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

張昭早就知道如此。弘治十四年的大戰他是親身經歷者。數年間積蓄的倉儲都被平江伯陳銳、保國公朱暉耗盡。

張昭道:“陛下,臣不動用國庫的糧草、銀子。只需陛下將遼東都司劃撥給臣管轄,另外許臣便宜行事。臣便能積攢足夠的糧草。屆時,臣會上書朝廷,率新軍營出塞,滅掉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在明初時是大明的小弟。寧王的封地就在大寧,轄朵顏三衛。

永樂元年,太宗文皇帝撤大寧衛。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朱四哥爲酬功,將大寧都司的土地許給朵顏三衛。

但是,明實錄和正在編修的大明會典都沒有對這一說法予以確認。是不是就搞不清楚。

但是,據聞朵顏三衛在土木堡之變中幫助也先,而且近年來時常寇邊。所以,其身份早就發生轉變。

張昭在弘治皇帝面前滿口“滅掉”朵顏三衛,弘治皇帝真沒覺得刺耳。事實證明,朵顏三衛就是欠抽。

弘治皇帝想了想,道:“朕準了。此事,朕會與閣老們協商。還要稍待時日纔有結果。”

這件事涉及到軍事、移民、衛所、戶部。即便張昭不動用國庫,他仍需要和閣臣們商議後才能定下來。

張昭躬身行禮,道:“臣謝陛下恩准。”

他並不是在弘治皇帝面前吹牛。只增加負責遼東都司的情況下,沒有當地府縣的配合,他如何積攢征討朵顏三衛的糧草?

明朝的衛所體系弊端重重,但是也並非一無是處。譬如,衛所屯田所得的糧食,都得上繳給國家。具體到北直隸、遼東現在的情況來說,就是上繳給張昭執掌的後軍都督府。

張昭要改革天下衛所,釋放人口,促進工商業的發展,但他不會亂來。衛所制度在邊疆屯田還是有其可取之處。

當然,他會修改明太祖時的規定。即便是軍屯,也不能搞成地租七分。這太誇張了。

他的目的是用衛所這個舊瓶來裝拓邊這新酒。

其實把衛所的名字改掉最好啊。但是,不用衛所,他如何名正言順的去管理呢?又得和文官們去打擂臺。得不償失。

弘治皇帝聞言笑一笑,從書桌後站起來,看着張昭,感慨的道:“張愛卿,朕登基十五年來,無日不想着:不要愧對歷代先帝,勤政愛民,使得朝序清寧,民物康阜。卿之策能有利於國家,朕豈會不採納?”

這話有一點剖析內心、陳述理想的意思。

張昭對弘治皇帝的認知,也是幾經變化。作爲一個穿越者,“弘治中興”不說如雷貫耳,至少在歷史書上是學過的。這是一個輝煌的時代,國力強盛,天下太平,人才鼎盛。

而明孝宗朱佑樘在他的印象中就是“明君”。

他剛穿越來時,還想着見一見開創弘治中興的明君、能臣。而他真正的和弘治皇帝接觸多了,對其評價直線下降。

弘治皇帝以其勤勉、寬仁、正直,開創了一個屬於他的盛世。大明帝國在歷史的軌道上不斷散發着奪目的光彩。但是,作爲皇帝,他並非完美無瑕。

第一,弘治皇帝對張皇后的寵愛大於一切。寵妻不是錯。但縱容外戚張鶴齡爲非作歹,這就很蛋疼。

張鶴齡堪稱京中攪屎棍。張昭和張鶴齡打過幾次交道,給噁心的不行。

第二,弘治皇帝雖然賢明,但他並無銳意改革之心。明朝很多很深層次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他更多的時間是在解決表面問題。

張昭對弘治皇帝叫停國子監改革,心中有一些看法。更關鍵的事,叫停的原因是張皇后吹了枕頭風,說他武將干涉朝政。真是扯淡。

所以,張昭當時氣憤之下,直接把希望寄託在朱厚照身上。反正也是苟三年而已。

但隨後,他的看法再次改變。

不久前,徵收衛所土地贖買銀時,張昭單獨和弘治皇帝談一次。張昭說服弘治皇帝保持沉默,他借其虎威一用,把權貴們欠的土地贖買銀給徵收上來。

這件事改變了他對弘治皇帝的看法。

弘治皇帝雖然是個“裱糊匠”,但還是有把國事處理好、解決根本問題的想法。

再加上此時。

張昭大致上明白怎麼回事:你可以說弘治皇帝沒有“遠見”,但他確實有想把問題解決,讓大明變得更好的意願。

弘治皇帝並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自身的水平有限。這和其成長環境有關,充滿着黑暗和邪惡。但是,他願意聽取意見,任用人才。如果他覺得對大明有利,他會支持。

關鍵在於如何“說服”他。

一個三十三歲的皇帝,執政十五年,有些思路是固定的。張昭之前還是太急。或者說,他在弘治皇帝面前聖眷不夠,還不夠熟悉,憑什麼三言兩語就要弘治皇帝支持他的想法?

張昭心中略有些愧疚。

平心而論,弘治皇帝對他確實不錯。他是成年人,不會認爲“有功就賞”是理所當然。社會上,被人驅做犬馬,最終酬勞微薄的事一大把。

弘治皇帝不僅公平的獎賞,甚至賞賜超出他應得的。

張昭鄭重的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采納諫言,勵精圖治,古之明君不外乎此。如漢文帝,如宋仁宗。國家中興,乃陛下之功。臣願爲陛下披堅執銳,掃平寰宇。”

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來。他不是那種雄烈的皇帝,笑的有點溫和,開口道:“張愛卿,朝中拍馬屁比你好的人很多。但做事如你這樣得力的卻很少。朕信的過你。你我君臣一起,讓大明變得更好。”

“臣遵旨。”

張昭面聖之後,第二天午後朝廷要開報禁的消息就開始在京中流傳,還有約法三章的條令。

稍後,劉大夏的奏章被留中。內閣在另外一本請求開報禁的奏章上重新票擬,批紅之後,下發到六科,形成聖旨,頒佈執行。

針對真理報阻塞言路的輿論迅速的回落。

京中大小衙門、權貴,都在張羅着創辦報紙的事宜。早有準備的戶部郎中李夢陽率先打出旗號,創辦“文學報”。當今明朝文壇兩大派系。

第一,李東陽的茶陵詩派。第二,就是李夢陽爲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運動。各領風騷。

隨後是在劉大夏、李東陽等人支持下由通政司延續原來的旗號:邸報。

這一段時間,報社鎮那裡人來人往。印刷工人、記者、編輯、報童這都是報業產業鏈上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

國泰商行的印刷機,定價1000兩白銀一臺,也在被下了二十幾臺訂單。

張昭在李幽代表李東陽來和他溝通將北直隸衛所往遼東移民的事宜後,他知道他在京城安逸的時間不多了。

但是,他還有一件事沒有處理。

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零八章 張昭的調整(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爭債券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三百八十一章 囂張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惡多端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後悔遲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
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零八章 張昭的調整(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爭債券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三百八十一章 囂張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惡多端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後悔遲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