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

詞曰:土雨紛紛,征塵冉冉,凝眸歸德行人遠。飢鳥啄樹葉離枝,青磷遍地光旋轉。木偶軍門,才思短淺,書生抵掌談攻戰。奇謀三獻勝孫吳,凱歌方遂男兒願。

——右調《踏沙行》

話說林岱再三跪懇,於冰方肯入城,同至關帝廟內。少刻,聽得兵丁等衆人來,說道:“我們大人來了!”須臾,聽得廟外叫道:“冷先生在那裡?”於冰只得迎將出去。林桂芳看見,緊跑了幾步,拉住於冰的手,大笑道:“先生固然是清高人,也不該這樣鄙薄我們武夫;若不是小兒輩趕回,此刻已到了安南國交界。”於冰道:“生員山野性成,村俗之態,實不敢投刺轅門。”桂芳大嚷道:“你爲何這樣稱呼?這是以老匹夫待我了!日後總要你兄我弟的方可!”兩人攜手入房,桂芳先叩頭下去,於冰亦叩頭相還。兩人坐下,林岱、文煒下面相陪。桂芳道:“朱相公時刻說老長兄所行的事,小弟聽了,心肝肺腑上都是敬服的。方纔又說起他媳婦,承老長兄幾千裡家安頓他,這是何等的熱腸!且能未動先知,真正教人愛極,怕極!”於冰道:“這皆是朱兄過爲譽揚,冷某實一無所能!”桂芳道:“你也不必過謙,我今年六十多歲了,心上還想要再活一二十年,可到我衙門中住幾天,將修養的道理傳與我,我才放你走哩!”吩咐左右人道:“與冷先生快預備轎子!我是騎馬來的。”於冰道:“冷某賦性愚野,不達世故,況貴署事務繁雜,實非幽僻之人情意所甘;承厚愛就在這廟中住一半天罷。”桂芳道:“我知道。你不但我們武官,就是文官你也害厭惡。我衙門裡有一處花園,你到那邊,我不許一個人來往,何如?”於冰仍要苦辭,桂芳道:“你要不去,我是個老豬狗。”於冰見桂勞爲人爽快,敬意又誠,不好十分違他的意思。說道:“大人請先行,冷某同令郎公子入署。”桂芳道:“轎已現成。”於冰道:“大人若象這樣相待,冷某就決意不敢領教了。”桂芳道:“就不坐轎罷。”復又彼此讓了半晌,桂芳方纔先行,於冰與文煒等步入衙門。不想桂芳即在頭門內恭候,攜手到花園內,左右已安放酒席停妥。於冰道:“冷某斷煙火食已數年矣!即茶酒亦不敢領。”桂芳道:“難道你經年家餓着不成?”於冰道:“果子或果乾還間時用用。”桂芳道:“容易!”吩咐速刻整理。讓於冰坐了一桌,桂芳與林岱、文煒坐了一桌。

大家正在敘談時,只見家丁稟道:“有軍門大人差千總張彪爲飛報軍情事,星夜齎火牌前來,在轅門立等回話。”桂芳道:“取文書來我看!”須臾,家丁拿至,見上面粘着十數根雞毛;拆開一看,內言:“大盜師尚詔,於本月初六日二鼓,率領數千逆黨,在歸德府城內各門舉火,殺戮官民;刻下已據有歸德,寧陵亦同時爲賊所有。已飛飭南陽府總兵官管翼,從西南一路起兵,該總兵官即日整點五千人馬,揀選勇敢將土,限六日內,至歸德城下會兵殄滅!本院定於初八日辰刻,帶兵赴援。事關叛逆,不得少延時刻,違誤軍機,致幹未便。火速!火速!”原來明時各省俱有軍門,提調通省人馬,管轄各鎮;督撫止專司地方事務,兼理糧餉。林桂芳看罷大驚失色!將票文送與於冰、林岱等公看,隨發令箭,曉諭各營官弁:匯齊花名冊籍,準備衣甲、器械、旗幟、馬匹,今晚二鼓聽點,違令定按軍法。又傳差來千總張彪問話,家人將張彪領來,參見畢,侍立一旁。桂芳問道:“軍門大人定在初八日起兵麼?”張彪道:“千總是初七日申時動身,此刻纔到;亦聽得大人早晚發兵,來知定在何日。”桂芳道:“怎麼有此變異之事?你可知師尚詔是何等之人,並叛逆的原由麼?”張彪道:“這師尚詔是初六二鼓,在歸德城內起手;辰刻聲息即到開封。午時陳留縣解到奸細一人,系師尚詔妻兄,叫蔣衝;因在省城探聽動靜,病在陳留,窩家黃貢生與他煎藥不如法,角起口來。黃貢生不能容忍,始行出首。陳留縣立即鎖拿夾訊,始知師尚詔根由。陳留縣星夜解到開封,軍門同巡撫二位大人會審,口供與陳留縣所問皆同。”桂芳道:“你可將他口供詳細說來。”張彪道:“這師尚詔原是歸德府城人,自幼父母早死,依藉他族兄師德慶度日。他生得身長七尺五寸,腰闊八圍,雙拳開三石之弓,二臂有千斤之力。從十九歲便在賭錢場中尋覓衣食,屢行毆鬥傷人,被地方官逐離境外。後來便在各府具遊走。寧陵縣中有父子幾人,姓蔣名自興,原是跑馬賣解人家;他有個閨女,名喚蔣金花,十五六歲時遇一姓秦的女尼僧,說他有後妃之相,就住在蔣家,傳與蔣金花一部妖書,名《法源密錄》,內多呼風喚雨、豆人草馬之術。這尼姑又閒行市鎮,看見帥尚詔,說他龍行虎步,將來可做天子;因此蔣自興聽秦尼的話,招他做了女婿,與金花相配。又嫌寧陵地近省城,不便做事,遷移在彰德府涉縣山中居住。從地中掘出銀二三十萬兩,藉此招納四方無賴之徒,無所不爲,數年間逆黨滿一肯,各州縣鄉堡村莊鎮,俱有窩家,潛藏叛賊頭目、幹辦打劫財物,引誘愚人。師尚詔因歸德是他祖居,所以歸德黨最多。二年前,又從涉具搬回,在歸德左近居住。本月初六日二鼓時候,率領賊衆,一齊發作,官吏盡被殺害,將歸德據住。寧陵亦系同時內外協應爲所得。事關重大,求大人即刻起兵。”桂芳道:“我知道了!”吩咐家丁用心打發他酒飯,張千總出去。朱文煒道:“幸虧我家中人離財散,若在虞城,又擔一番驚險。”桂芳向於冰道:“小醜跳樑,劫奪城縣,正是小弟等出力報效的時候。老長兄能替朱相公分憂,就不能與小弟出個主見?”於冰道:“冷早迂儒,未嫺軍旅,承下問,誠恐有負所託;然殺賊安民,正是替天行道,我尋思已久,要就這件事,成就幾個人。只是一件,冷某若去,止可我們三人知道,只怕大人家丁傳出冷於冰名姓,那時我即不辭而去矣。還望預行戒諭。不是冷某誇口說,只是略施小計,管教大人馬到功成。”桂芳喜出望外,連忙出席頓首叩謝,道:“隱埋老長兄名姓,都交在小弟身上。”一面吩咐中軍官,先選二十名精細兵丁,此刻起身,在歸德、開封兩處打探軍情,陸續通報;傳齊副、參、遊守、千把等官,曉堂聽點。燈後別了於冰,升堂揀選隨徵官將,復到教場點齊人馬,至四鼓回衙。於冰道:“我與令郎、朱兄同騎馬去。”桂芳道:“小兒向曾學習弓馬,就是到兩陣前,一刀一槍,也還勉強去得;朱相公瘦弱書生,教他做甚麼?亦且衙門無人照管。”文煒道:“我去實一無所用。”於冰道:“我着你和林公子同去,有個深意在內;你苦失此機會,恐無出人頭地之日了。”文煒連忙改口道:“晚生雖一無所用,也正要看看兩陣對壘的勢面。”桂芳道:“他去了,衙門內外無人奈何?”於冰道:“外事有承辦官員,內事託一二老練家人,尚有何慮?況此去不過月餘就要收功。非是我冷某藐視人,秦尼、蔣金花俱有邪法幻術,量軍門和管鎮臺還未必平的了那師尚詔。”桂芳大喜道:“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原倚賴着老兄。既着朱相公去,便同去走遭。”到天明祭旗放炮,人馬向東南進發。

走了一日夜,探子報道:“軍門大人初八日起兵,如今還在睢州道上安營,未敢輕進。”原來這軍門姓胡名宗憲,是個文進士出身,做得極好的詩賦,八股尤爲精妙,系嚴世蕃長子嚴鵠之妻表舅也,已做到兵部尚書,素有名士之稱。他嫌都中不自在,求補外任,嚴嵩保舉他做了河南軍門,只會吃酒做詩文,究竟一無識見,是個膽小不過的人,因此才躲在睢州道上安營,聽候歸德的動靜。桂芳聞知,心上想道:“既然軍門停住睢州,我且先會巡撫,亦未爲遲。”於是將人馬紮住,跟二三人入城。巡撫曹邦輔接入衙門,敘說目下賊情。言:“師尚詔連日分兵,已拔夏邑、永城、虞城等處,各差賊將鎮守;又于歸德城外東南北三面,各安了三座營盤,爲四方策應,使我兵不能攻城;又於城兩面安了八座連營,防開封各路人馬,約有二三萬賊衆據守;沿黃河一帶,並永城地方,各安重兵阻絕東南兩省救應,聲勢甚是猖獗,傳言早晚來攻打開封。兩位老鎮臺又未到,胡大人領兵離開封百餘里,就在睢州道上安營,按兵不動,一任叛賊攻取左近州縣。今早聖旨到,着軍門火速進剿,-諭弟辦理糧草,參贊軍機。是這樣耽延時日,聖上責問下來,該如何復奏?弟刻下委員於各州縣催辦糧草,也不過三兩日內就到軍前。”桂芳道:“據大人所言,這師尚詔竟有調度,非尋常草寇可比。小弟此刻就去睢州見胡大人,請教破賊的軍令。”說罷,辭了出來,帶軍馬到了睢州,離軍門大人三裡安營,請於冰計議,並刻下賊形。於冰道:“俟大人見過軍門後,自有理會。”桂芳到軍門營前,稟見胡宗憲。禮畢,桂芳列坐一旁。宗憲道:“本院連日打聽,知師尚詔相貌猙獰,兵勢甚是兇勇,賊衆下下十數萬之多,本院因此按兵不動,等個好機會破他。”桂芳道:“兵貴神速!此時師尚詔雖據有歸德,究之人心未定,理該鼓動三軍銳氣,掃除妖孽,上慰聖天子宸廑,下救萬姓倒懸;若待他養成氣勢,內外一心,日日攻奪州縣,似非良策。”宗憲道:“林總兵談軍何易易那?兵法雲:全軍爲上,破軍次之;攻心爲上,攻城次之。大抵王者之師,以仁義爲主,不以勇敢爲先;此等鼠輩,有何成算?急則合同拼命,緩則自相攻擊。耽延日久,必生內變;俟其變麗擊之,非投降即鼠竄矣。若必決勝負於行陣之間,使軍士血肉蹀躞,此匹夫之勇,非仁智之將也!吾等固應爲朝廷用命,亦當爲子孫惜福。”桂芳道:“此賊籌畫迥非草寇可比,大人還須爲急設處。”宗憲道:“本院已發火牌,調河陽總兵管翼同到睢州,等他來,大家商一神策,然後破賊,汝勿多言,亂我懷抱!”桂芳見他文氣甚深,知系膽怯無謀之輩,只得辭出,與於冰訴說軍門的話。於冰道:“賊衆備細,冷某已盡知,俟管鎮臺同曹撫院到來,自有定奪。”不想於冰於懷慶起身時,已將二鬼放出,在歸德一府往來,查聽衆賊舉動,許他們不論早晚,有信即暗中通報。又候了一日,總兵官管翼到來,先到桂芳營中拜望,問了原委,然行同桂芳去軍門營前稟見。軍門傳入,兩總兵參見畢,軍門命坐兩旁。胡宗憲道:“賊勢兇勇,斷不可以力敵;我看屯兵待降,還是勝算;二總兵有何高見,快我肺腑?”管翼道:“探訪的賊衆志氣不小,兼有邪法,必無投降之日;即投降亦爲王法所不容,宜速該併力剿戮,除中州腹心之患爲是!”宗憲拂然道:“此林總兵之餘唾也。”管翼道:“不知大人有何妙謀?”宗憲道:“本院欲行文山東、江南兩省,會齊人馬,三路軍門合剿;此戰必勝,攻必取、至穩之計!二鎮將有同心否?”桂芳道:“賊勢疾同風火,山東、江南人馬非一日可至,倘再攻陷開封,當如之何?”宗憲忙用兩手俺耳道:“汝何出此不祥之言?詛咒國家,就該參奏纔是!”兩總兵相顧駭愕,不敢再議。坐了好半晌,宗憲忽然以手書空道:“師尚詔,師尚詔!汝何不叛逆於他省,而必叛逆於河南?真是咄咄怪事!”兩總兵見他心緒個寧,各辭了出來,桂芳又同到管翼營中。管翼道:“胡大人無才無勇,必蹈老師玩寇之罪!你我這兩總兵好容易得來,豈肯白白的教他帶累?不如公寫一書字,特你我兩番議論的話,詳細達知巡撫曹太人,看他是何主意?將來你我也有得分辯。”桂芳深以爲然,隨即公寫書字,星夜寄去。

至第二日絕早,巡撫曹邦輔到來,先到軍門營中,差人請二總兵議事。於冰將林岱、文煒俱暗中囑咐過:“如此如此!”兩人扮做家丁,跟了桂芳到中軍帳。諸官見禮畢,軍門、巡撫對坐,二總兵下坐,大小武官分立兩邊。曹邦輔道:“賊勢日猖,開封亦恐不保,二位鎮臺大人不肯動兵,欲師尚詔自斃歸德耶?”兩總兵俱不好回答。宗憲道:“弟等欲商議神策,一戎衣而定歸德。奈事關重大,恐蹈喪師辱國之恥,故不得不細細酌斟耳!”邦輔微笑了一笑,又向二總兵道:“兩位鎮臺亦有神策否?”二總兵齊聲道:“統聽二位大人指示施行!”曹邦輔道:“我本文官,未知行陣輕重緩急,然此事亦思索已久;若率衆攻奪歸德,賊衆遠近俱有連營阻隔;若命將力戰,勝負均未敢定。必須使他四面受敵,不能救應方好。無如寧陵、夏邑、永城、虞城等處,又爲賊得去,其羽翼已成,奈何,奈何?”諸官俱各無言。忽見朱文煒從林桂芳背後走出,跪稟道:“生員欲獻一策,未知諸位大人肯容納否?”胡宗憲問左右道:“此人胡爲乎來?”桂芳忙起立,打躬道:“此是總兵義子朱文煒,系本省虞城縣秀才。”宗憲大怒道:“我輩朝廷大臣尚不敢輕出一語,他是何等之人,擅敢議及軍機重事?將恃汝義父總兵官,藐視國家無人物麼?”曹邦輔道:“用兵之際,智勇爲先,不必較論他功名大小,此時即兵丁,亦可與言。”說罷,笑向文煒道:“你莫害怕,有何意見,只管向我盡情說;就說得不是些,不聽你就罷了,有何妨礙?”文煒叩頭稟道:“目今師尚詔四面俱有連營,列于歸德城外;西門外人馬倍多,此防開封之教授也。依文煒下情猜度,賊四面雖有連營八座,不過人多勢衆,諒非精練之卒,理應先攻通我開封道路;寧陵雖爲賊據,鎮守者必非大將之才,可一將而取也。文煒訪得賊衆家屬雖盡在永城寄頓,去歸德止有一百八十里,此城內必有強兵猛將保守,宜速選一大將,帶領硬兵鐵騎,但旗息鼓,繞道直搗永城,尚詔必遣兵救應;比及賊衆救到,永城亦攻拔多時矣。永城既得,歸德賊衆人人心內俱有妻子繫念,勢必心志惶惑,戰守皆不肯盡力。然未攻永城之前,必須先遣一將,引兵攻打寧陵,使賊人無暇議我之後。再着勇將三四員,命一大將統之,帶兵直驅歸德,攻其西面連營,卻斷斷不可全攻,或攻西北,或攻西南,止攻一營,一營破,則七營定必牽動。複用一二將帶兵,遙爲觀望,俟其七營教授時,趕來盡力合擊,賊衆不知有伏兵多少,必散敗走歸德矣。此時須趁勢即勒兵歸德城外,佯爲攻打之勢,使彼不暇救應諸路,姑留虞城、夏邑不攻,俟永城、寧陵兩處成功後,則西北正東俱爲我有,就以破永城之兵攻夏邑,以破寧陵之兵攻虞城,二城諒無才智之人把守,破之最易;二城破後,沿河守禦賊衆,可不戰而散。大人可一邊遣將接應諸路,一邊起闔營大兵攻歸德,師尚詔四面援絕,雖欲逃走,亦無路矣!庸愚之見,未知各位大人以爲何如?”曹邦輔拍手大笑道:“此通盤打算,較圍魏救趙之策,更爲靈變敏捷。我亦曾晝夜思索,必須如此,使賊人前功一朝盡廢,只是想不到恁般調度耳!真是聖天子洪福,出此智謀之士!但還有一件我倒要問你:賊衆妻子果都在永城麼?”文煒道:“此係至真至確!生員何敢在軍前亂道,做不保首領之事?”曹邦輔道:“永城一破,歸德賊衆之心必亂,此策最妙!然大衆妻子盡寄一城,城內強兵自倍多他處,而猛將定必有數人鎮守,這必須一武勇絕倫、智謀兼全之將,方克勝任;少有差遲,不但自己送了性命,且誤國家大事不淺!而虞城、夏邑俱不能攻奪。”說罷,向帳上帳下普行一看,道:“那位將軍敢當此任?”衆將官無一應者。又見林總兵背後走出金剛般一大漢,跪稟道:“生員願去立功!若得不了永城,情願將首級號令轅門,爲無勇無才、妄膺大任者戒!”曹邦輔向衆官道:“大哉,言乎!”又笑問道:“看你這儀表,實可以奪崑崙,拔趙幟,你且說你又系何人?”林桂芳欠身道:“這是小弟長子林岱。”曹邦輔亦欠身拱手道:“智勇之士,盡出一門。我看令郎漢仗雄偉,氣可吞牛,定有拔山扛鼎之勇,此去必成大功。今朱秀才之謀既在必行,理合一齊發作,方使逆賊前後不能照應;老鎮臺就與令郎撥三千人馬,暗搗永城。功成之日,我與胡大人自行保題。攻打西面連營責任,也不在取永城之下,須得英勇大將方可勝此巨任;兩鎮臺屬下,誰人敢去?”管翼道:“小弟願領本部人馬效力。”邦輔道:“老鎮臺親去,勝於十萬甲兵,小弟無憂矣!”桂芳道:“小弟去攻打寧陵。”邦輔道:“寧陵不用起動老鎮臺,遣兩員將備帶一千人馬即足。鎮臺可帶兵接應令郎,倒是第一要務。管鎮臺止有本部五千人馬,攻打賊營八座,實是不足;看來再有一二勇將統兵接應協擊,方爲萬全。”話未完,忽見中軍帳下閃出兩個武官,跪稟道:“小將一系軍門左營參將羅齊賢,一系轅門效力守備呂於淳,情願接應管大人,只是沒有人馬。”邦輔道:“就將胡大人麾下人馬,撥與你三千最便,何用別求?”宗憲滿面怒容,說道:“曹大人以巡撫而兼軍門,足令人欽羨之至!只是此番若勝,自是奇功;設或不勝,其罪歸誰?”邦輔大笑道:“以孔明之賢智,尚言成敗利鈍不能逆睹;邦輔何人,安敢保其必勝?至言以巡撫而兼軍門,是以狂悖責備小弟,但小弟既爲朝廷臣子,理應盡心報國,無分彼此,勝敗非所計也。日前奉旨,着小弟參贊軍機,就是今日提調人馬,亦職分所應爲。今與大人講明:勝則大人之功,敗則曹某與二總兵認罪。若大人按兵觀望,小弟不敢聞命!”宗憲面紅耳赤,勉強應道:“小弟亦不敢貪人之功,以爲已利,只求免異日之虞而已!”邦輔又向林岱道:“兵貴神速,遲則機泄,公子可回尊公營內,整點人馬,即刻起行。”又向文煒道:“你係主謀之人,若得凱旋,其功不小。”衆人散出。邦輔又坐催宗憲發了令箭,點三千兵與羅齊賢等。復到二總兵營內,打發各路兵將起身,然後入睢州城公館內,發火牌催督軍餉。胡宗憲在營內一無所事,守着自斟壺二三把酣飲、嗟嘆而已。正是:

秀才抵掌談軍務,巡撫虛心用妙謀;

諸將捨命平巨寇,軍門拼命自斟壺——

古香齋 輸入,轉載請保留

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二十九回 返虞城痛惜親骨肉 回懷慶欣遇舊知交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七回 請庸醫文魁毒病父 索賣契淑女入囚牢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二十八回 會盟兄喜隨新官任 人賊巢羞見被劫妻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法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法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二十三回 入賭局輸錢賣弟婦 引大盜破產失嬌妻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八回 泰山廟於冰打女鬼 八里鋪俠客趕書生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
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二十九回 返虞城痛惜親骨肉 回懷慶欣遇舊知交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七回 請庸醫文魁毒病父 索賣契淑女入囚牢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二十八回 會盟兄喜隨新官任 人賊巢羞見被劫妻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法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法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贖烈婦傾囊助多金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囊得外財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志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志親嫂做媒人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迴心守故鄉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淡笑打權奸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千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第二十三回 入賭局輸錢賣弟婦 引大盜破產失嬌妻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徵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僞神師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第八回 泰山廟於冰打女鬼 八里鋪俠客趕書生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