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後記&一點感想

之前一直想着,結文後一定要寫個心得,現在終於可以交作業啦!以下是無邏輯無厘頭的感想,就是純粹的吐槽和釋放~

腦洞的緣起大概是大三的時候吧。不知怎麼就開始迷上蒙元史,也許是我自帶1/2蒙族血統?其實早就不純正了。我對蒙古民俗和文化隔膜很深,幾乎不懂,完全漢化。小學到高中雖然學了多年的蒙語,僅限於應付考試,根本不會說口語,上大學後真的全還給老師了,慚愧……女主的部分人設也基於我自身這個背景吧(其餘的都跟我沒關係,捂臉-_-||)。

讀研的時候,隔壁宿舍有個純蒙古族妹紙,好像是西蒙那邊,真的看上去就很蒙古的氣質,讓人見之可親。我偷偷觀察人家姑娘好久,特別好奇,非常仰慕,直到畢業前纔敢跟妹紙交談,還留了合影,真是相識恨晚!可惜,她碩士畢業就回內蒙古那邊大學讀博去了~

她爲什麼要回家鄉讀博呢?可能還是因爲我們學校元史不是主流,相關課程少的可憐。我出於興趣曾經選了歷史學院的通史課,有幸聽到元史專家張帆教授的一次講座,見到真人的感覺棒棒噠。還有魏堅老師,專門從事元上都等考古,聽他講課,如臨其境,頗有盜墓的感覺。還選了一個《蒙古秘史》解讀的課,但老師是純蒙古人啊,說着說着漢語就開始飈蒙語,我真的聽不懂,覺得有些無聊,上了一節就退課了……再有比較鬱悶是,選了一門《元史研究》,但我一去聽,卻是講遼金史,還是面向自家門生,門檻太高,於是又退課了。所以我基本沒接受過正經八本的元史授課,全憑興趣東瞧瞧西看看。還好有個歷史系的朋友,雖然不主修蒙元史,偶爾也可以問一問~

大三時候有了腦洞,構思了一年多,那時忙於學業,也沒時間寫。開始動筆大概是大四到研一的那一年,可是平時上課我也時間不多,基本就是寒暑假才寫。後來畢業找工作,直到現在,斷斷續續寫了四年。也因爲時間跨度太長了,前後風格非常不一致,現在讀來覺得前面文風好幼稚,不忍直視,可是又懶惰,就不準備怎麼精修了~

研一的時候應該是我蒙元史重度迷戀期,那時太投入了,經常有種恍惚的感覺。可是同好又太少,沒人交流,非常寂寞。我曾一個人去聽席慕蓉的講座《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籤售會,前輩講自己的經歷,以及對蒙古族深厚的感情,莫名地讓我有同感,心情特別激盪。後來首博舉辦特展《大元三都》,我當然是第一時間跑去看。那展覽太完美了,主辦方非常用心,還搭建了大都城的模型,簡直是沉浸式體驗,非常激動非常懷念。看到很多元時文物,真的就像觸摸到那個朝代一樣。後來國博也舉辦了《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因爲有蒙元相關,我也跑去看。反正只要有沾邊的展覽,都會去看。雖然不懂,但是拉近了和那個時代的距離,增進了感情,就很好~

啊,跑題了,回來說說文吧。寫這個題材,一方面是因爲喜歡蒙元史,喜歡那種內亞和遊牧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喜歡小表哥呀!其實不知道安童這個人物前,我還準備寫個漢人做男主,但總覺得很狗血。後來讀科普書才發現這個人物,18歲拜相,太蘇了有木有,對年少有爲型人物完全木有抵禦力,果斷拿來YY!

不過,選他做男主有一點不好,資料太少了!大部分內容需要腦補。他的傳記、碑文、還有《元代名臣列傳》裡的那一節,主要的梗我早都爛熟於心。實在資料太少,而且本身就是冷門人物。但也有個好處,我向來對流量網紅型歷史人物不感冒,就讓小表哥一直做我心中的寶藏男孩,不被別人yy也很好~

但是文中的安童和歷史上的形象,並非完全吻合。歷史上應該更正直,更儒化一些。我寫的呢,更自我一些,在政治理念方面,又稍稍超前,理想化了~但大體上是吻合的。他的一生就是早年輝煌,中年憋屈……晚年,沒有晚年了……英年早逝啊。其實他的人生是失敗的,政治理想並未得以實現。但因爲早年頗有政績,一直有賢相之名,在位17年,是元代在位時間最長的丞相。每次看到他的傳記,我都很唏噓感慨,當初從貼吧裡看到一段評價他的話,覺得再貼切不過了,貼在下面(網友:挑燈閒讀牡丹亭)

“不知爲何,總是覺得寂寞,聽到他的故事和名字的時候,也總對這個少年丞相不能忘卻,總覺得這個風華絕代的背影,因爲過早的跨入政治而名動天下,也因爲這個而毀掉了一生。”

當初看到這段話時,立刻有種被擊中的感覺,沒有比這更能概括安童一生的表述了。所以,在我筆下,尤其是後期,小表哥總是一種陰鬱、失落的形象,就像晦澀的雨夜一樣,清冷又疏離。這就是個理想主義者的傷心史。在我文裡,他對公主的愛,有着人生理想的成分。公主和理想於他來說,就像是芳草美人吧~所以最後公主去世,對小表哥而言,是人生意義的滅失,餘生再也不會快樂了……唉,簡直是史上最悲催男主,我手辣心黑,百般摧殘,自我檢討一下……

男二八剌,此人雖然沒有節操,但我寫着寫着,就寫出了感情,覺得他渣的很坦蕩,壞的很可愛。而且相比於男主,是典型意義上的蒙古男人,更能體現蒙古族那種粗獷、曠放、質樸又狡黠、野性難馴的感覺。他前期韜光養晦,很有謀算,後期昏招迭出,大大降低了人設魅力。但我還是很喜歡他。以後如果再寫言情,我就要寫這種霸道總裁人設,小表哥太含蓄太內斂了!少了很多激情!

皇帝粑粑忽必烈,其實戲份絲毫不亞於男主,甚至更多,不考慮感情戲,粑粑纔是男主啊!我很喜歡皇帝粑粑。他不是一個單純的渣皇帝。他的政治選擇是非常無奈的。他雖然在位三十年,活到八十歲,但直到最後,他都一直非常清醒,沒有年老昏聵的做派,非常理性。忽必烈和安童的衝突,大抵是古代君主和儒臣的衝突。安童的悲劇在於,他對君主有了道德上的寄望,而古代君主制又怎會考慮道德呢?皇帝怎會真正考慮韭菜的感受呢?兩人出發點不同,安童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民本主義者,忽必烈是理性的專.制統治者。關於社會財富的分割,兩人有着本質上的觀念衝突。這種衝突,在不改變整個制度體系的情況下,是無法調和的。所以小表哥的悲劇是必然的。

由兩人的觀念衝突,也引出了本文的主旨——理財派和漢法派的矛盾。這對矛盾不獨屬於蒙元。西漢的興利派和賢良文學,北宋王安石和司馬光,大抵都有類似的矛盾衝突。就是所說的“義利之爭”。漢法派大體上是反對言利和聚斂,有種放任的態度,主張爲政寬簡,輕徭薄賦。同時,儒生的理財能力相當匱乏,無法解決經濟危機。理財派則是主張鹽鐵專賣,打擊豪強,將社會中層和上層的財富,轉移到皇帝那裡,但結果往往是剝削了百姓。兩派都不是完全正義的。漢法派的放任,往往導致豪商富賈坐大,社會財富不均;但理財派的盤剝,則會大大傷害中產,同樣也會傷害底層,最終財富集於皇帝一人。但在我看來,還是理財派的危害更大,因爲這種對財源的攫取是壟斷性的,排他性的,沒有競爭。

受限於知識和閱歷,文中對這個問題,我也只是淺嘗輒止的提了提,沒有深入挖掘。一是力有不逮,二是寫的太複雜會降低文章可讀性,本來這文已經夠枯燥的了!如果大家想要深入瞭解這個問題,入門科普讀物可以看看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還有郭建龍的《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深入的就去看各朝的經濟史,以及研究鹽鐵會議、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秦暉先生的《傳統十論》裡有一篇《中國經濟史上的怪圈:\"抑兼併\"與\"不抑兼併\"》,寫的非常透徹,可以說是我的靈感來源。也非常值得一讀~

女主呢,是虛構的人物~基本寄寓我對理想女孩的想象,是我喜歡的人設性格。而她穿越的意義,就在於以現代視角反觀這個朝代,相對客觀的評價忽必烈的爲政得失吧~

其他的呢,有些遺憾的,就是一些配角的命運沒有交待完整。比如,慕之、史彬、雲軒兒、趙孟頫等等。也是忙着結文,最後一卷基本都是高.潮,處於神仙打架、凡人無從插手的狀態。我本身也沒想好怎麼穿插着寫這些人的命運,就放棄了~歷史上,史彬在盧世榮倒臺後很快抑鬱而死,所以在我的預想裡,雲軒兒在史彬死後就青燈古佛伴一生了。慕之呢,就是漢法派的後備力量吧,人物本來也是我虛構的,影響不大。趙孟頫太有名就不必說了~

囉裡囉嗦這麼多,就是感嘆,終於寫完了!太費腦細胞了!再也不用忍受卡文之苦了!以後再也不寫第一人稱,再也不寫大長篇了!趁着結文休息的功夫,我要努力做功課,多讀書,爲新的腦洞做準備。也可以暫時放下蒙元史這個牆頭,奔向新世界了!非常感謝寒溪、魚兒、athos君的一路陪伴,感謝其他讀者的支持~我會努力進步噠!期待能通過寫文收穫更多的知識,收穫更多的朋友,得到悅己的樂趣,這大概就是我寫文的意義所在~

最後的最後,推薦一些元史科普讀物,都不晦澀,學術類的我就不推薦了。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瞅瞅:

1、《大之至者謂之元》by班布爾汗

2、《風暴帝國》by宋宜昌

3、《蒙古帝國》by易強

4、《忽必烈的挑戰》by杉山正明(此書非常挑戰三觀,慎入)

5、《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國》by莫里斯.羅沙比

6、《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by傑克.威澤弗德

7、《最後的蒙古女王》by傑克.威澤弗德

8、《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by梅天穆

溫馨提示:以上8本均爲科普讀物,史觀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初讀元史的讀者們不要誤信,還以嚴謹的元史著作爲準。這些書本僅做入門瞭解,對提升興趣、開闊思路還是很有幫助的,可以一讀~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99章 分別第130章 勸慰第122章 欺騙第164章 戲班第5章 試探第99章 求情第2章 路途第160章 說服第205章 建言第5章 試探第230章 月色第6章 真金第51章 叛亂第182章 柳林第155章 偵騎第207章 受命第115章 待嫁第94章 起鬨第150章 矛盾第74章 漕渠第144章 威嚇第237章 探病第156章 歡飲第136章 轉機第231章 論罪第151章 分裂第81章 道喜第216章 隱瞞第74章 漕渠第77章 問道第103章 大宴第112章 請罪第236章 切諫第223章 疑心第69章 國事第144章 威嚇第73章 徵詢第244章 冷雨第118章 書信第54章 浸潤第109章 榮辱第16章 出逃第31章 稱汗第164章 戲班第5章 試探第141章 套問第145章 要求第160章 說服第224章 慷慨第120章 學字第240章 召見第225章 夢醒第197章 春遊第90章 糾偏第139章 嬌女第245章 激戰第195章 痛打第122章 欺騙第172章 求教第201章 歸寧第97章 集議第28章 局勢第218章 更迭第108章 怒斥第216章 隱瞞第53章 獻策第145章 要求第96章 討價第181章 春水第231章 論罪第182章 柳林第244章 冷雨第235章 表章第30章 決定第164章 戲班第236章 切諫第247章 申斥第104章 爭執第14章 點兵第196章 制衡第232章 夜雨第247章 申斥第100章 安排第5章 試探第179章 獻藝第42章 辯駁第53章 獻策第74章 漕渠第202章 入覲第140章 求助第188章 君心第186章 請託第114章 雙喜第111章 成全第99章 求情第202章 入覲第37章 鈔法第176章 夜遊第180章 諷喻
第199章 分別第130章 勸慰第122章 欺騙第164章 戲班第5章 試探第99章 求情第2章 路途第160章 說服第205章 建言第5章 試探第230章 月色第6章 真金第51章 叛亂第182章 柳林第155章 偵騎第207章 受命第115章 待嫁第94章 起鬨第150章 矛盾第74章 漕渠第144章 威嚇第237章 探病第156章 歡飲第136章 轉機第231章 論罪第151章 分裂第81章 道喜第216章 隱瞞第74章 漕渠第77章 問道第103章 大宴第112章 請罪第236章 切諫第223章 疑心第69章 國事第144章 威嚇第73章 徵詢第244章 冷雨第118章 書信第54章 浸潤第109章 榮辱第16章 出逃第31章 稱汗第164章 戲班第5章 試探第141章 套問第145章 要求第160章 說服第224章 慷慨第120章 學字第240章 召見第225章 夢醒第197章 春遊第90章 糾偏第139章 嬌女第245章 激戰第195章 痛打第122章 欺騙第172章 求教第201章 歸寧第97章 集議第28章 局勢第218章 更迭第108章 怒斥第216章 隱瞞第53章 獻策第145章 要求第96章 討價第181章 春水第231章 論罪第182章 柳林第244章 冷雨第235章 表章第30章 決定第164章 戲班第236章 切諫第247章 申斥第104章 爭執第14章 點兵第196章 制衡第232章 夜雨第247章 申斥第100章 安排第5章 試探第179章 獻藝第42章 辯駁第53章 獻策第74章 漕渠第202章 入覲第140章 求助第188章 君心第186章 請託第114章 雙喜第111章 成全第99章 求情第202章 入覲第37章 鈔法第176章 夜遊第180章 諷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