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水落砂

[仙呂#8226;太常引]

伊人別我下海船,有意鎖舵方。

前後辨疑難,卻折手足如衣裳。

一番梳理,幾句闊談,無蹤復猖狂。

攻殺固守間,方知英雄與蒼狼。

這下面會有什麼?鯊口幾乎都要懷疑魯一棄決定的正確性了。

步半寸也有些懷疑這年輕人是不是在故弄玄虛地瞎搞。

魯一棄還是沒說話,拉着步半寸就往舵臺下走,走到一半的時候,他又回頭看着鯊口,手指堅定地往剛纔指的方向點了點,然後才繼續走下舵臺。

鯊口雖然有疑慮,但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着魯一棄的吩咐,雙刀在手,目光炯炯地注視着船尾的右下方,隨時準備着和可能會從下面冒出來的妖魔鬼怪殊死搏鬥。

魯一棄始終沒在說話,他只是將步半寸拉到了自己剛纔坐的甲板處。然後伸手指住一件東西……

那是一隻碗,一隻極普通的海碗,盛滿了水的海碗。是的,就在鯊口要從船尾下去的那個當口,魯一棄從鯊口系的回頭繩他想到了另一根繩子,然後又想到自己的入定狀態時發現的一個極微小的細節。於是前前後後許多的線索連接起來了,連接成一個結構嚴密的坎面展現在他腦海裡。

步半寸一看魯一棄指着的碗就明白什麼意思了,他蹲在纜樁前,極仔細地瞄着碗裡的水面子。過了一小會兒,他回頭看看魯一棄和離着不遠的女人,揮揮手。魯一棄也知道他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步半寸對如此微小的差距把握不住,他要進一步地證實。於是便拉着女人走到船甲板的另一側。

此時,嗚咽的風聲似乎變小了,坐在艙門口的瞎子也停止了嘟囔,好奇地看着步半寸。

看女人和魯一棄離遠了,步半寸將纜樁上的碗小心地轉動了180度,然後更加仔細地趴在那裡盯住水面。

終於,他爬了起來,回身朝魯一棄點點頭。

魯一棄微笑了一下,朝堆放網捆、矛叉各種工具的地方努努嘴。步半寸也不作聲,他的臉色此時很難看,走到那堆東西里亂翻了一氣。翻完後,他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晦了。

但至此步半寸還沒死心,他撿起一個未穿繩的浮球,走到甲板中間。這船對於他來說太熟悉了,很準確地就找到甲板的中心線。手裡的浮球他也很熟悉,這是用輕橡木刨削磨光而成,非常的渾圓。浮球放在中心線上,輕輕鬆開手。那浮球搖晃了一下便往船右側滾去。浮球起到“偱坡球”的作用了。

現象很難發現,道理卻很簡單。魯家的船在製造過程中講究陰陽論、文武道,所有這一切概括成一個簡單的名詞就是“平衡”。步半寸學的是魯家的技藝,雖然沒有真正去成爲一個工匠,但在平常的運用上也把魯家技藝融合其中,船上所有設施的分列排布以及東西的擺放也下意識地掌握平衡這個概念。而且魯家人造這鐵頭船的時候,外型上採用的是寬尾窄高底,這樣的船雖然便於破浪,但在平衡上的要求就更難掌握。

現在鯊口站在船體的寬尾中間偏右點,瞎子在艙門處是中間位,女人和魯一棄在船左側,只有步半寸一個人是在船的右側邊上。按道理此時應該是船體左側偏低,至少也應該是兩邊平衡。但事實不是這樣,那水碗的水面、浮球的滾動都表明了現在是船的右側偏低。這說明了右側有一個多餘的重物,而且這重物從傾斜度上來看,要麼份量挺重,要麼就是距離中心線的偏差很大。

魯一棄讓步半寸翻船上的東西,是因爲鯊口拿的繩子讓他想到了另一根繩子。一根他感覺已經好久沒看到的繩子——老叉的探底繩。步半寸檢查過老叉做的各種玩意兒,數量沒少,卻偏偏疏忽了他最常用的物件。

兩種最大的可能性:失蹤了的老叉自己將自己吊在船尾右端,老叉的屍體被吊在船尾的右端。

魯一棄心裡還是非常肯定第一種可能的,因爲昨夜一夜間船行未偏向,這說明有人在控制着舵,雖然不是操作舵把,但是可以直接擺弄舵頁。而現在舵頁又被卡住,誰會這樣做?誰能這樣做?活人!或者鬼魂!或者比鬼魂更可怕的活人!

步半寸與魯一棄對視了一眼,隨即抓起一把三股倒鉤叉,拉住一根桅纜就要從一側船舷下去。

步半寸這樣的做法很不合適。根本還沒弄清楚對手的具體位置和情況,就冒冒失失下去,只能成爲個飄紅標子(活靶子的意思)。就在他要滑出船舷時,一隻枯瘦的手抓住了桅纜。

只是抓住桅纜,卻沒有說一句話,雖然沒有說話,卻已然表明了一切。

瞎子的狀態明顯恢復了許多,剛纔魯一棄他們也沒有說話,但他從自己聽到的動靜中就已經判斷出他們在做些什麼,於是同樣無聲默契地阻止了步半寸的錯誤舉動。

瞎子的舉動也提醒了魯一棄,是呀,應該先證實自己的判斷,然後才能進一步採取行動。於是他再次踏上了船尾的舵臺。

海上風力沒有變小,但一直持續的嗚咽風聲幾乎聽不見了。這現象讓魯一棄對自己一系列的判斷有了很多的信心,同時也讓魯一棄平靜的言語在寂靜的船上顯得格外響亮清徹。

“我知道你在下面,我也知道下面待着很辛苦。”魯一棄平靜的話語中帶着對別人很多的理解,這樣的言語開頭,會讓聽的人從一開始就感覺自己已經被說話的人完全掌握了。

“你們幾個人中,相比之下你對寶貝的**是最強烈的,對我們行動的每一個步驟也是最好奇的。而在前往兇穴時,你的狀態卻又是最好的,並且還做了一些在兇穴派到用場的玩意兒,處處顯示出你對兇穴周圍的情形有所瞭解。兇穴無寶移位,這情形不是祖先留的典籍中可以知道的。只有實地查探過纔可能有所瞭解。對家有兇穴的海圖,又有兇穴起水的鬼船,這都說明對家曾經有人探過兇穴,只是沒能探到正點,更沒有想到根本沒有寶構。所以我相信你的所知肯定也是來自於對家,還有你後來用的‘冷焰吹’,我後來也尋思過來,如果就是你當年一個排頭的身份恐怕是搞不來的,而我又正好知道,江湖上許多突然消失的門派擁有的絕技最後都出現在了對家門中,這讓我很容易就聯想到你準備的物件也來自對家。”

船下只有鐵頭船劃破水面的嘩嘩聲。

第33節 急奔走第1節 路迷茫第37節 賜我亡第21節 復虞詐第13節 水落砂第22節 脫身去第18節 不須歸第5節 動阻僧第32節 水自流第25節 來去兮第24節 人亦鬼第40節 剎石崩第25節 不容輕第39節 刑天斬第21節 池水驚第40節 無影殺第25節 三峰迴第33節 鷲雲烏第16節 雀在後第7節 顛撲道第7節 電抹宵第29節 火慘烈第13節 路徑疑第18節 華陰玉第18節 踏成道第12節 地下天第9節 探沒舟第36節 日煞兇第18節 踏成道第31節 雪中行第34節 天火衝第3節 驀驚覺第40節 無影殺第29節 倒柱行第5節 盞茶約第25節 院中院第20節 雁字來第32節 花開石第35節 辨魑魅第27節 淤掩身第5節 盞茶約第3節 驀驚覺第8節 鬧處襲第16節 荷葉轉第15節 漏露形第4節 躍天渦第14節 入心隙第19節 器更利第13節 路徑疑第6節 靜度人第11節 飄磷骨第31節 雪中行第20節 獨步行第42節 望感局第8節 鬧處襲第14節 入心隙第16節 雀在後第6節 眉目間第13節 路徑疑第6節 船影子第5節 盞茶約第7節 電抹宵第15節 浪衝灘第22節 陰氣升第41節 諸多變第17節 螟蛉子第37節 步難停第41節 諸多變第16節 難識卿第2節 千山阻第6節 船影子第30節 陰世道第42節 望感局第2節 鬼操船第23節 瓦如龜第19節 器更利第28節 殿無樑第33節 迷宮逃第41節 諸多變第8節 海糉子第12節 地下天第38節 辨斷絃第32節 飛鼎破第24節 花熔金第36節 論輸贏第13節 寒第42節 望感局第22節 脫身去第7節 飛過坎第28節 坎漸識第37節 步難停有關術語的解釋第31節 回頭道第21節 了卻事第25節 院中院第26節 三聖石第33節 鷲雲烏第25節 三峰迴第13節 火欲旺
第33節 急奔走第1節 路迷茫第37節 賜我亡第21節 復虞詐第13節 水落砂第22節 脫身去第18節 不須歸第5節 動阻僧第32節 水自流第25節 來去兮第24節 人亦鬼第40節 剎石崩第25節 不容輕第39節 刑天斬第21節 池水驚第40節 無影殺第25節 三峰迴第33節 鷲雲烏第16節 雀在後第7節 顛撲道第7節 電抹宵第29節 火慘烈第13節 路徑疑第18節 華陰玉第18節 踏成道第12節 地下天第9節 探沒舟第36節 日煞兇第18節 踏成道第31節 雪中行第34節 天火衝第3節 驀驚覺第40節 無影殺第29節 倒柱行第5節 盞茶約第25節 院中院第20節 雁字來第32節 花開石第35節 辨魑魅第27節 淤掩身第5節 盞茶約第3節 驀驚覺第8節 鬧處襲第16節 荷葉轉第15節 漏露形第4節 躍天渦第14節 入心隙第19節 器更利第13節 路徑疑第6節 靜度人第11節 飄磷骨第31節 雪中行第20節 獨步行第42節 望感局第8節 鬧處襲第14節 入心隙第16節 雀在後第6節 眉目間第13節 路徑疑第6節 船影子第5節 盞茶約第7節 電抹宵第15節 浪衝灘第22節 陰氣升第41節 諸多變第17節 螟蛉子第37節 步難停第41節 諸多變第16節 難識卿第2節 千山阻第6節 船影子第30節 陰世道第42節 望感局第2節 鬼操船第23節 瓦如龜第19節 器更利第28節 殿無樑第33節 迷宮逃第41節 諸多變第8節 海糉子第12節 地下天第38節 辨斷絃第32節 飛鼎破第24節 花熔金第36節 論輸贏第13節 寒第42節 望感局第22節 脫身去第7節 飛過坎第28節 坎漸識第37節 步難停有關術語的解釋第31節 回頭道第21節 了卻事第25節 院中院第26節 三聖石第33節 鷲雲烏第25節 三峰迴第13節 火欲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