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冬是第一次來到這個沿海城市,也是第一次見到爺爺李然無數次提過的神醫高會。
李然跟高會是同門師兄弟,他是師兄,高會是師弟。別看高會現在是國內知名的老中醫,但入門時的湯頭歌還是他這個師兄一字一句代師傅傳授的。只不過後來李然志趣突變,竟放棄中醫而改行做了算命先生。
一開始,李然這算命先生做得也還有聲有色,後來遇到了破四舊,他成了宣揚封建迷信糟粕思想的代表,幾乎被打得永世不得翻身。世道好了後,他也沒精力出山了,在鄉間務農,日子過得雖不說貧困潦倒,也不算寬裕。
而高會則一直在行醫,這一行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受人尊崇,再加上這些年生活好了,人們講究養生了,而中醫上對養生有着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效果,因此他過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生活,無論身份還是社會地位都與李然有天壤之別。
李然對生活已經基本認命了,不過李天冬年輕,又在城中讀過高中,實在不想跟祖輩那樣一輩子在地裡刨食。李然自然也不想唯一的孫子沒有出息,於是想到了高會。雖然他們幾十年沒見了,但高會是名人,並不難找。
高會一邊看着劉然的親筆信,一邊拿着紫砂壺不時地呷上一口。他今年有七十了,腰板仍是很挺直,面色紅潤光澤,有一副長達胸口的白髯,修整得十分漂亮,再加上圓臉臥蠶眉,更顯得仙風道骨,令人望而生敬。
看完信之後,高會似是想起過去與劉然的同門情誼,鬍鬚顫動,久久不語。李天冬也不敢打擾他,偷眼打量着四方。
這是一幢南方特色的古建築,很可能是清代的,雕樑畫棟的,非常精美。這間會客廳裡,擺件也多是古聲古色,八仙桌,梅瓶,窗櫺的鏤空木雕等等,也說不清哪是真的,哪是贗品。
中堂之上,掛着中醫始祖扁鵲的畫像,傳說中,這位神醫創立了望、聞、問、切的四診醫術,後世中醫莫不以此而行。畫像的兩旁掛着副對聯:修和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簡單明瞭地道出了主人的淡泊與從容。
“唉,我那苦命的師兄,可想死我了!”高會顯得很激動,顫着聲音,“你我三十餘年沒見,我原是以爲再也見不到了,沒想到你還活着,也知道我的所在,爲何竟不願上門一敘?”
見他神情激動,恭立於身後的一位二十多歲穿着職業套裙的美女忙上前,彎腰在他耳邊輕聲說道:“高老,小心身子。”
“小陳,我沒事。只是乍見師兄的親筆信,彷彿回過了兒時,夢醒之後,已是須發皆白,不免有些傷感。”高會轉頭對李天冬說:“天冬,你爺爺他還好吧?”
“高爺爺,他老人家好得很,只是這些年年紀大了,很少出門。他經常跟我談起您。”
“好好,你先住在這吧,這也是挺寬敞的。工作的事自有我來安排。”
“謝謝高爺爺。”
“來,坐坐坐。”高會指着八仙桌的另一邊,“看師兄的信裡所說,你自幼跟他學了摸骨算卦?”
李天冬大方地坐下來,回說:“小時候爺爺閒着無聊時也教過一些,後來讀了書,老師都說那是封建殘餘,也就有意識地去忘記它。”
“這種兒時學過的東西想要忘記可是難了。我至今還記得師兄當年教我背湯頭歌的場景,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高會搖頭晃腦地揹着,“對了,你學過中醫嗎?”
“也跟爺爺學了一點,村裡人有個小疾小病什麼的,也能湊合着治……”
“哦,是嗎?”高會來了興趣,正要細問,身後的小陳美女看看時間,再次上前,對高會附耳道:“高老,該去赴陳主任的約了。”
這小陳雖然叫小陳,不過胸前可不小,俯下身來時,胸前那一對傲物更顯偉大。李天冬這個角度看去,正好看到頸脖處白生生一片,正中一條幽深的隧道,亮閃閃的項鍊掛墜不停地拍打着那兩個微現的半球,晃得他眼花,忙閃過目光。
“天冬,我還有個約要出去一趟,等忙完了再跟你好好聊聊。張媽。”高會轉頭叫了一聲,一旁伺立着的一個四十多歲、一臉精幹的婦女應聲站過來,“張媽,你先帶天冬去客房住下。天冬,張媽是這裡的管家,有什麼需要儘管對她言語。”
高會站起來,小陳忙上去扶住他,一對傲物正好將他胳膊夾在中間,二人一起往外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