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觸及底線

雖然美國總統奧康納一再表示,會盡全力打贏這場戰爭,但是打了一年,美軍卻沒有轟炸中國首都。

避開北京,即有政治上的因素、也有軍事上的因素。

從政治上講,隨着戰火燒到中國本土,中國軍隊的抵抗能力逐步爆發出來。雖然在南北兩條戰線上,以美軍爲主的聯軍都在穩步推進,但是進攻難度越來越大,推進的速度也越來越慢。

究其原因,與中國軍民的抗戰激情有很大的關係。

這一點,在日軍參戰後體現得非常明顯。

羅耀武在東北戰場上大手一招,就是上百萬的民衆自覺自願的投入抗戰,不費任何力氣就組織起了上百支敵後游擊隊。打到彰武會戰的時候,東北戰場上敵後游擊隊的總兵力達到一百多萬,超過了正規軍。

雖然在正面戰場上,仍然是主力集團軍與新編集團軍唱主角,但是誰都,真正撐起東北軍脊樑的不是羅耀武,而是數以百萬計的游擊隊員,以及數量更多的民兵。沒有這些人的積極參與,羅耀武再厲害,也頂不了這麼久。

即便在東南戰場上,日軍參戰的影響也體現了出來。

在日軍參戰之前,美臺聯軍已經控制了包括舟山在內的近海島嶼,組建了政權,而當地民衆對新政權也不是很反感,至少沒有發展到自發起來抵抗的程度。可是隨着日軍參戰,臺灣當局又在日本參戰的問題上含糊其詞,結果打到江蘇境內的時候,各地民衆的抗戰激情就被激發了起來。

陳必時在四月初回歸,只是激發起民衆抗戰激情的表面因素。從根本上講,江南地區的廣大民衆對臺灣當局的反感,主要還是與臺灣當局的政治態度有關。不然,陳必時也不可能用羅耀武的方法組建敵後游擊隊,動員數百萬民兵。

毫無疑問,這就是美國當局最害怕的事情。

因爲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征服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所以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不是佔領中國,最多隻是肢解中國。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推翻中國現在的政權,建立一個聽從美國擺佈的傀儡政權也可以接受。

如此一來,美國當局就得考慮中國民衆的感受。

要,得不到民衆支持的政權,肯定不能長久。美國不可能長期在中國駐軍,所以就算肢解了中國,只要美軍撤走,中國就會在極短的內再次統一。要,歷史上還真沒有哪個國家肢解、並且阻止過中國再度統一。

受此影響,美國一直在竭力避免激怒中國民衆。

即便在中國摧毀了美國的衛星系統之後,美國也只針對中國的軍事戰略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的報復性轟炸,並沒打擊民用目標,更沒有針對大後方的戰略目標。轟炸戰場之外的大城市,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至於轟炸北京,美軍恐怕想都沒有想過。

特別是在日本參戰之後,美國在這方面顯得非常謹慎。誰都,中國政府已經找到了激勵民衆的辦法,並且收到了明顯效果。如果在這個時候轟炸北京,中國政府就有更多的辦法讓更多的民衆參加抗戰。

有的時候,民衆心態的轉變只是一瞬間的事情,甚至是很簡單的事情。

關鍵就看戰爭有沒有越過民衆心底的那條紅線。

只要超過了,十四億人爆發出來的戰爭力量,就算毀滅不了美國,也能讓那幾個跟着美國參戰的國家。

受此影響,別說美國,就連韓國與日本也認爲不應該轟炸北京。

當然,軍事上的因素也不可以小看。

打到現在,美軍損失得最少的就是B-A轟炸機,而那三架B-A都是在轟炸北京附近的軍事目標時被擊落的。

可以說,北京擁有中國大陸最完整、也是最強大的防空力量。

轟炸北京,絕對要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

雖然美國在二零一二年第三季度末就重啓了B-A的生產線,甚至讓諾思羅普公司對這種在二十多年前研製的隱身轟炸機進行改進,計劃從二零一三年的第四季度開始,生產全新的B-B,到二零一三年第二季度末,美軍B-A機羣的規模已經達到一百二十架,是戰前的六倍。但是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而且受冷戰時期與蘇聯對峙影響,在廣大的戰略後方有衆多軍工廠,比如在西南的重慶市就有好幾家大型軍工企業,轟炸這些目標需要足夠多的轟炸機。

受此影響,打到這個時候,美軍的轟炸機數量仍然嚴重不足。

因爲沒有可以替代B-A執行大縱深戰略轟炸任務的合適機種,即便是航程、載彈量與速度都要更加出色的B-1B,也因爲缺乏隱身能力,又無法隨心所欲的使用那些需要衛星系統支持的戰略巡航導彈,所以美軍的B-A全部用在戰略轟炸上,重點打擊中國的軍事工業體系。

如此一來,要想轟炸北京,還是得動用戰術航空兵。

毫無疑問,用戰術航空兵去打擊那些得到了超遠程防空系統保護的目標,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再說了,北京市只是一個人口衆多的職能型城市,戰爭爆發後,很多重要的軍事機構與政府機關都已遷出市區,大多遷往戰略大後方,比如西安與成都,可供美軍轟炸的高價值戰略目標並不多,就算有,也主要分佈在郊區。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美軍也就沒有理由轟炸北京市。

問題是,打到這個時候,北京幾乎成了前線。

更重要的是,部署在北京的那些射程在兩百到四百公里的超遠程防空系統對執行戰術轟炸任務,特別是打擊部署在渤海灣沿岸地區的岸防導彈部隊的美軍戰機構成了威脅,迫使美軍不得不擴大轟炸範圍。

因爲超遠程防空系統體積龐大,大多部署在郊區,所以前面十多天,美軍也只轟炸了北京郊區的軍事目標,沒有轟炸市區。

直到八月十一日這一天。

起因還是在羅耀武身上。

雖然羅耀武直接指揮戰術彈道導彈部隊,但是隨着作戰部隊退出阜新與錦州,加上導彈部隊一直靠後部署,距離前線至少有兩百公里,所以那些射程在五百公里左右的戰術彈道導彈無法對美軍的前沿機場構成威脅。

爲了降低岸防導彈部隊與防空部隊的壓力,羅耀武在八月初就要求部署在大後方的導彈部隊打擊遼東地區的主要空軍基地。

因爲動用這些部隊需要得到最高統帥部的批准,所以羅耀武沒有直接指揮權。

最初的時候,最高統帥部還沒打算使用這些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畢竟這會招來美軍的瘋狂報復。

要,在東南戰場上,陳必時動用了大批中程彈道導彈部隊,結果美軍把轟炸範圍擴大到了兩湖兩廣,甚至出動轟炸機打擊了部署在重慶東部與貴州東部地區的導彈部隊,讓這些原本就不太平靜的地區又起波瀾。

只是到了八月十日,最高統帥部也穩不住了。

美軍的轟炸範圍越來越大,部署在北京周邊的防空部隊損失慘重,就連部署在天津、唐山與秦皇島的岸防部隊也遭到重大損失。如果不能遏制美軍的轟炸力度,不但岸防導彈部隊將迅速崩潰,連首都圈的防空網都將被擊潰。

這個晚上,部署在首都附近的彈道導彈部隊襲擊了美軍機場。

美軍隨即展開報復行動,出動部署在日本的FB-轟炸機,對中國軍隊的彈道導彈部隊進行重點截殺。

結果在十一日的一輪轟炸中,兩架FB-了通過北京市區進行戰場規避的導彈發射車,並且投下了炸彈。

那幾輛導彈發射車被當即摧毀,方圓數百米範圍內的民房、以及上千市民也受到牽連。

更重要的是,這開啓了美軍轟炸北京市區的先例。

從根本上講,美軍指揮官批准這一轟炸行動,也多半是想試探中國的底線,即中國當局會不會就此展開報復行動,以及中國民衆會受到多大影響。

不管說,北京肯定得打下來,就算現在不炸,等到地面部隊打過山海關,還是得轟炸北京。

這場轟炸對中國民衆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恐怕很難說得清楚。

原因也很簡單,北京市區遭到轟炸的消息被嚴密封鎖,即便市民聽到了爆炸聲,也看到了爆炸產生的火球,但是郊區一直在挨炸,也就沒有多少人起疑。更何況,轟炸現場很快就被衛戍部隊封鎖,市民根本無法靠近。

在新聞管制的情況下,要想掩蓋真相也不困難。

關鍵還是中國當局受到的影響,即美軍開了這個先例之後,會不會變本加厲,以戰略轟炸來摧毀中國首都,從而瓦解中國軍民的鬥志。

要,美國是最先玩戰略轟炸、也是玩得最拿手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整個日本都被美軍的戰略轟炸變成了廢墟,何況一個小小的北京。

更重要的是,阜錦會戰失利,已經對中國軍民的抗戰鬥志產生了影響,也對剛剛冒起來的勝利希望產生了打擊。如果讓軍民認爲都無法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軍隊的士氣很快就會垮下去,民衆也不會積極抗戰。

中國有十四億人,可是其中十三億都是甭派。

由此可見,中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場轟炸產生的深遠影響!

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5章 虛張聲勢第7章 戰略圍剿第9章 大敵當前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79章 出其不意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3章 機緣巧合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46章 步兵防線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58章 環形防線第78章 再接再厲第60章 一飛沖天第66章 遍地主力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章 半夜鬼叫第99章 爭分奪秒第54章 空降一師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8章 蓄勢待發第78章 再接再厲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4章 飢寒交迫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7章 血戰到底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35章 爲戰爭活第21章 決戰南京第83章 查漏補缺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82章 恰準時機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35章 爲戰爭活第69章 一地得失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96章 老將出馬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40章 以退爲進第3章 秘密任務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0章 一飛沖天第90章 找對領導第25章 強行抓人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15章 以六換一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54章 當局者迷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92章 秘密協議第21章 不是訣別第50章 意外收穫第53章 關鍵一炮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0章 最後底線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73章 交戰原則
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5章 虛張聲勢第7章 戰略圍剿第9章 大敵當前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79章 出其不意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3章 機緣巧合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46章 步兵防線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58章 環形防線第78章 再接再厲第60章 一飛沖天第66章 遍地主力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章 半夜鬼叫第99章 爭分奪秒第54章 空降一師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8章 蓄勢待發第78章 再接再厲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4章 飢寒交迫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7章 血戰到底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35章 爲戰爭活第21章 決戰南京第83章 查漏補缺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82章 恰準時機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35章 爲戰爭活第69章 一地得失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96章 老將出馬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40章 以退爲進第3章 秘密任務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0章 一飛沖天第90章 找對領導第25章 強行抓人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15章 以六換一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54章 當局者迷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92章 秘密協議第21章 不是訣別第50章 意外收穫第53章 關鍵一炮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0章 最後底線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73章 交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