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卜今生

良辰

薛揚身體輕盈,健步如飛,走路如踩雲朵般,溫良辰邁着兩條小短腿,一邊喘氣一邊猛追,薛揚回頭看了她一眼,毫無同情心繼續向上疾奔,青衣飛舞,身姿如風。

“道長,請稍等!”溫良辰實在無法,只好提出抗議,“行路可否慢些?”

身後丫鬟和婆子們追了上來,除開身強體健的護院,衆人皆是面紅耳赤,在原地喘氣不勻。

薛揚筆直地站在階上,垂頭望了諸人一圈,月華般的臉孔毫無表情,聲音清潤如珠落玉盤:“既然吃力,善人爲何不早說。”

“……”

溫良辰眉間微蹙,心中微怒,不可置信地擡頭,恰好錯上對方的眼神。

只見薛揚那兩道遠山如黛的劍眉下,鑲嵌着一雙曜石般剔透的雙眸,那眸子如萬里晴空的天穹般,碧空如洗,不惹塵埃,乾淨到極致,連半分瑕疵也不曾瞧見。

更沒有半分感情。

溫良辰能確定,他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故意而爲之,只是……略不通人情世故罷了。

想到此,溫良辰心中一鬆,無心再責怪於他了。

“他什麼意思呢……”

“莫不是瞧不起郡主?”已有僕人在後方竊竊私語,神色間頗爲不滿。

“無妨,”溫良辰回頭瞥了他們一眼,又轉過頭,朝向淡然超脫薛揚,態度陳懇道,“有勞道長慢行,我來自塵世,還想欣賞太清觀之仙景,嘖嘖,的確氣派非凡,當真是豪門氣象。”

不知徐正以道士身份,搜刮了權貴富戶多少禮銀?

聽聞溫良辰誇獎太清觀,薛揚這才嘴角輕勾,微不可察地一笑,似是心中滿意,整個人終於客氣不少:“善人有請。”

溫良辰嘴角一抽,顯然,對方沒聽懂她話中之意,果然不出她所料,對方不沾絲毫的人間煙火之氣。

太清觀建築由南至北分中東西三路,中路軸線爲主要殿堂,溫良辰方纔已跑過了一座主建築,之後瞧見的是玉皇殿,然後是老祖殿、三清四御殿,東西兩路從主殿延展而開,兩側同樣是宮殿式建築,東北角有一座八角三重檐的高塔。

太清觀後有一座小型花園,雖然花草不多,也不算太大,名兒卻極有仙氣,比之御花園更爲響亮——名爲蓬萊。

花園內亭臺樓閣遍佈,居中有一處高臺,溫良辰猜想着,莫不是觀星臺?直到許久之後,她才知曉,此處爲掌教講經說道之所,名爲戒臺。

“掌教便在此,善人進去罷。”

直到一處閣樓之前,薛揚才停住腳步,溫良辰朝他謝過,命一衆下人在外等候,只帶純鈞進門。

見過薛揚之容貌,本以爲徐正會是一位出塵道長,再不濟,也該是一位滿腹經綸的文人,誰知見面之後,溫良辰才覺得,此人形象,遠超自己祖父,不愧爲本朝連中三元之人。

徐正辭官之後,用度不減,房內擺設精緻文雅,比之公主府絲毫不差,徐正,如今應該稱爲徐掌教,此時正闔着雙目,坐於蒲團上打坐。

徐正字子清,出家入道後,道號清塵。

“見過掌教……”溫良辰嘴上說着掌教,卻已經彎下膝蓋,結結實實朝他行遲來的師徒之禮。

徐正眉毛一挑,豁然睜開雙眼,微張嘴脣,只是輕輕地問上一句:“來啦?”

態度自然,語氣輕鬆,卻又帶着一股天然而熟稔的親近,溫良辰肩膀顫抖,眼眶陡然溼潤,情不自禁流下淚來。

想當年襄城公主從師十載,誰知世事多變,再見之時,已然面目全非,恩師出家爲道,公主卻成一縷香魂。

“你是個好孩子,起來罷。”徐正聲音說淡也不淡,平靜之中,卻無俗世人的味道。

溫良辰說不清這是一種什麼樣感覺,帶着期盼,又有着某種疏離,二者混在一起,也不知對方到底想要如何,直到他說那句:“公主之事,我已知曉。”

她方纔恍然大悟。

如今,要說徐正已經全然出家,她斷是不信的,若他當真遠離塵世,豈會知曉城中事?

“當年我見公主之時,她也只有你這般大。”徐正聲音泰然,彷彿又在嘆息,“不過,你究竟與她不同。”

溫良辰大膽地擡起頭,觀察他的神情。

興許是歷經牢獄之災,徐正比她想象中更瘦,他乾瘦的身軀上,披一身寬大黃道袍,即便如此,卻也蓋不住那通身的氣度。他精神矍鑠,雙眼更是極亮,真摯中卻又飽經滄桑,無情又似有情,眸子深邃不見底,彷彿他目光所過之處,所有妖魔鬼怪盡數投降,現出真正形貌出來。

溫良辰只覺背後一寒,心中方纔那股輕視之意,就在他那淡淡一眼過來,便消逝得無影無蹤去了。

徐正那雙湛然的眼睛,忽地露出疑惑之色,道:“你此行前來,可是公主授意?”

溫良辰緊握雙拳,竭力使自己保持平靜:“母親被二皇子失手錯殺,死前留下遺願,命我前來尋掌教……請掌教收留。”

“單單是爲如此?”徐正臉色莫名,聲音如碾出來的冰,彷彿方纔那股飄忽不定的師生之情,完全是幻覺罷了。

“你如今爲郡主之尊,本觀狹小,可容不下你。”徐正慢慢闔上雙眼,不去看她,言語之間,冷酷和嚴厲畢現,“你且見過貧道,自完成公主之願,可自行離去。”

“不……”溫良辰陡然一驚,額頭冷汗直下,心道,母親的老師果然厲害,在他面前,當真是半分假都作不得。

“不瞞掌教,徒孫之所以上山求見,乃是爲了拜師!”溫良辰眼眶發紅,三個響頭叩下去,“母親因小人之故,落入賊人手中,賊人雖死,小人卻高坐皇后之位,安享榮華富貴!母親死後,我被女官擊昏過去,尚有諸多事不明白,懇請掌教授我明事理,斷是非,助我爲母報仇,否則,我便枉然此生矣!”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放在何處去說,都是要被砍頭的,但是溫良辰卻發現,徐正聽得津津有味,並未有任何勸阻,於是,她濤濤懸河,將皇傢俬密之事皆數抖了出來。

溫良辰話音一落,誰知徐正卻灑然一哂,瞧她的眼神變得溫和許多,隱隱有滿意之色:“有道是‘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大凡身懷仇恨之人,必滿身戾氣,無解可化,至極端之處,身死燈滅方消。而我見你目光清澈,顯然未喪失本心,你是個好孩子,今後,必有大造化。”

至於溫良辰將話說得又狠又絕,那只是在博取他的同情罷了,徐正心中門兒清,淡然處之,並不應話,也不落入圈套之中。

“亡母望我成人,掌教品性高潔,不與那骯髒同流合污,且才學滿腹,堪稱世間博學之人,您若收留我,母親九泉之下……”

溫良辰臉上異常悲憤,端的是錚錚鐵骨,而言語之中,卻無處不可憐,直到後來,話語中還夾雜着各色拍馬屁之言,和不要銀錢般如流水脫口而出。

徐正見她眉眼閃爍,神采飛揚,卻依舊強自鎮定的模樣,只覺牙酸異常,心道這丫頭太過古靈精怪,絕不輸於襄城公主少女時的跳脫。

徐正不知道的是,溫良辰調皮搗蛋,遠超襄城公主十條街,至少公主沒燒掉半座皇宮。

“好了,你莫要再言。”徐正大爲頭痛,擡手打斷道,“公主於我有救命之恩,今日我姑且收你爲本觀俗家弟子,算是還了這遭機緣。”

聽聞此話,溫良辰僵在當場,半天未曾反應過來,直到徐正開腔又道“可是不樂意”,方纔面露大喜之色。

徐正已是世外之人,他不認,溫良辰也沒辦法;當然,他如今願意認,她自然高興不已。

“參見師父!”溫良辰喜滋滋地磕頭,生怕對方臨時起意,接而反悔不認賬。

徐正又猛覺不對,襄城公主爲他之徒,再將溫良辰收入座下,母女二人豈不是成爲平輩?

“莫要叫我師父,亂了輩分。”徐正凝眸靜思片刻,沉聲道,“你且記在我徒兒平羲名下,此法合禮數。今日你先安定下來,明日見他,再行拜師之禮。”

秦氏越朝禮數皆有規制,讀書人之間,拜師慎重,禮數更加繁瑣。至於道家,多半是些焚香禱告之類的儀式罷。

溫良辰眨眨眼,忽地想起一事,問道:“薛揚可是掌教的徒弟?”

徐正擡擡眼皮,微微頷首。

溫良辰頓時大驚失色:“那他豈不成了我師叔?”

“正是。”徐正回答道。

薛揚雖已至束髮之年,看起來也不像是十七八的模樣,頂多十五六,讓此人當自己的師叔,心裡總歸有些奇怪。

事已至此,溫良辰只好苦哈哈地應了。

“至於方纔之事,今後你可不得同任何人提起。”徐正神色一肅,認真交待道,“皇家秘辛,事涉危險,慎之,慎之。”

當年溫良辰的曾外祖父,也就是英宗皇帝在世,性子軟弱,授宦官讀書,以閹黨之勢牽制內閣,不料後期東西二廠橫行霸道,又有錦衣親軍鎮撫司無詔逮捕官員,興許大臣不小心的一句話,便能被扣上大帽子,賠上身家性命。

“十年前文淵閣大學士、太子東閣謀逆案,司禮太監王方礙於貧道態度不明,有相助東閣之跡象,便以其“誘太子結朋黨”之罪名誣陷於我,英宗大怒,親自下旨捕我入獄。貧道在詔獄中受盡刑罰,當年尚是皇太子的仁宗,在女兒,也就是你母親的苦苦哀求下,冒着被廢黜的危險,積極奔走營救,方撿回貧道一條性命,其餘同被牽連入獄的御史清流,皆在獄中慘死……此間之事,你如今尚不明白,今後與你分說。”徐正若有所思地道,他這一生大起大落,不惑之年又成爲世外之人,見得多了,比之常人更謹而慎。

溫良辰沒想到事情竟如此複雜,一時想不明白,只好就着應下:“徒孫不會再提,從今往後,必悶爛於心。”

“此是正解,還要虧得那女官明事理。”溫良辰只提了幾句,徐正不明那日宮變情形,也不作多言,留給她自己細想。

至於今後安排,溫良辰在這守孝三年期間,待在三元山跟着徐正學習,至於學什麼,她如今沒有半分想法。大約是……跟着徐正繼續讀書?

誰知徐正卻道:“平羲善書畫,你從明日起,便好生跟着他學罷。”

溫良辰瞪大雙眼,不可思議道:“母親從小授我讀書,我並不曾上閨學。”

“你居然未上閨學?”徐正面露驚訝之色,思索了片刻,遂失笑道,“也是,以公主的性子,倒是怕你受丁點的苦。”

“可是,如今卻有所不同,也罷,你便跟着貧道學棋,再尋師弟學琴……至於繡活,你尋個教養嬤嬤上山來。”

徐正話裡話外的意思,大概是將她打造爲一名合格的京都閨秀。

溫良辰想起閨學中繁重的課業,一時瞠目結舌。

“你若不爲閨秀,今後如何立足於京都?”

靠着宣德帝僅有的愧疚,頂多照顧溫良辰至出嫁,說不定,她連郡馬都沒法挑。

若不想成爲天子手中棋,只有自己執棋而動。

徐正坐在蒲團之上,看着溫良辰離去的背影,垂下雙眸,陷入沉思之中。

八年前,他曾爲襄城公主卜卦,預其八年後逢性命之災。

即便襄城公主竭力躲避,最終卻還是應了命。

可見人爲螻蟻,終究擋不住命盤的轉動,或許,自己與這天下的轉機,便要應在這八歲的女童身上。

*

“本書發表於晉.江文學城,作者蜜糕,其餘網站都是盜.版。”

第27章 人物表設定第50章 百嬌面第55章 憾來生第4章 憐卿姿第40章 坦誠對第12章 心難耐第88章 莫念昔第90章 穿腸酒第124章 失人心第85章 留客居第8章 女兒身第118章 從前事第130章 知前塵第113章 殿驚險第72章 女長成第76章 初爲姊第102章 喜事近第29章 道中義第72章 女長成第117章 入宮來第16章 夜冷麪第113章 殿驚險第72章 女長成第137章 大結局(上)第55章 憾來生第70章 逐夢碎第48章 心比高第6章 驚時言第7章 祭亡母第59章 惜差錯第135章 真相白第128章 落華盡第79章 鎖宮秋第75章 萬事新第49章 情如意第102章 喜事近第25章 懷中人第124章 失人心第100章 心如初第119章 相知意第124章 失人心第32章 夜闌珊第20章 見青天第98章 破曉初第20章 見青天第2章 醒時言第109章 婆媳情第126章 難隱憂第131章 父與子第122章 告誡言第18章 殿驚魂第23章 怒爭道第109章 婆媳情第31章 時光聚第91章 迴轉意第10章 少年窮第79章 鎖宮秋第79章 鎖宮秋第44章 隱而發第97章 閃電影第101章 殿中對第9章 情竇開第41章 懷春念第130章 知前塵第75章 萬事新第33章 風水轉第118章 從前事第109章 婆媳情第74章 晃經年第112章 局中局第26章 三人決第31章 時光聚第14章 浮生嘆第115章 恐得失第82章 雪裡埋第84章 壞清白第36章 風頭勁第93章 蘇家女第92章 傾姿容第50章 百嬌面第30章 志且堅第98章 破曉初第19章 脫束縛第89章 心不死第127章 廢后旨第6章 驚時言第68章 秋時遊第53章 兩面厭第125章 兩姐妹第67章 十指扣第114章 意外話第18章 殿驚魂第137章 大結局(上)第41章 懷春念第72章 女長成第84章 壞清白第119章 相知意第89章 心不死第91章 迴轉意
第27章 人物表設定第50章 百嬌面第55章 憾來生第4章 憐卿姿第40章 坦誠對第12章 心難耐第88章 莫念昔第90章 穿腸酒第124章 失人心第85章 留客居第8章 女兒身第118章 從前事第130章 知前塵第113章 殿驚險第72章 女長成第76章 初爲姊第102章 喜事近第29章 道中義第72章 女長成第117章 入宮來第16章 夜冷麪第113章 殿驚險第72章 女長成第137章 大結局(上)第55章 憾來生第70章 逐夢碎第48章 心比高第6章 驚時言第7章 祭亡母第59章 惜差錯第135章 真相白第128章 落華盡第79章 鎖宮秋第75章 萬事新第49章 情如意第102章 喜事近第25章 懷中人第124章 失人心第100章 心如初第119章 相知意第124章 失人心第32章 夜闌珊第20章 見青天第98章 破曉初第20章 見青天第2章 醒時言第109章 婆媳情第126章 難隱憂第131章 父與子第122章 告誡言第18章 殿驚魂第23章 怒爭道第109章 婆媳情第31章 時光聚第91章 迴轉意第10章 少年窮第79章 鎖宮秋第79章 鎖宮秋第44章 隱而發第97章 閃電影第101章 殿中對第9章 情竇開第41章 懷春念第130章 知前塵第75章 萬事新第33章 風水轉第118章 從前事第109章 婆媳情第74章 晃經年第112章 局中局第26章 三人決第31章 時光聚第14章 浮生嘆第115章 恐得失第82章 雪裡埋第84章 壞清白第36章 風頭勁第93章 蘇家女第92章 傾姿容第50章 百嬌面第30章 志且堅第98章 破曉初第19章 脫束縛第89章 心不死第127章 廢后旨第6章 驚時言第68章 秋時遊第53章 兩面厭第125章 兩姐妹第67章 十指扣第114章 意外話第18章 殿驚魂第137章 大結局(上)第41章 懷春念第72章 女長成第84章 壞清白第119章 相知意第89章 心不死第91章 迴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