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煉屍丹(中)

bookmark

衛道士不肯透漏師父的姓名。只說師父一向隱居在東北面的棲霞山中,極少收徒,我本來以爲他師父一定躲在山上的某個道觀裡隱修,想不到他帶着我在山中轉了幾轉,並不向上爬山,反而越走越低,直到看見兩邊都是陡峭的山崖,才醒悟到我們已經到了一處山谷的谷底。

這山谷極其偏僻,荒崖峭壁,絕無人跡,擡眼望去,山谷裡到處都是黑色的玄武岩,巨大的岩石嶙峋參差,不時有大的岩石擋住我們的去路,我和衛道士攀爬着翻越了幾塊,由於天雨石滑,兩人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只好找了個乾淨的石塊坐着歇息。

這樣走走停停了一陣,山路越走越窄,眼前出現了一片巨大的芭蕉林,蒲扇般寬大的葉子遮住了頭頂的天空。不lou一點縫隙,雨水淋不進這裡,腳下的土地顯得十分乾燥。南方氣溫較高,即便是陰雨天氣,雨水淋在身上也沒有多少涼意,但我一進入這片芭蕉林,卻感覺到冰冷刺骨,似乎有一股陰森森的感覺從四周向自己襲來,衛道士一路上有說有笑,到了芭蕉林裡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走近一處蕉葉最密的地方,突然拍了幾下手掌。

裡面有人漫應了一聲,只聽見吱扭扭地一陣響,蕉葉被拂開了,lou出一座小小的竹門樓,一個麪皮白淨的小道士探出頭來笑道:“衛師兄多日不來,不知道又帶來什麼寶貝?師父常常誇你肯爲師門排憂解難,還要我們都要向你學習呢。”

小道士轉頭看見我,忽然又笑了一聲,說:“這人骨骼清奇,果然是個寶貝呵,師父心中歡喜,說不定大大有賞呢,到時師兄可別忘了我們。”

衛道士“嘿嘿”笑了一聲,他向我打了個手勢,帶着我穿過朱門樓向裡面走去,小道士走在我的身邊。不時地拿眼睛瞟着我,我向他做了個鬼臉,逗得他咯咯直笑。

其實我雖然故作輕鬆,心中卻一直忐忑不安,這地方如此隱秘,天乙道人他們只怕早已迷失了跟蹤目標,在這裡只好自己一個人見機行事了,但最要命的是,自己連對方究竟是什麼來路都搞不清楚,本以爲成竹在胸,沒想到一切竟然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

我起初以爲這裡縱然不是鄧法師的隱修之處,至少也是道家煉丹鍊金的一處場所,但看到芭蕉林和竹門樓時候,我就否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芭蕉、竹子均能招鬼,和橒樹同屬靈異,一般人家極少種植,只在道觀、佛寺周圍多種,民間說法是因爲有佛道在,鬼不敢出現,這種說法雖然荒謬,但道家煉丹極講禁忌。絕對不會在丹房周圍種上這類不詳的植物。

煉丹術初始時候,古人十分信奉,許多名士都爭先恐後服丹,據說晉朝人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烈如火的原因就是服食丹藥的緣故,以後煉丹術大行其道,因其,神秘又衍生出許多煉丹的規則,在擇友、擇地、潔身、火候、符籙咒語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欲合神丹,勿經穢污、勿凜死地”,“嚴戒葷腥,杜絕閒語”,具體到茅山宗的道士修煉丹藥時,對符籙咒語的要求更是苛刻,符籙咒語,可以驅邪鎮鬼,佑護丹成,茅山道士煉丹時,常常將符籙張貼于丹房四周,或刻在桃樹木板上,隨身攜帶,之所以有這麼許多禁忌,是因爲煉丹是爲了修仙,丹藥既然如此奧妙,又怎能在煉製時受到穢氣的污染?所以我一看到芭蕉竹林,就知道這裡並非煉丹鍊金的丹房所在。

盧生的天書秘籍對煉丹術有過詳細的記載,這是因爲作爲符籙派的茅山宗。其最早的祖師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卻是在茅山隱修煉丹後才得道昇天,所以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幾乎處處都有人煉丹,就連茅山道士陶弘景也醉心煉丹術法,成爲南北朝時期最有名的煉丹家。陶弘景之前,煉丹家密封鼎爐時常用加鹽黃泥等塗抹上下鼎爐的接口,但是在火燒加熱時,封泥容易乾裂,往往造成漏氣跑丹。陶弘景經過反覆試驗,發明了“陽燧取火法”:以銅製的凹鏡日中取火來燒熱爐鼎,並最終“塗鼎起火”,成功結成大丹。

相傳陶弘景丹成之後開鼎探視,“光氣照燭,霜華奪目,形質如丹青而雜以彩虹”,只是他歷盡艱辛,這種上清九轉還丹終究沒能助他成仙,只不過活了八十歲。

其後數百年,茅山宗的外丹術漸漸讓位於內丹術和符籙,其中原因,並非內丹符籙比外丹術高明多少,而是修煉外丹耗費太大,所需藥物複雜昂貴,沒有權貴們的參與。道士們自身缺乏足夠的財力,而丹藥已被證明懷有大毒,許多權貴服丹喪命,其他權貴們又哪敢再試?惡名昭彰之下,外丹術被衆人唾棄已基本絕跡。

天書秘籍雖記載不少煉丹術法,但先師盧生對煉製外丹極爲反感,直斥“丹術jian僞,人神共憤”,他本人就從未練過,我和張鐵嘴一則對盧生的話深信不疑,二來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嘗試丹術。所以學習天書時侯對煉丹之類的術法都是一看即過,到現在很多丹法都已經記不清了,但對煉丹術要求的外部條件卻記憶猶新,說來說去,煉丹的第一條件就是要有錢,黃金丹砂、立壇開鼎,哪一樣不得耗費大量錢財?別說外丹術荒誕虛妄,就算真能吃了成仙,我和張鐵嘴兩人也只能望洋興嘆,不,望仙興嘆。

這衛道士識得丹陽金,又言及自己的師門煉丹,我故意把自己吹噓成富家子弟,就是料定他們亟需錢物,一定會拉我入夥,當時還自鳴得意,以爲騙得衛道士上當,但現在看來,這地方已被人故意轉換成陰氣旺盛之地,並非煉丹之處,倒像傳說中的養屍地。

養屍地在茅山宗又被稱爲“煉屍地”或“演屍地”,顧名思義,是道士們鍛鍊控屍技術的地方,就像俗世中的各種職業技校,只不過技校培訓的是人們的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養屍地則是培訓茅山道士通靈控屍,鎮魂滅煞的技術。傳統的養屍地以實驗爲名,從各處收集人屍,通過浴屍煉屍等幾個環節,激起屍體體內聚集的陰氣,從而達到通靈受控的目的,這其間的竅門,是茅山宗製作行屍的不傳之秘,也是道士們在養屍地反覆練習的要點。

世傳茅山宗鎮魂滅煞,多借助於符籙咒語,實則大謬不然。象被茅山宗鄙薄厭棄的茅山黑巫術,都能依kao“刺心術”以活人心血控制行屍。更何況那些自認爲控屍術已臻化境的茅山正宗。茅山道士控屍是實實在在的法門,講究的是以自己的炁氣控制屍體的運行,如何修出炁氣,那要看各自術法領悟的功夫,但如何以炁氣控屍,卻也有各自獨到的竅門,可惜先師盧生雖精通魂魄合練,但最恨茅山宗制屍控屍之舉,“竊盜者刑,發墓者誅”,天書不傳,我和張鐵嘴也無從得知。

不過盧生雖然不肯製作行屍,卻留下識別行屍之方,那就是觀察人的眼睛。現代人常說:“眼是心靈的窗戶”,眼睛作爲視覺器官可以表達人的豐富情感,被陰魂附體的人或通靈後的屍體(行屍)通過眼部也可以辨認出來,所謂“赤脈貫睛”,瞳仁中會出現一線血絲,即便是沒有眼睛的骷髏也會在眼眶中燃燒起紅色的死靈之火,所以茅山宗判斷一個人的生死並不從形體氣息上着手,而是從他的眼睛上判斷。

我認定這裡是茅山宗養屍地,心中不禁一陣竦然,這衛道士既然不爲煉丹,他把我引進這片養屍地究竟有何用意?難道想把我也製作成一具行屍?

我注意看了一下身旁的小道士,他的眼神清澈澄明,自然不是什麼行屍,這裡似乎是一個山洞,小徑曲曲難走,幾個人磕磕絆絆地走了大約半個時辰功夫,地勢豁然開朗,眼前出現了一座正方形的房屋,上書“丹室”兩個大字。

小道士甚是靈動,他奔上前拉開了丹室的一扇朱漆大門,門開處,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人正坐在一張寬大的木椅上,他看了看我們,衝着我微笑了一下。v

第二十六章 廖師兄第二十六章 廖師兄第七十九章 蛇化鳥(下)第七章 失魂引第三十三章 我伴君身側第八十章 青蚊第六十七章 開宗立派(上)第一章 璇璣?第四十一章 道妖第二十六章 身外化身第四十六章 又見故人來(下)第七十三章 煉屍丹(上)第八十三章 鬼掩天羅(上)第五十二章 百棺之地(下)第三章 少女太常第三十三章 我伴君身側第四十二章 道妖(下)第八十五章 鎖魂屍第七十九章 鹽屍第四十五章 此心如玉明似月第四十三章 神鴉社鼓(下)第五十七章 守屍鬼(下)第七十九章 蛇化鳥(下)第七十五章 煉屍丹(下)第六十九章 白衣拜相(下)第四十二章 道妖(下)第二十四章 蘭有秀兮菊有芳第八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二章 鎮村之寶第五十五章 佛門別院第一百章 拔宅仙(下)第二十章 飛鳥跌穴第八十七章 屍氣縱橫(上)第七十章 白衣女人第四十四章 清泉石上流第二十五章 朱草嘉禾第二十四章 滅門之禍(中)第七十二章 陰陽貴人(下)第三十四章 君死我何生第六十一章 危局之僞第八十章 青蚊第六章 紅紗劫第三十章 順逆陰陽(上)第八十八章 屍氣縱橫 (中)第一章 璇璣?第九章〈琴心三疊〉之樗樹佔第七十八章 蛇化鳥(中)第一百章 拔宅仙(下)第三十四章 投胎奪舍(中)第七十三章 煉屍丹(上)第七十一章 丹陽金第十八章 桐花萬里丹山路(中)第六十四章 胎養之功第四十九章 血光之災第七十七章 蛇化鳥(上)第二十三章 滅門之禍(上)第八十五章 鬼掩天羅(下)第十一章 望鄉臺(下)第六十章 文君當壚(下)第二十七章 太常星佔第三十六章 靈魂離體第八章 〈琴心三疊〉之白棺材第五十七章 守屍鬼(下)第十一章 望鄉臺(下)第三十七章 亭亭白奸初爭鋒第七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四章 少女太常(中)第二十章 飛鳥跌穴第六十八章 白衣拜相(中)第七十七章 蛇化鳥(上)第三十五章 生死兩不忘第六十五章 張鐵嘴之死(中)第四十八章 烏雞行雪第七十二章 古玩市場第八十八章 因果報應第五十二章 百棺之地(中)第四十八章 烏雞行雪第六十章 鬥法(下)第十三章 龍脈風水第九十一章 世間利鈍非偶然(中)第六十九章 開宗立派(下)第三十八章 玉石之光第八十二章 白棺再現(上)第六十二章 空將業果問前身第七十章 桃花片片逆流還第五十九章 文君當壚(下)第一百章 拔宅仙(中)第七十五章 煉屍丹(下)第七十八章 蛇化鳥(中)第四十四章 又見故人來(上)第四十三章 神鴉社鼓(下)第一章 璇璣?第四十四章 清泉石上流第七十一章 丹陽金第十章 〈琴心三疊〉之商羊舞第六十二章 空將業果問前身第五十四章 如花和尚第二十八章 覺悟之誤第二十七章 太常星佔第七十四章 牢獄之災
第二十六章 廖師兄第二十六章 廖師兄第七十九章 蛇化鳥(下)第七章 失魂引第三十三章 我伴君身側第八十章 青蚊第六十七章 開宗立派(上)第一章 璇璣?第四十一章 道妖第二十六章 身外化身第四十六章 又見故人來(下)第七十三章 煉屍丹(上)第八十三章 鬼掩天羅(上)第五十二章 百棺之地(下)第三章 少女太常第三十三章 我伴君身側第四十二章 道妖(下)第八十五章 鎖魂屍第七十九章 鹽屍第四十五章 此心如玉明似月第四十三章 神鴉社鼓(下)第五十七章 守屍鬼(下)第七十九章 蛇化鳥(下)第七十五章 煉屍丹(下)第六十九章 白衣拜相(下)第四十二章 道妖(下)第二十四章 蘭有秀兮菊有芳第八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二章 鎮村之寶第五十五章 佛門別院第一百章 拔宅仙(下)第二十章 飛鳥跌穴第八十七章 屍氣縱橫(上)第七十章 白衣女人第四十四章 清泉石上流第二十五章 朱草嘉禾第二十四章 滅門之禍(中)第七十二章 陰陽貴人(下)第三十四章 君死我何生第六十一章 危局之僞第八十章 青蚊第六章 紅紗劫第三十章 順逆陰陽(上)第八十八章 屍氣縱橫 (中)第一章 璇璣?第九章〈琴心三疊〉之樗樹佔第七十八章 蛇化鳥(中)第一百章 拔宅仙(下)第三十四章 投胎奪舍(中)第七十三章 煉屍丹(上)第七十一章 丹陽金第十八章 桐花萬里丹山路(中)第六十四章 胎養之功第四十九章 血光之災第七十七章 蛇化鳥(上)第二十三章 滅門之禍(上)第八十五章 鬼掩天羅(下)第十一章 望鄉臺(下)第六十章 文君當壚(下)第二十七章 太常星佔第三十六章 靈魂離體第八章 〈琴心三疊〉之白棺材第五十七章 守屍鬼(下)第十一章 望鄉臺(下)第三十七章 亭亭白奸初爭鋒第七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四章 少女太常(中)第二十章 飛鳥跌穴第六十八章 白衣拜相(中)第七十七章 蛇化鳥(上)第三十五章 生死兩不忘第六十五章 張鐵嘴之死(中)第四十八章 烏雞行雪第七十二章 古玩市場第八十八章 因果報應第五十二章 百棺之地(中)第四十八章 烏雞行雪第六十章 鬥法(下)第十三章 龍脈風水第九十一章 世間利鈍非偶然(中)第六十九章 開宗立派(下)第三十八章 玉石之光第八十二章 白棺再現(上)第六十二章 空將業果問前身第七十章 桃花片片逆流還第五十九章 文君當壚(下)第一百章 拔宅仙(中)第七十五章 煉屍丹(下)第七十八章 蛇化鳥(中)第四十四章 又見故人來(上)第四十三章 神鴉社鼓(下)第一章 璇璣?第四十四章 清泉石上流第七十一章 丹陽金第十章 〈琴心三疊〉之商羊舞第六十二章 空將業果問前身第五十四章 如花和尚第二十八章 覺悟之誤第二十七章 太常星佔第七十四章 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