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六章 東方教父

bookmark



第四九六章 東方教父

收到莫圓的電報,陳維政暗笑不已,也小小的吃了一驚:我不會放出來一個國家社會主義分子吧!鬼知道陳獨秀竟然已經變成現在這副面孔,思想更是如此的激進,居然如此推崇德國的那個變態小鬍子!不過這樣一來,就更有趣了,引入國家社會主義方式,對於中國來說,應該是一次有益的推動。中國太需要發展了,太需要一舉扭轉數百年來的積弱,太需要挺直腰板,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既然這樣,就把淮海行營往國家社會主義這條軌道上推一步吧!建立一個東方納粹也不錯,他讓譚如龍通知譚如虎,派人去淮海組建一個一萬人監察部隊,交給陳獨秀,打造成東方的蓋世太保。想起蓋世太保這個詞,陳維政想起了標誌性的馬鞋馬褲小翻領,特別是頗具個性的大沿帽,低低的帽檐壓下眉頭,露出一對犀利的眼睛。如果在淮海有這麼一支隊伍,估計會有有意思。再讓譚如龍通知龍五,找個機會回一趟中南國,是時候把滿洲的一些工業轉移到山東蘇北一帶了。譚如龍笑着對陳維政說:龍五上次還來電報說,想回來看看,想穿自己的軍裝,那怕在家裡穿,對着鏡子臭美一回也好。

陳維政罵了一句沒出息,告訴譚如龍,去向李明瑞申報,把龍五的上校軍銜換成少將,出去了幾年,怎麼混也應該混個將星迴來。譚如龍笑道:那還不把他樂死,龍五將軍,多麼拉風的名字。

回到家,李靖陽告訴他,武漢的陳鬆年一家來了,夫妻兩人帶着一個一歲多的女兒還有一個老祖母。陳維政笑道:“革命者真他媽不是爺生父母養的,陳獨秀也沒有什麼兩樣,自己的老孃不顧,扔給兒子管。”

“他在牢裡坐了五年多,讓他怎麼管?”李靖陽說:“不過要說這個陳獨秀,也是個人才,前後四個老婆,兒女有多少,自己也不知道。”

陳獨秀不知道,陳維政卻是知道的,後世的野史正史歷歷皆是。陳獨秀的原配叫高大衆,比他大三歲,所謂女大三,當老孃,陳獨秀對她是敬意有餘,愛意不足,愛上了比高大衆小10歲的妹妹高小衆。之後就留着高大衆在家帶着三子一女度日,自己與高小衆浪跡天涯,也育有一子一女。在上海跟一個叫施之英的女醫生做了一年的露水夫妻,留下了一個沒有名份的女兒。大革命後,陳獨秀走下了神壇,以一個平凡人的身份,認識了第四個妻子潘蘭珍。

在南京模範監獄,照顧陳獨秀成了潘蘭珍的工作,這個普通的小護士,用自己的愛讓一個極度消沉厭世的政治家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可謂功勞不小。

晚餐後,陳維政帶着黃采薇和李靖陽在小花園裡消食,順便說着陳獨秀的故事,當他說到陳獨秀讓潘蘭珍來到監獄,並與潘蘭珍當衆做愛時,兩個女人都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過了一會,黃采薇說,不奇怪,如果關的是你,你要這樣做,我也會做的。李靖陽點點頭,說:我也會,只要你好好的,讓我做什麼,都行。

維政叫道:“喂喂,你們兩個,別用這種目光看着我,我可不會去蹲監獄,要做愛,我不會回自己的大牀上去做,偏偏要到監獄去做,我有病。”

兩個女人都笑了,李靖陽說:“我很想認識一下這位潘夫人,能這樣做的,一定是位奇女子。”

黃采薇說:“主要是這個男人值不值得她這樣做,陳獨秀,還真是一代思想家,就算是下了臺,也能讓人如此對待。”

“行了,別說這個,我會吃味的!”陳維政說:“聽莫圓說,陳獨秀就是一個糟老頭子,樣子醜怪,說話挺大聲。至於潘夫人,她會跟着陳獨秀去淮安,以後,有的是見面的機會。”

知道是陳獨秀的三公子舉家來到中南國,梁漱溟樑老妖怪找了上門,讓陳維政把這個陳三公子交給他,如果堪用,就是南都大學授課,如果不堪用,就來南都大學做做後勤,管管學生,理理食堂,最不濟,掃掃操場總是可以的。

陳獨秀是“五·四”時期“思想界的明星”,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手。梁漱溟晚生十四年,既不曾沐浴過歐風美雨,也不曾在中國的頂級學府裡喚雨呼風,讀過的最高學府僅僅是順天中學堂。然而,少年時代的梁漱溟奮發有爲,刻苦自勵,悟性極高,幾年的頑強探索,終於寫成《究元決疑論》長篇論文,“研習佛典,歸心佛法,遵從佛戒”,論述人生道路與生死苦樂,頗有大徹大悟、濟世救人的釋家風度。這篇文章造就了梁漱溟的學術聲名,引起了學術思想界的廣泛注意。

在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陳獨秀網羅人才,量才錄用,使北大新舊薈萃、中西並存,成爲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不拘一格請梁漱溟請入北大,教授印度哲學。《究元決疑論》成爲梁漱溟進入北大任教的敲門磚,蔡元培、陳獨秀也就成了善用人才的伯樂。到北大講課,使梁漱溟投入到新文化運動的滾滾洪濤,爲他思想觀點的完善和學術功底的加深,提供了一個優越的環境。梁漱溟雖然不太理會人情世故,但是知恩圖報還是懂的。

讓梁漱溟沒有想到的是,陳鬆年雖然沒有像他的兩個哥哥那麼幸運,去上海、北京讀書,甚至出國留學。早些年僅在大學讀過書,還沒有畢業就輟學了。然而鬆年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也能吃苦,再加之家學淵源,自學了不少古典東西,也很有文學修養。梁漱溟大喜,讓陳鬆年出任南都大學國文講師。更讓梁漱溟喜出望外的是,陳鬆年的妻子竇珩光出生於書香門第,安徽高師畢業,是南都大學女子師範學院國文教授的極佳人選,親自跑到陳鬆年下榻處,向陳獨秀的謝氏老孃懇求,讓她同意孫媳婦出來做工,沒有想到謝老夫人竟然十分贊同,並主動提出,由她在家照顧一歲多的重孫女陳長瑋,讓鬆年夫婦都爲樑先生效力。

淮安的陳獨秀知道兒子在中南國的待遇,頗爲感觸,賦詩一首,廣爲流傳:築牆非過計,領人乃見疑。忠言戮其身,哀哉關其思。周澤即雲渥,愛憎誰能期。奈何嬰逆鱗,福禍豈不知。

來到淮安的陳獨秀,一改在香港時的囂張,而是低調了許多。在香港,在陳炯明的帶領下,他走遍了香港中環,還坐船到九龍,參觀了黃恆棧工貿公司和黃恆棧的工業園,總算把自己從南京模範監獄中的變態心境完全解脫了出來,走入了現代社會。陳炯明羅明初陳毅三人陪着他去了一趟百色,與瞿秋白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在瞿秋白口中,他知道世界格局與他在國內所瞭解的大不一樣,自己已經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共同開創共產主義事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國家社會主義想法,得到了瞿秋白的極力認可,瞿秋白認爲,淮海地區,孤懸一處,時不可待,只要有一點可能的縫隙就不可放過,如果採用國家社會主義的方式能夠讓這個地方迅速的強大起來,何樂而不爲。但是,這個地方的精神教育和主流思想,必須掌握在共產主義主體思想中,不能走入德國現狀,更不能進入魔化。橘生南國爲橘,生北國則爲枳,一個思想,一個道理,去到不同的地區,必將有不同的適應性變化,因此,充分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如果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纔是我們共產主義者的素質和精神。最後瞿秋白告訴陳獨秀,我們不需要奪取行政管理的權力,但是我們需要全民接受我們的先進思想和觀念,這種思想和觀念將深化完善已經不適應新世紀新發展的儒家學教傳統文化,引導中華人民走向下一個輝煌兩千年。

帶着陳炯明的告誡,帶着瞿秋白的提醒,陳獨秀深深的反省自己,比自己大一歲的陳炯明,比自己小了整整二十二的瞿秋白,都能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自己,也必須檢討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讓自己竦身一搖,將記憶擺脫,給自己一次重活的機會。在桂西,他參觀了工廠農村商場學校,知道自己應該從過去的純理論中走出,真正走入淮海,走進淮海,與淮海人民共同創造一個全新的淮海。至此,他知道自己必須低調,要躲在羅明初的身後,把羅明初推向前臺,樹立他淮海元首的形象,帶領淮海人民創造東方奇蹟。

阮文靈在電報中,把陳獨秀的行爲不論鉅細,一一向陳維政報告。陳維政告訴他,陳獨秀的想法是正確的,淮海需要這樣一劑猛藥。淮海的格局很明確,羅明初是元首,阮文靈就是當然的總理,而陳獨秀扮演的則是教父的角色。看到教父二字,阮文靈笑了,看來,一切都在自己老大的掌握之中,只有他,才能正確定位陳獨秀。

把陳維政的電報送給羅明初,羅明初也不由笑了,陳毅被羅明初調到淮海行營管理基礎工業,魯東專區的主任由劉英接任。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淮海的騰飛就是一句空話,跟着羅明初走了這一圈,陳毅明白了下一步的打算,也認可了瞿秋白的觀點,一個主義,必須從靈魂深處去影響人民,而不是從表面上去控制人民,孔丘孟軻並沒有建立強大的政權,卻將他們的思想和理念影響了中國數千年,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主義能夠與儒家學說抗衡,這纔是思想的偉大之處。

(本章完)

第一○七章 陣前小飲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九章 一軍化三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一章 賣點軍火第○四一章 班師回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一章 仁丹廣告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五章 死地後生第○九六章 子彈參假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二章 一戰三捷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章 枕戈待旦第一○四章 三萬滇兵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六章 炮鎖臨沂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三章 大戰又起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一章 曲阜祭孔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三章 翩翩少年第十卷 血火_第五*章 金家滅祖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八章 廢物利用第六卷 風雲_第三○○章 戰爭爆發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三章 赤子之心第○二○章 有肉就行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七章 據理力爭第○六○章 縱論土地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章 狠勁實足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八章 黃河船工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九章 近水樓臺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章 東施效顰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四章 商務鐵路第十一卷 涅磐_第*七章 機場接客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三章 黃埔基金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二章 一戰三捷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四章 北滿棄將第○一四章 認個恩師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章 磨刀屠刀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六章 大道不孤第五卷 征途_第二○八章 老奸巨滑第○七七章 貪杯一醉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二章 波羅的海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九章 三面合圍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四章 湖北省長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五章 重整雄風第○四七章 拉稀部隊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四章 殺向東蘭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三章 三氣宏毅第一四二章 千里送孤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一章 楊門女將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六章 智者之爭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章 何爲善惡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五章 手雷漫天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七章 一點建議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一章 盤踞蘇北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四章 血濃於水第四部 縱橫_第一九一章 陳兵南嶺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八章 圍三闕一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八章 所謂人道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一章 掃平豫南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三章 黃埔基金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六六章 首相上吊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九章 目標東京第七卷 淞滬_第四○○章 金陵煙霾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五章 戰艦逆襲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三章 熱察春心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章 磨刀屠刀第○一八章 中央大員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一章 渫血中秋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七章 迪化失控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章 光榮畢業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章 慶功喝酒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章 國際國內第一三四章 法軍入滇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一章 出征呂宋第一三六章 防守反擊第○三一章 雞鳴狗盜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二章 虎落平陽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五章 邕江落日第一一九章 走馬薦將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一章 困獸猶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五章 鱷龜土鱉第○三九章 兩面夾擊第○八九章 軍政分治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四章 川軍迎敵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二章 競相設伏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九章 集體綁票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八章 所謂人道第○四○章 火燒連營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九章 集體綁票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七章 厲兵秣馬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一章 北方攪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九章 雲臺大戰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二章 未必認真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二章 絲綢外交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章 機械農具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六一章 三省裝甲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三章 新疆亂局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六章 武無第二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八章 摸金校尉第一二七章 一山佛氣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八章 合三爲一
第一○七章 陣前小飲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九章 一軍化三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一章 賣點軍火第○四一章 班師回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一章 仁丹廣告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五章 死地後生第○九六章 子彈參假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二章 一戰三捷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章 枕戈待旦第一○四章 三萬滇兵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六章 炮鎖臨沂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三章 大戰又起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一章 曲阜祭孔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三章 翩翩少年第十卷 血火_第五*章 金家滅祖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八章 廢物利用第六卷 風雲_第三○○章 戰爭爆發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三章 赤子之心第○二○章 有肉就行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七章 據理力爭第○六○章 縱論土地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章 狠勁實足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八章 黃河船工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九章 近水樓臺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章 東施效顰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四章 商務鐵路第十一卷 涅磐_第*七章 機場接客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三章 黃埔基金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二章 一戰三捷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四章 北滿棄將第○一四章 認個恩師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章 磨刀屠刀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六章 大道不孤第五卷 征途_第二○八章 老奸巨滑第○七七章 貪杯一醉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二章 波羅的海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九章 三面合圍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四章 湖北省長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五章 重整雄風第○四七章 拉稀部隊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四章 殺向東蘭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三章 三氣宏毅第一四二章 千里送孤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一章 楊門女將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六章 智者之爭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章 何爲善惡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五章 手雷漫天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七章 一點建議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一章 盤踞蘇北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四章 血濃於水第四部 縱橫_第一九一章 陳兵南嶺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八章 圍三闕一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八章 所謂人道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一章 掃平豫南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三章 黃埔基金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六六章 首相上吊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九章 目標東京第七卷 淞滬_第四○○章 金陵煙霾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五章 戰艦逆襲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三章 熱察春心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章 磨刀屠刀第○一八章 中央大員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一章 渫血中秋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七章 迪化失控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章 光榮畢業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章 慶功喝酒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章 國際國內第一三四章 法軍入滇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一章 出征呂宋第一三六章 防守反擊第○三一章 雞鳴狗盜第六卷 風雲_第二五二章 虎落平陽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五章 邕江落日第一一九章 走馬薦將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一章 困獸猶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五章 鱷龜土鱉第○三九章 兩面夾擊第○八九章 軍政分治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四章 川軍迎敵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二章 競相設伏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九章 集體綁票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八章 所謂人道第○四○章 火燒連營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九章 集體綁票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七章 厲兵秣馬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一章 北方攪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九章 雲臺大戰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二章 未必認真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二章 絲綢外交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章 機械農具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六一章 三省裝甲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三章 新疆亂局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六章 武無第二第六卷 風雲_第二七八章 摸金校尉第一二七章 一山佛氣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八章 合三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