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奪取盧星城

代國在烏雲關受挫,撤軍回國的消息傳到了陽晉,國人無不興奮。

“穆雲柯乾的漂亮!”古繼潭笑道。

“攝政王,按照穆雲柯上的戰報,功勞主要是烏雲關守將陳昧的,穆雲柯他只是去嚇唬了一下。”劉彪說道。

“嗯,你說的也是實情。但是,若是沒有穆雲柯支援,代國怎麼會撤?着封穆雲柯爲烏雲關將軍,駐守烏雲關;陳昧調回陽晉,封常平將軍,負責普光城的防禦。”古繼潭想了一下。

普光,陽晉前的一座小城,守軍五千。

“攝政王,你如此做,怕是不能服衆。”唐文傑說道。

“穆雲柯還有任務,需要殺掉渠提腱山,駐守烏雲關正好。而陳昧有才,調回包圍陽晉,有錯麼?”古繼潭說道。

“可是普光只有五千人,到時候,真要打過來,他拿什麼守?”劉彪也很不滿。

“你不會再調一萬過去?這種事還有本王來教你?”古繼潭說道。

“好!”劉彪不說了。

盧星城

經過幾天時間改造,所有的攻城器具,都被裹上鐵皮,於是趙符下令攻城。

爲了保證攻克,趙符命令鄭灝去截斷敵人後路,同時阻敵增援;文援負責主攻。

一開始,趙符就命令投石車和弩車連番攻擊,而其他士兵則是舉着盾牌原地待命。

等到差不多的時候,文援讓投石車直接對準城門攻擊,很快,城門就被砸破。

“進攻!”文援大喊一聲,下令進攻城池。

十萬大軍在投石車和弩車的掩護下,挺進盧星城。

“麻德,從來沒這麼窩囊過,哪有這樣打仗的。”徐知誠看着燧軍進入城池,不由破口大罵。

以前都是用撞車撞城門,雲梯架上城牆。趙符倒好,先是用投石車和弩車砸,逼得周軍不敢露頭,然後用投石車砸開城門,就這麼衝進來。周軍想射箭,就會被城下的投石車和弩車攻擊,根本沒法守。

“將軍,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現在怎麼辦?”副將問道。

“怎麼辦?我們城裡的十萬部隊是漿糊?打巷戰!我們熟悉地形,跟他死磕。”徐知誠說道。

“是!”副將下去傳令。

周軍於是依託地形,開始節節阻擊燧軍,雙方在盧星城陷入僵持階段。

另一邊,袁昶得知燧軍攻打盧星之後,就立刻率軍救援,但是半路上遇見了鄭灝率領的十萬大軍,雙方在雙星嶺展開大戰。

“我們不能被拖在這裡,這樣盧星難保。”袁昶陰着臉。

“將軍,往後有條小路,可以到達盧星,只不過距離有點遠,要花點時間。”塗隆凱說道。

“總比被攔在這裡好,你帶五萬人去,我在這裡拖住。”袁昶說道。

“是。”塗隆凱帶着五萬人往小路去救援盧星。

盧星守軍依舊在和燧軍死戰,雙方傷亡急劇上升。

“這麼打不行啊!現在才幾個月時間,我們這一路已經損失了近十萬,而吳躍樓那邊幾乎沒損失。”趙符並沒有攻進盧星的喜悅。

“可是周軍和我們死磕,我們也沒辦法啊!”文援說道。

“報!鄭灝將軍已經與周國袁昶軍交戰,雙方在雙星嶺大戰中。”士兵報道。

“雙星嶺,離這不是很遠,但是也不近,希望鄭灝能拖住袁昶。”趙符看了看地圖。

“要不要把剩下的五萬人全部投入進去?”文援問道。

“這纔剛開始,不要浪費了。先留着,等到敵我雙方都疲倦的時候,再把他們換過去。”趙符說道。

“將軍,我軍損失很大啊!援軍怎麼還沒來?”副將急了。

“燧軍損失也很大,至於援軍,遲早會來的。”徐知誠也不太肯定。

他認爲燧軍不可能不防備救援部隊,而且城下明顯沒有二十萬軍隊。但是現在周軍已經損失過半,巷戰也是慘烈,雙方爲了一間房屋都可能死了幾十、上百人。

“報!揚城方向來了五萬左右的周軍。”斥候報道。

“鄭灝就敗了?不可能啊!”趙符先是一愣,然後感覺不對勁。

“應該不會敗了,剛剛還傳消息說攔住了,不可能這麼快就敗了。”文援說道。

“不管了,你繼續指揮,我去把那支援軍幹掉。”趙符說道。

“是。”文援抱拳道。

趙符帶着待命的五萬人,直接衝向塗隆凱的五萬人。塗隆凱猝不及防之下,再加上長途跋涉,還未休息,就被以逸待勞的燧軍沖垮了。

“完了,沒法和大將軍交代了。”塗隆凱一看,知道自己要倒黴了。

“放下武器,饒爾等不死!”趙符喊道。

“我投降,我投降!”塗隆凱立馬丟下武器。

其他周軍士卒看見主將都投降了,也沒了信心,紛紛投降。

“你,跟我走一趟。”趙符笑道。

“是,是。”塗隆凱不敢反抗。

趙符帶着塗隆凱來到盧星城,讓他朝着裡面的周軍喊。

“喊什麼?”塗隆凱小心的問道。

“援軍已敗,速速投降。記得喊你自己職位和姓名。”趙符說道。

“是,是,是。”塗隆凱往盧星城裡面走去。

“我是大周偏將軍塗隆凱,奉大周大將軍袁昶之命救援盧星,戰敗,已經沒有援軍了,各位速速投降,還可留得性命。”塗隆凱喊道。

“這,將軍,怎麼辦?”盧星副將聽到了塗隆凱的話。

“唉~事不可爲。待我再試一番。”徐知誠整理衣服,拿起弓箭,站了起來。

“賊子,惑亂軍心,當死!”徐知誠一箭射死了塗隆凱。

“好箭法!將軍威武!”副將大喊。

然而根本沒用,守城的士兵知道援軍沒了之後,最後的希望也沒了,不少人放下武器,蹲在一邊。

“唉~事,果然不可爲。我們想辦法撤吧!”徐知誠收起弓箭,騎上馬,帶上不願意投降的周軍士兵,往另外一個方向走了。

燧軍沒有追擊,繼續清理盧星城裡殘餘的部隊,盧星城被燧軍奪下!

第122章,追擊南蠻第32章,代國立第138章,嬰齊認師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29章,南蠻叛亂(一)第179章,鄭穎立威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82章,聊天第194章,鄭穎離開帝丘第12章,腐儒誤事第104章,結盟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50章,請人第185章,大周新君古騁第163章,將計就計第102章,偶感風寒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41章,自取其辱第96章,收徒授藝第256章,狩獵(一)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27章,鄭穎懷孕第20章,要忍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92章,國師漆雕殤第38章,政變第236章,改元第157章,成安被奪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188章,周國滅亡第103章,打劫第44章,條件第182章,樑國遷都第202章,出逃方案第94章,襄陵破第235章,是不是傻?第37章,一同出發第200章,爭虛名第234章,代國遠遁第113章,生病痊癒第71章,萬弘受封第21章,宴會(一)第87章,江都淪陷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4章,改日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54章,盛州的抵抗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8章,這樣啊第91章,撤離統萬第28章,這樣啊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199章,趕赴離山第60章,戰前準備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34章,代國遠遁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27章,宮變(二)第43章,救應天第14章,改日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58章,兄弟相聚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66章,應仲良的制衡之策第129章,南蠻叛亂(一)第13章,無事,無事第17章,夜襲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01章,問策第78章,取名字第218章,清理第98章,奪回江都第218章,清理第82章,聊天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242章,三蠻裁軍第54章,盛州的抵抗第216章,刺殺鄭穎第166章,應仲明之威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228章,子死,母立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22章,宴會(二)第49章,火燒吳鎮關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161章,古繼潭掌權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218章,清理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
第122章,追擊南蠻第32章,代國立第138章,嬰齊認師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29章,南蠻叛亂(一)第179章,鄭穎立威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82章,聊天第194章,鄭穎離開帝丘第12章,腐儒誤事第104章,結盟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50章,請人第185章,大周新君古騁第163章,將計就計第102章,偶感風寒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41章,自取其辱第96章,收徒授藝第256章,狩獵(一)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27章,鄭穎懷孕第20章,要忍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92章,國師漆雕殤第38章,政變第236章,改元第157章,成安被奪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188章,周國滅亡第103章,打劫第44章,條件第182章,樑國遷都第202章,出逃方案第94章,襄陵破第235章,是不是傻?第37章,一同出發第200章,爭虛名第234章,代國遠遁第113章,生病痊癒第71章,萬弘受封第21章,宴會(一)第87章,江都淪陷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4章,改日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54章,盛州的抵抗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8章,這樣啊第91章,撤離統萬第28章,這樣啊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199章,趕赴離山第60章,戰前準備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34章,代國遠遁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27章,宮變(二)第43章,救應天第14章,改日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58章,兄弟相聚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66章,應仲良的制衡之策第129章,南蠻叛亂(一)第13章,無事,無事第17章,夜襲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01章,問策第78章,取名字第218章,清理第98章,奪回江都第218章,清理第82章,聊天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242章,三蠻裁軍第54章,盛州的抵抗第216章,刺殺鄭穎第166章,應仲明之威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228章,子死,母立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22章,宴會(二)第49章,火燒吳鎮關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161章,古繼潭掌權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218章,清理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