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見青天

良辰

溫良辰從老太太院中出來之後,繞過兩府之間相通的小花園,一路返回至公主府。

白嬤嬤和魚腸皆一臉疲憊,待進入公主府地盤,魚腸大聲吐出一口氣,以手背抹汗道:“老太太真是……姑娘,方纔嚇煞我了。”

幸虧有大太太出來擋刀,否則,溫良辰指不定會遭什麼罪。

一想到方纔老太太那難看的神色,白嬤嬤心裡便堵得慌,頓時憤懣道:“若是公主還在,老太太如何敢動姑娘?”

“嬤嬤且消氣,祖母令我上閨學,也是看得起我,想讓我變成溫府的棋子罷了。”溫良辰小聲道,心中和明鏡似的。

對於貴族女子來說,學習琴棋書畫之藝,培養知書達理的性情,本就是必修之事,但是,老太太的出發點卻不純粹,她想通過枷鎖式的教育,將溫良辰磨成一個好掌控的孫女。

這樣的閨學,即便再好,她也不會上。

更何況,襄城公主在臨死前,給她留下一位老師。

“唉……可是姑娘,您當真要去靜慈庵?那裡山高水遠,老奴怕您受不住。”白嬤嬤苦着臉道,她不擔心溫良辰會落了教育,秉承着公主交待便是正確的,溫良辰不去上那千篇一律的閨學,自然有其道理。

白嬤嬤身爲奴僕,不懂得其中要領,但是,溫良辰卻隱約猜到母親的用意。

待她長大之後,有公主府作爲靠山,以及郡主頭銜在身,婚事不消愁,更不必刻意討好男人,最需要關心之事,乃是本身過得是否快活自在。

因此,襄城公主從小便教她明事理、辨是非,《女戒》、《女則》雖爲時代女子標杆,令人敬佩,卻不必將人給框進去。

想來她襄城公主一生肆意跋扈,雖不幸遇難,相信九泉之下的她,絕不願看見女兒變成任由他人操控的附庸。

溫良辰回去補了個覺,午後,溫駙馬坐着馬車回家,身後還跟着一列皇宮隊伍。

下人慌忙來報,賜旨的太監和儀仗隊到了,請溫良辰收拾去前院接旨。

今日皇帝下達聖旨,封溫良辰爲朝陽郡主,特賜郡主金冊,金冊上書有一百五十字禮部親擬的冊文。另有三個縣爲封地,皆爲產況豐盛之地,俸祿和賞賜直追當朝長公主。

傳旨的太監頒完旨意後,不敢收公主府的打賞,推脫了好一陣,才輕手輕腳暗自收下,待得離去之時,太監還大聲稱讚溫良辰數句,生怕他人不知其敬意。

望着御賜的隊伍離開,溫駙馬手握聖旨,呆呆地站在大門口,面色蒼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

溫良辰拉住他的袖子,擡頭問道:“父親,陛下爲何會突然賜封?”

溫駙馬雙手顫抖,好似握着一個燙手山芋般,他將聖旨放置在白嬤嬤遞來的托盤上後,整個人立即全身一鬆,身體晃悠,形如虛脫。

“來人,扶父親回去。”見狀,溫良辰心中一緊,急忙指揮着小廝過來擡人。

下人們七手八腳衝上來,半擡半扶將溫駙馬送入主院中,溫良辰小手一揮,衆人立馬散了下去,只留父女二人和貼身嬤嬤丫鬟。

貴妃榻上,溫駙馬歪倒如同一灘爛泥般,溫良辰坐在圓凳上,忍住心中的疑惑,並未繼續追問,她順手接過魚腸手中的扇子,輕輕搖起,小心翼翼爲他扇風。

溫駙馬仰着頭,嘴脣微張,如同一條瀕死的魚。

他又接着灌下一口茶,闔眼休憩了片刻之後,猛地一個鯉魚打挺,翻身坐起,驚訝地看向溫良辰,啞着嗓子道:“我竟然回來了?”

“父親,你究竟碰上了何事?”

想起早晨的所見所聞,溫駙馬全身冰涼,不自覺嚥了一口唾沫,感覺喉嚨依舊發澀,良久後,方纔耐着不適答道:“……下朝之後,陛下賜我御宴。”

溫良辰頓時恍然大悟,難怪他被嚇成這般模樣,原來是與宣德帝一塊吃早飯去了。

“不僅如此,陛下還同我提起一件事,昨日和親王向陛下請求賜婚於你。”溫駙馬忍不住渾身戰慄。

“父、父親,您沒應下來罷?”溫良辰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二舅速度竟如此之快,重孝四十九天剛過去,便要求宣德帝賜婚?

孝期足有三年之久,即便現在開口提親,也要等到三年之後再下旨罷?

“爲父沒有應下。”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爲,溫駙馬後知後覺地感覺到一陣害怕。

早晨於偏殿中吃早宴,宣德帝提出此事之後,溫駙馬心中激動,鬼使神差地跪下來,居然還大吼一句“臣不同意!”,其聲音之大,態度之堅決,差點驚掉了宣德帝的下巴,一度以爲溫駙馬被鬼怪附了身。

他沒想到的是,素來懦弱無用的溫駙馬,在對女兒將來的婚事上,竟然能表現如此的……勇敢。

考慮兩家都是皇親,宣德帝居然耐着性子解釋道:“和親王向朕提出此事,的確太過唐突,於孝禮不合,但看在良辰年幼失恃、無母依靠的份上,可奪情賜婚,先訂立婚約。”

宣德帝心道,既然和親王有心保護溫良辰,能做到兒女親事的份上,他這個做大舅舅的,若無動作,未免說不過去。

溫駙馬方纔驚恐到極致,破罐子破摔之後,心中倒是冷靜得徹底,居然還能蹦出一句話回答皇帝:“臣女兒年幼,心性尚且不定,世子人才雖好,但臣期盼女兒夫妻和睦,不敢過早下定論。求陛下成全。”

言畢,溫駙馬深深地磕下三個響頭,再擡起頭來之時,他臉頰上已佈滿激動的淚水,不知是被嚇的,還是怕的。

宣德帝大爲皺眉,心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任由女兒選擇親事的想法,怕是襄城公主薨前授意,溫駙馬哪有這等見解。

襄城公主是一位心性高傲的女子,連皇宮都困不住她,出嫁多年後膝下僅有一女,心疼溫良辰和個寶貝似的,定不會讓女兒受半分委屈。

“朕明白了。”

宣德帝暗自搖頭,心中雖不贊同襄城公主和溫駙馬對女兒的放縱,卻也無可奈何,喚人將溫駙馬扶起來後,旋即傳中書舍人擬旨:“溫家五女溫氏,淑慎性成,柔嘉維則,賜封爲朝陽郡主,賜盛縣、田縣、豐縣爲封地,又憐其母亡故,賜居公主府,祿二千石。”

溫駙馬將事情經過說完之後,溫良辰終於鬆了一口氣。

“還好父親並未答應,否則,女兒便真要剃頭做姑子了。”

溫良辰轉念一想,和親王之所以冒風險御前提親,不僅是想定下婚事,還帶有照拂她的意思罷?

不管親事是否能成,能在皇帝面前過明路,今後便少了諸多麻煩。

和親王的所作所爲,無疑是告訴了天下人,溫良辰的親事,只有皇家能下定論,其餘人等,莫要再行肖想,更是明確地表態,溫良辰背後有皇家看顧,誰欺負她,便是和皇家作對。

這樣想來,也好。

溫良辰滿意地笑了。

果然,在第二日請安之時,溫老太太絕口不提閨學之事。

如今溫良辰已完全脫離她的掌控,溫老太太即便再有心,也無那個能力和膽量與皇家對抗,沒得丁點好處不說,還極有可能惹一身臊。

面對一個眼神都懶得給的嚴厲祖母,溫良辰樂得其所,如今的她,心思早已飛到更遠,更爲寬廣之地。

待溫駙馬緩過來之後,溫良辰喚來溫大太太,正式提出前往靜慈庵守孝一事。

溫駙馬被嚇得幾乎暈厥,驚訝於女兒的倔強,卻又無可奈何,他素來沒甚主見,張嘴說了幾句話後,心疼得淚流滿面,痛苦得直打嗝。

“良辰,你忍心丟下父親獨自在家嗎?”溫駙馬肩膀顫抖,哭成了個淚人兒,令溫良辰大爲頭痛。

溫大太太在旁苦口婆心地勸着:“良辰,不是大伯母多嘴,那靜慈庵名氣雖大,卻建在京郊深山中,地處偏遠不說,生活尤爲悽苦,你一個姑娘家,爲何不好端端在家享福。更何況,女兒家在外,終歸不安。你聽大伯母一句勸,你想守孝,大可在家中守,公主殿下九泉之下,同樣能收到你的一片孝心。”

溫大太太昨日被迫給溫良辰擋刀,心中多少有些古怪,誰能想到下午之時,她搖身一變成爲郡主,溫大太太哪還有半分意見,巴不得溫良辰更好。

“大伯母且放心,我如今爲郡主身份,陛下賜我儀仗數人,足以保衛我的安全。至於平日的生活,有丫鬟婆子在,侄女不會虧待自己。”溫良辰態度從容地道,此事她已思慮很久,不必再行猶豫。

溫大太太自知勸不動,只好怏怏離去,派了管家過來,竭力幫助溫良辰打點行頭。

溫駙馬則被晾在一旁,一個人在角落哭了許久,無奈之下,只好回房看書消遣。

溫良辰將管家的白嬤嬤留在家中,帶上另外一個姓包的老嬤嬤充當總管。

守孝隊伍將近五十人,其中有八名丫鬟和下等婆子六名,身強體壯的護院十名,二十五名郡主儀仗。

朝陽郡主前往靜慈庵爲母守孝之事傳開後,京都街頭巷尾就此討論得如火如荼。

衆人皆道溫良辰孝心可嘉,被封郡主之後,不僅不恃寵而驕,反而甘願忍受清苦,粗衣粗食祭奠亡母,其所行爲,堪稱至善孝女,果真不負今上親封郡主之名。

一時之間,年僅八歲的溫良辰聲名大噪,風頭無兩,京都閨秀莫不能比,連平民百姓教育子女之時,偶爾都要順嘴那麼一說:“襄城公主雖霸道跋扈,卻生了個有孝心的女兒,若是你們有這份孝心,我死了怕都會笑醒。”

不久之後,溫良辰又收到東西宮兩位太后口頭表揚,賞賜如流水般送入公主府,溫老太太氣得直翻白眼,再也懶得理會溫良辰。

更別提從小嫉妒溫良辰的二姐溫良夏,瞧見溫良辰走過,眼睛氣得紅成了兔子。

“二姐在這作甚呢,小心蚊子咬了嫩皮肉。”溫良辰昂首挺胸,斜眼瞅了溫良夏一眼,大搖大擺地與她擦肩而過。

溫良夏牙根緊咬,幾乎揉碎了手中的帕子。

看着溫良辰背影逐漸遠去,溫良夏咬牙切齒,恨聲道:“世子總有一天會是我的,你是郡主,又能如何!”

出發日逐漸逼近,天氣越發涼爽起來,溫良辰命丫鬟們帶上爐子和棉被,足足收拾了兩輛馬車的用度。

“父親,您若是想女兒了,便來瞧女兒,可好?”溫良辰站在府門口,握住溫駙馬的手道。

溫駙馬咬着脣,哀怨地點了點頭,悶聲答道:“爲父會好生上朝,你莫要擔憂。”

溫良辰嘆了一口氣,鬆開溫駙馬的雙手,頭也不回地登上馬車,浩浩蕩蕩帶着隊伍離開了。

靜慈庵距離京都路途不遠,卻也結結實實走了大半日,等到下午即將日落西山之時,溫良辰終於落下馬車。

“此地風景甚好。”朝四周看上一圈,溫良辰忍不住道。

靜慈庵坐落於連霞山上,山中樹木繁茂,如今入秋之際,楓葉火紅,落葉遍地,清風拂過,引起林間葉片不停顫抖,猶如燃放的火焰恣意跳動,美輪美奐。

在這漫山遍野楓葉的襯托下,這座冷清的庵堂,倒多了幾分溫暖之意。

古鐘緩緩敲起,在這沉重而空靈之聲中,靜慈庵慧明師太一路踩着楓葉,領着一幫尼姑迎了出來,她站定之後,朝溫良辰合十道:“郡主辛勞奔波至此,立志爲公主守孝,其孝心感動天地,願佛祖保佑郡主福澤綿延,康健安泰。”

溫良辰鬆開扶着魚腸的手,向慧明師太回禮:“有勞師太,今後便要叨擾了。”

捐給靜慈庵的銀子早早便送過來了,因此,靜慈庵尼姑們的態度十分熱情,給溫良辰準備的院子是最好的,朝東向陽又寬闊。

在包嬤嬤的指揮下,丫鬟和婆子們收拾得熱火朝天,溫良辰看了一眼,覺得無聊,加了一層衣裳,一個人行至院中的開闊之地。

此時,院外升起了渺渺炊煙,儀仗和護院們已經開始做飯,因爲儀仗和護院們都是男人,不方便入內,便在庵堂外搭建棚舍,以保護郡主的安危。

溫良辰緩緩擡起頭來,視線逐漸擡高,只見遠方天空雲霧已然消散,撥雲見青天,青天之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巍峨高山。

高山在霞光的照應下,慢慢散開身旁的滾滾煙雲,露出其曼妙筆挺的身姿。那座高山彷彿一柄威武凜冽的長劍,以極爲鋒利之勢插入雲霄,似要將那碧海藍天捅出個窟窿來,再狠狠地撕裂成兩瓣。

因爲那山實在太雄偉,遠遠眺望,溫良辰幾乎出現幻覺,彷彿瞧見了山巔檐牙高啄的道觀建築,以及身披霓裳羽衣的神仙。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尤爲高山,令人心馳神往,溫良辰雙目溼潤,心潮澎湃,激動得難以自已。

母親的遺願即將實現,她……終於找到了那位恩師。

第43章 背後計第59章 惜差錯第71章 破而立第5章 命懸線第85章 留客居第110章 謊言穿第132章 秦丹陽第10章 少年窮第121章 懷六甲第6章 驚時言第60章 身份薄第109章 婆媳情第23章 怒爭道第4章 憐卿姿第29章 道中義第7章 祭亡母第20章 見青天第44章 隱而發第68章 秋時遊第60章 身份薄第131章 父與子第52章 念不忘第125章 兩姐妹第135章 真相白第104章 春風意第35章 妄肖想第75章 萬事新第6章 驚時言第59章 惜差錯第119章 相知意第106章 爲媳婦第66章 今生求第80章 隱麪皮第118章 從前事第24章 成長路第82章 雪裡埋第1章 兒時樂第8章 女兒身第15章 陰陽錯第7章 祭亡母第95章 點宮妝第31章 時光聚第121章 懷六甲第71章 破而立第113章 殿驚險第84章 壞清白第99章 露崢嶸第8章 女兒身第37章 測人心第115章 恐得失第36章 風頭勁第127章 廢后旨第16章 夜冷麪第55章 憾來生第34章 惜羽毛第64章 遲相逢第121章 懷六甲第55章 憾來生第59章 惜差錯第129章 危前夕第26章 三人決第20章 見青天第55章 憾來生第56章 婚無情第28章 命中有第55章 憾來生第133章 掉包計第107章 元貞事第33章 風水轉第109章 婆媳情第63章 此中人第37章 測人心第38章 出其意第50章 百嬌面第10章 少年窮第99章 露崢嶸第79章 鎖宮秋第133章 掉包計第59章 惜差錯第50章 百嬌面第103章 比金堅第53章 兩面厭第41章 懷春念第58章 心似麻第3章 初相見第49章 情如意第135章 真相白第112章 局中局第25章 懷中人第4章 憐卿姿第48章 心比高第22章 卜今生第89章 心不死第128章 落華盡第115章 恐得失第72章 女長成第68章 秋時遊第136章 終有報
第43章 背後計第59章 惜差錯第71章 破而立第5章 命懸線第85章 留客居第110章 謊言穿第132章 秦丹陽第10章 少年窮第121章 懷六甲第6章 驚時言第60章 身份薄第109章 婆媳情第23章 怒爭道第4章 憐卿姿第29章 道中義第7章 祭亡母第20章 見青天第44章 隱而發第68章 秋時遊第60章 身份薄第131章 父與子第52章 念不忘第125章 兩姐妹第135章 真相白第104章 春風意第35章 妄肖想第75章 萬事新第6章 驚時言第59章 惜差錯第119章 相知意第106章 爲媳婦第66章 今生求第80章 隱麪皮第118章 從前事第24章 成長路第82章 雪裡埋第1章 兒時樂第8章 女兒身第15章 陰陽錯第7章 祭亡母第95章 點宮妝第31章 時光聚第121章 懷六甲第71章 破而立第113章 殿驚險第84章 壞清白第99章 露崢嶸第8章 女兒身第37章 測人心第115章 恐得失第36章 風頭勁第127章 廢后旨第16章 夜冷麪第55章 憾來生第34章 惜羽毛第64章 遲相逢第121章 懷六甲第55章 憾來生第59章 惜差錯第129章 危前夕第26章 三人決第20章 見青天第55章 憾來生第56章 婚無情第28章 命中有第55章 憾來生第133章 掉包計第107章 元貞事第33章 風水轉第109章 婆媳情第63章 此中人第37章 測人心第38章 出其意第50章 百嬌面第10章 少年窮第99章 露崢嶸第79章 鎖宮秋第133章 掉包計第59章 惜差錯第50章 百嬌面第103章 比金堅第53章 兩面厭第41章 懷春念第58章 心似麻第3章 初相見第49章 情如意第135章 真相白第112章 局中局第25章 懷中人第4章 憐卿姿第48章 心比高第22章 卜今生第89章 心不死第128章 落華盡第115章 恐得失第72章 女長成第68章 秋時遊第136章 終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