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 趕屍之術(下)

人有三魂七魄,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駐其身。

但要想命魂合一,卻得先覺醒七魄,但常人的七魄都是不自覺的潛藏體內。若是人死了,七魄便散去,若人的意志極爲堅強,便還能勉強維持死前的氣場,這種氣場便是身體與神識俱存時的氣場頻率,能將已經覺醒的七魄保留一部份。

這種氣場若是存在,那麼短時間內殘魄還能繼續維持神識的存在,人的記憶便會保留最強烈的那部份,往往化成厲鬼兇魂。

但是這種氣場環璋往往受到罡風吹拂而緩慢改變,特別是強大能量級數的衝擊而破壞,例如天上的雷電。

一旦氣場頻率變化,再不能維持從前的頻率,那麼厲鬼兇魂自然也就徹底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存在方式便是殭屍。殭屍卻與厲鬼兇魂有所不同,厲鬼兇魂是人死後的殘餘神識因爲氣場頻率能保持不變而形成,因此往往是侷限於某一個地方,一旦離開那個地方便會消亡。

殭屍所受限制就要輕得多,殭屍是因爲產生屍變,導致在屍體內部形成一個奇異的氣場,但是往往因爲屍變在後,因此殭屍形成之時,人的神識已經逐步散去,記憶也就隨之消亡得差不多了,只有殘餘的一點本能還存在。

當屍變後,殭屍體內雖能暫時形成一個供神識存在的氣場頻率,但是靈智已失大半,也就只能被殘餘的本能控制。

厲鬼和殭屍是不同的,厲鬼一開始便已無肉體,只要破壞其生存的氣場環璋或是改變其附近的氣場頻率,便能使其消亡。但是厲鬼還存有部份記憶,擁有靈智,因此可以主動修煉,某種程度上說,借兵解而遁的修道士的元神,便是與厲鬼兇魂類似的存在。

而殭屍卻還有軀體,要使其消亡,首先得破壞其軀體。低級的殭屍只是在體內溫養本能,本能驅使其若看到活人,多半便要噬之,因爲活人的氣場頻率吸引着殭屍的本能,而且鮮血、腦漿俱有陽氣,具有改善殭屍體質之效,促生靈智之效。

殭屍的等級有七級,普通殭屍、鐵級、銅級、銀級、金級、夜叉、鬼王,鐵級以上便開始復生靈智,知道在夜晚可以吸納月光修煉,每一級靈智必然躍升,最後兩級夜叉與鬼王靈智已經復生完全,只是軀體仍以死亡後的陰質形態存在,除此之外實不比一個修道多年的修士差。

就算是邪道九宗中以控屍出名的煉屍宗,鎮派之寶也只是十二具金屍,另外一具夜叉級別的毗那神屍只有宗主天屍童子能夠控制,卻沒人知道天屍童子是如何能免控制一具靈智已經全復,等同於天人階初階無上常融天之境的夜叉。

所以一旦屍變,往往就是一場災難,須得小心處理。

譚家的這趕屍符妙就妙在當初創符之人得了本符經,既通曉一些符文,又常年與屍體打交道,慢慢了解了處於生死之間的特殊頻率,這才能創出此符。

以此符帖於屍體額頭,便能借符文之力減弱罡風對神識的削弱,同時保持屍體的乾燥,將殘餘的本能封存屍體內,再以攝魂鈴的鈴聲模擬出與屍體氣場類似的頻率,形成交流。

因此說穿了趕屍符並沒有什麼非常神奇之處,不過是通過符使屍體暫時處於屍變後的殭屍狀態,再以攝魂鈴“告訴”殭屍前方有他們想噬咬的活人,如此殭屍自然會跟着鈴聲前進,形成趕屍奇景。

至於趕屍時,譚家人自然會穿上特製的屍衣,屍衣上亦是以繪有類似趕屍符一般的靈符,能讓殭屍覺察不出活人的生氣,誤以爲是同類殭屍。

只要一揭去所趕之屍的趕屍符,屍變狀態便會消失,所趕的屍體到底沒有經過真正的屍變,因此殘存的本能不強,沒了靈符支持,也就變回屍體一具。

譚家趕屍之秘大抵如此,不過這種趕屍說到底是偷機取巧,如果趕屍符帖在屍體額頭太久,亦有可能真的屍變,形成殭屍,因此趕屍一般都有時間限制,要在多少天內將屍體從某處趕往某種,途中不趕之時,還得視情況在沿途休息的時侯暫時揭去靈符,。

這揭符的時間全憑經驗,揭符時間少了,可能形成屍變。揭符時間長了,屍體內的氣場頻率徹底改變,連殘餘的一點本能都不能保留,那就真的變成一具等待腐爛的屍體了,趕屍趕到半路只好棄屍。

孔璋感興趣的便是這涉及趕屍符的生死頻率,若依這趕屍符的符意,人之死並非徹底消亡,實際是一種頻率的轉換。

生靈是以物質(軀體)爲依託,將能量聚集形成特定的頻率,從而存在。

每一種生靈之所以是不同的,正是因爲這種頻率如果無限分解下去,氣場頻率和構成生靈的物質形態是不同的。

就好比單獨拿一隻雞蛋,一隻青椒,都不是青椒炒雞蛋,只有將雞蛋打碎調勻與青椒混炒變成蛋餅後,才叫青椒炒雞蛋。

但其中如果把青椒換成番茄,換成別的東西,甚至只炒雞蛋,那麼所炒出來的雞蛋都是不同的。

從出生開始,隨着生靈成熟長大,氣血雙旺,是以一種拋物線的軌跡進行着,這種頻率從弱到強,再到弱,直至徹底消失。

死後,這種頻率改變,但並不代表徹底消亡,只是能量再不能通暢運行,頻率處於減弱到停止的過程,最後頻率會受到天地間大頻率的影響,逐漸被影響同化,到同化後纔是真正的消亡,所謂的迴歸自然老媽。

修道便是逆轉這一過程,無限的延長生靈氣場頻率存在這根拋物線處於頂點的時間,甚至追求拋物線變成向上的射線,永不衰減,是爲長生。

但除非修煉到極高的境界或是有極爲特殊的方法,否則生靈都還是脫離不了軀體,因爲肉軀是吸收和轉換能量的中轉。

修煉之道便有這樣兩個方向,一是修煉神識,將神識的頻率鍛鍊到極爲堅強的地步,哪怕肉身毀壞,神識也能在短時間內不散去,從而主動投胎轉世或是奪舍。

另一個方向卻是追求無限加強自己肉身的能力,既使其堅不可摧,自然也就延緩了頻率衰減消亡的時間,還可以加強吸收和轉換能量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頻率的強度。

這張趕屍符雖然粗糙,卻不亞於孔璋手上那張以地符文繪成的御空符,因爲兩者都是同樣在他面前,爲他打開了一扇通向兩個不同世界的門戶,前者是涉及空間之秘,後者則是生死之間。

雖然兩者都還不能盡窺其秘,但是無疑這張趕屍符要理解起來卻是相對容易些。

至少讓孔璋解出符意,已知其然,不過生死頻率涉及生靈之秘,光靠這一星半點卻還差得遠。

第239節 京師亂(中)第131節 爭祭(二)第88節 救人(中)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25節 各方齊至(中)第198節 壓力(上)第177節 抉擇(上)第239節 京師亂(中)第181節 第二魔質(上)第258節 鬥法(二十三)第119節 內應(下)第210節 拔屌無情(中)第39節 僬王姜僬(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八)第95節 蜇伏(中)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53節 分配第22節 役事(下)第28節 鬥蛇(上)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23節 在路上(上)第5節 初遇(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下)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54節 休整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256節 幫手(六)第81節 投名狀(下)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16節 逃亡(下)第104節 起程(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248節 降臨(六)第240節 鬥法(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237節 魔蹤(上)第236節 千魔法會(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192節 天魂(中)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252節 壽誕(四)第171節 風起靈州(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下)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26節 修煉(上)第166節 日後再說(上)第29節 外門集市(下)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下)第252節 壽誕(六)第254節 蜀山會(四)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15節 亂鬥(下)第241節 開始(中)第24節 入閣(下)第17節 交*媾(下)第179節 惡鬥(下)第233節 拜謁(上)第92節 交易(下)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57節 江州(下)第166節 日後再說(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82節 識破身份(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下)第227節 亂戰(六)第174節 劫殺(下)第125節 宗門陷落(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26節 百邪盟(下)第258節 鬥法(十七)第82節 脅迫第199節 闖殿(下)第56節 下山第39節 僬王姜僬(下)第116節 老子姓孔不姓冤(上)第120節 指路(上)第166節 日後再說(下)第260節 亂乾坤(九)第122節 火中取栗(上)第177節 抉擇(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下)第155節 萬象宮(中)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8節 鬥法(九)第85節 絕戶(下)第179節 惡鬥(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97節 亂質之道(下)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十)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
第239節 京師亂(中)第131節 爭祭(二)第88節 救人(中)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25節 各方齊至(中)第198節 壓力(上)第177節 抉擇(上)第239節 京師亂(中)第181節 第二魔質(上)第258節 鬥法(二十三)第119節 內應(下)第210節 拔屌無情(中)第39節 僬王姜僬(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八)第95節 蜇伏(中)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53節 分配第22節 役事(下)第28節 鬥蛇(上)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23節 在路上(上)第5節 初遇(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下)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54節 休整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256節 幫手(六)第81節 投名狀(下)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16節 逃亡(下)第104節 起程(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248節 降臨(六)第240節 鬥法(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237節 魔蹤(上)第236節 千魔法會(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192節 天魂(中)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252節 壽誕(四)第171節 風起靈州(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下)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26節 修煉(上)第166節 日後再說(上)第29節 外門集市(下)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下)第252節 壽誕(六)第254節 蜀山會(四)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15節 亂鬥(下)第241節 開始(中)第24節 入閣(下)第17節 交*媾(下)第179節 惡鬥(下)第233節 拜謁(上)第92節 交易(下)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57節 江州(下)第166節 日後再說(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82節 識破身份(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下)第227節 亂戰(六)第174節 劫殺(下)第125節 宗門陷落(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26節 百邪盟(下)第258節 鬥法(十七)第82節 脅迫第199節 闖殿(下)第56節 下山第39節 僬王姜僬(下)第116節 老子姓孔不姓冤(上)第120節 指路(上)第166節 日後再說(下)第260節 亂乾坤(九)第122節 火中取栗(上)第177節 抉擇(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下)第155節 萬象宮(中)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8節 鬥法(九)第85節 絕戶(下)第179節 惡鬥(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97節 亂質之道(下)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十)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