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恐懼

“在中國,事情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這樣的地步:由一個機構領導四億六千萬人的經濟生活,由一個機構組織四億六千萬人的國民經濟……爲了集中國家的力量,不得不由一箇中央機關來調節四億六千萬人的全部經濟生活……”

“有計劃的工業生產!”

在成均大學的課堂上,站在講臺前的曹仕京用非常平靜的品吻吐出一句話來,然後他看着眼前的這些學生,又繼續說道。

“自帝國建元起,在歐美等國經濟學家的眼中,中華帝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無疑走上了一條與世界各國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甚至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爲,我國所執行的“有計劃的工業生產”是——“有計劃的社會生產”,當然這是社會主義言論!”

曹仕京的話語換來了臺下同學們一陣笑聲,在聽到那四個字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感覺是那是一個笑話。

在中國,任何一個人都明白,對於中國而言,儘管立憲已近五年,首界國會任期將滿,但無論是憲法或是下議院,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中華帝國仍然是一個傳統的東方帝國,在這裡,皇帝陛下依然享有着至高無上的皇權。

而曹仕京同樣是面帶笑色,曾經參加“絕食護憲”運動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絕食護憲”之後,皇權沒有受到削弱,反而進一步加強了。陛下有權任免全國各級官員,且不需交由各級議院審議,這一條在曹仕京和很多人眼中,這是退步,而不是進步,在“絕食護憲”之前,官員的任免陛下依然有權,但議院對此卻有截取留中聖喻之權。

在那之前,陛下的官員任免權截至省級,而現在卻直至縣府,在皇權進一步加強的中國,實施的卻是社會主義,這根本就是最大的笑話。

“帝國元年,根據皇帝陛下的旨意,爲加快中國的工業實業發展,尤其是重工業發展,以實現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以改變中國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國家的局面,中國開始走向一條由國家主導下以優先發展重工業,以高度資本集中和壟斷以及政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政治干預爲主要特徵的特殊工業化道路。”

作爲一名成均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每當提起“有計劃的工業生產”時,曹仕京內心都會住升起對陛下的敬佩之意,即便是作爲一名堅定的共和派,仍不妨礙他在某些方便對陛下的敬佩。

事實上,這正是中國共和派以及少數立憲派人士心中矛盾的地方,他們一方面牴觸或是反感皇權化的中國,而另一方面,過去九年間,中國在工業、經濟、科技、教育上的劇變,卻又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身體會的,他們清楚的知道,是他們眼中的那個“獨夫”一手推動、締造了這一切。

就像數年來一直存在着爭議的“有計劃的工業生產”的“特殊時期工業經濟模式”,儘管各國經濟專家、學者對此爭議不已,但卻無法否認,中國的劇變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着這種“特殊時期的特殊工業經濟模式”。

“衆所周知“有計劃的工業生產”在我國被歸類於“特殊時期的特殊工業經濟模式”,而追溯其起源,卻是源自執政時期成立的“戰時工業委員會”以及隨後成立的“戰時原料管理處”,前者負責分配政府訂貨和管理軍需生產,後者下屬59家軍需公司,專門管理徵集和分配各種工業原料,把重要原料和貨物優先給予大型軍需企業……”

站於講臺的曹仕京用相對平淡的口吻向學生們講解着的“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濟模式”的起源,它起源於戰爭,但最終受益的卻是整個國家。

“後來隨着外憂加劇,在分配稀少原料方面,便需要研究出一套系統性的優先順序的標準,從而迫使人們要有某種程度的先行思考,也就是對未來的消費結構作出某種計劃性的安排,而這正是的我國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濟模式的雛形!”

講臺下的學生們紛紛用筆在筆計本上作着記錄,這些身着校服的學生神態顯得極爲認真,他們之所以如此認真,很大原因是因爲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同樣也受到“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濟模式”的影響,兩年後,一但他們畢業,就會根據需求,進入各家企業,按照國家40%、社會60%的比例,學校教授委員會會對他們的去向進行分配,同樣是根據“系統性優先順序標準”以個人成績、專長爲主,決定“系統優先順序分置”。

“共和二年,隨着我國從德國展開全面經濟合作,大量德國經濟學者、社會學者來到中國,他們的專業學識和德意志民族特有的科學性、嚴謹性更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濟模式,也正是從這時起,我國建立了系統化的特殊經濟計劃機構,把工業經濟完全納入計劃之中,共和三年12月,隨着帝國工業委員會的成立,這標誌着我國在建成了一個英法美等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完備的計劃經濟體系。”

話聲稍稍一揚,曹仕京便繼續說道。

“或許,一些歐美經濟學者認爲,我國的經濟體系是一種仍存不足的經濟計劃體系,但是他們卻無法否認的一點是……”

教授的強調,讓學生們連忙拿起筆,以計錄下曹仕京的話語。

“中國無可爭辯地可以說是最準確、最精密、最嚴格調節工業發展與消費的模範國家!”

在吐出這一論斷時,曹仕京的面上帶着一絲洋洋自得之意,他甚至特意朝教室內的幾名朝鮮總督區的學生和日本留學生看去,後者兩國同中國相比,他們更爲激進,朝鮮總督區是依靠袁世凱的強令,爲平息不穩情況,建立起了一套能夠把基本生產和社會消費納入計劃管理之中的完全計劃體系,而日本則是在目睹了中國的經濟成就之後,充分借鑑了朝鮮的經濟,實施了更爲細密的“特殊經濟模式”。

最準確、最精密、最嚴格調節工業發展與消費的模範國家!也許用在日本的身上更爲合適,但朝鮮,嗯,那裡是帝國總督區。

卻因爲治安的需要,朝鮮同樣實施着嚴格的消費管理,相比於日本規劃工業發展,朝鮮更傾向於消費的計算與規劃,而後者根本就是管理上的需要,而非發展需要,那是袁世凱出任朝鮮總督時製造的遺產,不過他們的經濟管制卻都是片面而僵化的。

“……一切工業生產必須首先服從國家工業發展的需要,爲國家統一規劃機構的運轉提供必須要前提條件……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經濟發展脫離了市場利潤的導向,轉而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生產,,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的建立起了政府對經濟的支配作用,使經濟服從於國家特定的政治意志,因此,我國經濟結束了歐美各國政治和經濟分離的發展特徵,從而建成了國家管制下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

終於在課堂的鈴聲響起時,曹仕京合上了手中的教材,隨後看着臺下的學生們說道。

“儘管,特殊經濟模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我們能忽視的一點,就是如果政府管理了所有的企業,那麼它的權力勢必超過人民的權力和人民代表機構的權力,政府權力這樣的增長,對於民主制度而言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危險,所以,我們必須要加以警惕,同時不斷研究我國的特殊導向經濟,從而在其危害產生之前,加以制止……”

加以制止?

拿什麼去制止呢?

抱着教案走在大學校園內的曹仕京看着那些學生,在心裡思索着自己每一次提及中國經濟時,總會強調的那麼一句話,那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卻非常困難,他清楚的知道,現在國會對於政府幾乎沒有多少影響力,國會議員們偶爾批評一下政府,指責幾位官員,沒準陛下會賣國會一個面子,將其撤職,或在一些事情上,比如像袁世凱督朝、內務部建遺案,這些都曾在國內引起爭論,前者,陛下給予袁世凱的支持是驚人的,不僅未將其撤職,後來還將其調回國內,任命爲總理大臣,而後者,陛下給了國會幾分薄面,以內務大臣辭職結束此事。

“無論是政府或是國會,對於陛下而言,無非是其手中的兩隻球,陛下的施政方式非常簡單,借國會監督政府,又借政府平衡國會,而這都不是根本,對於陛下而言,其真正的根本是在軍隊!”

想起昨日在爲胡適送行時,其頗爲無奈的一句話語,曹仕京禁不住一陣沉默,是啊,陛下真正的根本在於軍隊,至於政府和國會,不過是其工具罷了。

“軍隊皇家化……”

搖着頭心嘆着,曹仕京朝着教授樓走去,在路上,他偶爾看着那些學生,望着那一張張滿是青春活力的臉龐,對於陛下的感覺再次複雜起來,和中國的每一所大學一樣,在成均大學這所公辦大學,它的氛圍同樣充滿着自由的氣息,即便是他這位在帝國調查局掛着名的“非華分子”,因教授治校的原則,同樣有着治校權,而在另一方面,帝國調查局卻需要止步於大學校門外,可以說,大學,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個避難所,甚至於大學都被排斥於“系統優先順序分置”之外,大學的教授擁有留任助教的權力。

也正因如此,在中國形成了一個怪圈子,最活躍的共和派、民主派大都是大學教授,而最堅定的保皇派卻又是大學學生,但這卻不妨礙雙方相敬如賓。

就在即將走進教授樓時,曹仕京卻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是胡適。

“咦,適之怎麼沒走?”

難道看錯人了?他不是要留德學習嗎?

走進教授樓,他又特意走進胡適所在的辦公室確認一下,果然是他!

“適之,你,怎麼沒走?”

詫異的看着正在收拾着辦公桌上的書籍的胡適,曹仕京小聲問道。

“是不是……”

突然的變故,在曹仕京看來也許意味着陰謀,難不成是調查局,儘管大學受到保護是皇命,但在另一方面,調查局卻一直想滲透到學校之中。

擡起頭胡適的臉上盡是笑容。

“我改派他國了!”

胡適的語中沒有任何不快,反倒有些高興,全不帶申請書批准後,知道自己將去德國的無奈。

“改派他國?”

眼睛微微一睜,曹仕京怕臉上盡是不敢置信之色,各個大學的教授有很多都有過留學國外的經歷,像胡適之就曾留學美國,不過根據國內的要求,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回國服務一年,然後才能繼續學業,據說這是爲了彌補國內的不足,同時讓他們確認自己應該選擇攻讀的目標。

不過對於許多留美學生而言,往往有些不盡人意,他們往往會被選派德國或英國,而非他們所熟悉的美國,眼前的胡適,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他希望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而且也接到了邀請函,只不過卻被“調整”成了赴德。

事實上,曹仕京明白,這或許是調查局的手段,他們或許不能干涉大學,但是卻能插手留學生外派,有很多權力機關需要調查局的幫助,而作爲回報他們也會給調查局一些幫助,儘管再進修號稱是“留學國家根據本人自願選擇”,可個人總是難敵政府。

“是那個國家?”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爲什麼?”

面對曹京的驚訝,胡適只是聳一下肩膀,似有些無奈的說道。

“今天上午,留學委員會派人收走了我的船票,然後給了我另一張船票,船在半個月啓程,我也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是怎麼回事?”

坐在桌後,陳默然頭也未擡,便直接吐出這麼一句話來。

“啊……”

查志清一愣,接到留學委員會的電話,他才知道,陛下竟然直接打電話給委員會,告訴他們改派胡適去美國,像來都以“抓大放小”爲原則的陛下什麼時候關心上了某一個留學生的外派。

“是你們調查局建議的是嗎?”

陳默然的語中依然帶着些冷意,準確的來說沒有任何情感可言。

“陛下,臣……”

深吸一口氣,讓自己迅速冷靜之後,查志清纔開口解釋道。

“臣插手此事,是爲帝國之長治久全!”

長治久全!

哼一聲,陳默然依然未擡頭,如果不是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留學進修名單,怕還真不知道胡適要去德國,對於其它人或許自己不瞭解,但胡合怎麼可能會主動選擇去德國呢?他應該是去美國纔對,這其中肯定有貓膩。

“陛下,兩年前,胡適回國後,即進入成均大學任教,其間,其曾向大學教授治校委員會建議,將陛下掛像取下!”

查志清提起了使胡適進入調查局視線中的“舊事”。

“朕知道,可成均大學現在不還掛着朕的畫像嗎?”

擡起頭望着站面前的,陳默然點點頭。

“自由之學術,保證學者不因學術活動而招致懲罰,自由之思想,獨立之學術,或是連這兩樣都沒有,還談什麼大學?說說,你爲什麼想讓他去德國,知道是那個國家第一個立法保證學術自由嗎?就是德國!”

放下手中的筆,陳默然的語中多少總帶着些無奈,這些人那,總把很多人想象成敵人,他們難道就不知道,即便是敵人之中,還有朋友,但阿諛奉承的肯定不會是朋友!

“俗話說,忠言逆耳,若是因爲這麼幾句話,就千方百計給人穿小鞋,這是堂堂國家要對個人乾的事情嗎?”

此時陳默然的聲音越發森冷,自己創辦調查局,可不是爲了在國內打擊那些學者。

“以前,調查局怎麼辦,我從來沒去問過,但是這一次,調查局的手伸的太長了一些,你們建立什麼學者教授分類檔案,我不管,因爲那是你們的職責所在,可是像這樣直接插手教育事物,你們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長了一點!”

雙目一斂,盯視着已經有些坐立不安的。

“你告訴我,下次是不是準備把手伸進皇宮!”

“陛,陛下……”

冷汗瞬間從查志清的額頭流了下來,調查局在國內擁有非常大的權力,或許正是權力的膨脹使得查志清每一次看到大學的時候,總會下意識的想到那裡存在着多少潛在的敵人,存在着多少異見分子,可皇上那邊有話,沒有司法部部長的簽字,調查局甚至別想從大學生帶走一個教授。

迫於無奈,他纔會選擇利用其它辦法搖手大學,留學生管理,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陛下,竟然會注意到這種“小事!”,而且還……“好了,別結結巴巴的了,朕這個皇帝沒殺人的權力,也不會殺你,以後做什麼事,先考慮考慮,下去吧!”

在查志清退出辦公室後,陳默然只把眉頭一皺,現在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在內心深處,連陳默然自己都沒都有任何答案,就像現在自己所走的道路一樣,儘管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些道路無一不是錯誤的,但自己卻依然選擇了走這樣的道路。

皇權獨裁、計劃經濟,無一不是歷史已經證明必將失敗的,這一切卻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使人根本就無法拒絕他們的誘惑,皇權獨裁帶來的是自己的大權獨攬,在“朕即是國家”的面前,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推動這個國家的變革。

實施計劃經濟使得自己可以集中國家的財富去完成大型工業項目從而使得這個國家快速工業化,像投資數億元的遼寧鋼鐵企業聯合體,假如沒有國家的全力推動,沒有集中國民財富去建設一個大型項目,要建成那麼一個世界上第一家千萬噸鋼鐵企業聯合體,至少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在國家計劃之中,卻只用了五年,沒有國家的意志,中國有可能每年修建三千公里鐵路,九年間修建三萬公里鐵路嗎?

而中國在過去的九年間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兩個前提下,一個是以自己的意志左右的國家意志,一個是可以集中國家財富和力量的計劃經濟,但……這一切卻是歷史已經證明錯誤的,甚至可能會付出代價的!

長嘆一聲,靠在椅背上的陳默然整個人顯得極爲疲憊,掌探這個國家實在是太累。

“至少,我還給這個國家留了一個縫子!”

而獨立且自由的大學正是自己留的縫子,或許有一些人依然在監獄之中,但是,一些苗子卻已經種下了,有一天這些苗子會成長起來。

而且,在未來的的幾年中的國會和國會內的越發的成熟起來,當一切都成熟起來的正要自己表現出走向立憲君主意願,貴族院顯示出政黨化的傾向,衆議院便會自然而然的成爲政黨政治的舞臺,到了選舉時,警察又願意接受政黨的驅使,絕對主義國家便可以向立憲國家的轉變,由於政黨的統治近於完成。

也許將來那一天直的,自己可以輕鬆一些,不需要再像現在這樣,朕即是國家或許很不錯,但太過勞心勞力,只需要……“掌個舵!”

想到那一天到來時的輕鬆,陳默然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到那時自己只需要把住大方向不走偏,豈不是會輕鬆許多……想着那一天,另一種恐懼卻沒來由的在腦海中浮現出來,“獨裁者永遠不要退休,因爲……”,想起後世皮諾切特的教訓,陳默然後背沒來由的一涼,不,不會,他們絕不會,因爲是我,是我開創了這個國家,是我……可即便是嘴上這麼說着,但後背的冷汗還是禁不住的涌了出來。

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189章 調停人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79章 嶽州血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33章 西安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41章 宿命第129章 就在這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58章 出航第268章 庫倫城第126章 氛圍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04章 小泉與柯巴第229章 青春期第48章 變化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69章 毒蛇第137章 利益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51章 生絲第143章 決定第186章 強敵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139章 抉擇(上)第60章 無可奈何第59章 一個女人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49章 革命者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227章 張楊第146章 疑惑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37章 心思各異第177章 南北震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54章 最爲憂慮之事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55章 作派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191章 大帥府第1章 人性貪第47章 殺個人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268章 庫倫城第206章 食君祿第229章 工具第209章 陰謀現第177章 南北震第139章 抉擇(上)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72章 反對第235章 覆沒第24章 戰胡兒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55章 截然不同的理想主義者第63章 再畫藍圖第43章 拍賣會!第228章 啓航!第205章 前夜第158章 出航第78章 轉變第148章 孤家寡人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78章 政治部的特殊使命第25章 爭論第16章 北難南安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198章 中與德第17章 外出第138章 界線第161章 1對7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47章 理由第150章 開局第84章 革命者第7章 做不到第117章 善意第93章 會師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86章 奸第158章 出航第200章 香港的變化第144章 飛吧第59章 我需要第261章 美國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26章 友誼
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189章 調停人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79章 嶽州血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33章 西安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41章 宿命第129章 就在這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58章 出航第268章 庫倫城第126章 氛圍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04章 小泉與柯巴第229章 青春期第48章 變化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69章 毒蛇第137章 利益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51章 生絲第143章 決定第186章 強敵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139章 抉擇(上)第60章 無可奈何第59章 一個女人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49章 革命者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227章 張楊第146章 疑惑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37章 心思各異第177章 南北震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54章 最爲憂慮之事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55章 作派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191章 大帥府第1章 人性貪第47章 殺個人第56章 大字輩的門房!第268章 庫倫城第206章 食君祿第229章 工具第209章 陰謀現第177章 南北震第139章 抉擇(上)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72章 反對第235章 覆沒第24章 戰胡兒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55章 截然不同的理想主義者第63章 再畫藍圖第43章 拍賣會!第228章 啓航!第205章 前夜第158章 出航第78章 轉變第148章 孤家寡人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78章 政治部的特殊使命第25章 爭論第16章 北難南安第133章 經得起考驗第198章 中與德第17章 外出第138章 界線第161章 1對7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47章 理由第150章 開局第84章 革命者第7章 做不到第117章 善意第93章 會師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86章 奸第158章 出航第200章 香港的變化第144章 飛吧第59章 我需要第261章 美國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26章 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