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四百六十六章革新
楊天生恭恭敬敬答應了,目送這位少年營官離開才嘆了口氣,少年英才呀,大帥身邊的親兵營出身又是靖安堡出來的,前程錦繡呀。和自家這種半路從軍的海匪起點就不一樣,總覺得自己這些雜牌和大帥的關係,遠了一層。
打起精神,楊天生也是個狠人,森然道:“你等聽到崇武將軍的話了,照辦,再有什麼閃失本將的刀子可不認人!”
幾名老部下齊齊打個寒噤,也發了狠,各自招呼本部兵馬呼嘯而去,人手兩把粗長的西洋手銃,雖然是手銃可威力也十分驚人,口徑大致和鳥銃差不多。楊天生看着馬崇武和一衆開原鐵騎的背影,咬了咬牙,馬戰老子們不行,可老子們手銃玩的好呀,玩手銃老子們是爺爺輩的!
只需驅趕,不必全殲,接到命令的明軍前隊放開手腳,一路衝殺。
前隊偵騎多是海盜出身的臺灣鎮軍,騎術一般,手銃卻玩的出神入化,馬蹄聲轟鳴上千騎兵在緬甸中南部平原上展開,一路碾壓過去。銃聲連綿不斷,人數很少的緬人騎兵被打的人揚馬翻,實在無力抵抗明軍騎兵的碾壓。
馬崇武騎在高大藏馬上,舉起千里鏡看了一會,心中驚奇。
這些騎上馬的海匪,作戰方式倒也十分獨特,這些海匪騎術和開原兵比起來不值一提,那兩支手銃卻玩的令人讚歎。不少人笨拙的一手抱着馬脖子,飛速奔馳,另一手卻神奇的完成了上藥,裝鉛子一系列複雜的裝填程序,單手裝填,馬崇武自問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這是玩銃的老祖宗呀。想來也是如此,開原人是抱着馬脖子長大的,然而這些東海海匪卻是抱着手銃出生的。
陣陣硝煙四起,槍法神準的前隊偵騎露出東海海匪兇悍的獠牙。
人抱着馬脖子單手瞄準,銃聲連綿不絕五十步內指哪打哪,大號手銃五十步的超遠射程,也讓馬崇武大爲意外,這還是手銃麼,這種手銃還是沒有火繩的,燧發手銃麼,馬崇武大致瞭解這種產自西洋的自生手銃,不使用火繩大大簡化了裝填的複雜度,這是好東西呀,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原鐵騎才能換裝。
開原鐵騎使用的手弩,無論在射程還是威力上,都遠遠不如海盜們使用的自生手銃。
然而困難在於這些手銃,都是海盜出身的臺灣鎮兵自己掏錢,從葡萄牙人手中購得,價格昂貴。只是昂貴些倒是無所謂,問題是發銃和發弩是兩回事,看着前面縱馬狂奔亮出獠牙的東海盜。
馬崇武突然生出一絲靈感,自生手銃,或許會是未來開原鐵騎的主戰武器。
馬崇武看着那些槍法神準的海盜兵,突發奇想,將來,不會開銃的騎兵能在開原軍中立足麼,恐怕很難。心中一動,馬崇武快馬加鞭追上前隊,前隊楊天生正在舉着千里鏡,指揮部下驅趕着緬人的騎兵,一路往緬人大營方向捲去。崇武將軍要兩把手銃,還對楊將軍麾下的將士讚賞有加。
楊天生覺得很有面子,索性將自己的兩把配槍送給他,留個紀念吧。
馬崇武抱拳道了聲謝,虛心請教這種手銃的用法,轟鳴的銃聲中鋪天蓋地騎兵,在緬甸中南部衝擊平原上呼嘯縱橫着。
江邊,主陣地。
馬城從顏思齊手中接過一杆手銃,細細把玩,果然是自生手銃,製造工藝還十分精良,西班牙造。自生手銃可不是燧發槍,這玩意是燧發槍的前身轉輪打火槍,傳說是一個德國鐘錶匠發明的,擊發裝置是一個類似於鐘錶結構的轉輪。這種轉輪打火槍早在一百年前就出現了。
馬城還記得軍校中學過的一個經典戰例,一五四四年,德國與法國交戰,當時德軍騎兵裝備了轉輪打火槍,法**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輪打火槍爲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也僱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也配備了轉輪打火槍。這樣,轉輪打火槍慢慢成爲騎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轉輪打火槍和真正成熟的燧發槍,完全是兩種結構,兩種武器。
心臟狂跳,馬城突然靈光一現,又想起一件極重要的事情。
提着手銃,命人找來亞麻布,菜籽油,馬城想起來的這件事情極爲重要,後世一個美國人,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在顏思齊,幾名心腹的注視下襬弄了起來。
蘸着油的亞麻布包着鉛子,很順暢的滑進槍膛,讓顏思齊睜大眼睛看呆了,稍一瞄準,一聲不同往常的悶響,鉛彈出膛將五十步外的靶子打的木屑飛濺,連試了五槍顏思齊,一干心腹部下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太驚人了!
馬城心中狂喜,這就是紙製定裝子彈的雛形呀,知識果然就是力量。
制定裝子彈;所謂紙製定裝子彈就是將彈頭和發射藥用硝酸鉀浸泡過的紙或亞麻布包裹,因爲火帽很敏感,要小心放置,不能和子彈放在一起。前裝槍發射時需要將紙彈殼的底部撕開,從槍口倒入紙彈殼內的發射藥,用通條將彈頭捅入壓實,壓下擊錘,在火門上放置火帽,瞄準,扣扳機。
通常說的前裝槍沒分鐘二到三發的射速就是指這種方法。
最重要的是,在緊急狀況下也可以把整個紙彈殼塞入槍膛,裝上火帽後直接發射,據說後世美國南北戰爭時,有人用這種裝填法使前裝槍達到每分鐘七發的射速。缺點就是由於發射藥被紙殼包着,加大了慢發火或不發火率,而且紙殼燃燒後留下的殘渣需要經常清理,當然這和每分鐘七發的射速比起來,不值一提的缺點。
戰場上能將子彈打出去就是了,哪還顧得上清理維護。
馬城記得軍校中講過,歐洲人是在十七世紀掌握了這種技術。而清軍直到十八世紀對緬甸的戰爭中,仍然經常發生槍彈從鳥銃裡滑落的問題,有的清軍官兵自行搗鼓出用樹葉草皮混合蟲類搗碎包裹彈丸使之不易從槍膛裡滑落的土辦法,居然還在當時社會上被當做很稀奇的事情,這就是閉關鎖國造成的惡果。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