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論文官

張必武他們聽着崇禎的敘說,極想知道永樂大帝留下的箱子裡是什麼東西,爲什麼只要一看見那東西就什麼都懂了。

崇禎說到這的時候,他是極其傷心難過的,眼中充滿的盡是絕望:“朕本來還以爲會像建文帝被困南京時一樣,太祖爺留下一套袈裟與和尚的東西,給建文帝出逃。永樂爺留下能讓我逃出北京到南京重振我大明河山的機會!可是我見到的是……是……嗚嗚……”

崇禎是哭了起來,他哭得很傷心呢。王承恩當時是有份在崇禎的身邊見到崇禎打開宮裡一直深藏着的箱子,箱子上都佈滿了厚厚的一層灰塵呢!箱子裡是一副不祥的畫。

他也抹了抹眼淚,真希望一切不是真的。

崇禎一咬牙,說:“可是朕看到的是一幅畫,畫中內容是一個皇帝在一棵槐樹上上吊而死!披頭散髮!”

張必武和盧象升一聽,他倆是驚訝極了!原來永樂帝一直藏在宮中的箱子居然是一副描述皇帝上吊自殺的畫啊!

“燒餅歌中,劉伯溫對太祖爺說,陛下萬子萬孫!哈哈!原來卻是說太祖爺所創建的大明是亡於萬曆爺的孫子這一輩!這不是說是亡在我這一代的手上嗎?嗚嗚!”崇禎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一樣。

崇禎笑了,大聲地苦笑出來:“哈哈!命啊!一切都是天意啊!天意亡我!萬子萬孫是萬曆爺的孫子啊!天啊!你爲什麼非要讓我來當這個亡國之君啊!我絕不是亡國之君啊!亡國者古有因色,因財,因暴虐。因懦弱。而像我這樣雄才大略。勤政愛民的皇帝,爲什麼偏要當亡國之君啊?”

崇禎一指張必武,說:“你回答我!回答我啊!”崇禎認爲張必武聽到他的哭訴之後,一定會認可他的,他絕非亡國之君,他只是不幸敵不過天意!

作爲一個皇帝,加上極要面子,崇禎可從來沒有在人的面前這樣倒苦水過。

崇禎在等待張必武的回答……

“愛民嗎?”。張必武看着盧象升。說:“九老,當初你和姚東照以及一羣百姓到北京來求皇上免除因災生活困苦,且難以果腹的百姓的徭役,他們有着很多的苦水也想向皇上倒,甚至於不比此時皇上你的苦水少呢!”

張必武苦笑一聲,說:“可是呢?他們滿懷希望地想要得到皇上的接見,可是皇上根本就不接見!只是下聖旨讓他們快點回去,而且還說要是不回去的話,就一律嚴辦!皇上這麼做就等於是掐殺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盧象升嘆氣了,說:“皇上。是啊!國雄說得不錯!你這一舉着實很失策,百姓是上訴無門了。唯有最後的指望就是您這位皇帝來爲他們做主。當身爲皇帝的都不爲百姓着想,都不能聽一聽百姓的訴苦,不爲百姓做主,哪怕是您辦不到,只要給他們以安慰,他們都會伸長着脖子來等待,不至於全部鋌而走險造反,或者是從賊!你把他們的希望給掐殺了,那他們除了從賊造反,真的別無選擇!”

盧象升便一咬牙,說:“皇上,當初我屢次勸你不要加賦稅,加重稅收無疑是驅使百姓加入賊寇,令得天下永不得安寧啊!”

這麼一說,崇禎又在嘆氣了,他想到以前百姓來北京逃難,北京的大街小巷全是逃難的百姓,而且百姓派代表在長安門跪見,卻沒有得到接見,他們是滿懷希望而來卻是失望而歸!哪個想到就是這些百姓以後跟隨了李自成,破洛陽、毀開封,據河南,陷襄陽,佔陝西,直至最後打到北京城!

崇禎漲得滿臉通紅,他不想再聽這些逆耳良言,反正一切都晚了,他擺擺手,說:“好了!不要再說了!不要說了!朕還不是因爲沒錢嗎?要是有錢的話,朕又怎麼會不好好地寬慰他們呢?”他覺得無奈啊,他真的是想要好好地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卻辦不到啊!

張必武冷笑,說:“沒錢?皇上,國庫是沒錢!可是作爲皇帝私產的內帑卻是有着不少的錢!當然皇上是不會動用的,歷朝皇帝都是往內帑裡放錢,還沒有哪個皇帝是從裡面拿錢出來的!這樣你就成了敗家子!你太注重臉面了!要是你不怕動用內帑的話,不怕因此背上敗家子的罵名,國家有錢了,最起碼能賑濟災民,李自成和張獻忠就不能成勢!”

崇禎看着張必武,隨之嘆氣了,確實內帑的錢,他沒有動用,他是怕擔上敗家子的罵名,不過崇禎也苦啊,他生怕動用了內帑也是杯水車薪,到時不但沒能讓國勢好轉,還背敗家子,就得不償失了。他患得患失啊!

張必武便說:“皇上,你知道爲什麼文官們大多是爲己嗎?因爲他們寒窗苦讀十年,方纔金榜題名,他們就認爲他們能當上官全是因爲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他們不是在感謝朝廷,不是想着爲國家效力,爲百姓請命。”

“而是想着,我辛苦地讀書爲的就是今天!我官印到手了,我爲什麼不好好地享受呢?不然我不就白白地寒窗苦讀了嗎?在這樣思想下,他們能真心爲國嗎?能不盡做着些損公而利私的勾當嗎?”。

“八股文,就是爲了當官而讀的!他們是崇尚的只有通過科舉必考的書籍,其他的一律斥爲雜學!而他們卻忘記了他們所崇敬的孔聖人說過的一句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匆施於人!他們全忘記了,因爲他們眼裡只有登科,做官,享福!”

“你又怎麼苛求他們說聖人話,說仁義道德卻要去言行一致呢?他們不過認爲說聖人話,僞君子的樣子是他們當官享受的工具,當官只是回報他們苦讀!”

崇禎聽到這後,他不由苦笑了一下,原來明朝的科舉爲了方便統治,卻沒有想到讓文官對朝廷感恩,八股文卻造成了一大批的只知享樂不念國家的官。

畢竟明朝對百官是苛刻少恩的,這一切都爲了皇權的加固,也就造成了明末官僚腐敗透頂,只想自己,真正忠心爲國,爲朝廷對朝廷對國感恩的沒有幾個了。

王承恩卻是不由四處張望,他很擔心,雖然說皇宮還沒有失守,他就怕一旦來不及,讓李自成的人馬把崇禎給捉住,那時崇禎想要自殺都不行了。

王承恩便催道:“皇上,快沒時間了!你看看!”是啊!北京已被李自成所攻破了!正是危急時刻啊!再不自殺,被李自成給捉住,那就極其不妙了!

相對於王承恩的慌亂,崇禎卻是鎮定自若。崇禎一臉平靜地說:“王承恩你不必打擾朕!朕有分寸的!還有很多的時間!朕在臨死前也要聽聽國雄的真心話,這是朕一生中聽得最痛快的啦!”王承恩爲此也不說什麼了。崇禎一指張必武說:“繼續說下去!”

張必武便繼續說:“而且明朝對於百官是歷朝爲最爲刻薄少恩的!每個文官都生怕引火燒身,他們能做的就是明哲保身,尸位俸祿!像李自成潛伏在河南時,就料到河南的官員雖然知道李自成有顛覆朝廷的能力也不敢上報,因爲他們一上報,皇上不管兵從哪裡來,餉從哪裡來,就是讓他們務必剋期剿滅!他們無兵無餉又何談剿滅啊?爲此,他們就抱着多當一天官就多一天官的想法繼續下去了!”

“所以文官們沒有一個對朝廷懷有感恩之心,於是綜觀大明朝的文官能爲大明朝盡忠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造成的是多是爲私利而損國的亡國之臣!”

“而明朝自太祖開始就是以欲爲主,每個都是縱慾,從一味貪圖享樂,皇帝只知囤積財貨就能得知!一個只知欲,當達到頂端會讓整個社會道德敗壞的!”

張必武激動起來了,說:“皇上,你知道嗎?文官們都在指責,指責着士兵武將不愛國,沒有抗擊韃子,也沒有消滅流賊!可是在前線的將士們,他們也懂愛國啊!也想爲國家效力啊!想卻又有什麼用?”

崇禎不明白,問:“沒用?爲什麼說沒用?”“哈!”張必武苦笑了,說:“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連武器也拿不起來,站都站不穩,肚子咕咕地作響。你讓他們怎麼去與如狼似虎的敵人作戰呢?而那些文官呢?他們吃得大腹便便的,寧願把發黴的食物倒了,也不願給前線作戰保護他們的將士們吃!”

崇禎揮舞着拳頭,說:“所以朕最恨的就是他們!都是這些個個該殺的文官送了朕的江山!葬送了我大明皇朝!”崇禎說着,氣不過,右腳連踩了幾下,大罵:“文官個個該殺!”

張必武便說:“皇上,既然你知道他們該殺,可是你爲什麼爲了自己的聲譽,爲了顧及史書的記載而不能下狠手段呢?要是你對文官不是捐餉,而且能繼續你的霹靂手段,強行要餉,那麼軍餉就能籌集到了!後人更多關注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第121章 順治入套了第49章 停止自相殘殺第70章 擊敵旗艦第10章 狼兵參戰第53章 如願以償第74章 爲女兒着想的崇禎第40章 詐屍?英雄死而復活?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5章 擂鼓激勵士氣第17章 堅定信念——血灑疆場驅遂韃子第142章 吳軍將領紛紛陣亡第124章 捉奸細第88章 左良玉出手相救第73章 糾結啊!受不了公主脾氣第77章 決出勝負第150章 身軀雖滅,漢魂不死第52章 強者存弱者亡第79章 關係的惡化第37章 死也要死在一起!第95章 多爾袞鞏固自己的地位第50章 各方勢力都想奪寶第93章 平息叛亂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27章 羣情鼎沸,難以壓制第190章 救李巖第98章 殺與不殺之間搖擺第14章 李自成再淪陷迴流寇第100章 損失七千騎兵第15章 始料不及!敵援到來!第64章 當不了王侯也要當王侯祖先第44章 兩面受敵,內戰還是外戰?第136章 還以顏色第93章 放多鐸離開第55章 多爾袞決定展開攻勢第9章 劫法場第66章 父子並肩作戰第83章 絕不改變決定!第126章 識破楊嗣昌的計策第61章 夫妻間的真心話第92章 饑民作亂第160章 崇禎駕崩第123章 黛麗絲留下第100章 返回領地第22章 攻破太原城第60章 遭強盜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41章 公主到來第66章 父子並肩作戰第19章 明軍的恥辱第70章 殺不殺好兄弟?第27章 質問第10章 劉宗敏決意進攻第137章 中國軍戰緬甸軍第20章 永曆遭受到攻擊第43章 金玉良言第10章 像變戲法,百人憑空消失第53章 東進鳳陽第111章 解救與反解救的較量第67章 退讓襄陽以釀形勢惡化第1章 朝議第78章 刺探軍情第46章 擔重任第7章 因爲我是中國人!!!第83章 大勝!第92章 饑民作亂第117章 據實稟報第133章 皇太極勝利的信心第2章 李自成受困第57章 攻擊淮噶爾軍第20章 永曆遭受到攻擊第75章 提出決鬥第99章 大順軍中怨言生第112章 饑民的哀求第1章 入居京城第56章 打敗駝城戰術第66章 褒獎的聖旨解大難第8章 清軍攻入松山第95章 押解途中第48章 劉體純奮戰第131章 牛金星的毒計第49章 講故事說服顧炎武第8章 勤王軍的首戰第133章 皇太極勝利的信心第39章 降清漢人的矛盾心態第88章 探聽消息第55章 請求見面第6章 劍快如閃電!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第4章 危險!敵騎殺進烽火臺第140章 祭黃帝第130章 藺養成陣亡第35章 七人對數千人,正明軍之名第52章 任性妄爲第75章 提出決鬥第29章 揪內奸第110章 成功挾持皇太極第129章 敗吳軍擒韓晉卿
第121章 順治入套了第49章 停止自相殘殺第70章 擊敵旗艦第10章 狼兵參戰第53章 如願以償第74章 爲女兒着想的崇禎第40章 詐屍?英雄死而復活?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5章 擂鼓激勵士氣第17章 堅定信念——血灑疆場驅遂韃子第142章 吳軍將領紛紛陣亡第124章 捉奸細第88章 左良玉出手相救第73章 糾結啊!受不了公主脾氣第77章 決出勝負第150章 身軀雖滅,漢魂不死第52章 強者存弱者亡第79章 關係的惡化第37章 死也要死在一起!第95章 多爾袞鞏固自己的地位第50章 各方勢力都想奪寶第93章 平息叛亂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27章 羣情鼎沸,難以壓制第190章 救李巖第98章 殺與不殺之間搖擺第14章 李自成再淪陷迴流寇第100章 損失七千騎兵第15章 始料不及!敵援到來!第64章 當不了王侯也要當王侯祖先第44章 兩面受敵,內戰還是外戰?第136章 還以顏色第93章 放多鐸離開第55章 多爾袞決定展開攻勢第9章 劫法場第66章 父子並肩作戰第83章 絕不改變決定!第126章 識破楊嗣昌的計策第61章 夫妻間的真心話第92章 饑民作亂第160章 崇禎駕崩第123章 黛麗絲留下第100章 返回領地第22章 攻破太原城第60章 遭強盜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41章 公主到來第66章 父子並肩作戰第19章 明軍的恥辱第70章 殺不殺好兄弟?第27章 質問第10章 劉宗敏決意進攻第137章 中國軍戰緬甸軍第20章 永曆遭受到攻擊第43章 金玉良言第10章 像變戲法,百人憑空消失第53章 東進鳳陽第111章 解救與反解救的較量第67章 退讓襄陽以釀形勢惡化第1章 朝議第78章 刺探軍情第46章 擔重任第7章 因爲我是中國人!!!第83章 大勝!第92章 饑民作亂第117章 據實稟報第133章 皇太極勝利的信心第2章 李自成受困第57章 攻擊淮噶爾軍第20章 永曆遭受到攻擊第75章 提出決鬥第99章 大順軍中怨言生第112章 饑民的哀求第1章 入居京城第56章 打敗駝城戰術第66章 褒獎的聖旨解大難第8章 清軍攻入松山第95章 押解途中第48章 劉體純奮戰第131章 牛金星的毒計第49章 講故事說服顧炎武第8章 勤王軍的首戰第133章 皇太極勝利的信心第39章 降清漢人的矛盾心態第88章 探聽消息第55章 請求見面第6章 劍快如閃電!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第4章 危險!敵騎殺進烽火臺第140章 祭黃帝第130章 藺養成陣亡第35章 七人對數千人,正明軍之名第52章 任性妄爲第75章 提出決鬥第29章 揪內奸第110章 成功挾持皇太極第129章 敗吳軍擒韓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