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田英

田英勇名原本就冠絕靈山衛,入衛京師時候又打出了些名頭,還跟名滿天下的宋慶結拜爲兄弟,如今在整個萊州也能算是一號人物,孔有德剛打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畢竟叛軍是從濟南一路向登萊方向進軍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自己,因此各個州縣府衛都已經做好了臨戰準備,哪怕誰都沒信心能夠擋住,總歸要做個樣子出來。

靈山衛就是在此時完成的集結,如今時間已經入冬,半農半兵的軍戶們沒地可種,都是到各處找工作去了,好在大多數人都只是在萊州附近活動,收到緊急集合命令之後,除了幾個據說跑到東阿幫人家熬膠的技術型人才之外,其他的人都回來了,指揮使立刻開了武庫,將各種爛七八糟的兵器拿了出來,往衆人手裡一分,隨便操練幾日,也就算完成戰備了。

不是他不用心,而是真沒什麼辦法,大明除了九邊之外,各處衛所荒廢的太久了,這些軍戶大部分半農半兵,少部分掌握了些手藝,比如熬驢皮膠,比如打造木器鐵器,生活技能點都挺不錯,就是不會打仗,臨時操練幾天也沒什麼用處。

整備之後,大家都憂心忡忡的等着叛軍過境,祈禱着孔有德去進攻其他地方,不要來自己這邊折騰,不知是否衆人的祈禱感動了上天,孔有德居然沒有進攻任何地方。只是用最快速度過了萊州,直奔登州而去。

人要是不死一次的話,很難知道自己賤在哪裡,孔有德沒來之前,所有人都盼着他不要來打自己,可當叛軍幾乎是秋毫無犯的經過萊州,直奔登州而去時,大家又都覺得有點缺乏存在感,尤其登州乃是巡撫孫大人的治所,萊州方面作爲前沿陣地。居然絲毫沒有阻擋過境叛軍。任憑他們大搖大擺的離去,這未免有些說不過去,將來孫大人說不定會因此而治罪。

最先醒過神的就是鰲山衛,隨後靈山衛和浮山前所也都明白過來。平度州、高密、即墨等地也派人來跟他們聯絡。大家商議了一下之後。決定派兵過去支援登州,哪怕只是在旁邊搖旗吶喊一下,好歹也算是出過兵了。不算無所作爲。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田英作爲整個靈山衛最能打仗的軍官,也是整個萊州都赫赫有名的人物,領着兩千多人開始前進,靈山衛這次也算是下了血本,交給他的都是參加過京城保衛戰的人馬,也是衛所中最能打的兵,反正平時這些人也都沒多大用處,種地時候未必就比其他人好用多少,如今總算得到個發揮所長的機會,又是去顯示存在感的,當然要都派出去。

離開靈山衛之後,田英的心就沒踏實過,他是真正會打仗,也打過仗的那種軍官,知道孔有德手下那些遼兵有多厲害,同樣也知道山東這邊官兵的本事,兩者實在不在一個層面上,能夠依靠的只有當初那些入京勤王的部隊,就比如說他手下這兩千來人,只不過這些人回到山東之後也荒廢了有段日子,加上數量本就不多,打起來怕是也要吃虧的。

因此,從打他帶兵出來起,信心一直就不是很足,當然這種心態不光是他自己的問題,幾乎所有奉命馳援登州府的隊伍,都有類似的心理問題,沒人覺得自己打得贏,只是打算多拖延一點時間,等待朝廷的救兵出現。

不得不說,他運氣挺不錯的,因爲如果按照歷史上的進程來講,朝廷要到半年多以後,才真正琢磨起山東方面的問題,之前一直都是讓山東巡撫餘大成處理的,餘大成也真是很用心的去做,把消息封鎖的很不錯,以至於朝廷方面一直覺得這邊不是什麼心腹大患,後來孫元化等人被叛軍釋放,消息才一點點泄露出去,皇帝震怒之下才開始派大兵平叛。

而現在,因爲宋慶的緣故,或者說因爲宋慶那段差點當駙馬的經歷,讓朝廷在這個時間就已經派出了援兵,這絕對是運氣,不光是田英的運氣,也是整個山東半島的運氣,否則他們會在叛軍的統治下生活大半年的光景。

離開靈山衛之後,田英帶着人先到了郊縣,隨後在膠州灣附近徘徊,他知道鰲山衛應該已經進了登州,畢竟人家離得更近,而且戰鬥意志似乎還挺強,出兵數量貌似比他們還多,估計是真打算在孫大人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本事了。

既然鰲山衛已經上去,聽說登州那邊的衛所也有兵馬正在朝着府城方向前進,那麼自己的人馬也就不急着過去了,田英打仗勇猛,卻不是沒腦子的主兒,既然知道遼兵不好惹,當然要先看看風色,瞧一瞧前頭的隊伍打得如何,再來判斷自己下一步應該如何走,因此到了登萊交界西邊的古城集之後,就不肯再繼續前進,只是放出探馬去查看前方的戰況。

山東這地方也算是承平了一段時間,沒有誰喜歡打仗賺軍功,上次入京勤王是沒辦法,這次事情發生在登州,萊州的官兵興致本來就不太高,若不是巡撫大人被困在登州府城之中,怕是各處連兵都不會出的,如今長官田英宣佈暫時停止前進,自然不會有什麼人反對,兩千多軍馬乾脆就在古城集住下來,每天在附近山上打獵爲生,日子倒也過得不錯。

不過他們的好日子很快就結束了,登州當地衛所聯軍慘敗,成爲了壓在他們頭上的第一層夢魘,雖說當地的衛所因爲要保護自己地盤,派出的兵力不算太多。但加起來也是好幾千人,據說被叛軍一個衝鋒就給滅了,戰鬥力相差之大可想而知,那些衛所兵裡可也有不少當初打過京城保衛戰的,居然也沒起到什麼作用,浪花剛翻起來就被人家滅掉。

再看看自己這邊,幾乎就是相同的兵員素質,登州的兵馬敗了,萊州的難道就能打贏不成?

田英立刻命令部隊緊急收縮,每天除了派出去打獵的人之外。任何人不得輕易出動。免得被不知何時攻過來的敵人滅掉,同時也開始聯絡鰲山衛和浮山前所的兵馬,叫他們小心從事,發覺不對勁的話。立刻就撤回來。靈山衛負責接應。

這命令非常符合實際。因爲鰲山衛和浮山前所只有比靈山衛更爛更不經打,加起來也就是三千來人,以這種兵力和戰力去對抗似乎非常強大的遼兵。無異於以卵擊石,除了給人家送人頭之外,不會有其他的下場。

問題在於,命令發出的有些晚了,當田英手下的傳令兵們找到鰲山衛時,他們已經成爲了一支敗兵,只剩下千把號人,至於浮山前所的兵馬,已經在一天前被全殲了,下手的都是同一個人,負責清剿地方的叛軍大將耿仲明。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剩下那一千上下的鰲山衛官兵都撤了回來,成功到達古城集與田英會合,構築了整個萊州唯一的一道防線,只不過從官到兵誰都沒對這道方向給予信任,之所以還在這裡扛着,只是因爲萊州是他們的家鄉而已。

很快,耿仲明的兵馬到了,他的人其實也不算太多,不過四千出頭而已,但戰力之精銳遠非山東兵馬可比,除了在濟南附近徘徊的劉澤清部之外,幾乎就沒有能夠擋住他的力量,因此在突進萊州的時候,他根本就是用一種肆無忌憚的瀟灑方式行軍的,直到聽說古城集那邊出現了另外一股兵力,領兵的人是靈山衛的千戶,名字叫做田英,這才停了下來。

耿仲明也是軍中宿將,還是難得會用計策的那種,打仗人來瘋的狀態很少,大多數時間都喜歡用用腦子,田英的名頭他自然聽說過,見前面是這人的兵馬,鰲山衛那些敗兵似乎也加入了進去,總兵力估計要在三千多人,便多存了幾分小心,沒有繼續持續自己之前的那種快速行軍,而是將隊伍停在大沽河和小沽河交匯之處,與古城集隔河相望,對峙了起來。

田英當然也在觀察,耿仲明的名頭他同樣也聽說過,雖然沒有孔有德和李九成那麼響亮,但在駐紮山東的遼兵裡面,也算是能排進前幾名的大將,加上對方剛剛還擊潰了鰲山衛和浮山前所的兵馬,挾大勝之勢來到此地,想必無論戰力和氣勢都已經到了頂峰,他當然不會傻到直接就跟對方交戰,而是將兵馬全部收攏,像個刺蝟一樣團了起來。

古城集只是個集市,並不算太大,不過地勢倒是很適合守禦,這地方方便大軍出入的只有一條路,只要將這條路死死堵住,對方就沒那麼容易過來,田英也沒什麼很強的進取心,到了這個地步,他只要能夠保證萊州不受到攻擊,不被叛軍的鐵蹄征伐,這就已經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德了,至於登州府那邊的局面如何,實在不是他有能力去關注和擔心的事情。

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這是田英最大的優點,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爲的,他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夠打得贏耿仲明,因此防禦姿態擺的非常徹底,畢竟這不是兩人之間的單挑,而是擺開堂堂之陣打仗,他這邊唯一能夠跟對方打成平手,或者稍微佔些便宜的,可能也就只有他自己這個主將,況且耿仲明也不是吃素的,單挑都未必能夠打得贏人家,更何況打仗呢。

兩軍的對峙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耿仲明便開始進攻了,畢竟他耽誤着叛軍西進試探的任務,只要他這邊的進攻順暢,孔有德就會發大兵過來,徹底將萊州甚至青州都佔領,與山東巡撫餘大成平分齊魯,算是給登州外圍多加幾道保險,因此耿仲明所部的任務非常之重,不能在路上耽誤太長時間,更加不能被區區三千來人擋住去路,必須要繼續進攻才行。

田英雖然素有勇名,可他耿仲明也不是吃素的,之前沒急着進攻,那是覺得對方估計有兩下子,爲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這纔沒有直接平推過去,如今見田英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架勢,根本沒有要朝他這裡進攻的意思,他自然也就不再客氣,領着幾千兵馬越過大沽河,朝着古河集攻了過去,而且一出手就是全力施爲,根本沒打算打成拖延戰。

此時此刻,田英才剛剛得到宋慶已經進入山東的消息,正琢磨是自己先打一仗,還是等着宋慶帶兵過來,兩路人馬會合之後再打,就在猶豫的當口,忽然聽聞耿仲明率兵殺來,雖說還沒做好準備,卻也只能硬着頭皮頂了上去。

古城集的地理位置其實挺不錯,田英將自己手下兩千靈山衛兵馬擺在兩側,中心處則是鰲山衛的軍戶,指望着自己先帶人在中心處頂上一陣,隨即兩翼兵馬過來包抄,哪怕是打不過對方,將其逼退總不成問題吧?

耿仲明的目的他基本上也能猜到,就是到萊州這邊進行試探的,若是在自己這裡咬崩了門牙,估計不會急於繼續進攻,而是會選擇其他方向突進,或者乾脆就把孔有德叫來,自己自然也就有機會等宋慶的兵馬到來了。

讓他玩玩也沒想到的是,對方兵馬剛剛開始朝着古城集衝鋒,擺在最前方的鰲山衛軍戶就開始了另一次潰退,而且根本沒人組織,大家幾乎是同時掉頭逃走,田英最初都沒反應過來,更沒想到這批人沒有望風而逃,否則他也不會這麼佈置,問題是臨陣逃脫比望風而逃更加可怕,靈山衛的人都被他擺在兩側了,在這附近他成爲了一個很光榮的光桿司令。

“這他娘打的什麼仗?”田英差點沒被眼前這陣勢給氣樂了,卻也知道根本不能在這裡停留了,領着幾個依然沒有其他而去的老兄弟掉頭就走,同時吩咐人去附近通知那兩千靈山衛的弟兄,先撤出去再說。(未完待續。。)

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219章 和談第6章 大功告成第225章 暴怒的周進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19章 和談第242章 閱軍4第397章 相遇第172章 孫承宗(上)第91章 戰旗第373章 試探第14章 跑圈第60章 生意興隆(上)第65章 密謀(下)第287章 戰後第379章 鬆月樓第5章 斷水斷糧第362章 北返二(4)第217章 十日殺(下)第31章 勢力圖(上)第246章 風向標上(3)第141章 擒拿第320章 大戰開鑼第32章 勢力圖(下)第79章 升遷(上)第10章 狗營的構想第246章 風向標上(3)第406章 左夢庚第86章 狗營成型第303章 輿轎第232章 擴張第1章 初來乍到第264章 首戰(下)第131章 英雄第113章 合營第12章 上任第8章 小旗第56章 帖子(下)第59章 開張大吉(下)第446章 文宣隊的事情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154章 旗風獵獵(四)第389章 偶遇第173章 孫承宗(下)第330章 迴轉第228章 人頭案第395章 一路前行第116章 妹子第277章 鏖戰鬆錦二(3)第119章 浪漫(上)第56章 帖子(下)第462章 會師第318章 美景和你大爺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117章 李婧兒第323章 克敵(下)第150章 烏雲壓頂(三)第465章 猛擊第458章 遭遇第264章 首戰(下)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306章 失陷(上)第242章 閱軍4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22章 聲望日漲第475章 紅纓(下)第175章 前鋒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27章 再戰第419章 授勳第23章 花太歲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衛第178章 收復(一)第199章 聚集(下)第88章 最後一次剿匪第63章 機遇來臨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182章 放火第378章 徐弘基第346章 果然有問題第350章 邳州衛的新生第255章 皇帝點名第226章 九里山第44章 城南第381章 又經年第277章 鏖戰鬆錦二(3)第121章 賊兵臨城第71章 要報仇第411章 想當戰兵第216章 十日殺(上)第109章 滿桂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413章 探馬戰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330章 迴轉第58章 開張大吉(中)第75章 破財免災(上)第443章 入營第291章 血戰大淩河(一)
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219章 和談第6章 大功告成第225章 暴怒的周進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19章 和談第242章 閱軍4第397章 相遇第172章 孫承宗(上)第91章 戰旗第373章 試探第14章 跑圈第60章 生意興隆(上)第65章 密謀(下)第287章 戰後第379章 鬆月樓第5章 斷水斷糧第362章 北返二(4)第217章 十日殺(下)第31章 勢力圖(上)第246章 風向標上(3)第141章 擒拿第320章 大戰開鑼第32章 勢力圖(下)第79章 升遷(上)第10章 狗營的構想第246章 風向標上(3)第406章 左夢庚第86章 狗營成型第303章 輿轎第232章 擴張第1章 初來乍到第264章 首戰(下)第131章 英雄第113章 合營第12章 上任第8章 小旗第56章 帖子(下)第59章 開張大吉(下)第446章 文宣隊的事情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154章 旗風獵獵(四)第389章 偶遇第173章 孫承宗(下)第330章 迴轉第228章 人頭案第395章 一路前行第116章 妹子第277章 鏖戰鬆錦二(3)第119章 浪漫(上)第56章 帖子(下)第462章 會師第318章 美景和你大爺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117章 李婧兒第323章 克敵(下)第150章 烏雲壓頂(三)第465章 猛擊第458章 遭遇第264章 首戰(下)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306章 失陷(上)第242章 閱軍4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22章 聲望日漲第475章 紅纓(下)第175章 前鋒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27章 再戰第419章 授勳第23章 花太歲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衛第178章 收復(一)第199章 聚集(下)第88章 最後一次剿匪第63章 機遇來臨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182章 放火第378章 徐弘基第346章 果然有問題第350章 邳州衛的新生第255章 皇帝點名第226章 九里山第44章 城南第381章 又經年第277章 鏖戰鬆錦二(3)第121章 賊兵臨城第71章 要報仇第411章 想當戰兵第216章 十日殺(上)第109章 滿桂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413章 探馬戰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330章 迴轉第58章 開張大吉(中)第75章 破財免災(上)第443章 入營第291章 血戰大淩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