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奇特的人

對於大唐的草原政策,李休和長孫無忌談了整整一天,期間午飯都是月嬋做好了端上來,他們邊吃邊聊,一直等到天色將晚時,長孫無忌這才起身告辭,而李休也通過與他的交談,對自己離開這段時間後,大唐朝局上的事情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關於如何處置突厥人這種,現在朝堂上吵的很兇,以溫彥博爲首的大臣堅決反對將突厥人內遷,認爲會讓草原上出現一個勢力真空,從而讓其它草原部落崛起,所以還不如支持突厥人留在草原上,這樣即可以抑制其它部落,又能讓大唐多一道屏障。

不過以魏徵爲首的大臣卻堅持支持將突厥人內遷,他們認爲將突厥人留在草原上遲早必生禍患,這個觀點和李休一樣,所以還不如將他們內遷,然後以漢禮教訓,用不了多久,這些突厥人就會完全被漢人消化,也徹底的解決了突厥人的問題。

當然在內遷的地點上,魏徵這些支持派的意見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爲應該遷到河南等中原地帶,那裡是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又是大唐最重要的糧倉,漢人數量衆多,大唐對那裡的控制也最強,再將突厥人分散安置,也根本不怕他們再起什麼亂子。另一派則是支持李休的觀點,認爲將突厥人遷到南方開荒是一舉兩得,至於到時突厥人會死多少,則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這一派中很多都是武將,畢竟他們可不像文臣那樣和敵人講仁義。

也正是因爲意見相左,所以現在朝堂上爲了這件事也是吵翻臉了天,特別是溫彥博和魏徵兩人,簡直是一見面就吵,甚至都快要發展到動手的地步了。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卻很坐得住,雖然他之前已經答應李休要將突厥人遷到南方開荒,但這時卻沒有表態,而是任由朝堂上的大臣爭吵,用他的話說,反正還有一個冬天的時間讓他們考慮,所以李世民暫時也沒有做出決定,畢竟無論什麼樣的政策,都得等到明年開春才能開始執行,所以李世民一點也不着急,當然他可能也是想等李休回去再說,畢竟這件事本來就是李休第一個提出來的。

李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突厥有東山再起的一天,畢竟幾十年後說不定他還活着,而且他肯定還有很多的子孫,到時他可不想把問題留給年老的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子孫來解決,甚至有時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他有種想要把所有問題都趁早解決的野心。

“老爺,這個盒子怎麼辦啊,要不要奴婢幫您把它扔了?”正在這時,月嬋忽然走過來指着桌子上裝着玉璽的盒子道,長孫無忌離開後,李休也一直考慮着朝堂上的事,眼睛也無意識的盯着桌子上的盒子,月嬋以爲他還在爲盒子裡的東西發愁,所以纔會這麼說。

“不用,月嬋你去準備幾個好菜,順便讓人把馬叔請來,我有事要和他商量!”聽到月嬋的話,李休這才從沉思中醒悟過來,當下看了眼前裝着玉璽的盒子,當下開口吩咐道,之前長孫無忌已經給他分析過了,現在就告訴馬爺纔是最正確的選擇,而且馬爺也未必會太過爲難趙德言,這也讓李休更加放心。

果然,當馬爺來到李休這裡見到玉璽時,先是震驚,而後是惱火,估計是他以爲李休之前在騙他,直到李休解釋了這個玉璽的來歷後,馬爺又把怒火轉移到趙德言身上,隨即就打算找對方算賬,卻又被李休攔了下來,勸說了好久才讓馬爺冷靜下來。

接下來馬爺的反應和長孫無忌差不多,在冷靜下來後很快就做出決定,趙德言和蕭皇后私藏玉璽的事他肯定還會要向李世民稟報,但也會迅速的將玉璽送到長安,以蕭皇后的名義獻上玉璽,這樣纔是李世民最願意看到的結果,至於李世民會如何處置蕭皇后和趙德言,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馬爺的決定並沒有出乎之前長孫無忌的預料,而且李休也知道,就算李世民知道了趙德言和蕭皇后私藏玉璽的事,恐怕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畢竟趙德言對大唐有功,蕭皇后又需要用來收買人心,可以說他們對李世民都有用,頂多就是暗中給他們點小鞋穿,但明面上絕對不會把他們怎麼樣的。

李休他們之前被困的時候太久,很多將士的身體都有些衰弱,根本無法立刻動身,所以最後李靖他們決定將大軍分散到朔州、襄城和定襄三個城中休養一段時間。

不過李休卻是思鄉心切,而且突厥已經被滅了,他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再加上朝堂上又因爲對突厥人的安置吵得不可開交,所以他也想早點回去,剛好李靖也要派人把頡利押送到長安,畢竟定襄這裡離草原還是太近,雖然大雪封路,但依然可能出意外,所以還是早點送到長安爲好。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休在定襄城住了兩天之後,立刻就和押送頡利的隊伍一同上路,長孫無忌也和他一起同行,巧合的是,押送頡利的正是秦瓊,畢竟他手下的騎兵是大唐最精銳的部隊,而且之前被困時,他們有馬肉可吃,受到的損傷最小,所以由他們護送頡利也更讓人放心。

定襄以南的道路早在之前就已經打通了,而且越往南走,地面的積雪也就越薄,剛開始李休他們還需要乘坐爬犁,但是過了朔州之後,卻需要更換成馬車了,當然這也和大唐的交通發達有關,比如官道上,就算是遇到大雪,也會有地方官組織人手清掃,而不會像草原上那樣無路可通。

馬爺也隨同李休他們一起回去,一來幫着秦瓊押送頡利,二來他也要把玉璽送回去,估計現在李世民已經接到消息,正在長安望眼欲穿的等着玉璽送到他的手中,雖然玉璽在李休看來只是塊好看的石頭,但是對於帝王來說,它卻代表着皇權的正統。

爲了能夠早一點到達長安,李休他們路上也是馬不停蹄,適應了草原上艱苦的生活後,李休發現在中原趕路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比如他現在有舒適的馬車乘坐,裡面還可以放上暖爐,甚至月嬋還準備了不少的點心,餓了隨手就可以拿到,渴了隨時可以燒水泡茶,吃飯時還有蔬菜,當然是存儲的白菜,但也比在草原上幸福太多了。

等到李休他們的隊伍到達太原時,他們在城中休整了兩天才再次啓程,太原是大唐的陪都之一,也是李淵的龍興之地,再加上中原與草原的貿易也必須要經過這裡,所以太原也成爲大唐北方最繁華的城市,雖然比不上長安和洛陽,但也不是其它的城市可比。

李休還特意去了當初李淵居住的府邸轉了轉,當初平陽公主曾經在這裡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不過自從李淵一家離開後,這裡也就無人居住了,雖然有專門的人照顧,但也顯得有些荒涼,李休這時真希望有架相機,然後在這裡照上幾張照片,然後拿回去給平陽公主看,估計她肯定會十分高興。

兩天之後,李休他們再次上路,而且明顯的感覺到天氣暖和多了,當然這個暖和只是相對的,其實白天的氣溫也一般在零度左右,晚上更是滴水成冰,但是比草原上還是暖和許多,李休也不再每天把自己捂得結結實實的呆在馬車上,有時也會出來騎一會馬。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休他們從蒲州附近度過黃河,這時的黃河浮橋已經被拆除,但河面已經凍得十分結實,馬車都可以安全的通過,而過了黃河,就進入到蒲州地界,過了蒲州又走了幾天,長安城終於遠遠在望了。

李休他們的隊伍中不但押送着頡利,而且還帶着傳國玉璽,所以早在距離長安還有幾天路程時,就已經派人飛奔到長安城報信,估計李世民肯定會舉行盛大的迎接儀式,一方面是爲了羞辱頡利,二來也是爲了向長安百姓展示大唐的國威,畢竟當年的頡利是何等的威風,數十萬大軍差點就打進長安,可是現在卻成爲大唐的階下之囚,這對所有大唐百姓來說,簡直是一件再解氣不過的事情了。

長安城的正門是南方的明德門,通過明德門就是朱雀大街,本來明德門的正門一般是不打開的,平時通過的行人只能走明德門的側門,也只有在皇帝出行,或是將軍凱旋之時,明德門纔會被打開,而李休他們一行人肯定也需要走明德門,這對所有將士來說都是一件榮譽之至的事情,所以秦瓊也指揮着隊伍繞到明德門前的官道上。

越是靠近長安,官道上的行人也就越多,特別是各種商隊是絡繹不絕,不過隨着秦瓊這支軍隊的到來,這些商隊也紛紛閃避,畢竟無論在哪個時代,軍隊都擁有優先權。

李休這時也騎在馬上,打量着遠處的長安城,想到馬上就要回家了,他也是無比的激動,不過也就在這時,他忽然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羣衣着相貌十分奇特的人,這讓他也不由得愣了一下,甚至擡手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第二百零七章 掌控草原的契機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高昌城變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吃蝗蟲 上第八百零五章 李淵不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求親第五百零四章 光化郡主的秘密 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生第一課第三百一十四章 老天都在幫秦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痛哭的平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罐頭的情況第七百七十五章 拜訪裴寂第六百一十四章 頡利求和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休的狂傲第九百六十章 碼頭上的商社第四十二章 李淵與裴寂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年的代溝第五百九十一章 張公瑾上書第八十二章 唐朝潘仁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相親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拖延?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吐血第二百七十六章 祭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婉孃的婚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雪天火鍋 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封禪大典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瘋狂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李休的請求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太子李泰?第一千零三十章 科舉與國子監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添一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難兄難弟第五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六百七十章 學堂建好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渾水部 下第四百零五章 真燙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蕭條”的長安第八百四十四章 整合鑄錢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意外的和解第一千零十三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八十一章 我的名字叫秀寧第四十三章 送給公主的驚喜第七百一十五章 雷塘第二百八十七章 農部官衙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平壤城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平陽公主的反應第九百四十二章 藥觀見聞第四百二十三章 探監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歸來的王玄策第七百零五章 比竇娥還冤的李恪第三百一十九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草原政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見長孫氏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去東宮!第八百三十七章 人手不足第四百零九章 隱士與俗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時機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九百四十二章 藥觀見聞第一百零九章 優柔寡斷第九百六十一章 承道!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三百八十九章 御下之道第八百八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十五章 天天有肉吃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農部第八百一十八章 猛虎第八百六十七章 戰利品第二百八十四章 魏徵來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後悔了第七百零七章 抓回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孩子打架第九百八十九章 東宮中的怒火第八十一章 我的名字叫秀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硝石的作用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七百零五章 比竇娥還冤的李恪第一百六十九章 釣魚偶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父親與帝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痛哭的平陽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海軍第二百六十章 奇葩的習俗第一千零十六章 圖書館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收學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八百六十章 官員的俸祿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東宮的變化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都給我住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病情第五百零五章 買豆腐第四百三十八章 清靜庵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趙德言一家第八百九十章 李承乾喜歡七娘?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崔幹辭官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
第二百零七章 掌控草原的契機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高昌城變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吃蝗蟲 上第八百零五章 李淵不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求親第五百零四章 光化郡主的秘密 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生第一課第三百一十四章 老天都在幫秦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痛哭的平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罐頭的情況第七百七十五章 拜訪裴寂第六百一十四章 頡利求和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休的狂傲第九百六十章 碼頭上的商社第四十二章 李淵與裴寂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年的代溝第五百九十一章 張公瑾上書第八十二章 唐朝潘仁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相親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拖延?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吐血第二百七十六章 祭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婉孃的婚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雪天火鍋 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封禪大典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瘋狂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李休的請求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太子李泰?第一千零三十章 科舉與國子監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添一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難兄難弟第五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六百七十章 學堂建好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渾水部 下第四百零五章 真燙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蕭條”的長安第八百四十四章 整合鑄錢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意外的和解第一千零十三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八十一章 我的名字叫秀寧第四十三章 送給公主的驚喜第七百一十五章 雷塘第二百八十七章 農部官衙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平壤城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平陽公主的反應第九百四十二章 藥觀見聞第四百二十三章 探監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歸來的王玄策第七百零五章 比竇娥還冤的李恪第三百一十九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草原政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見長孫氏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去東宮!第八百三十七章 人手不足第四百零九章 隱士與俗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時機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九百四十二章 藥觀見聞第一百零九章 優柔寡斷第九百六十一章 承道!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三百八十九章 御下之道第八百八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十五章 天天有肉吃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農部第八百一十八章 猛虎第八百六十七章 戰利品第二百八十四章 魏徵來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後悔了第七百零七章 抓回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孩子打架第九百八十九章 東宮中的怒火第八十一章 我的名字叫秀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硝石的作用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七百零五章 比竇娥還冤的李恪第一百六十九章 釣魚偶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父親與帝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痛哭的平陽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海軍第二百六十章 奇葩的習俗第一千零十六章 圖書館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收學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八百六十章 官員的俸祿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東宮的變化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都給我住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病情第五百零五章 買豆腐第四百三十八章 清靜庵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趙德言一家第八百九十章 李承乾喜歡七娘?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崔幹辭官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