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

曹操和袁紹的官渡對峙已近一年,雙方大小爭戰近百次,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此時,雙方都已是兵疲將怠。做爲他們西邊的強鄰—呂布,此時與雙方中任何一方聯合,勝利的天平就倒向誰。

官渡戰場,曹軍大營中軍大帳內。

曹操憂慮的對郭嘉說:“奉孝,我們在這和袁紹耗了一年,如今我軍已是疲憊不堪。不如先行退守許都吧。”

郭嘉看曹操信心動搖,忙給他打氣說:“主公萬萬不可,當下兩軍主力都彙集於此。此仗乃勝負局。敗者則亡,人地全失,沒有迴旋餘地。我軍屬於弱勢,現在聚兵於此與袁紹對峙,相持近年不退,實際上已經佔了上風。如果我們退了,則就是敗了,許都也不可能守的住。現在主公一定要堅守信心,戰局馬上就會揭曉。”

曹操點點頭說:“奉孝言之有理,可否用什麼法子能速破袁紹。”郭嘉回稟說:“當下,除了繼續與袁紹交兵對戰外。還可以做兩件事,一是拉攏關中的呂布,建議其攻襲袁紹的幷州,二是可拉攏袁紹的臣屬將領,讓他們叛袁投我。”

“呂布!?”曹操聽到這個名字,臉孔上顯現出忿忿之色。郭嘉已從曹操的臉色看出端倪,繼續說道:“主公欲成大業,應審時度勢,不爲往日恩怨所左右。當下,呂布雄踞關中,而且潼關還在其手中,對官渡戰局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我們即使不能使他去攻袁紹的幷州,也不能要他東出潼關,攻擊我們的側翼。或東攻宛城,汝南,攻擊我們的後方。”

曹操正眼看着郭嘉說:“奉孝這個道理吾自然是懂得,只是心裡不舒服而已。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拉攏他,能讓他去後擊袁紹的幷州,至少不來打我們呢?”

郭嘉嘴角上揚,似笑非笑的說:“這大漢朝的天子不是還住在我們許都嗎?我們就先封呂布個官,賜他個爵,然後給他下道旨,讓他去打袁紹。至於他會不會真的去攻打袁紹,那就看他自己了,不過屬下相信,即使他抗旨不遵也不至於來背後捅我們的刀子了。”

曹操拍板說道:“就照奉孝所說的辦。吾這就吩咐許都方面表呂布爲驃騎大將軍,假節領雍州牧,封關中侯。”

郭嘉搖頭笑而不語。曹操一拍腦袋說:“唉,老夫糊塗了,應讓他假節領幷州牧,封漢中侯。”

……

長安府邸內,呂布設了香案,迎了許都來的天子御使,接了聖旨詔書和印綬。

他即刻召來陳宮,張邈,張遼等要臣進行商議。將事情原原本本和諸臣說清楚後,等着大家的反饋。

張邈先開口發言:“如今,曹袁兩家已是騎虎難下,我們無論助力哪一方,對另一方都是滅頂之災。但袁紹,曹操二人比起來,後者日後對我們的威脅更大,我建議主公乘曹操後方兵力空虛發兵兩路,北取洛陽,南克宛城,入許都。從曹賊手中救出天子,與袁紹合擊攻滅曹操的官渡主力,而後擁天子令不臣。”

陳宮搖頭說:“如若這樣,曹操被攻滅後,是個什麼局勢?那時,我們北有袁紹,南有孫權,劉璋,劉表。而且在關中地區與幷州還存在着漫長的邊境。我軍進入汝南,豫州,兗州的主力腹背受敵,又無險可守。到時袁紹的進攻方向只有我們,而他的背後卻沒敵人。如果我們被圍攻,就不得不再次退回來,這樣只是爲他人做嫁衣。甚至一不留神,這關中漢中根基所在之地都可能喪失,那纔是大禍臨頭。”

呂布聽了陳宮的話,心裡默默的贊成。這個道理太好想通了,讓主力再次進入這兗豫青徐四戰之地,自己的戰線將東西拉到幾千裡之長。試想到時,劉璋北攻漢中,袁紹從幷州西進關中,南下許都,孫權北伐青徐,劉表再趁火打劫寇南陽,自己去守哪片去?最後只能丟車保帥,可不是損兵折將,只爲袁紹做嫁衣嗎?

所以還得按自己既定的方略走,下一步本應是益州巴蜀。但之前應該拿下幷州。現在的官渡之戰相比夏華所來的那個時空歷史晚了兩年,所以戰爭結局不一定是曹操勝。無論曹袁誰勝,都必然會先攻伐關中統一北方之後再做其它打算。

若曹操勝,有潼關阻隔,他立刻就打關中不是那麼容易。若袁紹勝的話,他可以馬上從幷州再次西渡黃河,攻擊關中平原。如果那時自己在益州與劉璋做戰,又是落到兩線做戰的境地。但是自己如果能提前拿下幷州,駐軍於太行八陘險要之處。就能完全避免這種風險。

想到這,呂布已經拿定主意,將自己想法說予諸臣諸將聽。並且最後明確的說:“我們下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幷州,只有拿下幷州,我們才能安心南征益州。”

張遼想呂布問道:“主公,你看,何時是對幷州用兵的時機?”實際上,幷州不只有戰略意義。呂布自己和他的老部下都是幷州出來的,很多官兵的老家籍貫就是幷州。所以張遼聽要打併州,情緒頗有些急切。

呂布狡黠的笑着說:“不急,我們還要等袁紹和曹操再鬥上一鬥,現在只是做好戰爭準備。該動員的動員,該調兵的調兵。他們鬥到勝負要定未定之時,是我們進軍的最好時機。”

夏陽,是黃河邊上一個小縣,河對岸就是幷州。此時,大量的輜重車,糧草,作戰物資,步騎陸續開往此地。爲了不引起袁紹的注意,這些部隊都是一小批一小批,分階段的開往夏陽。在此之前,夏陽的萬餘口的平民百姓都被已防疫爲名暫時遷移到其它縣城安置。此時的夏陽實際上成了個秘密兵站。

從長安到夏陽還修了一條長達三百里,由碎石鋪成的簡易官道,可以並行三輛馬車。除此,以夏陽爲中心,沿着黃河西岸設置了一系列防禦營壘。

當下的呂布每日都在長安的府邸中,通過各種消息渠道,密切關注着官渡戰局,等待着時機。

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六章 登基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四十章 韃盡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七章 何爲大義
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六章 登基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四十章 韃盡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七章 何爲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