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在古代是十分嚴重的一種自然災害...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這些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是卻也是我們的先民對旱災的最早記憶,神話故事當然不可能是真的,也不會真的射下九個太陽,但神話故事是必定有原型的,經過無數代口口相傳後,一代代的添油加醋的形成了神話,但這些神話裡的關鍵詞是旱,所以旱是真實的。
根據《中國救荒史》中統計記載:從公元前1766年到公元1937年,共發生1074次,平均三年多一次。
由此可見旱災的發生頻率有多高,如果翻看歷史古籍文獻,我們會發現在各朝各代的史料中,都有這樣的悲慘記載。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大部分人生活的好壞,取決於自然天氣,因此下至平民,上至一國之君,每年最大的期盼就是“風調雨順”,所謂風調雨順,就是需要雨時下雨,需要晴時天晴。
在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很低的古代,如果遇到多雨,還可以疏導,但若遇上乾旱,幾乎就是無能爲力,而且長時間的乾旱還會帶來蝗災、瘟疫等問題。
這不僅僅是此時大唐可以解決的,即使到了近代,應該是1878年,還發生一場丁戊奇荒...這場旱災持續了四年之久。
說這次旱災是最嚴重,一點不爲過,因爲它的影響範圍,從山西、河南、陝西、直隸、山東五省開始,後來又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川北等地,全國約有2億人受災,佔據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
更可怕的是,當時有超過1000萬人餓死,另有2000多萬人被迫遷徙,而他們的逃亡目的地,一是北上蒙古,二是南下江南,逃荒過程中死者又不計其數,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稱這次旱災是“二百餘年未有”。
.....................
“上門村和下門村的事情,各位愛卿都聽說了吧...!”
甘露殿中,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心腹們問道。
馬周率先上前躬身道:“陛下,上門村和下門村因爲搶水的事情已經被解決,雙方領頭人都已經被抓捕,死者也被撫卹,還有就是水壩也已經打開,下門村現在也已經有水可以用。”
“好呀...萬年縣辦事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李世民褒獎了一聲,跟着話鋒卻一轉道:“但是現在我們要考慮是,長安周圍還有多少像上門村和下門村一樣缺水的村子。
而且有個不好的消息,朕要告訴大家,根據我們的測量,長安周圍的水渠和河流全部都有水位下降的趨勢,而且太史局夜觀天象,一個月內長安附近沒有大雨,要知道一個月時間正好是我們長安周圍種植莊稼的時候,如果沒有水,或者打不到水,那麼多的莊稼無法播種下去的話,這就是我們大唐最大的損失,所以朕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想想辦法,度過這次的旱災。”
可是李世民說完之後,在場的大臣們都微微露出了蹙眉的樣子。
說來說去還是因爲這旱災是真的不好預防的,現代的話,你預防旱災有四點可以做,1、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
2、改進耕作制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樹造林,改善區域氣候,減少蒸發,降低乾旱風的危害;
4、研究應用現代技術和節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墒,以及暫時利用質量較差的水源,包括劣質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也就是說,現代對旱災的預防也是要提前的,可是現在的長安已經有旱災出現了,即使是現代的一些方法都是沒有用的,而有用的閉月人工降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墒...又不是現在古代可以擁有的。
古代旱災發生之後,朝廷的基本手段就是移民,移民就是指的是民衆們在朝廷的幫助下,遷往新的地方生活的一種減災方式,跟着就是薄賦稅,除了這些,根本就沒有好的方法。
而且旱災的破壞力很大,因爲伴隨旱災而來的還有蝗災,勞苦大衆本來就已經只能靠吃草根樹皮勉強支撐下去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在這樣的惡劣天災中,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甚至到處可見“易子而食”、“人人相食”的景象,慘不忍睹。
其中秦嶺淮河地區受災最爲嚴重:黃河斷流、遍地枯槁。
當然了,旱災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先兆的,但是古代社會是以農業和畜牧業爲主的社會,百姓往往不願意放棄已經播種下去的作物,並且依舊像往常一樣餵食家中飼養的牲畜,更不用說逃離家鄉了。
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導致極爲嚴重致命的後果:長期的乾旱無雨必然會令農田裡的作物大面積乾枯死亡,而由於已經進行了播種,人們家中的存糧已經寥寥無幾,人畜也缺乏基本生活用水而陷入到虛弱的狀態之中,這時候想要出逃已經是癡人說夢了,可能剛走出村口就已經因爲缺水斷糧而昏迷了。
隋唐時代關中發生大旱時,中央政府就曾經採取過將關中災民轉移到洛陽等地就食飲水的賑災手段。
坐在龍椅之上,李世民看着一直沒有說話的大臣們,也是嘆息一聲,因爲他也知道,這些大臣們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畢竟這個旱災的問題,其實早就不知道研究過多少遍了。
最終看着皺眉的大臣們,李世民想了想道:“現在旱災還是初始,所以我們應該還有機會,現在朕向全國下招賢令,徵求可以預防和解決旱災的辦法,任何人都可以獻策,只要一經採用,賞賜千金並官升三級...!”
“是...!”
一羣大臣立即躬身。
...........................
“不錯...不錯...!”
青龍坊中,李佑走在前面,身後跟着一大幫人,這些人就是在青龍坊造房子的人,周胄是他們的管事。
聽到李佑的誇獎,一邊的周胄也是露出笑容道:“公子,還是要的太快了,我們只能趕工成,如果再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的。”
“呵呵...!”李佑笑了笑道:“已經很好了,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建出一萬多人居住的地方,我本來還以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你們還是做到了,周管事,這次你要記首功,只不過,我卻不能讓你休息,因爲你們很快還要投入到學院的建造中去。
這次學院的圖紙你看了沒有?”
一說到學院,這邊周胄立即露出了激動的神色:“看過了,實在是太震撼了,一共十三棟五層的樓房,我預計如果要全部完成需要五年...!”
“確實...不過,我們先一部分一部分的做,先將其中的三棟建造起來,這三棟需要多少時間?”李佑問道。
“三棟的話,以我們現在的速度,今年年尾就可以完成...!”周胄很是自信的道。
“那就好...只要先建造三棟,那麼我們學院明年就能招生了,其他的我們再繼續慢慢的建造,這樣一邊建造一邊招生,可以雙管齊下。”
“公子英明...!”周胄連忙點頭信任的看着李佑。
“殿下...!”就在這個時候,李佑到來的消息,引起了青龍坊百姓們的歡呼雀躍,大批的此時的青龍坊百姓涌了過來,要知道現在的青龍坊百姓已經不是過去的青龍坊百姓了。
過去的青龍坊百姓可不會對李佑有任何的感情,他們只是想要去偷敦化坊的東西,不過現在青龍坊的百姓都是李佑救過的百姓,他們對李佑的感情可是很深的。
一羣人知道李佑來了,直接都放下手中的活跑了過來,想要親眼的見一見李佑,不過,這倒是將一邊的曜宇給嚇到了,連忙對身邊的護衛喊道:“保護殿下...!”
三十名的護衛直接將李佑給圍在了中間,李佑沒有阻止,因爲誰也不知道,這些百姓中有沒有對自己不利的人,好在即使有人牆也沒有讓百姓喪失見到李佑的熱情。
“殿下千歲,殿下萬安...!”一聲祝福的話語,從此時青龍坊的百姓口中喊出,李佑這個時候也是對着在場的百姓連連的招手,跟着還問道:“你們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呀...?”
百姓們齊聲大喊:“好...!”
聽到百姓們說好,李佑也是露出笑容:“好就好...你們不遠千里來追隨我,要是你們吃的不好,住的不好,我李佑心難安呀...只要你們吃的好,住的好,你們的孩子也會拼命訓練,本王也能高枕無憂。
所以你們要是有哪裡感覺不好,就第一時間來和本王說,本王會馬上就替你們解決,很快呀...我們也會在青龍坊建造廠房,讓大家都有工作,都能獲得月餉,這樣大家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大家說好不好呀...?”
“好...!”
李佑的承諾,讓青龍坊的百姓們都開心的歡呼不已,這些百姓後來都會成爲李佑最堅定的支持者,以後的某個日子,這些百姓會陪着李佑,不管李佑去向哪裡,敦化坊和青龍坊的百姓都是生死相依,這是李佑最大的依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