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讖語

“既然如此,那不知讖語究竟爲何?”趙昀一時驚疑,連忙問道。

他乃是宋朝國君,如今時候又遭逢蒙古壓陣,有滅國只可能,自然迫切的想要知曉這讖語究竟爲何物,好提前做好準備。

鄭清之站在一邊,看着這一幕自然覺得有些憤怒,遂直接站了出來,訴道:“陛下。依臣所言,這所謂天問之法雖是玄妙,但若要穩定朝廷,唯有定天倫、振綱常,方能萬世不移。若是索求所謂天問之法,只怕是緣木求魚,毫無用處。”

“鄭相公此言差矣!”

自一邊,岳珂卻是站了出來,辯解道:“爾等皆知目前蒙古南下,莫說是我朝百姓,便是這殿中諸臣,莫不是忐忑不安,以爲難以對抗。若是能夠借天問之法,一問國朝未來之景,自然能夠讓衆位大臣安心,不至於憑空生亂!”

鄭清之卻是不屑,冷哼一聲便道:“哼!若是此法所言,一如當初崇寧真君一般,直言我朝衰敗之象,屆時又當如何?你也應當知曉,當初崇寧真君也曾以此法勸解徽宗,然徽宗愚志難阻,遂有靖康之恥。如此之法,你以爲當真有效?”

“若是如此。我等也自可提前做好準備,定然能夠度過這場劫難。”岳珂卻是朗聲回道,自是充滿信心。

“兩位愛卿,切莫爭吵,要不然,這不是平白添了怨氣嗎?”眼見兩人爭論日盛,趙昀立時張口從旁勸來,復有掃向殿下衆人,安撫道:“至於列位,也無需擔心。這天問之法既然已然運行,若是我視若罔聞,豈不是浪費了張天師一番苦心嗎?既然如此,大家不妨見識一下,如何?”

“臣遵旨。”

鄭清之眼見如此,也只好放棄堅持。

岳珂一時歡喜,連忙看向張可大,又是問道:“卻不知張天師所知讖語,究竟爲何?”

“唉!”張可大面露無奈,旋即回道:“說起來也是慚愧,貧道修爲比之先祖相差甚遠,實在不知讖語究竟爲何!”

“你也不知?”趙昀一時困惑,又問:“難道天問之法失敗了?”

“並非失敗。只是貧道修爲不夠,無法將國朝之氣顯化,只能變爲龍鳳之氣,散於天地之中。”張可大不覺搖頭,顯然也是知曉自己修爲能力,能夠做到如此程度,已然是盡力了,但若要再行一步直接點出其中關鍵,卻是不行。

岳珂眼見趙昀目露疑惑,趕緊問道:“那讖語又在何處?”

“我想那些讖語應當落於鳳凰山還有玉皇山之上。若是仔細尋找,應當能夠找到一絲蛛絲馬跡來。”張可大凝神回道,話語之中猶自帶着疑惑。

“若是如此,那便由臣前往,看看這山中,究竟藏着什麼東西。”岳珂立時站了出來,將此事接了下來。

趙昀眼見有人着手操辦,也是欣喜無比,連忙囑咐道:“若是發現有類似東西,立刻就地保護起來,不得有任何毀損。知道了嗎?”

“老臣明白。”岳珂俯首回道,旋即便從殿中離去。

此事已了,衆位大臣也沒有其他事情,於是便各自散去。只是回到政事堂之後,鄭清之卻頗爲不悅,臉上全都是懊惱之色。

董槐見狀,連忙問道:“鄭相公。官家囑咐岳珂前去辦理此事,爲何你會如此不悅?”

“當然不悅。畢竟那廝暗懷心思,只怕所想的並非好事。”鄭清之一臉狐疑,卻是對岳珂懷疑之心越發濃郁,又道:“而且你也知曉,那天問之法若要運行,便要以壽命爲限。而那張可大如今已然五十餘歲,若是運行此法,只怕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你就不奇怪,此人爲何在這個時候運轉此法?”

“你是說,在這背後有人謀劃?”董槐心中一驚,不覺感覺駭然。

“沒錯!而且此人身份、地位應當不弱,只怕便是朝中之人。”鄭清之點點頭,極爲肯定的說道。

董槐頓感疑惑,又問:“既然如此,那此人究竟又是爲何,而讓張可大做出這種事情?畢竟消耗性命,只爲了一次不知是否能夠成功的天問之法,這實在是難以想象。”

那張可大可是張天師,玄門正宗正一教掌教,更是地仙之軀。

如此人物,卻只是爲了這事而消耗性命,自然令兩人倍感不解,渾然弄不明白這背後究竟藏着什麼隱秘來。

“不管他們謀劃什麼,我等也要做好警惕,莫要因爲那讖語而慌亂,知道了嗎?”鄭清之眸中精光盡數收斂,囑咐了董槐幾句,令其做好準備,不知爲何他總覺得近期有些心神不寧,似乎即將有什麼大事會發生一樣。

…………

另一邊,岳珂早已經率領禁軍深入玉皇山還有鳳凰山之中,遍尋其中所存的讖語之物。

昨夜時候,那羣深入山林之中的黎民百姓早已經被禁軍驅散,就算是偶有漏網之魚的,也因爲遍尋不到所謂的傳承遺蹟而失望透頂,直接下山去了。

唯有這禁軍,還在這兩座山峰之中,搜尋可能的讖語。

只是於玉皇山天龍寺之內,張可大卻是悄然出現,靜靜的看着這山峰之上蔥蔥郁郁的古樹。

羣山悠悠,不知度過多少歲月,於層巒疊嶂的山林之中,不知有多少風景因此改變;西湖之邊,亦是平靜如昔波瀾不興,但於湖面之上映着的鏡花水月,也不知曉留下了多少英雄事蹟。

世事變遷,似是永無止盡,如今又到了新的輪迴。

“師伯。你爲何答應那岳珂,以十年壽命,強行運轉天問之法?”長嘆一聲,居於張可大身後,卻是立着一位少年。

張可大喟然一嘆,復有問道:“宗演!世事如棋、乾坤莫測,在這凡塵俗世之間,無論何等帝王將相,莫不是渴求長生久視、千古不滅。但是世事變遷之下,他們可曾實現了?”

“不曾實現。”

張宗演細細一想,不覺感覺心中甚是淒涼。

今日時候,他也不過是一介十六七歲的少年,若以年華而論也不過是貪玩的年紀,但對於世代修道的張天師一族來說,現今時候正是靜修道法、勾引天地雷火,錘鍊自身道體的時候,以求能夠在上一任天師飛昇時候,承接張天師一脈。

千年一來,一直如此!

張可大神色淡漠,朗聲回道:“既然如此,那我這區區性命,又何須可惜?”

“可是師伯,以您現在身體狀況,只怕——”

張宗演又是問了起來,心中自有哀怨,張了張口卻是難以詢問。

他自年幼時候便開始修行道法,自然也知曉生命輪迴,本就是天理循環,絕無任何一人能夠違背,便是傳承千年有餘的張天師一脈,也是如此。

張可大繼續說道:“無甚可惜的。更何況若是能以十年壽命,換的未來數十年朝廷演化,至少也能爲我等取得一線生機。既然如此,那你便需要銘心記下、潛心推算,切莫讓天師一脈毀於你手,知道了嗎?”

“弟子知曉。”

張宗演身子一震,只好低下頭來應道。

正在此刻,遠處卻是傳來一些驚叫來,似是充滿着驚奇。

張可大立時笑道:“看來是發現了讖語。既然如此,那我們倆就前去一趟吧。”身形一晃,卻是懸空而立,宛如謫世仙人一般,朝着遠處行去,居於地上張宗演奮起輕功,足下不過纖細枝杈,卻將其身體直接撐起,腳下速度愈急,更將衣袖盡數撐起,其速度卻是絲毫不遜於張可大,也是一般朝着遠處奔去。

約莫走了一炷香功夫,兩人已然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之處。

“爾等發現了什麼?”

張可大一掃懸崖,側目看向旁邊士卒。

那士卒立時指了指那覆滿青藤、苔蘚的山壁,回道:“之前我曾經偶見這懸崖迸射出金光來,故此來到此處,只是這上面卻有太多藤蔓,故此難以消去。”

“哦?既然如此,那就讓我看看,你這下面究竟寫着什麼?”張可大不覺笑了起來,雙目凝神瞧向那山峰,已然看出了一絲端倪,只將長袖一掃,那苔蘚、青藤立時消散,卻是露出下方六個金色大字。

“神橋斷,九鼎碎。師伯,這六個金色大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旁邊的張宗演立感疑惑,張口便問。

“而且還不止這一處。”那士卒又是帶着兩人來到另一處,而在這處懸崖之上,也是一樣印着八個金色大字:“貪狼噬天,天下歸元!”

“神橋斷,九鼎碎。貪狼噬天,天下歸元!師伯,這是什麼意思?”張宗演看着不解,又是問道。

張可大卻道:“此地乃是玉皇山,爲龍氣所留之地,其讖語只有一半,你自然不明白究竟是什麼意思。”復有見到遠處岳珂快步走來,便笑了一聲,“看來那人在鳳凰山上也有些收穫。”

果不其然,那岳珂眼見兩人再次,立時便運轉輕功,簌然一聲來到兩人身前,氣喘吁吁的對着兩位問道:“你們兩人找到了讖語了嗎?”

“就在這裡!”

一指山崖,張可大朗聲回道。

“原來是這一句?”

岳珂神色嚴肅,心中升起了疑惑

張可大又問:“那究竟是什麼?”

“陰陽逆,乾坤倒。鳳鳴九天,淵古流長。”岳珂神色嚴肅,旋即就將剩下的八個字也是一樣說了出來。

第七十四章逃出去第一百七十八章浮想聯翩第二十八章新生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三百七十八章丟官第一百九十九章樊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學生暴亂第七十六章亂戰起,獨釣寒江雪第一百零五章最後的騎兵(一)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二百二十四章守護襄陽?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四百二十章帝黨非帝、相黨非相第一百二十三章贖罪?第一百二十五章攻陷安西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一百五十五章絕殺之計,生死再分第二百四十八章天人永隔第三十八章怨氣衝雲霄,劍心攝人心第十五章匕首現,劫難終難逃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十五章污水第一百七十二章終路(十)第三十三章劫難出,如何方能過第三十章危險再復現,雙姝難知心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一百九十三章炮臺第四十六章箴言吝語驚人心,玄功顯威人復還第二百一十七章容後再議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一百零九章定對策奇正相合,月輝下夜襲開啓第四十四章困陣成形斷糧水,兩路分兵求轉機第五十一章遇強敵謀求生路,再施爲地仙再出第一百三十九章隔閡第八十五章地震第二百三十五章攻訐第二百三十三章回不去了第六十二章沁水邊鐵鎖成橋,夜訓中遭遇敵襲第十五章國黨第九十九章心憂愁商量對策,爲消災了結案件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一百二十八章爭執中盟約破碎,地宮內屍體遍地第二十五章千年傳,奇門終現世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四十四章紛爭的假象第七十二章敵暫緩,怎奈仇怨存?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三十二章幾人相鬥不相讓,傳國玉璽終現世第一百一十三章震懾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八十五章四方如雲涌,天下棋局成第十章鄉野孩童論,天理無可擋第六十一章星夜滅山寨,韃子請援兵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三十二章絕奸佞制度爲本,夜探營又逢阻攔第三十一章觀音憐世人,織機做保障第五十六章商議出趙志離去,風暴臨和平終結第七十九章聞惡訊,帝遠怎知情第六十二章離開第一百零九章最壞的狀況第十六章殿論第四章汾州境內番民亂,惡像連連圍剿城第一百零二章寧州攻防戰(二)第十五章政事堂第五十三章至親之痛,畢生誓言第四百三十三章木箱第三百二十三章泉州之變(二)第七十二章歸鄉第一百零七章最後的騎兵(三)第一百二十五章聞消息擴軍開始,爲南下籌謀四川第165章末路(三)第七十一章奪高苑一劍封喉,遇朱豔劍指艮丘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四十二章人心紛亂顯,敵滅城復歸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一十四章鬥玄通乾坤挪移,孟珙出彥誠俯首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十六章各自的家庭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二百四十一章惡魔再臨第八十五章地震第六十三章獻計策,隱患如何解?第六十三章一環扣一環,引蛇出洞中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三十七章流觴歲月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一百四十八章最終決戰(九)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六十三章敵人有異動,高爐終建成第四章清官?庸官?貪官?第六十八章傷勢復妙善入世,滅赤鳳佛儒連手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二十七章繼承人第四十九章聚民興水利,軍中正軍風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
第七十四章逃出去第一百七十八章浮想聯翩第二十八章新生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三百七十八章丟官第一百九十九章樊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學生暴亂第七十六章亂戰起,獨釣寒江雪第一百零五章最後的騎兵(一)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二百二十四章守護襄陽?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四百二十章帝黨非帝、相黨非相第一百二十三章贖罪?第一百二十五章攻陷安西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一百五十五章絕殺之計,生死再分第二百四十八章天人永隔第三十八章怨氣衝雲霄,劍心攝人心第十五章匕首現,劫難終難逃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十五章污水第一百七十二章終路(十)第三十三章劫難出,如何方能過第三十章危險再復現,雙姝難知心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一百九十三章炮臺第四十六章箴言吝語驚人心,玄功顯威人復還第二百一十七章容後再議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一百零九章定對策奇正相合,月輝下夜襲開啓第四十四章困陣成形斷糧水,兩路分兵求轉機第五十一章遇強敵謀求生路,再施爲地仙再出第一百三十九章隔閡第八十五章地震第二百三十五章攻訐第二百三十三章回不去了第六十二章沁水邊鐵鎖成橋,夜訓中遭遇敵襲第十五章國黨第九十九章心憂愁商量對策,爲消災了結案件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一百二十八章爭執中盟約破碎,地宮內屍體遍地第二十五章千年傳,奇門終現世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四十四章紛爭的假象第七十二章敵暫緩,怎奈仇怨存?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三十二章幾人相鬥不相讓,傳國玉璽終現世第一百一十三章震懾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八十五章四方如雲涌,天下棋局成第十章鄉野孩童論,天理無可擋第六十一章星夜滅山寨,韃子請援兵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三十二章絕奸佞制度爲本,夜探營又逢阻攔第三十一章觀音憐世人,織機做保障第五十六章商議出趙志離去,風暴臨和平終結第七十九章聞惡訊,帝遠怎知情第六十二章離開第一百零九章最壞的狀況第十六章殿論第四章汾州境內番民亂,惡像連連圍剿城第一百零二章寧州攻防戰(二)第十五章政事堂第五十三章至親之痛,畢生誓言第四百三十三章木箱第三百二十三章泉州之變(二)第七十二章歸鄉第一百零七章最後的騎兵(三)第一百二十五章聞消息擴軍開始,爲南下籌謀四川第165章末路(三)第七十一章奪高苑一劍封喉,遇朱豔劍指艮丘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四十二章人心紛亂顯,敵滅城復歸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一十四章鬥玄通乾坤挪移,孟珙出彥誠俯首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十六章各自的家庭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二百四十一章惡魔再臨第八十五章地震第六十三章獻計策,隱患如何解?第六十三章一環扣一環,引蛇出洞中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三十七章流觴歲月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一百四十八章最終決戰(九)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六十三章敵人有異動,高爐終建成第四章清官?庸官?貪官?第六十八章傷勢復妙善入世,滅赤鳳佛儒連手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二十七章繼承人第四十九章聚民興水利,軍中正軍風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