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節 天津衛

天津,古稱直沽。

元中期之後,還是一個大漁村的直沽寨被改名爲海津鎮,成爲了當時的漕糧轉運中心。

到了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這一去,朱棣便把侄子趕下臺,搶到了龍椅。再之後,從燕王轉職成永樂帝的朱棣,便將此地改名爲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

作爲北方的軍事要地和交通樞紐,永樂帝遷都北京後,很快便在永樂二年於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天津衛城就在後世的老城區。整個衛城周長九里,總面積1.64平方公里,東西寬,南北窄,狀如算盤,也稱算盤城。

衛城的格局一如傳統的中國縣城,當中有溝通南北東西的十字街,十字街交叉處建鼓樓。

衛城內,朝廷不但設置了各衛指揮使,各千戶所,鎮撫司,經歷司,清軍廳等軍方衙署,還佈置了兵備,通判,漕運,糧鹽等一系列文官衙門。

雖說明朝廷不重視天津在海運方面的區位優勢,但是僅僅憑藉着四通八達的海河水系和南北大運河,天津就輕鬆成爲了大明北方的漕運樞紐。

所以自自元中葉起,天津就是檣櫓林立,廟宇衆多,賈戶繁多的商業大港。

...........................

1630年1月10,天津大沽口。這處後世耳熟能詳的海河入海口,在今天一早,外海便有滾滾黑煙升起。

之所以大沽口這樣出名,大抵還是因爲清末和英法聯軍那一場戰鬥所至。然而在明朝時,大沽口其實就已經是海防要地了“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京津門戶,海陸咽喉”。

雖說沒有清末那麼大規模的炮位,但是在明朝,大沽口同樣有架設了火炮的墩臺和駐兵。

於是此刻爬在大沽口墩臺上的守備把總錢老四,有點頭皮發麻。

夾雜着渾黃泥沙的海河河水,在入海口和冬季藍綠色的海水相撞,使得海面一片渾濁,顏色黑黃。

就在黑黃的海面上,一片冒着黑煙的大船已經佈滿了河口。這些怪船中有掛着白帆的,也有掛着中式硬帆的,而無一例外的是,所有船隻都在冒着或濃或淡的黑煙。

儘管這段時間裡,錢把總已經多次見過這種冒着黑煙的怪船。但是今天一早當他看到如此多的黑煙船佈滿海面時,還是禁不住有一種恐懼和壓抑的感覺。

“還好是自家兵馬,這夥南人恁是古怪。”伴隨着錢把總喃喃自語聲的,是海船的接近:北上艦隊已經全體整理好了隊伍,在先期到達的“監視”號帶領下,呈一字型列隊緩緩進入了海河口。

...........................

一個半月前的一天,監視號就像今天一樣,在清晨出現在了海河口。

當時的錢把總,可是立即下令點燃了狼煙:天津衛自建成以來從沒有見過西式軟帆船,土生土長的錢把總自然不會把怪船當作自己人。

當時滿清剛剛圍城,和京城近在咫尺的天津衛上下文武早已是一日三驚,神經繃緊到了極點。

所以看到接力傳來的狼煙後,闔城大驚,內外商民狼奔豕突,場面混亂不堪。然後水營主力就在總兵王洪親自率領下,氣勢洶洶地殺將出來,沿海河而下,準備會一會韃子的水軍。

導致水營如此勇猛的原因是:作爲集兵供餉的橋頭堡,天津將士很清楚韃子水軍不成氣候,純粹就是雞飼料,所以這才殺將出來。

然後等王總兵趕到大沽口,看到掛着白帆,悠悠遠遊的監視號後,全體傻眼了。

而看到正主後,監視號這才劃出小船,派出使者,帶着文書見到了王洪。

當王洪看完一堆從福建巡撫衙門發來的公文信件後,不由得指着信使跳腳大罵,就差把這服飾怪異的短毛海賊推出去斬了——媽的老子尿都嚇出來了你給我看這個?你知不知道這種行爲給津門人民帶來了多少生命財產的損失?

然而當天這場烏龍,還真不能怪監視號。

早在監視號去福州領了文書出發的時候,就另有八百里加急公文去了京城兵部。其上已經說明了這邊不日會有船北上天津,請兵部轉發天津衛,這是正規流程。

然而沒想到的是,當公文到京城的時候,由於韃子正在城下激戰,所以九門已關。這樣一來,公文拖了好久才找到機會從城下吊了上去。

至於說什麼轉發回執之類的,這個就真沒有了。最近一段時間聯繫天下各地的軍情文書發帖量暴增,偏偏京師的訊息渠道又時斷時續,所以像福建發來的這種低等級文書,就被活生生壓在了兵部,直到監視號來到大沽口那天,兵部都沒有派人去天津通知......

於是乎,監視號原本以爲會等來個管事的,結果沒曾想天津總兵親自帶着大批船隻殺了出來......

解釋清楚烏龍後,王總兵也發完了火,於是雙方正式接上了頭,監視號隨隊回了天津城。

不想到了天津城後,監視號就地補充過煤水食物,兩天後居然又出航了,留下的交待是出海偵查韃情......

這一下又把總兵大人給氣着了。

然而監視號是勤王的客軍,從理論上說,這條船是不歸天津總兵和巡撫衙門管轄的——兵部負責指揮京城保衛戰的大員纔是監視號的正管。

這裡就凸顯出了明代不重視海軍的弊端:像北上艦隊這種從海上來的援軍,困在京城的總指揮,或者崇禎本人,實際上是沒辦法直接指揮的。也就是說,曹總兵未來上岸後,完全可以用“軍令不通”這個理由賴在天津不走,偏偏天津本地還奈何不了這幫人。

當然了,這也就是穿越衆的兵馬。

正常來講,由於糧秣後勤都需要本地供應,所以客軍無論做什麼,都是要看本地官員臉色的,不可能那麼囂張。

但是監視號就這麼囂張了:成箱的曹大頭扔出來後,各種上好的煤炭糯米果蔬肉食都被本地商人源源不斷地送到了船上,這其中的糯米還是專供皇室勳戚的太倉“白糧”......這又從哪裡說理去。

所以儘管總兵大人不爽,但是在土豪面前,也沒人在乎他那點脾氣了。

於是監視號就這樣三天出海兩天休整,將天津衛當成了旅館。在一個半月時間裡,包括渤海灣乃至大連朝鮮沿海等等海域,統統都被監視號跑了一遍。

而到了1月5號,監視號則破天荒再沒有出海,一邊留在天津休整,一邊通報各衙門:福建的勤王艦隊即將到埠,這次不要再搞烏龍。

到了9號這一天,監視號便帶着幾艘明軍哨船出海等待,至10日晨,在大沽口的墩臺上,錢把總便看到了北上艦隊。

看到和監視號一模一樣的幾艘戰艦後,錢把總這一次學乖了,老老實實沒點狼煙。然後一通聯絡交流後,北上艦隊便在監視號和幾艘明船的帶領下,緩緩駛進海河,直奔天津衛。

..............................

和廣州城一樣,天津由於同樣是入海口,所以河流繁多。從上游過來的溪河支流有300多條,而最終彙集百川,奔騰入海的海河,則是華北最大的河流。

後世的大沽口,距離老城大約有五十公里的距離。但是明代由於海岸線還沒延伸,所以艦隊沿河開進了不到四十公里後,老遠便望見了長方形的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的駐地就在所謂的三汊口,是海河,衛河,子牙河的交匯處,又稱小直沽。

而在衛城的東南方向,則是匯合了南北運河和海河的漕運樞紐大直沽。站在船頭望去,大直沽那邊船舶盈岸,豪宅連綿,臺地林立,彷彿北邊的京城沒有在發生戰爭一樣,一副醉生夢死的模樣。

北上艦隊到了衛城門外後,並沒有全體進城:衛城雖說有水門和水寨,但是一來地方不大,二來官署民宅早已把城裡那點地方擠得滿滿當當,所以家當多,隱私多的北上艦隊必須要另覓駐地。

於是艦隊便在城外下了錨。只有艦隊的旗艦,桅杆上掛着那三樽大纛的“爭鋒”號,緩緩駛進了衛城的水門。

而這個時候,天津巡撫翟鳳翀和總兵王洪已經帶着城內大小官員,站在水寨碼頭等候了。

翟鳳翀是山東人,之前受魏忠賢排斥被削籍爲民。後來崇禎初起爲兵部右侍郎,去年接替了戶部侍郎崔爾進,調任的天津巡撫。

明代的天津,之前是沒有巡撫和總兵這兩位文武大員的。當初永樂帝築天津城後,調集了足足三個衛所來鎮守天津,是爲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右衛。

這三個衛所是平級單位,一直以來也沒有更高級別的官員來統管天津。

然而到了萬曆年間,因爲日本侵略朝鮮,所以明朝一方面發兵援救,另一方面就在天津設了巡撫和總兵,專責海上防衛,保衛京城的職責。只不過短短兩年後,日本事罷,這些職位又被撤銷了。

而到了北方滿清勢大的天啓年間,由於天津的戰略地位日漸增強,故而朝廷又在天津復設了巡撫和總兵。

所以這二位,其實在同級別鎮撫裡只能算是袖珍大佬:地盤只有天津周邊這一旮沓,責權只有海防。

.................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後,身穿大紅官袍的曹總兵,一路踏着近年來修煉成功的官步,穩穩從船板上走了下來。老遠便拱手行禮:“下官曹川參見翟巡撫,王總兵。”

“快快免禮!”翟鳳翀和王洪趕緊平禮以待:明朝軍隊講究“大小相制”,何況曹川這個客軍副總兵根本不歸這兩位袖珍大佬管轄,所以大家妥妥算是同級別同事。

大佬互相見禮後,曹總兵又和兵備道,鎮撫司,清軍廳的幾位中階文武官兒見了禮。

這之後,才輪到身穿紅袍的天津三衛幾個世襲指揮使的參見。

到了明後期,隨着衛所逐漸農莊化,軍事職能削弱,軍戶和衛所軍官的社會地位也隨之開始滑落“其號爲指揮者,以金紫之服,低眉俯首,奔走使者之前,若隸卒然。”

從這裡就能看出,號稱三品的衛所指揮使,在低級文官面前都已經沒了尊嚴,徹底蛻化成了穿着高級官服的鄉下地主。

而今天在手握重兵的曹總兵面前,天津三衛的幾個世襲指揮,指揮同知,同樣如此。這夥人雖說官服級別高,但是地位低,排座次都在最後。

不過張冬東對於這幾位地頭蛇倒沒有歧視,還是保持了合乎標準的禮節:這之後大家還有很多交道要打,沒必要現在就把關係弄僵。

見面客套完後,曹總兵便隨衆官去了水寨大堂議事。最近一段時間,從各地趕來的勤王兵馬有好多都是途徑天津,所以這些本地官員都沒了什麼激情,也不存在什麼迎來送往那一套。

大家現在的任務就是抓緊開會,曹總兵把要求一說,然後和幾位文官商量好補給糧秣這些後勤問題後,就算是完事了。

見面按官品落座後,曹總兵也沒客氣,先是提出了駐地問題:由於他帶的這支兵馬是南軍,不習北方的寒冷氣候,必須要在天津休整一段時間後,才能考慮上戰場的問題。

所以勤王軍需要徵用老校場,以及大直沽港的幾座碼頭倉庫作休整用。

這之前監視號在天津衛不是白待的,所有駐地這些信息,早已經調查好了。

而天津衛作爲兵城,城裡城外的校場自然是不少的。老校場是個地名,位置稍稍有點遠,在北邊子牙河畔。這裡在泰昌年之前還在被駐軍使用,後來過了幾次大水後,房舍門牆多有損毀,也就被棄用了。

聽到曹總兵點名要求駐兵老校場休整後,城裡的官兒們倒也沒反對,總之是一處廢棄的場地,給了也就給了。

至於說碼頭倉廒......這裡就有人不爽了。

想那大直沽的運河兩旁都是寸土寸金之地,這無端被徵用的話,在座總是有人會感覺到肉痛的。

好在曹總兵聞絃歌而知雅意,看到巡撫大人艱難擠出了一座碼頭和一處倉庫,而在座的漕務和監糧官一臉的便秘表情後,他便哈哈一笑:“不若這樣,三條碼頭,八間大倉,我這邊交租子好了,也不用各位難做。”

第394節 大手筆第242節 華容道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685節 北歸(十)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683節 北歸(八)第135節 優惠期已過第41節 動力爲王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71節 散沙第429節 生養第185節 紛雜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459節 再造第263節 入住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473節 彈劾第677節 北歸(二)第181節 入役第509節 雞湯第365節 自駕遊第135節 優惠期已過第221節 人質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4節 海軍建設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67節 出航前(二)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344節 開港(十)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624節 討逆(二)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428節 手術第503節 臺北(二)第341節 開港(七)第682節 北歸(七)第710節 收線(二)第620節 大會(三)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650節 夏口第456節 各方(一)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68節 阿隆索第428節 手術第344節 開港(十)第458節 華容道第64節 粉墨登場第90節 初次接觸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64節 粉墨登場第42節 反賊們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313節 竹鼠第679節 北歸(四)第647節 赴任第4節 暫住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98節 玄武岩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5節 高科技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483節 回航第228節 羣賢畢至(一)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728節 歷史(三)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465節 溫尚書第130節 暫一營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258節 前路第49節 齊備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674節 幻變(二)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54節 海軍建設第424節 校場(三)第644節 年話第685節 北歸(十)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483節 回航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485節 女流氓第630節 夜訪第145節 熊道第716節 收線(八)
第394節 大手筆第242節 華容道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685節 北歸(十)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683節 北歸(八)第135節 優惠期已過第41節 動力爲王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71節 散沙第429節 生養第185節 紛雜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459節 再造第263節 入住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473節 彈劾第677節 北歸(二)第181節 入役第509節 雞湯第365節 自駕遊第135節 優惠期已過第221節 人質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4節 海軍建設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67節 出航前(二)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344節 開港(十)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624節 討逆(二)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428節 手術第503節 臺北(二)第341節 開港(七)第682節 北歸(七)第710節 收線(二)第620節 大會(三)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650節 夏口第456節 各方(一)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68節 阿隆索第428節 手術第344節 開港(十)第458節 華容道第64節 粉墨登場第90節 初次接觸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64節 粉墨登場第42節 反賊們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313節 竹鼠第679節 北歸(四)第647節 赴任第4節 暫住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98節 玄武岩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5節 高科技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483節 回航第228節 羣賢畢至(一)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728節 歷史(三)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465節 溫尚書第130節 暫一營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258節 前路第49節 齊備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674節 幻變(二)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54節 海軍建設第424節 校場(三)第644節 年話第685節 北歸(十)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483節 回航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485節 女流氓第630節 夜訪第145節 熊道第716節 收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