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共同經濟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地區經濟共同體並不是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步驟。從貢獻的角度來看,在大國之間矛盾嚴重激化的時代,地區經濟共同體在化解大國矛盾,並且推進全球經濟發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

地區經濟共同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在大的歷史背景下,美國與蘇聯在進行全面軍事對抗的時候,加強了各自聯盟體系內的經濟結構調整。不管是北約,還是華約,在承擔軍事同盟,以及共同安全的大前提下,也是成員國範圍內大力推廣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在以蘇聯爲主導的華約體系內,經濟一體化甚至達到了各國分工的程度。當然,從總體方面來看,華約模式是失敗的,計劃經濟背景下的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只是災難,而不是共同繁榮。

真正在經濟一體化方面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並且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就是歐盟。最早提出歐盟思想的是英國的前首相丘吉爾,而真正推進第一步的還是法國前外長舒曼提出的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雖然該計劃的初衷是要約束德國,但是在法、意、德(聯邦)、荷、比、盧六國成立之後,該共同體的原則迅速推廣到了煤鋼以外的市場,並且以建立共同市場爲主要目的。隨後正式轉變爲歐洲共同體,並且在簽署了《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之後,正式轉型爲歐洲聯盟。該聯盟是一個集政治實體與經濟實體於一身的區域一體化組織。

歐盟地最終目的是要達到政治一體化,即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歐洲國家,而不是由數十個歐洲國家組成的國家聯盟體。不過,歐盟距離政治一體化仍然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而且在追求政治一體化的道路上,歐盟採取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辦法,即從社會的基層開始。

經濟一體化是歐盟最先完成地工作。而在走出這一步地時候。歐盟各成員國先後完成簽署了多項具有深遠影響力地條約。比如。實現了各成員國過關免簽證,增強了歐盟體制內的人員流動,爲經濟一體化打下了基礎。推行歐元,用統一貨幣代替各成員國的貨幣,從而爲經濟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施共同的貿易政策,在貿易中採取共同標準等等。這些,都是經濟一體化的實質性工作。

可以說。從成果來看,歐洲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在正在邁出軍事一體化地步伐,而這也是政治一體化之前的最後,也是最爲重要的一步。而歐洲在走向一體化的時候,經濟一體化就成爲了軍事與政治一體化的基礎。可以說,歐洲人已經很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當各成員國的經濟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而且不可分割地情況下。才擁有了軍事與政治一體化地可能。

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果是極爲顯著的。首先,形成了一個擁有5人口,經濟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地巨大經濟實體。而且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其次,誕生了歐元,而這幾年歐元大有取代美元,成爲全球流通貨幣的趨勢。最後,經濟一體化爲歐洲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爲實現大歐洲計劃,即吸納東歐地區的前華約組織成員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可以說,歐洲經濟一體化是全球衆多區域經濟中最顯眼,最成功的一個範例。

除了歐洲之外,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共同體也不少。比如,以美國爲主導的,包含了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部分中美洲國家與加勒比海國家的北美經濟共同體;以巴西爲主導的,包含了幾個南美洲國家的南美經濟共同體;由南非牽頭,包括了尼日利亞等非洲大國在內的南部非洲經濟共同體;以俄羅斯爲首,包括了白俄羅斯,以及獨聯體成員過在內的獨聯體;由共和國、日本、韓國牽頭的東亞經濟圈;由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組成的東盟;以及由澳大利亞牽頭的大洋洲經濟共同體等。

這些經濟共同體,以及類經濟共同體都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徵,即在經濟共同體內部,各成員國互相減免關稅,聯合各自經濟上的優勢獲得共同發展的好處。同時,對外採取基本一致的口徑,特別是在貿易中注意保護共同體的利益。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共同體都達到了這一程度,比如在東亞經濟圈內,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就非常大,而且採取的貿易政策有着巨大的差別,相互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根本就沒有形成經濟共同體。

從核心利益來講,經濟共同體是在爲大國利益服務,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的法德等國,或者是俄羅斯,澳大利亞,甚至包括共和國在內,都將地區經濟共同體當作了大國利益的直接體現。可同樣的,某些經濟共同體的宗旨卻是保護小國利益,比如南部非洲經濟共同體,以及東盟,都是小國爲求生存與發展而建立的。可這些經濟共同體都或多或少的淪落爲了大國手裡的政治與外交工具。比如,東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美國、日本、共和國,甚至是澳大利亞鬥爭的舞臺。

如果世界格局不發生顯著變化,地區性經濟共同體的最終出路就是相互整合,最終融入到全球經濟一體化之中,成爲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但現實是現在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的霸主寶座岌岌可危,而且自身問題不斷,難以繼續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日本經濟崩潰,雖然還勉強保持着世界二號經濟強國的地位。但是卻很難在短期內有所作爲。共和國、俄羅斯迅速崛起,歐洲對大國利益地嚮往,這些都對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正是如此,那些衆多的地區經濟共同體必然會最終淪落爲大國手裡的工

書房裡,黃龍飛、袁鴻業、朱世宏與方興國都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凌天翔與連豫泯乾脆就坐在了角落裡面,當起了聽衆。到最後。四個人的觀點得到了統一。那就是。現在共和國正面臨着30年來最嚴峻的一次挑戰,或者說是危機。所謂“危機”,就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如果無法戰勝危險,沒有抓住機會,那就單純是危險,如果戰勝了危險。並且抓住了機遇,那就是一次發展的好機會。

四個人對危險地認識是一致地,即現在地國際局勢非常混亂,共和國已經走上了前臺,就無法避免強大敵人的挑戰。美國不會放棄全球霸主的寶座,必然會對任何一個發起挑戰的對手進行更有壓力的打壓。日本也不會甘心放棄亞洲經濟老大的地位,必然會垂死掙扎,甚至有可能絕地反撲。如果美國與日本聯手。再加上一直對共和國有所警惕的歐洲地話。那麼共和國在未來所要面臨的挑戰是非常艱鉅的,同樣的,共和國未來道路也將更加艱險。更加崎嶇。

在對機遇的認識上,四個人就不完全一樣了。其中,朱世宏與方興國主張重視國內市場,認爲應該首先擴大國內市場,並且消化已經取得的經濟成果,並且努力使共和國成爲世界最大的市場,然後用控制市場的辦法來成爲世界上頭號經濟實體。黃龍飛與袁鴻業則認爲,在加強開拓國內市場地同時,共和國也應該同時加強對海外市場,特別是周邊國家地市場進行滲透,並且努力建立起一個以共和國爲核心的地區性經濟共同體,從而達到控制更大的市場,掌握更多資源,獲得長期發展動力地目的。

換句話說,黃龍飛與袁鴻業都認爲,在短期內,共和國的重點應該是建立地區性經濟共同體,這甚至比拓展國內市場更爲重要。兩人這一觀點的基礎是,共和國本身缺乏經濟長期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相對而言,共和國對市場的需要是可以通過拓展國內市場來得到滿足的,畢竟共和國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經過了30多年.展,共和國的內部市場已經比較成熟了,只要抓住國內市場,那麼就不缺乏購買能力。而今後制約共和國發展的不是市場本身,而是原料,特別是能源,以及重要的礦物原料。

黃龍飛列舉了一系列的數字。共和國的能源有7成需要依賴進口,其中石油的進口比例已經達到了80%,在10之後,有可能達到95%,這是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要知道,美國的石油進口比例,就算在在最高點都沒有超過75%,一般情況下都維持在60%左右。和國在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上也嚴重依賴進口,其中鐵礦石的進口比例達到了65%,礦石的進口比例超過了70%,橡膠的進口比例超過了80%,木材的進口比例達到了55%,甚至連糧食都有10%需要進口。現在共和國最需要的是滿足國內各大工廠的原料,以及滿足百姓生活需要的物資!

在黃龍飛的這一觀點上,袁鴻業做了一點補充說明,即共和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問題。

如果需要以國內市場作爲經濟發展基礎的話,那麼大量產品就要在國內市場上消化掉,能夠用於出口的產品相對減少。同時,因爲共和國自身無法產出足夠的資源,所以隨着國內市場的擴大,需要進口更多的原材料。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出口減少,進口增加的情況。雖然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但是長此以往下去,除非共和國能夠成爲美國那樣的,擁有絕對優勢的頭號市場,同時共和國的貨幣超越美元與歐元,成爲全球通用貨幣,不然的話,共和國的發展必然會出現問題。

要解決出口減少,進口增加的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也就是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用以購買更多的原材料。這就涉及到了共和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

在30多年的發展中,共和國出口的主要都是初級,或者產品,而且以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爲主。這類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少,利潤率也非常低,而支撐起共和國龐大的出口能力的,是大量的剩餘廉價勞動力。隨着共和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在同步提高,同時勞動力也不可能永遠都有剩餘的。因此,就必須要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從而拉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經濟結構轉型是一個相對來說極爲龐大的,也是一個系統問題,而不是單一存在的。同樣的,在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爲主時,共和國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往往都是第三世界國家,而共和國的教育水平遠高於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國家,勞動力素質更好,所以產品的競爭力更強。而在產業轉型的時候,共和國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成爲了美歐等等發達國家,相對於這些國家,共和國的教育水平遠遠不夠,勞動力素質也差了許多。因此,這已經成爲了社會問題,而不是單獨的經濟問題。

可以說,這就是共和國的最大挑戰。雖然共和國從來沒有放棄人才的培養,從來沒有減少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但是要想擊敗西方的發達國家,擊敗那些已經在工業化道路上發展了數百年的老牌國家,共和國需要走的路還非常長遠,10年是遠遠不夠的,也許要用50,甚至時間。但是,不管這條路多麼的漫長,不管這條路多麼的坎坷,總需要邁出第一步,總需要去戰勝路上的所有坎坷與挑戰。

到最後,四個人的意見也取得了統一,而且都認爲,未來是決定共和國命運的10年。

【……卷七 全面戰爭 第四十二節 共同經濟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續)

第27節 第二生命第1節 戰爭陰影第27節 未雨綢繆(下)第1節 雪豹中伏第69節 衆矢之的第78節 雙面間諜第33節 虎不食子(下)第3節 國家褒獎第83節 再振雄風第56節 夜間襲擊第2節 兄弟軍團第73節 安排前程第9節 外圍活動(下)第11節 星火燎原第20節 猛虎舔傷第1節 廣開兵源第87節 甕中殺鱉第31節 大賺特賺第40節 進退維谷第21節 人造風暴第13節 隔壁起火第16節 五日戰爭第61節 鄭重別離第57節 猛虎添翼第66節 確鑿證據第30節 孤軍奮戰第58節 生死兩隔第39節 極限距離第4節 戰亂之都第32節 首顆殞星第23節 戰場轉機第62節 換位思考第90節 危險信號第3節 欲蓋彌彰第1節 戰爭陰影第79節 浴血之城第27節 大秤分金第77節 職業軍人第6節 整軍備戰第5節 殺人救人(下)第9節 外圍活動(上)第69節 暗流涌動第49節 收買人心第84節 招兵買馬第22節 轟轟烈烈(上)第16節 冷血殺手第23節 第一回合第87節 逼敵求和第22節 轟轟烈烈(上)第40節 金蟬脫殼第21節 先進裝備第52節 軍貿升級第73節 捷報頻頻第4節 臨危不退(下)第30節 孤軍奮戰第51節 德國風情第34節 仇人見面第71節 無形力量第6節 次輪轟炸第60節 米蘭之行第52節 知難而退第73節 新生力量第25節 國寶重現第23節 奔向戰場第14節 正面衝突第73節 新生力量第10節 順坡下驢(上)第2節 驚動高層(上)第13節 拾回本色第31節 真假謊言(下)第84節 招兵買馬第31節 大賺特賺第33節 狹路相逢第29節 血海深仇(上)第34節 大夢初醒第8節 絕處逢生(上)第21節 賺錢業務第30節 城市追蹤(下)第46節 交換人質第31節 無形戰線第11節 心急如焚(上)第1節 老巢新貌第47節 激光制導第64節 榮譽軍銜第25節 千鈞一髮第50節 國富兵強第6節 前期準備第32節 首顆殞星第63節 金錢炸彈第33節 爭取時間第21節 偶然遭遇第78節 軍事要塞第62節 撤退遇襲第70節 戰爭賭局第6節 次輪轟炸第13節 變身戲法第15節 秘密潛入(下)第11節 心急如焚(下)第45節 死亡競賽第14節 潰堤之穴
第27節 第二生命第1節 戰爭陰影第27節 未雨綢繆(下)第1節 雪豹中伏第69節 衆矢之的第78節 雙面間諜第33節 虎不食子(下)第3節 國家褒獎第83節 再振雄風第56節 夜間襲擊第2節 兄弟軍團第73節 安排前程第9節 外圍活動(下)第11節 星火燎原第20節 猛虎舔傷第1節 廣開兵源第87節 甕中殺鱉第31節 大賺特賺第40節 進退維谷第21節 人造風暴第13節 隔壁起火第16節 五日戰爭第61節 鄭重別離第57節 猛虎添翼第66節 確鑿證據第30節 孤軍奮戰第58節 生死兩隔第39節 極限距離第4節 戰亂之都第32節 首顆殞星第23節 戰場轉機第62節 換位思考第90節 危險信號第3節 欲蓋彌彰第1節 戰爭陰影第79節 浴血之城第27節 大秤分金第77節 職業軍人第6節 整軍備戰第5節 殺人救人(下)第9節 外圍活動(上)第69節 暗流涌動第49節 收買人心第84節 招兵買馬第22節 轟轟烈烈(上)第16節 冷血殺手第23節 第一回合第87節 逼敵求和第22節 轟轟烈烈(上)第40節 金蟬脫殼第21節 先進裝備第52節 軍貿升級第73節 捷報頻頻第4節 臨危不退(下)第30節 孤軍奮戰第51節 德國風情第34節 仇人見面第71節 無形力量第6節 次輪轟炸第60節 米蘭之行第52節 知難而退第73節 新生力量第25節 國寶重現第23節 奔向戰場第14節 正面衝突第73節 新生力量第10節 順坡下驢(上)第2節 驚動高層(上)第13節 拾回本色第31節 真假謊言(下)第84節 招兵買馬第31節 大賺特賺第33節 狹路相逢第29節 血海深仇(上)第34節 大夢初醒第8節 絕處逢生(上)第21節 賺錢業務第30節 城市追蹤(下)第46節 交換人質第31節 無形戰線第11節 心急如焚(上)第1節 老巢新貌第47節 激光制導第64節 榮譽軍銜第25節 千鈞一髮第50節 國富兵強第6節 前期準備第32節 首顆殞星第63節 金錢炸彈第33節 爭取時間第21節 偶然遭遇第78節 軍事要塞第62節 撤退遇襲第70節 戰爭賭局第6節 次輪轟炸第13節 變身戲法第15節 秘密潛入(下)第11節 心急如焚(下)第45節 死亡競賽第14節 潰堤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