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突然間,天空中一聲炸雷,炸開了翻滾的烏雲,天空中透出了光亮,晉長生的聲音也傳到了天上。

晉長生再也顧不上別的了,他高聲叫喊;“鄉親們,大家不要怕,趕快振作起來,跟着我朝山上跑,千萬不要遲疑。”

晉長生的話喚醒了這羣逃難的百姓,大傢伙立刻互相攙扶,跌跌撞撞朝山上跑去,就在大家剛剛跑到山頂的時候,突然,天上一道白亮亮的水柱子,從天上直接傾泄到了人羣剛剛呆過的地方,那個地方的積水,頃刻間,漫過了半山腰,幸虧晉長生帶領大家跑到了山頂,這時候,忽聽人羣裡嗡地一聲,幾個年長者帶領大家,一起叩謝晉長生的救命之恩,慌得晉長生也跪倒在地,懇請大家起來。

衆人起來後,紛紛向晉長生打聽附近哪兒的日子能夠好過一些,他們想找個臨時安身立命之處,晉長生用手指着山下說道;“我想這水來得蹊蹺,走的肯定也急,還不如這樣,一會兒,等到水退下後,大家重新返回家園看一看,說不定啊你們家裡的水也都退下去了,這就省去了大家顛沛流離之苦,不知道大家肯不肯相信我的話!”

這時候,一個眼尖的後生,指着山下說道;“大家快看,山腳下的水退下去了。”

待到大家朝山下看的時候,果真如此,剛纔還是漫到半山腰的水,一會兒功夫已經退到了山腳下,也就是說,大家可以返回家中了,於是,大傢伙立刻辭別晉長生,紛紛朝山下走去。

晉長生正看着朝山下走的人羣,猛然間,天空中又翻滾起大片的烏雲,遮擋住了天上的光亮,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這烏雲中有什麼妖孽在作怪,文姬妻子是不是在和妖孽搏鬥,晉長生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朝天上望去。

還真就讓晉長生給猜對了,剛纔,在那緊要關頭,瑤姬猛然擡頭,瞠目朝天空望,卻原來,翻滾的烏雲中藏着兩條張牙舞爪的孽龍,這兩條孽龍身上的鱗甲黝黑錚亮,張着巨口,正虎視眈眈地盯着下面的人羣。

這是怎麼回事,這兩條孽龍是從哪裡來的,爲何偏偏要和這些個窮苦百姓過不去呢,不行,待我上去問問,順便讓它們收兵回府,不能讓下面的百姓再受苦受難了。

瑤姬想到這裡,那裡還顧得上再隱藏自己的身份,情急之中,她對晉長生說了一句;“我去去就來,你等着我。”接着,化作一道金光,飛到了兩條孽龍身邊,指着它們問道;“哪裡來的妖孽,爲何要殘害百姓?”

兩條孽龍看到瑤姬出現了,立刻搖頭擺尾,其中一個說道;“我們不這樣做,你能現身嗎,再說了,你躲在人羣裡,變得和人一模一樣,我們不採取點策略,如何能完成東海龍王交代給我們的任務吶!”

“如此說來,你們兩個混蛋是東海那條孽種派來的啦?”

瑤姬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故,她十分氣憤地質問道;“你們奉了誰的指令,膽敢隨便發水,毀壞良田,淹死百姓,難道你們活膩了嗎,難道你們就不怕天條的懲罰嗎?”

兩條孽龍聽了瑤姬的質問,立刻搖頭擺尾地說道;“當然,那是自然,天有天規,龍有龍法,沒有玉帝的指令,我們哪裡敢隨便發水呢,不過嗎,只要你跟着我們回去,上了我們龍王爺的牀,我們自然就不會接着爲難下面的百姓了。”

說話間,一條孽龍,頭朝下一點,張開巨口,突然間朝下面噴出一口水,眼看着孽龍的一口水幾乎淹到了半山腰,爲了不讓山下的百姓和晉長生再受洪水之困,瑤姬看準那條吐水的孽龍,胳膊一抖,手指捏在一處,無聲無息地拋出了手腕子上的玉鐲子。

這個玉鐲子可了不得,這是她滿月時,南海觀世音菩薩送給她賀禮,名字叫做乾坤圈,平日裡她當作首飾戴在手腕子上,遇到緊急情況,摘下來一拋,任你是大羅神仙,也會被牢牢套住,束手就擒。

看到一隻小小的玉鐲子朝自己飛了過來,那條孽龍不但不躲,反而搖晃着頭顱,抖動着龍鬚,衝着那隻玉鐲子突出一隻水箭,想把那隻玉鐲子擊碎,卻不料,它不吐水箭還則罷了,這條水箭一出,那隻玉鐲子變成了一個大大的乾坤袋,瞬間,那條孽龍連同它吐出來的水箭,都被裝了進去。

另外一條孽龍見事情不妙,立刻化作一團烏雲朝山下逃去,巧了,晉長生此時正站在山頂上朝天上看着,他見又過來一團烏雲,情知不妙,正打算如何躲避之時,卻被那團烏雲給包裹了起來。

烏雲中,這條孽龍張開腥臭的大嘴,發出呼隆隆的聲音,撲向了晉長生,晉長生看到這條孽龍衝着自己撲了過來,那樣子就像一口要吃了自己,此時的他,倒不害怕了,他惦記自己的妻子文姬,難道說,天上的黑雲就是這條孽龍佈下的,也是它在興風作浪,殘害百姓。

晉長生腦海裡飛快地閃過一個念頭,猛然間,他大叫一聲;“不好!爲何不見文姬?”

莫非文姬她已經遭遇不測,莫非說是這條孽龍吞噬了自己美麗的妻子,不行,我和你拼了,即便鑽到你的肚子裡我也要找到妻子。

晉長生又大叫一聲;“孽畜,還我妻子?”

晉長生一邊叫喊着,一邊鑽進了那條孽龍的嘴裡,這時候,瑤姬在後面攆了過來,對準這條孽龍又拋出去手腕子上的玉鐲子,玉鐲子化作一道金光,緊緊鎖住了這條孽龍,眼看着自己無路可逃,孽龍一閉嘴,立刻把晉長生的身體咬斷了,鮮血順着孽龍的嘴角流了下來。

這時候,瑤姬的內心一陣絞痛,她張大眼睛在看,那條孽龍的嘴裡分明有一個人,隱隱還露出銀灰色的衣角,不好,瑤姬大叫一聲;“還我夫君!”

金光閃閃,孽龍搖擺,金光縮小,孽龍收縮,金光一開一合,那條孽龍身上的逆鱗開始脫落,驀然間,金光散開,孽龍發出淒厲的哀嚎着,卻還是在不停地掙扎,瞬間,半空中黑雲翻滾,電閃雷鳴。

瑤姬看到這種情況,很怕那條孽龍被她的如意乾坤圈給化作一灘血水,忙着收回了乾坤圈,等到他看到自己收回乾坤圈之後,那條孽龍卻仍然在空中翻滾,瑤姬害怕它藉機逃走,立刻又祭出乾坤圈,套住了龍頭,緊接着又薅住龍鬚喝道;“孽畜,快把人給我吐出來!”

說話間,瑤姬把手中的乾坤圈又勒緊了,剛剛緩過來的孽龍又被勒得癱作了一團,瑤姬只好把手鬆開了一些,孽龍終於喘上來一口氣,連帶着吐出了晉長生的身體,看到已經被咬斷身體的晉長生,瑤姬不顧一切的撲了上去,高聲喊道;“我要救活你,我要救活你!”

然後就失聲痛哭起來,瑤姬光顧着哭了,那條孽龍趁着瑤姬不備,猛然間收縮身體,瞬間化作一道青光,眼看着就要逃走,瑤姬哪裡能夠放過剛剛咬死自己丈夫的兇手,就見她重新一抖手中的乾坤圈,瞬間,那隻乾坤圈化作一把利劍,瞬間穿透了拿道青光,轟隆隆,宛若一座小山坍塌,驚起的不是塵土,而是浪花。

瞬間水花翻滾,血水染紅了水面,那條孽龍一番翻騰,終於死在了水泊裡,瑤姬抱起晉長生,上前看了看,發現腳下竟然是一條巨大的青蛇被斬斷成兩節,瑤姬對準青蛇踹了一腳,半截青蛇被踢下了天空,變成了一座蛇山。

瑤姬把晉長生的身體合攏在一起,衝着西方的天空高聲痛哭道;“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幫幫我,救活我的夫君,我願意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你,任憑你處置,我願意給您當牛做馬,伺奉您一萬年。”

瑤姬乃是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之女,在天庭上自然可以呼風喚雨,不要說南海觀世音,就是如來佛祖也會給他幾分面子的,再加上瑤姬使用天音在呼喚南海觀世音菩薩,無論是萬里之遙,還是天上人間,觀世音菩薩自然聽得到。

南海觀世音菩薩,聽到瑤姬的求救呼喊,睜開慧眼立刻看出來是怎麼回事情了,心中不由得暗自想到,看樣子自己必須要親自去平息這場災禍了,一方是東海龍王,一方是玉帝和王母娘娘的女兒,弄不好的話,會把天庭攪得烏煙瘴氣,這是一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場面,對於玉帝和王母娘娘來說也是一件極不好處理的事情,那就只好自己先出面了。

於是,南海觀世音菩薩,乘坐蓮花寶座,駕着五彩祥雲,離開須彌山,那消得半個時辰,就來到了瑤姬身邊,此時,瑤姬已經哭的昏厥了過去。

觀音菩薩見狀,立刻把手指伸進羊脂玉淨瓶裡,輕輕一彈,瑤姬立刻甦醒過來,她剛睜開眼睛,就聽到一個溫柔關切的聲音問道;“我的小公主,這個人是誰呀,你爲何如此悲切呀!”

第六五六章第七十五章第六六二章第五七一章第二七七章第四九九章第六七八章第八十三章第六六四章第四七四章第七〇〇章第四七三章第二七五章第一五二章第三九五章第六八一章第六六一章第一七九章第十四章第三六〇章第五二五章第五五九章第一五七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四八八章第五五五章第四六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七十四章第五六八章第三二九章第四十八章第一七一章第五九五章第一九〇章第二三三章第三三五章第六一八章第三九二章第一一七章第三二二章第二六二章第三九九章第二二五章第四七五章第二三一章第四九三章第六二七章第一六八章第六〇〇章第六一四章第一九二章第一〇一章第八十六章第三三三章第五七五章第四一五章第一六六章第二十章第三三三章第四〇二章第五九一章第五四三章第一四五章第一七三章第二一八章第五六九章第三七〇章第三九二章第一九一章第六三四章第二三二章第一八九章第六七一章第五一三章第二十九章第六一三章第六一二章第三〇三章第二〇六章第六二五章第六四三章第三七六章第一〇五章第四二九章第四二一章第一七六章第四八三章第三八六章第一一九章第四〇九章第一五〇章第三八七章第三九〇章第五八八章第六十七章第二二八章第十六章
第六五六章第七十五章第六六二章第五七一章第二七七章第四九九章第六七八章第八十三章第六六四章第四七四章第七〇〇章第四七三章第二七五章第一五二章第三九五章第六八一章第六六一章第一七九章第十四章第三六〇章第五二五章第五五九章第一五七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四八八章第五五五章第四六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七十四章第五六八章第三二九章第四十八章第一七一章第五九五章第一九〇章第二三三章第三三五章第六一八章第三九二章第一一七章第三二二章第二六二章第三九九章第二二五章第四七五章第二三一章第四九三章第六二七章第一六八章第六〇〇章第六一四章第一九二章第一〇一章第八十六章第三三三章第五七五章第四一五章第一六六章第二十章第三三三章第四〇二章第五九一章第五四三章第一四五章第一七三章第二一八章第五六九章第三七〇章第三九二章第一九一章第六三四章第二三二章第一八九章第六七一章第五一三章第二十九章第六一三章第六一二章第三〇三章第二〇六章第六二五章第六四三章第三七六章第一〇五章第四二九章第四二一章第一七六章第四八三章第三八六章第一一九章第四〇九章第一五〇章第三八七章第三九〇章第五八八章第六十七章第二二八章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