的差事來。
不過李二郎勸住了,說,不能一直打擾父親,免得父親厭煩,先做着,等過一段時間,再讓他姨娘哭訴不遲。
——他是男人他知道,男人不喜歡女人貪得無厭,都已經搞到一個差事了,如果還吵,非要好的差事,李大老爺固然會幫忙,但心裡只怕對他們的印象就要不好了,所以暫時還是不要說的好,等有機會了,再說這事不遲。
李二奶奶聽丈夫這樣說,也就暫時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