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女人,似乎對做媒都迷之熱衷,劉二孃也一樣,之前想給孔氏和柳老忠做媒沒做成,心裡便癢癢,這次見姜採月來求她,她把胸脯拍得直響,說道:“你放心好了,只要那邊是要嫁的,這邊是想娶的,就算母豬和牤牛,我也能給攛掇到一塊,何況是兩個大活人了。”
姜採月暗笑,這比喻還真恰當,孔秋芳和許趕生,真是一個像母豬一樣饞懶,一個像牤牛一樣暴躁。
“劉二奶,你介紹可是介紹,就別提是我的主意了,不然許那邊衝我可能也不會答應,我芳姐那邊,畢竟還有蔣家的事牽着,說是我們給她找的婆家,蔣家也不樂意,要是真成了,就說是她們兩個自己看對眼的。”
“行行,我知道,給出了門子的閨女再找一嫁,你大舅和你大舅媽臉上確實不好看,我給他們保密就是……”
姜採月心中暗想,你保密?我還真不信,什麼事到了你嘴裡,能保密就怪了,不過要的就是這個,讓越多的人知道越好。
“嗯,那就有勞二奶了,事成了之後我代我大舅和大舅媽好好謝你這大媒。”
“謝就不用了,今天你的豬要是再往多了養,讓我家兒媳也去給你幹活就行了。”
“嗯嗯,這好說,我早就答應劉二叔了……”
姜採月從劉二家出來,又抱着尋兒回家,把盧明甫找到那邊去吃晚飯,又讓他給孔氏複診。
二十幾天的治療之後,孔氏的病情已經看出來好轉了,咳得比從前輕,身體也比從前有力氣了。
盧明甫複診之後也確定,孔氏確實已經在康復,再治幾個月,肯定能徹底治好。
姜採月長出一口氣,壓在心上一年多的石頭總算減了份量,娘能好起來,自己也就放心了。
盧明甫又給孔氏重開了藥方,第二天姜採月讓週六紅拿着,到酒樓裡給姜盛喜,讓大哥抓完藥帶給帶回來。
劉二孃那邊辦事也麻利,頭天姜採月跟她說完,第二天她就跑到許家去問了。
放在從前,何氏用半邊眼睛也不會看上帶孩子的孔秋芳的,可是現在許趕生沒了媳婦,整天鬱鬱寡歡,再上加孔秋芳到蔣家之後沒多久就生了兒子,不談別的,最起碼人家挺能生孩子,所以在被劉二孃一通勸說之後點頭答應,只要孔家願意嫁,她便讓許趕生娶孔秋芳。
劉二孃樂壞了,立刻又跑去孔家說媒。
孔繼德兩口子根本不知道這事,聽她說要給孔秋芳保媒,這兩口子都愣了,孔繼德問道:“劉二孃咋會有這想法,我家秋芳是蔣家的媳婦,就是回孃家來住幾天,咋能突然改嫁呢。”
劉二孃微愣,琢磨了一下,想着可能這事是孔氏的主意,姜採月纔會跟自己說,孔繼德好臉的人,就算有這想法,也不能痛快就答應了,便說道:“哎呀,孔大你就別死心眼兒了,誰不知道蔣毛根逃兵役跑了的事兒,他這一跑,跟死了差不多,根本不敢回來,你說你家秋芳還能守一輩子活寡是咋的,那改嫁就改嫁唄,不然她帶着着個孩子,還能一輩子住孃家是咋的。”
孔繼德和張氏兩口子確實在爲孔秋芳的事煩心,不想讓她住,可畢竟是女兒,讓她住下去,東子又要怎麼辦,過繼來的兒子,養自己兩口子都已經很不錯了,再養着女兒和外孫,東子心裡肯定不是滋味,不然兩人也不能起讓東子娶孔秋芳的想法,只是兩人也都知道,東子輕易不會答應,所以一直不敢說。
現在見劉二孃來說媒,兩人也有點動心了。
孔繼德不說話,張氏尋思了半天,說道:“那個……二孃,就算要嫁的話,我家秋芳也不能嫁到許家去啊,你看許老瓜媳婦那樣,先前的兒媳婦都給欺負跑了,何況俺家秋芳還帶着孩子,到他家去她能看上麼。”
劉二孃一聽樂了,說道:“哎喲,你看你說的什麼話,週六紅不受老許婆子待見是因爲啥?那是週六紅不會生孩子,你家秋芳這麼能生,進門給許趕生再生個兒子,這個也改了跟許家的姓,許家一下子就得兩個大孫子,老許婆子不樂死纔怪,讓她給你家秋芳當驢使都行,還欺負秋芳呢,咋想的。”
張氏又看孔繼德,孔繼德還是不說話。
張氏回過頭來說道:“這個……二孃讓俺們再想想,等會兒秋芳進屋我們問問她,看她樂不樂意。”
劉二孃更樂,道:“有啥不樂意的,你看許趕生,哪裡不比蔣毛根強,雖然人家也成過一次親,可是卻沒孩子,跟小夥子一樣,你家秋芳能嫁他是賺到了,一說準成!行了,我回家等信兒去,你們抓緊點兒。”
說完她樂呵呵走了。
她走後不久,帶孩子出去串門的孔秋芳回來,張氏便把她拉到小屋問道:“芳啊,你跟娘說句實話,毛根去哪兒了,到底有沒有信兒?”
孔秋芳頭搖得撥浪鼓一樣,說道:“沒有,他哪敢回來,從那次一走,就一點消息都沒有,娘你問這幹啥?”
“那你說他是不是再也不會回來了?”
孔秋芳又要哭的樣子,說道:“我看可能是不會回來了,回來官府也饒不了他。”
張氏說道:“那既然是這樣,娘看你也就別守着了,再改一嫁,跟別人算了,不然總不能一個人帶孩子過一輩子。”
孔秋芳頓時呆了,說道:“改嫁?爲啥讓我改嫁?毛根他又沒死,就是、就是不在家而已。”
“一輩子不在家,那不也跟死了一樣,他都丟下你們母子跑了,你還守着他幹啥,你不改嫁你咋辦,孩子咋辦?”
“我、我……”
孔秋芳“我”了兩聲突然哭出來,癟着嘴說道:“娘,你是不是嫌我在家又吃又住,就要把我趕出去?”
“你這是什麼話,要是有趕你的心,這個年都不會讓你在家過,這不是有人給保媒我才問你的麼,許趕生人也挺好,人家配得上你,能要你不錯了,要不趁早答應,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