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

1910年,德屬東非殖民地的邊境才最終確定,其中分開德屬東非和英屬東非的那條邊界線在乞力馬扎羅山附近拐了一個彎,把非洲最高的山峰留在了德屬東非境內,據說,這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願望:他希望在自己的領土上有一座終年積雪的高峰。

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5892米的長年積雪的高山,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同樣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

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爲“非洲之王”。乞力馬扎羅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發生明顯的垂直變化。山麓地帶降水較少,分佈着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斑馬、長頸說悠閒漫步。南部爲迎風波、在海拔1000米左右,爲熱帶雨林帶。隨着高度上升,氣溫逐漸降低,1000~2000米,爲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爲溫帶森林帶;3000米以上逐漸過渡爲高山草地帶、荒漠帶和積雪冰。背風的北坡,氣候乾燥,熱帶雨林幾乎不復存在;海拔2700米以上爲草地,草地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別上升到4200~5100米,再往上則爲高山荒漠或高山冰。

而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麓南坡,得益於的豐富的降水,這裡密集的山地森林,可以說這裡是整個德屬東非氣候最宜人的地方,在德國確立了對坦噶尼喀的統治之後,便仿效英國在德屬東非確立了種植園制度,利用當地土著開墾土地,建立大量的種植園。

從1905年起,大量的花生、棉花、劍麻等經濟作物,源源不斷的從德屬東非輸往德國以及德國,也是從那年起,爲了構建德意志海外帝國戰略交通網的“中央鐵路”開始修建,由於當時正在鎮壓土著人起義,於是中央鐵路公司便仿效美國太平洋鐵路前例,引入大量華工,華人由此開始大量進入東非。

儘管中央鐵路長達1250公里,其間地形複雜,加上當地土著居民的阻撓,將這條鐵路稱爲“瘋狂之路”,的確,在築路過程中,築路的中國人遇到了吃人的獅子、東非大裂谷的特殊地形、熱帶傳染病、物資補給不便等一系列困難。

中央鐵路改變了德屬東非,大量的經濟作物經中央鐵路運至達累斯薩拉姆港,爲德屬東非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同樣的也改變了德屬東非的民族構成,根據中德兩國籤屬合同,每一個名勞工工作期爲三年,每月工資馬克,在結束三年合同後,需爲其提供不少於50公頃可開墾耕地。

吃苦耐勞的中國勞工加快了鐵路的施工,同樣改變了很多德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尤其是德屬東非對中國人的印象,爲了加快德屬東非的開發,五年前,他們甚至在《勞工合同》之外,與中國政府簽定了《中華帝國與德屬東非移民協定》,這一協定無疑是豐厚,每戶須給土地10公頃,最初三年免收地稅,由德屬東非政府提供川資、安置住所、作物種子,家眷亦由政府提供川資,由德屬東非政府特設學校供其子女讀書。

豐厚的移民協定甚至遠優於中國與巴西簽定的移民協定,也正因如此,中國移民方纔源源不斷的涌入德屬東非,在短短九年間,華人人口從0增長至153864人,擁有種植園面積345萬餘公頃,三倍於歐洲移民。

“中國人用九年完成了歐洲用半個世紀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這種稱讚之中,面對非洲出現的黃色,在德國國內也產生了一些的爭論,究竟是德國的東非還是中國的東非?在質疑與現實利益之間,德屬東非選擇了後者,但在過去幾年間,卻悄悄地改變的分配土地的位置,將交通便利、肥沃的土地交給白人,將偏遠的、貧瘠的土地交給中國移民。

新齊魯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鎮,任何人來到這裡,看到那些中式的建築、店鋪的懸牌,聽着商人、農民口中那正宗的山東腔,都會以爲來到了山東,來到了中國,可這裡卻是在乞力馬扎羅山南坡,新齊魯是三年前的“皇家號”從青島運來1864名山東移民建立的,三年間他們在南坡開墾了一萬公頃土地,建立了這個有三百多人的集鎮,把他們熟悉的中國的一切都帶到了這裡。

這裡和任何一個華人移民村一樣,實施着自治,甚至警察都是中國警察,整個市鎮只有一戶德國人家。

作爲新齊魯鎮的稅務官,從帶着妻子和女兒來到這裡之後,託利整個人便顯得很鬱悶,因爲他不會說德語,而在這個以中文爲交流語言的市鎮,卻只有少數幾人會說德語,那還是因爲在達累斯薩拉姆接受過語言培訓的原因。

“這個月的稅是3馬克6芬尼……”

站在酒館內的託利等待着翻譯的轉述他的話時,託利卻看到今天酒館中似乎有不少客人,其中幾個客人他知道,是市鎮上的體面人,和任何一箇中國市鎮一樣,這裡的自治大都沿用着舊例,在離開中國的之前,他們的政府曾爲了便於管理,將其分爲班、排、連、營之類的隊伍,而自治會中的大都是當初的“軍官”,在移民中他們往往都是聲望很高的人。

“託利稅官,要過來喝一杯嗎?……”

朝託利走來的馬大山,向酒館的老胡作了個手勢,老胡連爲他倒上一碗酒。

“茲……”

看着那一碗透明的烈酒,託利的臉色頓時變得蒼白而沒有一絲血色,帶着妻女上任的第一天,他曾體會過中國式的“接風”,在接風宴上,他喝了三碗酒,然後,嗯,醉了三天,痛苦的如惡夢般的三天,從那之後,只要看到這酒,他下意識想到的便是——逃。

“呵呵,馬先生,我正在工作,改天吧……”

嘴上這麼說着,託利的腳便朝後退了過去,臉上堆着的笑容顯得僵硬,人一退出酒館,幾乎是慌不擇路的逃開了。

“哈哈……”

瞬間,整個酒館內響起了一陣笑聲,

“好了,人家託利也不容易!”

手端着酒櫃上的酒,馬大山衝老胡嘿嘿一笑。

“老胡,這酒……”

“俺請託利的,他沒喝,你給喝了吧!省得費了!”

老胡頗爲上道的言一聲,臉上全是不在乎的模樣。

“嘿,老胡,那俺可承你的情了!”

一口喝完碗裡的酒,馬大山便笑着回到桌邊,看着桌邊的幾個人,雙眼一睜。

“咱們可說好了,一家一箱,到時誰也不能……”

“瞧您馬哥說的,不就是買一箱子彈嘛,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地方野物多,家裡備個千把幾百發子彈,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是現在,我家裡的地窖裡還放着一千多發子彈!”

說話的人是宋亢,他是退役老兵、在鄉軍人,即便是現在在德屬東非,他還是在鄉會的副會長、自治會副會長,對於這些在來東非前曾接受了半個月集訓的移民而言,他們習慣於保持着國內的生活,越是在國外、在他鄉,他們往往越喜歡保持過去的生活習慣,似乎這是聯繫起他們和唐山的一種寄託。

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而言,或許他們身在國外,但在內心裡他們唯一認同的卻是唐山,是中國,而非所在國,就像他們國慶時在門廊處掛出的國旗一樣,那纔是他們的歸屬。

“只是,這樣一下買這麼多子彈會不會……”

叼着菸袋李柱顯得有些猶豫。

“這新齊魯鎮上一共有583戶,一戶一箱子彈,就是583箱,這可是幾十萬發子彈,會不會……”

“你是擔心德國人?”

馬大山一皺眉。

“俺那雜貨店裡就有槍,咱們這地方,兩月都賣不出一箱子彈,一下子賣小六百箱子彈,就是傻子,也知道不對勁。”

李柱的一句話,倒是讓馬大山猶豫了起來,他說的是事實,可那邊領事館裡發來了電報,讓他們做些準備,準備什麼,到是沒細說,只是告訴他們以防萬一,防什麼,同樣也沒說,但作爲在鄉軍人,馬大山還是聽出領事館的意思,是準備武器。

武器不需要準備,在修中央鐵路的時候,路工不僅碰到了吃人的獅子,還碰到了土著居民的襲擊,最後在領事館的強烈要求下,德國人同意路工自備槍支,而新移民來到德屬東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雜貨店買槍,買子彈,以防範土著人和野獸,他們在國內也曾接受過射擊訓練,這些年下來,可以說,槍早就是他們生存根本,往往在移民的家中槍比人多早已經普遍現象。

但子彈卻是麻煩,誰家裡也不會沒事備上五六百發子彈,能有個一兩百發就不錯了。

“這……”

猶豫着,馬大山沒了招。

“其實照我說,這領事館的意思,肯定是想讓咱們做好心理準備,這以防萬一,沒準是防……”

手朝着北方一指,李柱壓低聲音。

wWW▲ тt kΛn▲ Сo

“指的是北邊的英國人,你沒看報紙上說,奧、奧什來着……”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了最後通牒,就是要打仗的意思。”

退役前得到高小畢業的馬大山接腔說道。

“要是英國人來了,咱們準備什麼?幫德國人打英國人。”

“那得看陛下怎麼辦!”

提及陛下時,宋亢手朝着中國的方向輕鞠。

“若是唐山向英國宣戰,我等爲皇朝之民、在鄉軍人,雖於海外,也自當行忠君報國之行,如此纔不負陛下厚恩,不負皇朝之民忠義之名!”

老光復軍退役的宋亢在說話時全是一副正氣模樣,只說他人紛紛點頭,對於絕大多數移民而言,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在出國前,除去極少數一部分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地貧民”,他們往往將在東非的溫飽富足生活歸功於“陛下恩賜”,可以說,東非、巴西、婆羅洲、蘭芳自治領的中國移民對皇室的忠誠,甚至遠勝過國內的同胞,而對於他們來說,每年最盛大的慶典就是皇上的生誕。

“可若是向德國宣戰呢?”

“向德國宣戰?”

達累斯薩拉姆帶着濃郁的歐洲風格的領事館內,李子誠的眉頭一皺,他還真沒想到過會有這種可能,至少在此之前,他壓根就沒考慮過這種事情。

“領事先生,現在我們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

伍子豪認真的說道。

“現在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各種可能,一是帝國向英國宣戰,二是帝國向德國宣戰,因爲歐洲之同盟與協約陣營分裂,使得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提前作好準備是應該的,但這只是海軍部的密電,雖然我們未接到來自國內的指示,但是海軍部作出這一決定,顯然有他們認爲需要的地方,現在海軍第三遠洋訓練艦隊將於近期訪問達累斯薩拉,也許是出於某種方面的考慮,纔會……”

話到嘴邊,伍子豪卻看到原本似在沉思中的領事神情瞬間發生了變化,此時他的臉上盡是驚訝之色,一言不發的他視線轉向窗外,整個人顯然是處於極度的震驚之中。

海軍部、訓練艦隊、僑民準備……一系列的線索在李子誠的腦海中勾勒成了一條線,接近事實的他只覺後背的汗毛猛的堅立起來,隨後,整個人瞬間沉默了下來。

“我……” wωw¤T Tκan¤¢ 〇

話到嘴邊,李子誠吞了回去,然後他走到窗邊,推開百葉窗,望着窗外碧波萬頃的印度洋,整個人再次陷入思索之中。

坐落在非洲東海岸畔的達累斯薩拉姆是一座東非少有的天然良港,瀕臨碧波萬頃的印度洋。整座城市清新淡雅,草木終年不調,在滿是椰樹街道上行走時,任何人都可以感覺到那海風撫來時安逸。

“唐人街就是達累斯薩拉姆、達累斯薩拉姆就是唐人街!”

離開港口後看着街道兩側那一棟棟華式建築,邵清零終於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了,無論是在建築上或是人口上,德屬東非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更像是一座中國城市,而不是歐洲人建立的城市,這裡絕大多數居民是華人,絕大多數建築是中國式建築,而歐洲人和歐洲建築,反而成了其中的點綴。

“達累斯薩拉姆……”

朝着領事館走去的時候,邵清零開始在心裡思索着未來這座城市的另一個名稱,一箇中國式的名稱。

“在斯瓦希里語意爲“平安之港”的意思。”

wωω ●ttk an ●¢ o

想着在船上看到的資料,邵清零便在心裡爲這座城市命名爲“平安港”,或許這個名字更具有東方的色彩。

“踏碧波萬里,入平安之港!”

想着未來這座城市這滿街的德文招牌變成中文招牌,邵清零的脣角微微一揚,似乎看到在這裡某一條街道被易名爲“清零街”或者“清零路”,這是上校的許諾,對於一名駐埃及大使館海軍武官而言,他從來沒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

“幸好,這平安港領事館未駐海軍武官啊!”

達累斯薩拉姆的城市規模並不大,很快他便走到的了位於威廉皇帝大道的中國領事館,看着那歐洲古典主義式的三層高領事館,邵清零又是心笑一聲,這是中國所有駐外使領館中,唯一一棟歐式建築,對於外交部而言,每一座駐外使領館都等於駐在地華人的家,爲了給他們家的感覺,往往不惜大興土木參照中國古代會館建築,建成帶有濃郁的中國色彩的建築,而達累斯薩拉姆中國領事館卻全然不同。

原因很簡單——達累斯薩拉姆的中國人太多!多到外交部需要考慮它的主人,德國人的想法。

覈對印鑑、覈對證件、覈對派遣密碼,在領事館的保密室內保密人員不停的核對着眼前這位駐埃及公使館海軍武官的各種身份證明,在覈實身份時,邵清零一邊喝着茶,一邊慢慢的等着,他知道覈對身份需要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

等吧!

喝一口茶,邵清零偶爾會看着自己帶來的行李,那裡面是一部電臺,如果有電話的話,也許更方便。

“你是通過什麼途徑來的達累斯薩拉姆!”

“非官方渠道,只要想來,總會有辦法!”

“達累斯薩拉姆港的要塞完工了嗎?”

“最近剛開工!”

不停的答問間,邵清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對方同樣也得到了他的答案,也就是在這時候,領事館保密官得到了最終的身份確認。

“邵少校,領事在辦公室等着你!”

看一眼坐在面前的邵清零,李子誠的眉頭微微一皺,又是海軍派來的,海軍,海軍到底想幹什麼?

儘管對軍隊並不算了解,但是他卻知道陸軍親德、海軍親英,而現在海軍在達累斯薩拉姆和德屬東非的異動,卻使他不得不謹慎從事,儘管在幾個小時前,他作出了某種大膽的推測,但在真正上報國內之前,他卻不得不去猶豫,他怕自己猜錯了,更怕在經過電報局向國內發密電時,密電被德國人破譯,到時因爲自己錯誤的推測,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但……

“這是從國內送來的密件!”

將一個密封的信筒遞給李子誠,看着那鋼筆粗細的信筒,李子誠被嚇了一跳,信筒上的封印顯示的是皇室的封印,……聖旨。

“密碼是外交特一密碼,5012區……”

用保險櫃內的密碼本譯出密碼後,李子誠整個人處於極度震驚之中,密信的內容非常簡單,只不過是簡單的幾句話,的確是聖旨,授有陛下的印章。

“帝國將與近期向德意志帝國宣戰,請貴領館作敵區應急準備!”

僅此一次話,也就足夠了,在收起密信之後,李子誠來回在辦公室內踱着步子,現在,他心中的那種不安消息了,不是什麼海軍的事情,根本就是陛下想……心下尋思着,他走到窗邊,看着窗外的達累斯薩拉姆,望着這個和平之港,想到將於六天後造訪達累斯薩拉姆的訓練艦隊,想到在這裡的十幾萬中國移民,接着又想到了那僅只有幾百人的東非警備隊,李子誠搖了搖頭。

這裡的和平很快就會終結,但爲什麼陛下會向德國,這麼一個友好國家宣戰呢?

“外交的職責……”

苦笑一聲李子誠衝門外喊了道。

“邵少校,請進吧!”

在邵清零走進辦公室後,李子誠看着眼前的這位少校,不用他也知道對方是擔負着特殊使命。

“需要我配合什麼,請邵少校直言!”

“浮筒、電話、電話線!”

邵清零簡單的提出了自己要求。

“嗯,還有一所中國學校,最好靠近港口,當然距離總督府也要近一些!”

“嗯?”

在驚訝時,李子誠急忙問道。

“還會有人過來嗎?”

但邵清零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自顧自的說道。

“還需要200支步槍和兩架機槍……”

剩下的已經不用再說了,李子誠已經明白對方要幹什麼,他是想在海軍軍艦進港訪問的時候,利用水兵上岸的機會控制港口,水兵進入學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要他們控制了港口,艦隊上便會有上千名水兵從軍艦上進港,到時他們甚至不需要炮擊,都能輕鬆控制達累斯薩拉姆,一但他們攻克了總督府,那麼德屬東非都將被佔領,他能夠想象的出,當海軍佔領達累斯薩拉姆的消息傳出之後,那些向來以“發揚忠義”爲已任的移民們,會在第一時間集結成一支民兵,控制各地政府機構以及警察局,甚至監管起他們的鄰居。

可在此之後,水兵和僑民的舉動在非洲造成的影響呢?陛下考慮了這些事情了嗎?

“是海軍看了達累斯薩拉姆吧!”

此時,李子誠只能在心下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海軍,但願一切都能順利實現吧!

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32章 化學戰第102章 原罪第128章 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63章 冷與熱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164章 初見第23章 外交第149章 集會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141章 打撈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111章 怒嘆第70章 能給予的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248章 內憂第3章 征程第213章 破城第29章 陷害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89章 平地驚雷(上)第65章 在盛府第213章 破城第50章 心懷鬼胎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54章 阻斷第59章 我需要第149章 集會第139章 限制第186章 強敵第196章 清流縣第130章 第二偵緝課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14章 遼河兩岸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25章 勾勒幾筆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176章 三都澳第145章 飛吧第220章 敲打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29章 夢想第40章 反差第155章 截然不同的理想主義者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第218章 談判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1章 俄羅斯第4章 正確迴應第203章 權賊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27章 看你的了第175章 自信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47章 輪迴第160章 陰謀鏈第64章 塞北的雪第48章 價值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69章 戰雲現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9章 書房偶遇第32章 鼎沸第71章 三都澳第126章 氛圍第65章 無價第145章 飛吧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71章 三都澳第19章 放映室第151章 生絲第46章 怒欲!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156章 第二第19章 放映室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25章 選擇第83章 餘地第87章 好牙口!第185章 達里尼條約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149章 繼承者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229章 青春期第135章 對馬(中)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44章 陰謀第72章 反對
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32章 化學戰第102章 原罪第128章 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63章 冷與熱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164章 初見第23章 外交第149章 集會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141章 打撈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111章 怒嘆第70章 能給予的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248章 內憂第3章 征程第213章 破城第29章 陷害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89章 平地驚雷(上)第65章 在盛府第213章 破城第50章 心懷鬼胎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54章 阻斷第59章 我需要第149章 集會第139章 限制第186章 強敵第196章 清流縣第130章 第二偵緝課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14章 遼河兩岸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25章 勾勒幾筆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176章 三都澳第145章 飛吧第220章 敲打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29章 夢想第40章 反差第155章 截然不同的理想主義者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第218章 談判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1章 俄羅斯第4章 正確迴應第203章 權賊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27章 看你的了第175章 自信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47章 輪迴第160章 陰謀鏈第64章 塞北的雪第48章 價值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69章 戰雲現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9章 書房偶遇第32章 鼎沸第71章 三都澳第126章 氛圍第65章 無價第145章 飛吧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71章 三都澳第19章 放映室第151章 生絲第46章 怒欲!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156章 第二第19章 放映室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25章 選擇第83章 餘地第87章 好牙口!第185章 達里尼條約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149章 繼承者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229章 青春期第135章 對馬(中)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44章 陰謀第72章 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